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12年第1期
 
从历届民运会视角探析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趋势

2012/3/1 9:58:59 浏览次数 4129  

汤龙    向 鹏 
(建始县红岩民族小学   湖北  建始   445307)


摘 要: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简称民运会)是国家级大型综合性运动会之一,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影响。民运会的成功举办,对于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弘扬民族体育文化,发展民族体育事业和全民健身运动,增强各民族人民身体素质,促进民族团结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历届民运会的参赛人数与规模、竞赛项目设置、表演项目设置、竞赛规则变化、社会影响力等方面进行分析,深入探究历届民运会的核心价值,进而摸索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民运会;原生态;发展趋势
 
 
1  历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概况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简称“民运会”),是在1953年天津举办的“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和竞赛大会”(1984年正式被追定为第一届全国民运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由国家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和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联合主办,地方政府承办,每四年举办一届。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赛事以其民族性、广泛性和业余性等特色,现已成为全国较有影响的大型综合性体育运动会之一,为发掘整理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形式,弘扬民族体育文化,发展民族体育事业和全民健身运动,增强各民族人民身体素质,促进各民族团结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地贡献。迄今为止,我国已成功举办了八届民运会,第九届全国民运会也将于2011年9月10日至19日在贵州省贵阳市举办。
    近60年来,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竞技水平和观赏水平都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闽北职业技术学院张焱老师在《历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评析》一文中曾用“拂去尘沙展新颜、曲折后重生、迈向正规化、市场经济机制下新发展、高扬时代主旋律、新中国五十华诞献礼、走向成熟”来形容前七届民运会的发展历程[1],那么第八届民运会就可以用“走向现代化”来诠释。为此,我们更期待第九届民运会真正实现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

2 历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基本特征
2.1  赛事规模大,参与人数多
    少数民族运动会是由少数民族地区政府组织运动员参赛,人数的多少代表了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代表了各地经济发展状况。从表一可以看出,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开展,使得民运会参赛人数呈直线上升趋势,且赛事规模越来越宏大。就全国第八届民运会来看,共有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台湾地区等34个代表团,55个少数民族的6381名运动员,900多名裁判员和33个观摩团以及工作人员、少数民族体育工作先进代表、中外记者等共计一万四千多人[2]。香港、澳门地区也派出了观摩团参加,这是民运会发展史上在参与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届。
2.2  竞赛项目有着广泛群众基础
    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分布在全国不同的地区,各民族传统的体育活动中反映出各具特色的生活和风俗。参照各少数民族聚居地的传统体育项目实际考察资料[3], 从表二历届民运会项目设置来看:主要以在少数民族中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含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的项目为主。如摔跤和赛马在东北、西北、西南以及蒙古地区;秋千、珍珠球、蹴球在我国东北和内蒙古地区;木球、押加在西北地区;高脚竞速、板鞋竞速在我国中南和东南等地区的少数民族中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4]。
2.3  表演项目涉及面广
    民运会最大的特点就是让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用歌舞来表现生活,充分展示本民族的体育精神,体现民族有着不同的地域分布及文化特点,其动作和节奏舒缓轻柔、雄浑,具有浓郁的乡土风情和民族性格,突出健康性、观赏性、普及性、体育性及群众参与性[5]。纵观历届民运会表演项目,主要分为表现民族风情的竞技类、概括歌舞精髓的综合类、展示民族风采的健身操类、难与杂技分伯仲的技巧类等四大类。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不断加深,更多的地方特色民族体育表演项目被挖掘,使得民运会表演项目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蓬勃发展趋势。


2.4  竞赛规则日趋完善
    全国民运会的竞赛规则经过不断地探索、修改现已日趋完善。以摔跤规则的变化为例:从中国式摔跤——中国式、自由式摔跤(各4级)——民族式摔跤,分搏克(蒙古式摔跤)、且里西(维吾尔族式摔跤)、格(彝族式摔跤)、北嘎(藏族式摔跤)、绊跤(回族式摔跤)、朝鲜族摔跤6类。
2.5 社会影响力大
    历届全国民运会的举办都会吸引大量的新闻媒体关注。从表一中民运会的举办地由民族地区移至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地区,说明政府部门已经意识到了民族传统体育推广与宣传,保护与发展的重要性。第8届民运会共有15个比赛项目和149个表演项目,中央电视台、广东电视台等媒体对其中11个项目进行了直播,向全国、全世界快捷有效宣传了民运会的民族性、文化性、娱乐性、集体性和地域性。各新闻媒体对民运会进行了大量生动的宣传报道,使全社会关注民运会,了解民族问题,从而关注我们的民族工作[6]。特别是本届民运会吸引了大批境外媒体和专家,他们对民运会赛事全方位的报道,对民族项目展开调研,这促使了我国民族体育逐步由国内走向国际。

