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11年第5期
 
浅谈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构建

2011/9/15 16:16:30 浏览次数 2983  

汤龙,向鹏,徐娜
(建始县红岩民族小学  湖北  建始  445307)


摘  要: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文化内涵、重要性及主要因子构建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转变思想观念、发挥政府职能、深化课程改革、保障经费投入等具体措施,以期为阳光体育运动更好地开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为促进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提供有力的保证。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文化内涵;构建;青少年;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扭转学生体质健康持续下降的趋势,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团中央决定从2007年开始,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1],随之中共中央国务院也印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 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简称中央7号文件),该文件明确要求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2]近四年来,全国各大中小学掀起了体育运动的热潮,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力推动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但我们也遗憾地看到了一些地区的部分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热潮正在慢慢淡化,且以中小学更甚。那么如何保证阳光体育运动不流于形式并得到长效开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就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构建展开研究,以期为阳光体育运动更好地开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为促进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提供有力的保证。

1  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文化内涵
   “机制”一词最早源于希腊文“mechane”,意指机器的构造和动作原理。现今机制一词被广泛引用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指其内部的组织和运行变化的规律。[3]而长效机制故名思义就是指机制的长效性,即能长期保证制度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长效机制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它必须随时间、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阳光体育运动贯彻的是阳光教育的理念,它关注的不仅仅是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还注重培养青少年终身体育意识和“健康第一”的思想认识,着眼于未来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将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理解为我国为了实现“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教育目标而制定的一套具有长期效用的学生健身、健心和社会适应的政府、学校、教师和学生联动的一种规律性的模式。[4]

2 构建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重要性
2.1  构建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是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的需要
    建国60多年以来,党和国家一直十分关心青少年的健康问题。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体育工作,保证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享受体育教育和参与体育锻炼的权利,就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如《宪法》第八条、《中国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等,对推动学校体育发展起到了积极地作用。近年来,随着中央7号文件、《全民健身条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出台,更是将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些政策法规,高瞻远瞩,对体育的重要性、目的、内容、途径、原则和方法等作了全面、深刻而又精辟的阐述,是我们进行学校体育工作的根本方针,是青少年学生成才的基本保障。
2.2  构建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是树立科学的学校体育发展观需要
    学校体育具有教育、健身、娱乐、文化等功能,其中健身功能是学校体育最原始、最本质、最独特的功能。学校体育功能的最大发挥,依靠于原有陈旧思想观念的破除和科学观念的建立。整个社会要摒弃在高考指挥棒作用下的“分数第一、智育至上”的人才质量观,树立“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的人才观。从2006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来看,学生体能素质持续下降,体能素质中的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连续10年下降,而耐力素质则连续20年下降,长此以往,令人堪忧,为此诞生了阳光体育运动。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与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关系极大,长期推行阳光体育运动,既是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从科学发展观看,青少年学生是国家未来的主人,他们的健康体质是国家的财富,是社会进步、国家昌盛的希望。[5]构建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是落实“以生为本、健康第一”科学的学校体育发展观,加强我国人才建设的战略措施,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之一。
2.3  构建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是巩固和拓展学校体育成果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学校体育教育的投入,广大体育科研工作者的理论探索和一线体育教师的努力,学校体育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中央七号文件是对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落实,按照《体育场地器材设施配备目录》购置器材为学校正常开展体育活动提供了物质保障,《教育部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的意见》给学校体育活动时间提供了制度保障。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构建,可以更好地发挥学校现有的体育教学资源,有效促进学校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和学校体育文化建设,遏制以牺牲青少年身体健康来换取升学率的倾向。[6]
2.4  构建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是落实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
    胡锦涛同志提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使青少年学生正在体验到了体育运动的魅力所在、体验到了体育运动所带来的快乐。由于体育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社会适应能力、智力发育、思想品德、审美素养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阳光体育运动能够长效化、规范化、科学化、日常化,将对青少年健康产生积极地影响。

