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11年第2期
 
重群体 抓特色 育精品——对湖北大学公共体育改革实践的思考

2011/3/29 10:30:45 浏览次数 3508  

舒宗礼
(1湖南城市学院体育系 湖南 益阳 413000)

摘 要:湖北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公共体育部教师的不懈探索,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公共体育教学模式。1)以不断深化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实施选项分层教学;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体育活动,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实施“百人军团”、“一院一品”工程,推动公共体育特色建设向纵深发展;3)深挖体育文化底蕴,走“体教结合”之路,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关键词:公共体育;群众体育;竞技体育;教学改革

    湖北大学在建设国内知名、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的过程中,坚持竞技体育工作与群众体育工作协调发展的方针,重群体、抓特色、育精品,通过采取多项措施,逐渐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公共体育教学模式。
    湖北大学校教字[2001]5号文件明确指出“《公共体育》等12门课程为学校重点建设的公共主干基础课程”。为贯彻文件精神,做好《公共体育》课程建设,湖北大学公体部全体职工和领导认真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教体艺[2002]13号)的文件精神,认真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方针,从办学思想、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群体工作、竞技训练等方面作了很大的改革,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其改革成果得到了《中国教育报》、《湖北日报》等媒体的深入报道。

1  以不断深化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实施选项分层教学
    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颁布同步,我校公体部全体教职工在校、院领导的带领下,结合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要求和特点,广泛调查研究,大胆探索学生健康教育途径,逐步确立了以学生年龄、性别、体质、兴趣差异等为依据的选项分层教学模式,收到了成效。
1.1 变革教学思想,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教学思想上要改变强制性为自主性,从强调学校学习期间的效益(阶段效益)跃升为追求长远效益和阶段效益相结合,从强调主导作用转化为强调主体作用为主,方法内容上则以实用有效,按身体锻炼为主线而改变以往按运动的内在联系为主线,不仅教运动技术,而且教锻炼方法,即“授之以道”的做法。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该真正成为学习健身知识,掌握健身技能与方法的主体,从学生课堂学习的角度讲,教师应该是一种服务性的客体。其主要职能是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给学生创造一切学习条件。注重学生个性的良好发展和培养,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而且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生健身能力有很大的影响。
1.2 更新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健身能力
    现代体育教学,不仅要重视健身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健身实践和能力的培养。健身能力是以身体为基础、健身知识、技能为中介,通过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来实现的。这种能力包括:对健身的认识能力;健身锻炼的练习能力;健身锻炼的自我监控能力;健身锻炼的选择和创造能力等,培养的途径主要通过体育教学传授、理论联系实际和操作以及自学等。理论部分主要选用以健身为主的知识和理论,改革实践部分以技术动作为中心的旧传统,简化各项运动技术,加强保健身体的手段与方法,并突出强调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和习惯。
1.3打破传统的按行政班级授课制,实行选项分层教学
    对全校公共体育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打破按行政班级授课制度,采取网上公布课程,学生根据自身兴趣与爱好在网上选项的完全“三自主”模式,根据选项情况,学院进行专业调整排课,做到力所能及地满足学生学习要求。
    从2003年下学期开始,公共体育课打破过去一年级开设普修课、二年级开设选项课、三四年级学生开设选修课的惯例,开设篮球、排球、足球、武术、艺体、乒乓球、羽毛球、毽球、健美、健美操、网球等选项课,普及太极拳和游泳;二年级开设篮球、排球、足球、武术、艺体、乒乓球、网球等专项课;三、四年级学生开设篮球、排球、足球、武术、艺体、乒乓球、羽毛球、毽球、健美、健美操、网球、体育舞蹈、羽毛球等选修课。另开设保健课、体育理论课;成教生开设基础课和兴趣课。要求教学中增加身体素质和体能练习的比重,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其树立终身锻炼理念。
    这种必修选项课做法使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每学年可选择一个体育专项进行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但同时在同一专项课学习中,由于学生专项运动能力基础不同而产生了专项运动能力的较大差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则按统一大纲、计划组织教学,这样也就造成了在实际教学中一部分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而另一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吃不了”,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公共体育课新的教改方案规定,允许学生选择不同深度的同一门课程,试行分级教学的管理模式,鼓励学生以最短的时间,学最多的知识与技能,尽早掌握较高水平的体育知识、技能,为终身体育锻炼打好基础。 
    深化教学改革的同时,学校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体育竞赛活动,保证“人人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月月有校内体育比赛,全校师生体育习惯正在形成”。同时,实施“一院一品”工程,鼓励各学院挖掘、培育本院传统优势项目,提高其参与全校体育赛事的积极性,促进各院系体育水平均衡发展;鼓励以学院杯命名校内单项体育赛事。学校与学院组织体育竞赛交叉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体育活动让学生拥有更多选择机会。