3  历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蕴涵的核心价值
    以奥运会为代表的西方竞技运动会,在西方竞技文化孕育下建立了“更高、更快、更强”的价值观,这与西方竞技体育乃至西方传统文化一脉相承。而我们民运会,在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下,应体现各民族同胞之间“更近、更亲、更爱、更康乐、更和谐”的民族体育精神,“参与、交流、欢聚、和谐”将是民运会的永恒主题。
3.1 原生态发展
    原生态的保留和发展是民运会及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必有之路。原生态文化包括自然与文化的原生态。自然的原生态指原生环境,即没有被人工干预的自然环境;而文化的“原生态指”的是活态古老原型在不同时代通过积淀形成的不同文化形式的迭层和变体,它不仅包括物质文化遗产,还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7]。原生态理念被引入到“文化生态”的领域中,成为一种对传统文化、民间文化乃至世界范围内小型社会的关注姿态[8]。民族传统体育大多发展于未被工业文明污染的偏远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不仅充分展示了其所依赖的原生态环境条件,而且较充分地保留了远古以来民族传统体育所承载的文化印记。在民运会中,众多项目所承载的民族文化原生态,最重要的是民运会项目所承载的民族文化原生态的保留与弘扬。民运会的原生态文化精神内涵使其在功能上区别于现代体育,并将因此而找到在现代社会中生存、发展和繁荣的最佳土壤[9]。
3.2 重休闲弱竞技
    在“西风强过东风”的200多年中,西方体育文化借强势经济不断挤压中华民族体育的发展空间,在体育文化方面形成了“东学西体”的独特局面[10]。我国民运会无论是在组织、赛事运行、还是成绩评定上,基本上都是套用了现代竞技运动的运作模式,民族体育脱离了公平竞争的原则使得今天的民族体育陷入“不中不洋”的尴尬境地。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西方竞技体育一直被模仿,却从未被超越,反而使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必须要有自己实质的内容,才能取得突破,这种内容不应是模仿而来,而是创造性的思维与理念。与此同时,我们也又应该看到在许多奥林匹克项目发展到高水平的竞技化的今天,中国少数民族的大量传统游戏仍极具生活情趣,以人为本,运动休闲,突出了丰富的娱乐内容[11]。为此,我们的民运会应该推崇娱乐和休闲,弱化竞技,追求一种具有文化个性的竞技精神

4  从历届民运会发展趋势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趋势
4.1 更多的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将被挖掘整理出来
    近年来,随着地方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日益增强,势必掀起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热潮,同时也将有更多的民族民间体育项目被挖掘整理出来,这些项目经过不断地演进与发展,以“竞技”和“表演”的角色逐渐走向民运会舞台,为民族传统体育事业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成为连接各民族文化的纽带。
4.2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发展趋势
    学校教育是实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离不开学校教育。将民族传统体育引入学校体育教学,对一些经济欠发达的民族地区学校来说,不仅学生兴趣大,而且还能节省教学设施的投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是民族传统体育得到传承的根本出路。
4.3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商业化发展趋势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有效载体,直接反映民族文化水平,反映民族精神、民族情感和民族意识,是祖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12]。随着国家经济与文化发展战略的提出,民族体育文化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民运会将不在是单纯的表演比赛,它将融入了大量的商业气息,并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4.4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发展趋势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大众体育运动健身项目,因其特有的魅力和鲜明的特征而在全球范围备受人们的喜爱,与民族传统体育相关的产业不仅规模宏大,而且覆盖面宽,影响力大。相对世界发达国家,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产业发展虽然起步晚,但随着市场经济建设大环境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体育商品经济渗入到我们日常的各个领域,体育产业也应用而生,并成为一个新型的体育产业部门。民族传统体育受到广播电视业、服装设计业、艺术界的广泛重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多渠道、多层次和多形式的赞助和运营,民族传统体育这一新型产业的选择水平必将得到提高和长期稳定的发展,可以创造出不容忽视的经济价值,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未来将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4.5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国际化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的武术、中国式摔跤、龙舟竞渡、毽球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国际上已经小有名气,且成立了国际单项竞赛组织,举办了多次大型国际赛事。在现代化发展的今天我们要看到自己的优势,并找准时机,大力发展我国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争取早日走上世界的舞台。
4.6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大众化发展趋势
   《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的实施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有着积极地意义。在《计划》中明确规定:“建立基层的少数民族体育协会;重视培养少数民族体育教师、社会指导员和高水平人才;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以民族优秀体育项目为主要内容的体育竞赛和活动;在学校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中设置与优秀民族体育项目相关的教学内容等”[13]。现在在公共健身场所,我们随处可见人们从事武术、太极拳、剑术、气功、太极柔力球、毽球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见,民族传统体育在休闲娱乐、强身健体等方面更受青睐,越来越向大众健身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焱.历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评析[J].搏击 武术科学.2007.2. 
[2]规模最大项目最多场馆最好直播最多[N/OL].南方周末,2007-11-02.http://news.sina.com.cn/2007-11-02/094312832785s.shtml
[3] 胡小明等.体育人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6:107-111.
[4] 冯宏鹏.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竞赛项目设制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9(33).
[5] 刘少英,赵志强.从历届民运会看湖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研究[R].http://www.docin.com/p-94191348.html.
[6] 王虹,赵晓玲.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09.11.
[7] 苗欣.“原生态”理念与农民安置社区设计问题研究—以长沙为例[D].长沙:湖北大学,2003:17.
[8] 丁丽洁.“原生态”唤醒文化记忆[N].文学报.2006-5-18(第1版).
[9] 何亮,杨世如.传统文化视野下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价值观的构建[J].体育学刊.2008.9.
[10] 崔国文. 对云南省第八届少数民族运动会的反思[J].体育文化导刊.2007(6):88.
[11] 胡小明.民族体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4.
[12] 宋天华,罗萍.从第八届民运会看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方向[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12.
[13]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的通知[EB/OL]. www.gov.cn/zwgk/2011-02/24/content_1809557.htm
[14] 朱建国.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发展回顾与趋势[J].辽宁体育科技.2010.2.
[15] 杜炳辉.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制度困境[J].体育学刊.2010.9(17).
[16] 宋证远.从历史学视角探寻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方向[J].前沿.2010.6.
[17] 董小莉,李技.从历届民运会发展特点看中国少数民族体育的发展[J].体育世界.学术.2010.


关闭窗口

你是第 29312280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