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11年第3期
 
浅谈如何合理利用资源自制体育教学器材

2011/5/17 16:17:35 浏览次数 4399  

徐娜,汤龙
(建始县红岩民族小学  湖北  建始  445307)


    体育器材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保持和延续学生较高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健康的有力保障。科学研究表明:体育器材的有无、多少,与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锻炼身体的效果是有很大不同的。然而,在我国大部分学校,特别是偏远山区、民族地区的农村中小学因办学条件差,经费明显不足等主客观因素,正面临着场地器材严重匮乏的现象,从而使得体育课变成“一个篮球一节课,学生老师都轻松的”放羊课,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无所事事,教师也落得个清闲自在。像这样的体育课不仅不利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更不利于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了有效解决这类现象发生,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体育教师要以学生的需要和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的开发和自制体育器材,以此解决无器材放养试现象。现笔者结合就自己在一线体育教学中合理利用资源自制体育器材开展教学的几种方法提出来和同行一起探讨。

一、变废为宝———合理利用废弃物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许许多多废弃物,他们都是可以回收在利用的。如旧汽车轮胎、饮料瓶、铁丝、竹竿、没气的球等,可别小看这些废弃物的用途,也许他们已经完成了当初生产它时的实用价值,但只要我们将他们与体育教学相结合,根据这些材料的特性“量才选用”,灵活的进行加工、改造,制作成形式多变、各种各样的活动器械,就能让它们在我们的体育课堂上继续发挥 “余热”。当然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的一线体育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要持着一颗关爱学生的心,节俭的心,善于思考,用心去收集日常生活中的废弃物,然后加以开发该着,用于体育课堂教学。把这些用废弃器材、生活物品等开发制作成的简易活动器材,不仅可以解决场地器材不足的现状,满足学生参与体育活动需求,而且还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废物再利用在一定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如用旧报纸制作的“纸飞机”、“枕木”、“接力棒”、“各种折叠物”等;用矿泉水瓶和沙子或土制作的“各种标志物”、“土保龄球”、“手榴弹”、“小哑铃”等;用塑料袋制作、鸡毛制作的“花毽”;用就轮胎做的“障碍物、”“摇摆桥”、“铁索桥”、“梅花桩”等等。

二、自主创新———改造常规器材
    任何一种物品都具有多种属性与多种功能,但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人们往往只注视其固有的、本质的属性,而忽视了其潜在的属性,在一定的程度上导致了资源的浪费。体育器材也不例外,他们也都具有多种功能,所以我们要对身边现有的体育器材进行加工、改造,有效促进其“一物多用”,使手边的体育器材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作用。如:栏架除了可以用来跨栏,也可以用来作“投射门”来进行各种的投掷、射门等的游戏活动,还可以用作钻越的障碍等;接力棒除了可以作为接力跑的传接器材外,还可以作为哑铃操手持器材等;实心球除了可以用来投掷,还可以作为标志物、负重物、障碍物等;再如我们可以根据各水平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把学校现有的成人化、竞技化的体育场地器材改造成适合不同水平段学生使用,这样不仅增加了学校场地设施的使用率,更缓解了场地不足的现状,体现了学校“以生为本”的人性化教学管理新模式。

三、自主创造———开发自制新器材
    科学实验表明: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体育器材不但能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得到提高,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关注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让学生自己动手开发制作小器材主要体现在:⑴自制器材制作工艺简单,很容易制作成功,即使较难的器材在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也能完成,学生能感受到自己制作的器材在体育教学中供其他同学,总是会有一种成功的归属感和自豪感;⑵自制的小器材是同学们的劳动成果,学生对它充满感情,就会想方设法地充分表现它、利用它,因此不论运动能力好与差的学生,都可以从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感到了活动的乐趣 ;⑶自制体育小器材的锻炼方法简单易行,能有效地促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为今后的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坚实。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课的内容的需要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平时生活当中的废旧物品来制作器材。
如用铁丝或者竹片制作成“呼啦圈”,并鼓励同学生发挥想象,将呼啦圈装扮成各式各样的,充分色彩,然后再教学用,用言语导入,创设一些情景,让学生做钻圈、钻山洞、互抛、跨越、投掷、艺术体操表演、组奥运五环图等;利用报纸做成铺铁轨用的“枕木”、“纸飞机”、“纸青蛙”、“接力棒”等,做投掷、奔跑接力等游戏项目比赛。

四、他山之石———借鉴民族民间玩法
    体育源自于生产生活,体育器材也是一样。在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各民族人民创造了许多绚丽多彩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如武术、押加、翘旱船、板鞋竞速、高脚竞速、珍珠球、土家棉花球、抢花炮等。他们来自于生产生活,因具有易练易赛易组织等特点,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这些项目大多有游戏转换而来,且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和趣味性,对场地要求也不高,器材制作简单,我们可以选取一些适合不同水平段学生开展的具有本地区本民族开展的、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的游戏引入到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同时借鉴游戏中所用的器材,然后进行一定的加工后运到要体育竞赛活动中。如土家争王棋游戏,器材可以随便选取三种不同物品作为棋子即可,我们可以在雨天或者室内课时进行起奕类教学,教学生制作棋盘棋子和游戏方法;又如侗族抢花炮,我们可以选择透明胶或者用小铁环制作花炮,用两个凳子和一根竹竿制作成“门”来开展等。

五、就地取材———制作合理土教具
    少数民族聚居地、偏远山区、农村中小学校虽然没有繁华的城镇学校场地器材那么充足,但他们有着十分丰富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和天然的“教学场地”。如我们可以借助学校的周边环境、地理条件等,进行合理规划、充分利用周边的空地、建筑物、大树、山坡等自然资源开发所需的体育教学场地器材,使学生安全、适宜的进行体育活动。这样不但能合理地使用有限的财力、物力,使每一件设施都能起到尽可能大的作用,而且也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们可以借助学校小树林做障碍跑教学、做攀爬类教学练习、在树上一定的高度安装用废弃的铁丝制作的篮圈做投篮等技术练习,特别是炎热的夏天,这是一块非常好的教学场地;同时我们可以利用山区的坡道做身体练习及跑的教学,用学校的各种台阶做跳跃练习等。

六、有机结合———组合体育场地器材
    现在的中小学体育教学,普遍面临着人多,场地少、器材少的局面,特别是省市级示范学校和偏远山区的农村中小学,其学生人数与场地器材的比例更为严重。省市级示范校因学校教学质量高,学校环境优美、教师认真负责,学习氛围浓厚,一些家长想方设法将孩子送进去,结果导致学校班额超编,学生人数居高不下,从而造成大班额教学致使充足的场地器材也出现相对短缺现象,而与此相对比的偏远山区的农村中小学也因为地方教育经费对其投入过少,教学基础设施不完善,学校少、教师少、学生人数多致使学校体育场地器材严重匮乏。面对这些困难,我们基层的体育教师也只能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如将现有的体育器材和其他的器材或生活用品结合起来应用,尽可能的给我们的中小学体育课堂带来生机与活力。在民族地区的中小学校,我们看见他们将学校的小树林充分运用起来,用铁丝制作成篮圈,用绳子将篮圈固定在树上,制作成简易的组合篮圈;也有学校在学习障碍跑过程中,将学生板凳、竹竿做成的立柱、凳子和竹竿达成的简易栏架、矿泉水瓶装满沙子做的标志物等组合起来让学生练习跳、绕、跨、站等过障碍的技巧。


关闭窗口

你是第 29437395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