2 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推动公共体育特色建设向纵深发展
2.1引导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培养终生体育习惯和能力
    调查结果表明,“没有自己擅长的体育项目、缺乏体育兴趣”是部分学生不喜欢体育锻炼的重要原因。因此,吸引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为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并擅长的锻炼项目以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显得尤为紧迫。为了能实现这一点,我校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运动,堪称我校课外活动的一大特色。其中,有的纳入了学校规划之列,有的则具有自觉组织的性质。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形成了爱体育、自觉锻炼的良好风气。
     (1) 新生广播操比赛  只要天公作美,每周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全校都坚持做早操。据了解,我校是武汉地区少数几所坚持做到了这一点的高校之一。不仅如此,我校还在新生入校后的两个月内进行新生广播操比赛,目的在于使新生尽快熟练掌握新学的广播操,并努力使他们养成做操的习惯。实践表明,我校坚持做早操收到了督促同学们按时起床,上午上课不迟到的良好效果。
    (2)大学生体育文化节   从2001年起,每年4月末一周为湖北大学体育文化节活动时间。体育文化节以“健康第一,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坚强毅力为宗旨,丰富校园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校师生员工的健身、健康意识。
    体育文化节丰富多彩,内容包括春季田径运动会、教工康乐运动会、足球比赛、跳绳比赛、体育知识讲座、排球比赛、体育辅导、达标比赛、广播体操比赛、体育摄影展评等多项活动。参与面广,涉及全校师生员工。
    体育文化节深受湖北大学师生喜爱,报名踊跃,都本着“贵在参与”的精神投入到活动中,为湖北大学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增添了不少风采。
    (3)“园丁杯”足球赛   湖北大学“园丁杯”足球赛是1984年由原武汉师范学院物理系学生会发起的一项全校性的足球赛事。19年来,它在学校体育运动委员会、学工处、校团委、保卫处和各学院的大力关怀、支持下茁壮成长,每年5月,全校师生翘首期待着“园丁杯”开赛,它是我校参与人数最多、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体育赛事。
    “园丁杯”在每年5月开赛,历时五十多天,全校各学院踊跃组队参加,其中还包括教职工代表队。比赛中,各代全队充分体现了体育竞技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参赛运动员吃苦耐劳、严守纪律,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裁判员严格执法,公平、公正、合理,判罚准确。“园丁杯”足球赛,提高了湖北大学足球运动的发展水平,增强了湖大人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展现了湖大人不畏艰难、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风采。求实、进取、团结、拼搏的湖大精神在比赛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该项赛事对于传播我校校园文化、倡导体育竞赛精神、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4)春季田径运动会   每年5月份举行的全校田径运动会,堪称我校的“奥运会”,也是全校惟—一项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运动盛会。比赛分教师组和学生组进行,比赛项目有跳、投、跑等,程序严格按田径运动会竞赛规程进行,没个人前8名单项奖,男女团体奖。在运动会期间还开展体育文化节活动,有各项体育运动的竞赛如跳绳、拔河等趣味性浓的活动。
    (5)大学生冬季越野长跑比赛   大学生冬季越野长跑比赛也以参与人数之多、场面之壮观成为全校瞩目的大型体育活动。各学院先通过预赛选择男运动20名、女运动员10名。全校的比赛一般安排在12月底,比赛中男子为5000米、女子为4000米赛程,这不仅是一项耐力加毅力的较量,而且也是一项与严寒的较量赛事。在比赛中,英勇的长跑健儿可尽展他们的青春风采。率先到达终点的男子前50名。女子前40名学生将受到表彰,团体总分前8名?***唤艿较嘤Φ慕崩?BR>    此外,院际篮球赛、排球赛,楚才杯”围棋赛等也是每年必有的赛事。
    为了更好地落实“阳光体育运动”政策,2008年,学校出台了《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和《学生群体活动管理办法》,实行1+3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1”指每周1次90分钟的体育课教学,“3”指每周3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的课外体育锻炼。
    课外体育锻炼则以运动项目为单位进行,鼓励学生在自愿、互助基础上成立单项体育俱乐部,由学生组织管理,每周一至周五第七、八节课开展活动,要求学生每学期至少参加一个俱乐部、每周至少锻炼3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学生锻炼54次即可获得1个课外体育活动学分,实现了“课内外一体化”。相关数据显示,上大学后,随着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增多,学生体质在大二就有普遍增强。
2.2 实施“百人军团”计划,采取“成帮结队”措施培育体育锻炼氛围
    2008年,我校公布了连续3年新生体质检测结果,令人堪忧:新生身体形态较为理想,但速度、柔韧和耐力等机能素质在逐年下降,且降幅大。分析发现,新生在中学阶段备战高考,缺乏体育锻炼,体质普遍较差。同时,“没有喜爱的运动项目、没有同伴”也是影响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基于以上考虑,2008年10月,学校重启田径运动会,同时实施“百人军团”计划。学校用1年时间,通过校内一系列比赛选拔出田径、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游泳等10个项目的男女生前100名为“百人尖兵”,作为学校体育领军人才。
    10个“百人军团”每年2000名学生,每名学生只需带动6名身边同学,全校学生均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形成相互带动的氛围,让每人能掌握2至3项终身受益的体育技能。在专业教师指导下按照“军团”模式开展有针对性的锻炼。
    随着“阳光体育运动”的逐渐推广与深入,加强对体育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必要的物质保障。为此,湖北大学将学校体育专项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并随教育经费同步增长,不断加大对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力度。目前,已建有三个大型综合性体育馆、两个大型田径场,上百片网球场、排球场、篮球场和羽毛球场,并且所有场馆都是面向学生,面向社会开放的,基本保证了体育课教学、社区体育和在校师生业余体育的需要。

