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11年第5期
 
中考体育催化了什么

2011/9/15 17:23:25 浏览次数 3437  

中考体育催化了什么
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民族中学  晁恒 663600

    实施体育中考不仅推动了学校素质教育的进程,也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一项措施,学校因此重视体育教学“效果”,体育教学时间也得到充分保证,同时激发广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也调动我们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但部分学校用学生中考体育成绩来评价体育教师一年甚至三年的教学成绩,并由此来确定体育教师的“等级”、计发奖金和课时费,而体育教师参与其他工作如科研、课外辅导训练等都没有多大价值。此举无疑对激发体育教师对中考体育的“重视度”和教学中的“倾斜度”,这也使中考体育催化一系列不良效应。
     第一、教学内容“缩水”。考虑到同一考类不同运动项目之间成绩的可比性和考试的可操作性,同一类别可供考生选择的项目往往只有两项,中很容易被学校选定其中几项中考项目作为学生学习和训练内容了,加之学校领导在考核和奖励体育教师时,单纯向这一方面倾斜,造成教师片面地追求考试成绩而忽略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忽视了教学内容方法和学生兴趣的需求, 所以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选择上,教师的从心理和行动上很容易把教学的内容的中心任务定格在:中考体育。教师为了达成学校的评价硬要求和自己切实职称的利益,则从初一开始只能无奈的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中提前进入了“中考”教学中去,三年的初中体育课堂就是中考体育那几项反复的滚动着,面对课程标准所要求教的内容很少去实施或根本就不去接触。教学内容除了在中考项目中反复重复的操练和加强,则对课程标准所要求教学内容只是写在教学计划中,实际教学内容却“缩水”变样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选择很少甚至根本不去接触到体操、武术和健美操非中考体育教学项目,而对中考体育项目只是“死记硬背”的机械的去执行,而其中的科学锻炼和比赛项目规则很少去给学生传递,这样造就了排球只能学会垫球,篮球学只会了投篮,学生真正成了中考体育项目规格的“机器”了。三年体育达成的效果是中考成绩“理想”了,教学内容“缩水”了,学生学习体育兴趣“消退”了,教师的教学智慧“耗尽”了。这样必将导致学生因体育课的内容单一和练习方式的枯燥乏味而对体育学习感到不满。这样的中考体育制度无形中是对素质教学的要求不一致。
    第二、教学“功利性” 增强。之所以有教师和学生把中考体育取得好成绩作为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和学习目的,是因为作为一种考试制度,特别是体育考试成绩纳入各类招生学校录取总分之后,体育中考越来越引起了社会、学校、家长及学生本人的高度重视,它已日益成为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有效手段。教育部曾经指出:“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是国家深化中等教育的改革,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项积极措施,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有力对策。”实施体育中考是推动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有效措施,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跨世纪的合格人材,是增强学生体质,强化他们的体育意识,营造良好的体育环境的重要一环。这本身是一件可喜的事情,但由于有些学校和老师过分强调了体育中考的作用,甚至把体育教师的年终考核同中考成绩直接挂钩,把学生的考试成绩同其它主科成绩一样进行排名,而对为什么要在初中升学考试中增加体育考试的宣传与教育做的很不够,致使作为一种促使全社会都来关心和重视学生体质和健康手段的体育,变成了一种选拔和淘汰学生的手段,加之,对体育教学与体育中考的相互联系认识不够, 有些教师甚至把体育课改上训练课,面对升学率以及用学生体育中考成绩来评价时,有些教师却将体育中考蜕变为体育教学的“指挥棒”,考试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练什么,压制学生死练、硬练,一味的追求体育中考高分,甚至有些教师把课外活动课以集训的方式来提高成绩,导致教师去追求了一种 “功利性”教学观。实验证明:课堂教学的功利性越大,教学效果越差。教学要有考试,但根本目的和终极目标不是为了考试。长此以往,教与学只能彼此分割,素质也没提上去,教与学的兴趣也丧失殆尽。站在育人的高度,体育教学必须处理好“功利性”与教育性的关系。处理不好两者的关系就势必降低学科自身的真理性、内在价值和文化魅力,这有悖于体育中考的宗旨,也有悖于新课程下体育教学的理念。
    第三、催生了中考体育变味。中考加试体育,本是为了督促学生平时更加重视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然而,近年来,这一举措却落入“应试”的俗套,在各地催生了一批体育中考培训班。为了在短期内提高成绩,很多学校、家长及学生都“临时抱佛脚”,为孩子请私人教练,强迫学生参加培训班,或者盲目加大运动量,在中考前“恶补”体育,给学生造成身心伤害不说,更是违背了体育运动规律,扭曲了中考加试体育的初衷。  据了解,随着体育成绩计入中考总分,且权重不断加大,在中考前“恶补”体育已不是个别现象。在北京、杭州、广州等地,社会上已悄然出现专门针对中考的“体育培训班”。中考加试体育,本意在于让学生平时加强体育锻炼,但许多老师和家长怕平时练体育耽误时间,影响文化课学习,他们认为初一、初二练体育是浪费时间,中考前“恶补”一下体育也能取得好成绩,因此,体育中考完全被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给扭曲了,变味了,曲体育中考本意。
    总之,通过对中考体育催化不利因素的分析,能唤起体育工作者、家长和相关部门能对中考体育的再认识。中考体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体质,中考体育是激励学生积极锻炼身体,树立现代体育意识,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的一种外在有效评价手段。而要达成这样的效果,则需体育工作者莫要“应试”而使教学内容“缩水”,莫要“应试”使中考“变味”!!


关闭窗口

你是第 29417642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