汤 龙[1] 成 平[2] 徐 娜[3] 黄 芹[3] ([1]石首市东升一中 湖北 石首 434406 [2]石首市城南高级中学 湖北 石首 434400 [3]建始县红岩民族小学 湖北 建始 445307 [3]建始县景阳清江中学 湖北 建始 445307)
摘 要: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是为了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运动时间,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向大自然、走在阳光下,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和健全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大课间活动对传统课间操的改革与创新,是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有力有段,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笔者克服偏远山区民族学校师资匮乏、学生人数多、场地小、器材少、组织难度大、安全难以保证等困难,创编出了融“民族文化、国学、体育、舞蹈、音乐”于一体的“全程音控体育大课间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 关键词:民族文化;全程音控体育大课间;设计;开发;视野;
引言 大课间是一个学校的窗口,从大课间就能看出一个学校管理质量及学生的精神风貌。近年来,大课间体育活动在各地学校普遍开展起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但是,大课间活动在民族地区、偏远山区以及农村中小学的开展仍然面临师资匮乏、学生人数多、场地小、器材少、组织难度大、安全难以保证等难题。对此,笔者作为一名体育专业的资教教师,也在深思:如何让山区的孩子沐浴阳光体育?如何提高民族地区学生的身体素质?如何将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通过一种形式潜移默化灌输到学生思想中去?带着这些疑问,笔者在恩施州率先展开了“全程音控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设计与开发实践研究。
一、“全程音控体育大课间活动”设计背景 1、运动时间太少,学生体质持续下降是催生“全程音控体育大课间活动”的事实背景 自1985年起,我国共进行了4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调查显示,最近20余年我国青少年体质在持续下降。《教育部关于落实中小学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的意见》指出:2004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检查结果再次显示,我国中小学部分身体素质,特别是爆发力、力量、耐力素质及肺活量等指标持续下降,超重及配胖学生的比例增加,学生视力不良检查率继续上升[1],学生因病请假总次数逐年增加,短短的十几分钟升国旗仪式,学生因体力不支而晕倒……虽然在2010年的体质测试报告中,这一情况有所好转,但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问题仍然值得关注和重视,为此开展”全程音控体育大课间活动”正是为了探索出一条有助于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之路。 2、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是催生”全程音控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政策背景 2006年12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指出:“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使85%以上的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掌握至少2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并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质健康水平得到切实提高”[2];200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 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简称中央7号文件)明确指出:“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认真组织学生做好广播体操,开展集体体育活动”[3];2010年发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规定了“保障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4];2011年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2011年7月教育部又印发了《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的通知,再次要求各中小学采取有效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5]。由此,开展”全程音控体育大课间活动”是必然趋势。 3、“人文体育”、“生态体育”等理念的提出是催生“全程音控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文化背景 面对当今社会“以人为本”的总体发展趋势,面对以民族创新为生命力的素质教育,面对“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确立“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统领体育的发展方面是十分重要的。[6]随着“人文奥运”的提出,体育的人文价值趋向已清晰展露,体育背后显现着强大的“人文魅力”。