3 深挖体育文化底蕴,走“体教结合”之路,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已有近80年办学历史的湖北大学,学校的文化传统中逐渐积淀了“日思日睿、笃志笃行”的校训精神和以“自强不息、克难奋进”为基本特征的“习坎”精神,以及湖北大学良好的校风和学校的重视,为开展高水平运动队和参加高水平竞赛活动奠定了良好基础。近年来,学校在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和管理方面,坚持走“体教结合”之路,强化“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人才共育、特色共建”的理念,在培养优秀的学生运动员方面,在取得国内外比赛的优异成绩方面都有根本性的突破。
    湖大五人制足球在全国很有影响力,多次承办全国大学生五人制足球比赛,连续5次夺得“足协杯”和“李宁杯”全国冠军以及全国五人制足球甲级联赛冠军,7名队员入选国家集训队并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比赛,足球队主教练3次被评为全国优秀教练员。2008年8月,湖北大学五人制足球队,作为中国大学生的唯一代表,启程前往斯洛文尼亚科佩市参加第11届世界大学生五人制足球锦标赛。2006年10月,学校组建舞龙队,男女队各一支,女队目前是湖北高校中唯一的一支。2008年4月,组建舞狮队,并成立龙狮团。通过师生热情参与,队员真心付出,龙狮团很快在圈内小有名气。2007年,女子舞龙队在九江国际龙狮锦标赛上获得铜奖。2008年,男子舞龙队在全国龙狮精英赛中获得银奖。日前,他们已出访美国孟菲斯大学等学校进行访问演出。另外,历年来在田径、篮球等项目各个大赛中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提高了学校的声誉。主要做法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1)成立“体教结合”专门领导机构,加强管理是关键。成立了以副校长为组长、体育学院副院长为副组长,由运动训练部、办公室和教练员共同参与的常年训练领导小组,小组分设田径队、足球队、龙狮团、篮球队等四个体育特色项目运动队。形成了领导重视,部门配合,体育教练员主抓的合作机制。
    (2)创新、健全和完善投入保障机制。根据学校体育工作的实际需要,把学校体育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并随教育经费同步增长,予以妥善安排。同时,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积极寻求社会团体和企业支持,如武汉地龙-湖大五人制足球队成功的运作模式就是最好说明。保障了“体教结合”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3)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体育学院善于挖掘本校教师中具有教练潜质、专项好、业务强的教师担任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创造条件积极引进和外聘高水平教练,积极利用各种机会抓好教练员的思想品质、管理素质和业务水平的培训工作,促进他们参与业务学习和进修,目前所有教练员都获得相应的裁判员合格证书,成为合格的专项裁判员,有国际级裁判2人,国家级裁判6人。通过多种措施使教练队伍素质实现跨越式的提升,较好地解决了大学开展高水平竞技体育中的教练员来源及其构成问题,进一步推动我校高水平竞技体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湖北大学:“阳光体育”深化体育教学改革[N].中国教育报,2009-7-13.
[2]湖大体育[EB/OL].http://www.hubu.edu.cn/xywh/xywh_hdty.aspx
[3]湖北大学绽放群众体育之花[N].湖北日报,2008-10-14.
[4]张妙玲,吉灿忠. 对我国高校大学生体育生活现状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6):821


关闭窗口

你是第 29314934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