3  构建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主要因子探析
    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就是推动阳光体育运动良性发展的基本保障,是通过对阳光体育运动的组成结构、运行发展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进行及时总结、归纳的基础上,推出阳光体育长期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本文从阳光体育运动的舆论导向、组织管理、监督评价、后勤保障、联动协作五个方面来探讨其机制构建。
3.1  阳光体育的舆论导向机制
    阳光体育运动是近年来学校体育领域的新鲜名词和新生事物,所以对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相关活动新闻进行舆论宣传就显得更为重要。[7]宣传阳光体育运动需要新闻媒体的大力配合和支持,教育部与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录制的《阳光体育运动之歌》、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开展的《阳光伙伴》活动以及各省市电视台相关节目都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为此,学校要充分利用网络、课堂、讲座、海报、标语、橱窗、校园广播等媒介广泛宣传新的体育理念和健康理念,使“健康第一”、“素质教育”、“阳光体育运动”等口号家喻户晓,深入人心,逐渐渗透到学生的思想、言行、运动、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促使广大学生积极参加锻炼的校园氛围,让阳光体育运动惠及每一个学生。
3.2  阳光体育组织管理机制
    管理机构的健全与否将影响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力度和效果。为确保阳光体育运动长期性,应建立健全各级全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由上至下包括教育部、体育总局、团中央共同成立全国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制定实施细则,出台相关条例,领导和组织全国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各级教育、体育行政部门和共青团组织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各类学校要成立以校长牵头的工作领导小组,规划和组织本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的组织管理机制。各级组织管理机构的成立能有效传达、交流、反馈信息,以致避免无能管理无能理会的局面。
3.3  阳光体育运动监督评价机制
    监督评价机制是阳光体育开展的保障,没有全方位的监督评价机制的保障,阳光体育很容易走向“形式主义”。监督评价机制在阳光体育实施系统中起到了监督大局的功能,不仅要对阳光体育实施过程、经费拨付、具体使用情况进行监督,防止阳光体育专项资金被挪为他用,还要对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监督评价。全方位的监督评价机制是阳光体育实施系统的保障,没有保障的阳光体育系统是很难正常运转的。
3.4  阳光体育运动的后勤保障机制
    阳光体育运动的后勤保障,从狭义的层面讲主要包含经费保障和师资保障。即需要加大经费投入,切实改善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偏远山区的农村中小学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满足学校正常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需要;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满足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人才需求,同时要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成果,定期选派体育教师外出参加交流、培训、学习。
3.5 阳光体育运动联动协作机制
    阳光体育运动是一项长期、持久的系统工程,如果没有长期的具体计划和实施方案以及具体的负责人和实施者从组织上、体制上、人员上和财力上提供保障,没有各机构的通力协作,是无法完成和持久的。[8]学校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时,要突破自身瓶颈,让政府各职能部门、社会体育组织、学校、家庭和学生都参与其中,努力营造全社会都关注学生体育的氛围,形成共同关心学生健康成长的合力。政府各职能部门充分发挥行政力量的主导作用,给予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社会体育组织加大对学校体育事业的支持力度,学校努力营造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家长督促孩子并参与体育活动,学生应努力学习运动技能和方法。