由此可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隐含着一个更为重要的教育理念,即人的发展——从学生本身出发,让学生的自身发展做好奠基石。开展“全程音控体育大课间活动”就是要着眼于青少年儿童生命自由舒展的环境,把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儿童,使他们拥有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的权力,实现青少年儿童个体生命全面和谐、自由充分的发展。为此,开展“全程音控体育大课间活动”必然融入人文体育理念,体现民族文化精髓。 4、学生厌倦传统单一的课间操是催生“全程音控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客观背景 长期以来,许多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薄弱等诸多条件影响,导致了学校体育资源严重不足,体育场地器材短缺,学生体育活动仅限于做广播操,且多年来同做一套操,其内容单一、乏味,形式机械、呆板,学生早已厌倦。这不仅使得体育锻炼的效益低下,而且还禁锢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违背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造成了体育教育的人文性缺失,为此,依托民族地区学校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展开”全程音控体育大课间活动”探索,必然改变单一的传统的课间操模式。
二、“全程音控体育大课间活动”设计依据 “全程音控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设计是建立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运动学和哲学基础之上。教育学依据:整个活动都是以发展学生个性为主;心理学依据: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过程的情绪、体验和喜悦等;社会学依据:活动注重同伴间的合作与交往;运动学依据: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运动过程的内在体验;哲学依据:人在社会实践中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自觉从事活动。 1、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需要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其特殊的发展历史和文化背景。在提倡素质教育、实行科教兴国的今天,对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进行传承,重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民族特色教育显就得尤为重要。将地方民族文化资源注入到全程音控大课间活动中,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还可以传承民族文化,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 2、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 中华民族文化是无数精英人物智慧的结晶,包含着民族精神、审美情趣、人生哲理等,已成为一种长效的民族素质的滋养剂。它能够让人感受宇宙奥秘、顿悟人生真谛,能够把人的精神释放到一个自由翱翔的空间,点燃创造之火,可以启迪灵感,增强其原创力。 3、增强学生体质的迫切需要 胡锦涛总书记2007年1月7日作出重要指示:“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全社会要关心和支持。”学校是肩负着提高青少年体质的重任,充分发挥学校优势,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面向全体学生,有效开展体育尤其是体育大课间活动,教会学生健身的方法,促进学生体质增强已迫在眉睫。 4、促进学生快乐成长的需要 在升学、择校等竞争压力下,学生课余加作业、校外去补习、假日兴趣班等等,已让孩子生活在沉重的压力之中,失去快乐,阻碍心理成长。全程音控大课间活动不仅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成功、体验快乐,更让学生发展了体育兴趣爱好,促进了快乐健康成长。 5、新时期学校特色与校园文化发展的需要 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指出: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规范办学的重要体现,也是德育体系中亟待加强的重要方面。[7]全程音控大课间活动的组织、指导与实施汇聚了全校师生智慧与热情,发挥了学校优势与资源,是学校办学特色的体现,更是新时期促进特色与校园文化形成的需要。
三、“全程音控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设计特点 “全程音控体育大课间活动”设计特点在于实现了全程音控,即整个大课间活动没有组织者的口令,整个活动过程均由不同的音乐作为指令信号进行调控,全体学生在音乐的指挥下有序地进、退场及开展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其特色突出,效果明显。[8] 1、实现“四化”,体系完善 所谓“四化”,即“行动一体化,动作规范化,纪律军事化,调控音乐化”。学生行动统一指挥,动作标准规范,纪律严明,在各种音乐信号指挥下进行以“吟走、对跳、齐跑、慢舞”为框架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同时建立了“横向”与“纵向”概念,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横向”就是整合了学生、教师、学校、家长、社区五位一体化模式,“纵向”就是多学生在校时间实现常态管理,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运动时间,具体操作方式就是整合“两操一课间”课外体育活动时间。 