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11年第1期
 
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为人类武术(二)——读《林语堂 两脚踏中西文化》的启示

2011/1/13 11:05:25 浏览次数 3222  

摘      要:林语堂的“两脚踏东西文化”的文化情怀,突破了一元化思维方式,超越了中西二元对立,对不同文化进行了求同去异和取长补短的融会整合。在中西体育文化融合中,作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代表的武术,就其发展现状与危机,有必要重拾武术的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文化导向;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取西方体育文化的长处;要站在文化全球化的视野下反思如何肩负武术的文化自觉与文化崛起,完成武术文化的自我更新与自我完善。
关  键  词:体育文化;林语堂;中西文化融合;武术;文化自觉

1  林语堂的中西文化情怀
    1934年林语堂在《我的话•杂说》中对东西(包括中西)文化关系作了最著名的论断:“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 林语堂的这句话恰好体现了他的文化情怀和态度。王兆胜先生在《林语堂 两脚踏中西文化》中,指出林语堂提出的“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可概括为几个方面:一是对一元化思维方式的突破。二是时空的扩展与延伸。三是心灵的力量。四是文化的理性自觉意识[1]7。
    在中、西文化方面,作者指出事实上我们长期以来陷入了泥潭:或是以西方的价值尺度为标准简单地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从而形成所谓的文化激进派;或是死抱住中国传统文化不放,对西方文化采取拒斥甚至诋毁的态度,从而形成所谓的文化保守派[1]2-3。林语堂则不同,他是站在中西方文化“链条”的中间来审视这两种文化的。
    近现代以来偏于中、西两极的一元化价值取向一直占据上风,多元化的文化价值观一直没有得以确立。季羡林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文化说,说到底也是一元化的思维方式,与东西文化融合观是有距离的[1]2。作者指出林语堂最大的贡献就是他采取中正平和的态度来对待中西方文化,突破了一元化思维方式,真正意义上超越了中西二元对立。超越了长期以来对东西文化“非此即彼”的单面式理解,而是对不同文化方面进行融会整合。
    林语堂学贯中西,穿梭于两种文化之间,既不以中国文化为尺度来否定西方文化,也不以西方文化为标准来批评中国文化,而是以两种文化融合的角度,充分肯定两种文化各自的优长,并努力把两种文化融合起来,既可以说参照西方文化来重建中国现代文化,也可以说复兴中国传统文化。所以在林语堂那里,中西两种文化相互参照、相互借鉴从而奇妙地结合在一起。
    林语堂认为中国文化和外国(尤其是西方)各国文化都不是目标和归宿,它们都是世界文化中的“一元”都有其长处与不足,世界文化的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在求同去异和取长补短的基础上,只有这样人类文化才能逐渐得到完善与发展[1]125。