4  构建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具体措施
4.1  转变思想观念,学校、社会、家庭、学生齐抓共建
    思想观念的转变与统一是正确认识建立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前提。首先,各级政府职能部门首先要充分认识到青少年健康是一个民族健康素质的基础,是每个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竞争力[9];其次,学校要通过舆论宣传与体育教学从根本上转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理念,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使学生从“要我练”变为“我要练”。[10]最后,还要学校领导、教师及学生家长的管理,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充分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运动时间。
4.2  发挥政府职能,制定法律法规制度
    自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制定了以宪法为核心,以体育基本法为主干,以行政法规为基础,以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为补充的较全面的公民体育权利法律保障体系。不可否认,现有的法律没有发挥其最大的保障功效,伴随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也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为此,我们首先应该坚决贯彻现有的法律法规和政府部门规章,才能为阳光体育运动的有效开展和维护提供制度保证;其次应尽快修订、增补、完善有关法律,如把体育课和课内外体育活动课以立法形式表现出来,明确任何人都不得占用,把体育成绩和身体素质提高程度按一定的比例列入升学指标进行立法等。政府部门作为保障阳光体育运动顺利开展,学生体质提高的“第一责任人”,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提高国民健康素质特别是青少年健康素质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纳入教体工作规划。具体操作时期制度化,使阳光体育问题引起社会重视。如在义务教育阶段将体育工作作为学校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在高考中增加体育考试,将体育成绩纳入高校录取新生的重要参考依据,对体质健康连续下降的省份,要调整期重点高校招生的指标;在高校实施体育课学分制并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挂钩;在国家就业准入制度中提出体质健康的硬性要求。
4.3  建立监控管理机制,加强体育教师培训力度
    阳光体育长效机制的建立需具备两个前提:一是各级各类学校应建立自上而下的管理机制和自下而上的监督机制,即建议由政府主导,各级给类学校为主体,实施分级管理,做到权责明确,真抓实干,同时接受个人和社会的双重监督。各级各类学校要形成主管领导挂帅,分管领导主抓,具体人员操作的管理机构;由管理者、执行者、参与者及社会各界联合组成的监督机构。二是要采取自学、培训、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建设一支德才兼备、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这是保障阳光体育运动正常有序进行的必要条件。对这支队伍要充分重视,赋予一定的权利,给予一定的报酬,并将教育辅导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情况作为一项考核指标。
4.4  深化体育课程改革,深入挖掘体育资源
    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和校内外特色体育活动的状况是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关键。目前,我国学校体育课程建设无论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师资力量、场地器材设施来看都明显滞后于其他发达国家,尤其是经济社会文化落后的偏远山区农村乡镇。部分学校仍以紧急、技能为主,缺乏文化性、娱乐性、时尚性、趣味性和实用性。随着“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广大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本地区、本民族以及校内外、家庭、社区、社会、媒体、自然环境等各种资源来开发体育校本课程资源,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地方环境、场地器材条件,因人、因地、因时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
4.5  发挥学生管理作用,构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学生管理职能部门主要包括学校的学工部(处)、政教处、德育处、团委、大队部及学生自治组织等,这些都是学生的直接管理部门,也是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主要支持者。各学校应根据学校体育师资和场地设施的具体情况,成立各单项体育运动协会或者体育运动兴趣小组,由学校选派教师或者选拔有能力和负责任的学生来负责运作。学生管理职能部门帮助制定章程和落实“阳光体育运动”年度工作计划,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体育单项运动协会或者体育运动兴趣小组的能动性。在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除了完成学校各项体育锻炼和竞赛任务外,他们还可以根据自己情况开展各项活动来加以补充,以此构建校园文化,促进阳光体育的长效开展。
4.6  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保障体育经费的投入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根据体育教学、课外群体活动、运动训练竞赛、体育场馆维护和体育器材配置等内容需要,制定体育经费预算并纳入年度学校教学经费预算,予以保障,且体育专项经费要随着教育经费的增长而增加。要尽快全方位、多层次建立和完善学校体育教育权益社会保障机制,促进阳光体育活动开展。首先,学校要加强体育场馆、设施的维护管理,完善学校体育和学生校外体育活动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安全措施,建立学生重大意外伤害保险、在校医疗保险等制度,确保阳光体育运动顺利开展;其次,学校应根据广大学生要求、兴趣爱好以及本校实际情况,合理布局、使用和改造学校场地器材,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设施,积极应道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同时也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第三,充分发挥学校、社会、家庭的合力,依托现代网络优势,建立健全“家、校、社”联系组织,鼓励家长和孩子共同参加体育锻炼。

5  小结
    阳光体育运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产生和发展既依赖于体育实践活动的现实需要,也有赖于相应的生长环境的存在。我们应分发挥学校体育的主导作用,阳光体育运动的抓手作用,将阳光体育运动与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以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紧密结合,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养成终身体育意识,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进一步推动阳光体育运动深入、持久、高校地开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Z].教体艺[2006]6号文件.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 增强青少年体育的意见[Z].中发[2007]7号.
[3]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1250.
[4] 宋吉杰,管小淮等.安徽高校建立“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研究[J].岱宗学刊.2010.3.
[5] 张坤.构建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研究[J].四川体育科技.2010.9(3).
[6] 杨清.落实“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11.
[7] 徐勤荣.构建长效机制,科学组织阳光体育运动[J].中国学校体育.2009.4:89.
[8] 刘德坤.提高阳光体育运动效能分析[J].教学与管理.2008.5:62—63
[9] 刘郑利.构建“阳光体育运动”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J].科技信息
[10] 王月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与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6.
[11] 郑振友.论《体育之研究》对“阳光体育运动”的指导意义[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9).
[12] 曾芊,赵大亮.体育锻炼对青少年身体自我观念和生活满意感的影响效应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3).


关闭窗口

你是第 28971235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