2、简单实用,易于观赏 在设计“全程音控大课间活动”时充分考虑了地域、学校、学生的特点,选取人体最为基本的走、跑、跳技能为主创元素,配以简单的舞蹈动作及可以舒缓身心的音乐歌曲,使原本枯燥的大课间活动焕发出勃勃生机。 3、内容丰富,涵盖面广 “全程音控大课间活动”已经跨越了简单的身体活动范畴,其将音乐、体育、国学、民族文化四者有机融合,体现了大素质的概念。 4、全员参与,师生同台 “全程音控大课间活动”要求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协作完成,极大地鼓舞了师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培养了师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5、科学设计,合理编排 “全程音控大课间活动”在设计编排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变化规律,科学合理地安排了活动内容和运动量。整个活动内容控制在30分钟以内,学生的每分钟脉搏次数控制在145次/分以内,整个活动强度按照人体运动变化规律科学安排,运动时心率曲线由静态时的70—80次/分——吟走时90—100次/分——对跳时110—120次/分——齐跑时120—140次/分——慢舞时80—90次/分,这样有利于消除疲劳和体力恢复。 6、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彰显奥林匹克精神 “全程音控大课间活动”在设计编排时,融入了国学和民族文化元素,将国学道德范本《弟子规》中三字一句模式和队列行走节拍(一二一)相融合形成吟走模块,将地方民族舞蹈《摆手舞》和《巴山舞》的动作融合形成新的校园集体舞,将民族传统体育整合进行展示,将学生排列成奥运五环的图案……整个活动中处处显现中华民族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
四、“全程音控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结构 1、活动理念:整个活动用全新的理念设计,突出一个“新”字;用扎实的态度开展,突出一个“实”;用创新音乐指挥,突出一个“创”字;用优质的成果展现,突出一个“优”字。 2、开展时间:每天晨读后,时限30分钟(夏季);每天下午第三节课后,时限30分钟(秋季) 3、开展形式:集中组织,音控指挥 4、内容结构:“全程音控体育大课间活动”,主要结合偏远山区民族学校现有的场地设施和体育资源,实现全校学生在各种音乐信号的指挥下,以集体锻炼方式完成最基本的诵(国学经典)、走(踏步走与齐步走)、跑(阳光慢跑)、跳(校园集体舞)、舞(民族舞蹈)、唱(民歌与红歌)、展(民族体育)等内容,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活动内容焕发出勃勃生机。整个活动由“吟走、对跳、齐跑、慢舞”四个篇架构而成,共有“排队入场——诵读国学道德范本《弟子规》,踏步交叉行进——奥运五环造型,跳起民族舞《泼水歌》——太阳光造型,舞动校园集体舞《童年》——民族体育特色展示——“U”字形艺术跑操——摆手联欢《和谐民小》——回归教室”8个环节,总共时长25’15”。
附录:全程音控体育大课间活动流程 【序幕:列队入场】 2’26” 课间活动铃声响起后,校园广播中发出少先队大队部的活动倡议:“同学们,大课间活动就要开始啦,让我们整理好着装,走向操场、走向大自然,走在阳光下,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吧!”随即耳熟能详的《运动员进行曲》响起,同学们收拾好书籍,整理好着装,有序地在教室内或教室外面排好体操队形,等待出发。 【第一篇章:吟走】 6’39”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伴随着音乐的节拍,各个班级方队,迈着整齐的步伐,齐声诵读着国学道德范本《弟子规》,按照班级出场顺序有序从两个楼梯口入场,齐步行进到指定的区域集中,然后边诵读边进行队列队形演练,待《弟子规》结束之时,三四年级学生沿跑道围成一个火箭的形状,寓意一飞冲天,象征红小人拼搏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五六年学生摆出奥运五环图形,力图弘扬“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运动精神。 【第二篇章:对跳】 5’57” 经音乐变化,“对跳”开始,学生在奥运五环和火箭图案上,跳动着在民族舞基础上改变而成校园集体舞《泼水歌》,其节律欢快,动作舒展,交叉有序,因为融入了土家摆手舞和巴山舞的部分元素,远远望去就像是在一个大大的摆手堂里做联欢。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儿停在上面……”,伴随着儿歌《童年》音乐前奏的响起,原先的舞蹈造型图案瞬间转化成象征少年儿童阳光、活泼、可爱的太阳光图形,学生们开始唱响时代的旋律,舞动多彩童年,伴随着舞蹈动作,一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展示活动更是将整个大课间活动推向高潮。 【第三篇章:齐跑】 6’26” “阿门阿前一棵葡萄树,阿嫩阿嫩绿的刚发芽,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伴随着《蜗牛与黄鹂鸟》音乐的响起,先前的歌舞队形迅速调整为跑步队列,师生们呼着因班各异的口号,按照事先设计的“∪”字形路线图上齐步小跑,铿锵的角度声此起彼伏,如同三军在操练。 【第四篇章:慢舞】 1’55” 两圈过后,各方阵在运动场依次排开。此时,伴随着《歌声与微笑》音乐的响起,带有活动放松目的的集体操上演,同学们开始摆手、踢腿、扭腰……一连串疏松筋骨、调节呼吸的整齐动作,将运动场上的人群变化出一个个赏心悦目、花样各异的姿态,令人叹为观止。 【尾声:集合退场】 1’52” “军号哒哒哒吹,来了游击队,革命红旗迎风舞呀,奋勇杀白匪,嘀嘀嘀哒,嘀嘀嘀哒,嘀嘀嘀哒嘀哒哒哒哒,奋勇杀白匪……”伴随着《小号手》音乐的响起,学生们立即列队集合,按照学校统一部署,分两条路线退场,返回教室,结束大课间活动。 五、“全程音控体育大课间活动”教学训练 学校“全程音控体育大课间活动”以“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为主题。在实施训练时,我们把整个活动分为前期准备、队列跑操训练、舞蹈训练、民族体育项目训练和群体整合五个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包括如何结合民族地区优势和学校实际,设计活动框架、确定活动内容、舞蹈编排、民族体育特色展示内容和指挥音乐的选择与制作。