2  对“人类”武术的启示
2.1  中西融合的武术文化导向
    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和使者的林语堂[1]125,有着文化“根”的意识,但并非“妄自尊大”,而是认为在现代化过程中,不能同民族自卑主义者那样否定一切,我们应该树立自己的信心,在继承本民族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吸收现代西方文化的长处,走东西文化融合之路。
    在西方竞技体育占绝对统治地位的今天,中国武术的发展面临极大的危机。林语堂认为没有自信,无以谈建设。中国武术要想发展与崛起,首先要重拾武术的文化自信。武术,民族的瑰宝、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经历着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的洗礼,已演化成为具有中华民族自己独特风格和独特思想内涵的体育运动项目,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拳种独具特色。武术植根于传统文化,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全方位地体现着中国古典的哲学、美学、伦理学、兵学等丰富的传统文化[2]。具有“天人合一”中国哲学思想,和以和为贵的价值观,体现的都是和谐文化。如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太极拳表演为世人震惊,为我们重拾了武术的文化自信。从圆形的舞台布置、背景音乐、中国自然山水画,到拳术套路、服装等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展示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表现出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些都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套路从起势到收势刚柔并济,体现了我们作为礼仪之邦“与人为善”的处世观和以和为贵的价值观。这些都有传统文化的烙印,体现了武术的文化特点。所以,我们坚信,武术只要立足于传统文化这个根基,弘扬光大其基本精神,重拾武术文化自信,一定能为武术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文化导向。
    在中西体育文化的比较研究中最先完成的工作之一就是清理中西体育文化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这种影响如何在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自身传承这发生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得到新的诠释而促成自身的现代化是我们研究的重中之重。武术要想有所超越与创新,还要吸收西方体育文化的长处,走中西融合的道路。在中西体育文化相互关系、相互影响方面要突破一元化思维方式,超越中西的二元对立。避免对中西体育文化“非此即彼”的单面式理解,而是要对中西体育文化方进行融会整合。就如林语堂认为的那样,中西文化都不是目标和归宿,都有其长处与不足,必须求同去异和取长补短,这样武术文化才能逐渐得到完善与发展。我们要促进中国武术文化摆脱对自身发展的束缚,站在文化全球化的视角进行思考与交流,要以尊重、体验、主动地接受奥林匹克文化和其他西方体育文化的长处,求同去异,逐渐促进武术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融合的顺利实现。
2.2  一心为武术的传承与发展
     就文化的传承和交流而言,林语堂是有着非常明确的自觉意识的,既“对中国人讲外国文化”又“对外国人讲中国文化” [1]106。其中更为重要的是林语堂看重的不是逻辑力量而是“一心”评宇宙文章的心灵力量。 这种力量是如今我们武术传承与发展中应当学习的。
    目前我国就武术的传承与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类主张。
    1)教育传承。这是目前我们更多主张的传承方式。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最好传承方式是教育。教育传承时有两个概念,武术学校,学校武术。前者为专门机构,不过多说。学校武术主要是在大中小学将武术列为体育课主要内容。但是通过教育传承时,出现一个问题就是“文化准备不足”。很多学生对武术不感冒,没兴趣,认为武术太土,枯燥。所以我们一定要全身心地研究学校武术的传承,要在课程上先吸引,解决学生的兴趣问题和武术的复杂化问题。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一看就喜欢,一学就上手,越学越难,越难越学。”这样才能发挥武术在学校体育中的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作用,也能为其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2)国际化。主要代表就是提倡武术进奥运会,根据是奥运会的影响力,推动武术的传播与发展。这个主张也迎合了我国发展体育的战略:奥运金牌战略和全民健身计划。不但能夺得金牌,为国争光,还能带动全民健身。但将武术推向奥运会时涉及一个“文化认同”的问题,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话没错,前提是世界有所承认,文化有所认同,文明化的体现。不过目前我们为了让武术进奥运会,急功近利,将其连删带改,传统的东西没多少了。认同与承认都不能使其精髓的东西失去,不能以此为代价。
    3)商业化。主张通过影视作品,体育赛事等。影视作品方面比如李小龙等功夫明星带动的武术热。体育赛事方面有武术锦标赛等,另外中国2009年的WMA赛事,还有中央五的康龙武林大会(口号是“还原真实武林,传承功夫精髓”)不过在台上说白了就是推人游戏,真正体现武术的东西很少。有些时候这类主张,说到底就是为了多挣几个钱。如果武术这样传承下去,中国武术剩下的东西也就越来越少了。
    所以,我们当今武术的传承,如果只顾眼前物质利益,只图(奥运会)虚名,没把精力真正地放在武术的传承上。那么中国武术的发展就非常危险了。有一句话叫“技法无高下,功力有深浅”,就是说无论是中国武术还是其它技击术在技法本身上没有高下之分,都是人类技击术的精华,但是在这上下的功夫、时间、精力,以及造化,悟性,功力上这个有高下之分。所以我们要一心一意地、真正地把时间与精力放在武术的传承与发展上。
2.3  武术的文化自觉
    从武术文化导向与传承上看,武术已经进入文化反思的时代,我们应站在文化全球化的视野下,肩负起武术的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是在文化全球化下提出的,文化全球化使得东西方文化相互冲突与融合,在西方竞技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冲击下,中国武术文化将会发生了变化,应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自觉。
    体育文化自觉是将国家体育思想和行为置于世界范畴,进行自我扬弃的过程[3]。所以,武术的文化自觉要将武术的思想与行为置于世界范畴,进行自我扬弃,也就是说武术要有自知之明,在西方竞技体育,奥运会主宰的体育世界里要深知自己的来历,发展过程,发展规律,以及看清武术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们如何去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来实现武术的思想自觉与行为自觉。
    1)强化类意识,淡化种意识,实现武术的思想自觉。在类意识上,林语堂先生用一心评“宇宙”文章,“宇宙”显示了林语堂博大浩瀚的胸襟,强化了类意识。在武术文化自觉的类意识上,我们不妨套用一下,“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为‘人类’武术”。我们深知在中西文化交融的体育里,无论是西方体育还是中国武术,共同点都是为了人的发展。武术是中华民族的武术,更是人类的武术,我们要在站在中西文化融合的角度,以“人类”武术的类意识去发展武术,体现世界文明的情怀,避免死抱住传统文化发展民族主义武术的种意识。
    2)强化秩序意识,传播和谐文化,实现武术的行为自觉。奥运会、西方体育对教育和秩序的追求不但体现在对公平竞争的竞赛规则的追求,还体现在对“和平”的追求,对人类体育精神的追求。武术要强化秩序意识,不但吸收西方体育追求公平竞争规则的人文精神内涵,还要在西方体育竞赛规则的影响下,革新武术的竞赛规则,逐步确立自己的发展路线,就武术的内容应有所提炼,套路创编上也要有相应的变化。武术应秉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以合为贵”的思想,向西方体育学习寻求与大众媒体合作,传播和谐文化,让世界认同中国的和谐文化。把“人类武术”的类意识与和谐文化统一起来,在武术的思想自觉下实现行为的自觉。武术文化的行为自觉不但使武术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还会极大地丰富武术文化内涵。

3  结语
    “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为人类武术”。套用林语堂先生的这句话希望能为武术树立起文化导向,也希望武术文化自觉与文化崛起。

参考文献:    
[1]王兆胜.林语堂两脚踏中西文化[M].北京:文津出版社,2004
[2]翟晓娜.论中华武术的美学特点[J].科学大众,2007
[3]宋继新.传播和谐的体育文化[N].吉林日报:2008 - 02 - 26.


关闭窗口

你是第 31735122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