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11年第4期
 
探究式教学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运用的研究

2011/6/23 9:59:35 浏览次数 2871  

刘伟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2009级研究生


摘要:将探究式教学纳入体育教学之中,是我国新课改的一项重要的举措,其目的在于教与学之间的变革,重点突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可在实际的实施中,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本文探讨探究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做遇到的一些障碍并提出一些策略,旨在这种情况能得到改善和丰富这一领域的研究。
关键词:探究式  教学  体育  研究

1.前言
    早在199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第12条就明确指出确:“教学方法要讲究个性化和多样化,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助活动,努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不仅要注重教法的研究,更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可见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提倡开放式、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即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启发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和合作探究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是师生共同探究、共同进步的过程。探究性地进行体育教学,使体育课程学习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学会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思想。

2、探究式教学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特点
    探究式教学为学生提供充分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自主的创造性,在探究中学会学习。它在体育教学中有以下及个特点。
2.1 多元性
    多元性是探究式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一个重要方面。评价方式,应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定三者结合,例如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当学生学习一个技术动作时,应以学生自评和互评为主,教师评价为辅,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
2.3 合作性
    合作学习探究式教学强调的一个方面,课堂中利用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的效率,优势互补。特别在一些集体类项目中,表现的更为突出,例如在篮球行进间的传接球的教学中,要想将球顺利的传出去和接回来,两人必须默契配合,心有灵犀,这就需要在开始教学中就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4 创造性
    探究式教学还注重教师创造性的利用教学场地和资源进行教学,例如当一些教师在边远地区的学校进行足球教学时,发现没有球门,这时他们就可以用跨栏跑中的栏作为“球门”,这可能更能锻炼学生射门的准确性,另外也会对学生进行其它项目的探究式学习有一定的启发。
2.5 多样性
    教学内容的灵活多样决定了探究式教学成果的多样性;探究既是教学的过程,又是教学的目的,探究的多种途径也决定了教学成果的丰富多彩。例如在进行背越式跳高教学时,为了使同学们拉开背“背弓”,可以先复习一下投标枪最后出手前的“背弓”练习,所以,体育中好多项目的技术动作是相通的,这就要求教师利用它们的多样性进行教学。

3、探究式教学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运用的现状
    虽然新课标提倡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实施中总是不能尽如人意。首先,在学生方面,大多数学生喜欢一些“新“的项目的体育课,而对于田径、体操等一些传统的体育项目,他们不感兴趣,因为从小到大他们一直接触的就是这些项目,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探究式教学很难朝着预期发展。再次,在教师方面,基本公办的体育教师都属于事业编制,他们上课的好坏和工资基本没有线性关系,所以他们大多数都是”纸上谈兵“,顶多就是为了应付上级领导检查而”临时作秀“。最后,在学校方面,许多中学面临着升学压力,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他们只能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许多体育课都被主课“霸占”了。另外由于城乡和地域的差异,例如像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是新课标的试点,所以它们在实施过程中基本能完成预定的目标,相反,像天水、酒泉等一些西部城市,由于种种原因,这种教学方法在实施过程中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上述都是探究式教学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虽然国家进行了八次课改,但实际效果远远赶不上课改的速度,希望有关部门能引起高度重视,实施一些行之有效的举措,真正的做到以人为本,而不是一个口号。

4、探究式教学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4.1 存在的问题
4.1.1 教师观念陈旧
    经过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多数老师对新课标的思想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有的教师仍心存忧虑:课堂自由度大,不确定因素多,教师如果一味的注重学生的“学”,到时完不成教学任务怎么办?按照新课程理念,教学内容的相当一部分可以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得到高效解决,而不是把所有内容都拿到课堂上“细嚼慢咽”,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观念进行转变,在教学创新前首先自己要在观念上进行创新。
4.1.2 环境条件的制约
    体育课主要以室外教学为主,夏天,正是南方一些城市的雨季,使得好多体育课不得不改在室内教学,使得原来制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都付之东流:同样,冬天一些北方城市由于大雪的原因会出现和南方城市一样的困境。另外学校对体育重视程度不同,有的学校甚至连最基本的体育设施也不具备,这无疑对探究式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4.1.3 评价方式单一
    目前大多地方的体育课只是教师在那里讲,然后让学生进行练习,最后教师做出评价,学生根据教师的评价在将所学的东西进行完善,教师很少会让学生自己进行评价以及同学之间的互评,这也许是学生技能水平参差不齐的一个原因。所以,教师必须对这方面有所重视。
4.1.4 “两极分化”严重
    经济的发展往往决定了各个方面的发展,当然,体育也不例外,就目前新课改的普及程度来看,沿海城市优于内陆地区,城市大于农村。从硬件来看,经济发达的地方拥有各种标准的场地和运动器材,而在边远地区,不仅场地有限,而且器材也少的可怜;从软件来看,经济好的地方可以引进教学和技能水平较高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更好的运用探究式教学,而在边远地区,师资力量相当薄弱,有的学校甚至没有体育老师,体育课都是其他一些老师兼上,在这种条件下,拿什么去“探”,拿什么去“究”呢?

4.2 策略
4.2.1 改变教师观念
    教师观念的改变对于探究式教学的顺利开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这就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第一,首先学校领导要引起高度重视,对体育教师进行一些经常性的考评等,必要的时候可以和福利挂钩,另外,倾听一些学生的反馈意见,这样方便教师及时做出调整。第二,教师自身应该多看一些这方面的资料,多向教学比较成功的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
4.2.2 改善环境状况
    为了消除环境因素对体育教学的影响,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因素的影响,例如本应该进行室外教学,由于天气原因,可以临时改为室内,等天气好转再开展。2.人为因素的改善,有些学校由于经费紧张,对于器材的需求量根本到不到规定的要求,例如在没有实心球的情况下进行其教学,需要将废纱布装满沙子,然后缝合当作“实心球”,已完成其教学任务。
4.2.3 减轻“两极分化”
    两极分化的问题,不单体现在教学中,其它科目的教学也是一样,造成今天这样的局面,不是一朝一日形成的,所以对其进行改善,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引起高度重视,在经济上给予大力支持,同时监管的力度要加强,落实的程度要及时考察,另外,对于经济落后地区,也应更新教学理念,努力改善自身条件,这样才会慢慢减轻两极分化,最终消除。
4.2.4 “拓展”评价方式
    原来的体育教学只注重教师的评价,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不管对错与否,也许有的同学想相互之间进行评价,在课堂上又怕教师不同意,于是在课后进行,可是收效甚微。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进行互评,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但强调学生之间的评价并不是忽略教师的评价,应将几个评价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吴志超. 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
[2]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体育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6.
[3]单小东.论体育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5.5.
[4]李俊和.探究式学习初探[M].基础英语教育出版社,2005.4.
[5]俞峰.试论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作用的体现[J].教学月刊,2006,(2).
[6]冯畅红.对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J].现代教育管理与教学,2007,(4).
[7]魏俊峰. 论体育教学中的探究式学[J].科技信息 ,2009,(15).
[8]任长松.探究式学习:18条原则[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2).
[9]曹志江.《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有关概念的辨析[J].生物学教学,2002,27(10)
[10]李森,于泽元.对探究教学几个理论问题的认识[J].教育研究.2002,(2):83-88.
[11]刘成坤.新课程教学改革实验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1):
[12]曲正岩.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初探[J].体育教学,2005(2):32.


关闭窗口

你是第 29413072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