其主要任务是:发动学生、征求学生对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和音乐的意见,师生童工筛选优化选取活动的具体项目和音乐;完成大课间活动整体构思音乐选择,舞蹈的编排,主题的确立、内容的选择和活动框架的构建。 2、队列跑操训练:包括国学道德范本《弟子规》的学习与背诵、基本队列队形训练、齐步走与踏步走的规范化训练,音乐伴奏下的慢跑训练及图形变化训练等。其主要任务是:完成国学课堂《弟子规》教学任务,教会学生读、背、诵、讲,让学生知晓其中的道理;开展基本的走、跑练习和基本的队列队形变化;切合音乐巩固完成齐步走、踏步走、有节奏慢跑和不同图案的造型等。 3、舞蹈训练:包括在舞蹈的编排与设计上,坚持把握时代与民族两条线,由师生共同创编富有特色的主题舞蹈和教授省版《校园集体舞》。完成民族舞《泼水歌》的创编工作,展开《泼水歌》、《童年》和《歌声与微笑》舞蹈教学任务,然后全套巩固强化训练。 4、民族体育项目训练:在民族传统体育特色项目展示中,将土家族传统的高脚竞速与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三人板鞋、毽球、跷旱船、押加等项目整合起来,串编成套,集中展示,凸显地域风貌和民族学校特色。将学校民族传统体育特色项目串编起来统一展示,组织部分学生强化训练。 5、群体整合串编阶段:这是大课间训练的最后一个步骤,主要是做好活动各环节的衔接,它包含进出场、队伍的调动、多种图案造型和服从音乐指挥等内容。在整合串编过程中,对不够理想的动作、项目、音乐等进行微调,使该删除的地方坚决删除,使该整齐的地方更加整齐、该自主活动的地方更加自主活泼,使之改进后的整体过程更加波浪起伏,行云流水。成型后还需在小的方面不断更新改编,使大课间活动更加富有生机活力。
六、“全程音控体育大课间活动”推广价值 三年来,笔者在建始县红岩民族小学资教期间创编开发的“全程音控体育大课间活动”受到了该校师生与学生家长的欢迎,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建始电视台、恩施日报、省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国防教育网、中国民族宗教网等媒体多次报道全程音控体育大课间活动。湖北省第二届“大家唱、大家跳”艺教专家组、省州县教育部门、民宗部门先后多次到该校视察全程音控体育大课间活动,并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他们认为:融民族文化、国学、音乐、体育、舞蹈等于一体的“全程音控体育大课间活动”非常有创意,已经突破了传统大课间,体现了大素质概念;认为它是体育与艺术、传统与现代、音乐与舞蹈的完美结合,渗透了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培养了学生团队意识、集体意识和协调意识,能够使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学习生活;培养了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学生在不同音乐中锻炼和组合,体现了音乐美;通过形式美、节奏美,培养了学生的社会美;认为“全程音控体育大课间”适合在中小学校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至立.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广大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 中国教育报,2006-12-23 [2]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z].教体艺[2006]6号,2006.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 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N].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07年第Z2 期. [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EB/OL].中央政府门户网站www.gov.cn.2010-7-29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切实保证中小学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的通知. 教体艺[2011]2号[EB/OL].www.jyb.cn.2011-8-2. [6] 夏端阳.我国学校体育人本化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01期. [7] 焦新.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学校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N].中国教育报 2006年5月1日第1版. [8] 汤龙.全程音控大课间:处处演绎精彩[EB/OL]. ww.estv.com.cn.2010-12-31 [9] 汤龙.全程音控体育大课间亮品牌 校园艺体教育初显成效[J].体育网刊.2012年第3期. [10] 王天德,吴光秀. 对“大课间全程音控”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09年第05期. [11] 贾利军.如何进行大课间活动的有效组织[J].中国学校体育.2009年第5期. [12] 曹波,吴爱军.学校大课间活动中学生运动安全保障对策[J].中国学校体育.2010年第11期. [13] 刘成兵.阳光体育背景下常州高级中学大课间校本化的设计与实施策略[J].运动.2011年2月总第18期. [14] 庄立,刘贞情,李景霞.民族传统体育在大课间活动中开发的SWOT分析---以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为例[J].科技信息.2010年第35期. [15] 严奉江.民族文化进校园的调查与思考—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