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10年第1期
 
浅析现代篮球移动技术

2010/1/11 15:27:04 浏览次数 5954  

高栋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咸阳712000)

摘  要:为了进一步提高篮球基础运动训练水平,本文针对现代篮球运动的移动技术,结合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物力学和运动解剖学对篮球移动技术动作进行初步分析和研究,旨在通过分析研究移动技术基本原理,为教学训练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移动技术; 运动训练;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解剖
  
    现代篮球运动随着运动员身体素质的不断提高,技战术水平的日益完善,规则的不断更新,继续沿着高、快、强的方向快速发展,移动技术在比赛中的作用以及重要性日益显现。移动技术的提高,不仅扩大了球队对场地的利用能力,加快了比赛的节奏,使比赛对抗程度更加激烈,战术运用更加灵活多变,同时也极大的增强了比赛的观赏性。下面我们就篮球运动员移动技术做初步探析:

一、移动技术的基本概念
    移动是篮球运动中最基本的技术之一,是篮球运动员通过各种快速、灵活、突变的脚部动作,在全身协调配合下,使身体的位置、方向、速度等发生变化的基本技术。篮球运动员通过合理利用这一技术,能够更好的达到进攻时摆脱防守,防守时防住对手,占据有利场上位置,争取攻、守主动的目的。

二、从基本站立姿势和前脚掌蹬地动作分析影响移动的因素
1、基本站立姿势
1.1、篮球运动员在球场上要经常保持一个稳定的又容易起动的准备姿势。人体的站立姿势本身是下支撑,身体重心位于支点上方,属不稳定平衡。但是由于人体本身有维持身体平衡的器官和生理机制,一般来说,没有外力的作用,人的站立是不会失去身体平衡。从力学的观点看,站立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支撑面、稳定角以及重心的高低等因素。
1.2、基本站立姿势的稳定程度与两脚支撑于地面的位置与距离有关。站立的支撑面是由脚底面以及它们之间的空隙组成的,两脚开立时平行开立的支撑的距离越大,支撑面就越大,但是由于人体生理结构特点的限制,支撑面并非无限制的大就稳定,一般两脚间的距离与肩同宽或比肩稍宽时,人体的稳定程度较大。有这样适当的支撑面,使身体重心位于支撑面上,处于相当稳定的平衡状态。
1.3、基本站立姿势的稳定程度除与支撑面的大小有关外,还与稳定角的大小及身体重心的高低有关。这三者的的关系是,支撑面越大、身体的重心距地面越低,则稳定角越大,反之稳定角越小。但是支撑面的大小在人体生理结构的限制下,并不能无限制的大、而只有在两脚与肩同宽或比肩稍宽时才较稳定。有时支撑面虽较大但身体重心不在支撑面中心处,那么重心偏向的那一侧稳定角较小,而另一侧就大。因此稳定角的大小不仅关系到身体保持稳定的程度,而且关系到身体在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中向某一方向移动能力的大小。

2、前脚掌蹬地动作分析
2.1前脚掌用于跑的蹬地
    篮球场上的跑是一种重要的移动技术、它使身体发生位移的方法之一,是由后蹬、摆腿、前蹬、摆臂四个部分组成;由于篮球场上复杂多变、向前、向后、变向、变速、不断变化,所以不但要用前脚掌做后蹬,还要做前蹬和侧蹬。运用前脚掌时,既要从全脚掌向脚趾过渡用力、有时要从脚趾向全脚掌过渡用力,既有内侧又有外侧。
    前脚掌完成后蹬动作,是脚掌向脚趾过渡用力,产生向前上方的支撑反作用力,水平分力使身体获得向前的加速度,这是向前起动和快速跑的动力。这时前蹬水平分力和向后的制动力,应尽量减少,用前脚掌着地、缩短着地点与重心垂直线的距离,加上“后扒”来减小前蹬阻力。用前脚掌完成前蹬动作,是从脚趾向脚掌过渡用力,主要用于后蹬跑,后退跑没有摆腿与后蹬前段、蹬地后产生向后上方的支撑反作用力,水平分力使身体向后移动。
    用前脚掌的内侧或外侧蹬地的动作是完成侧身跑、变向跑的技术关键,蹬地的方向就是身体中心移动的方向。蹬地时上体向向移动方向倾斜,从而保证移动速度和变向时集中蹬地力量。实际运用时,用前脚掌完成跑动蹬地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使局部肌肉工作负担过重,时间一长、小腿后侧肌群和外侧肌群容易疲劳。所以在比赛中,除了必要时采用前脚掌完成动作时,一般用全脚掌,以免局部负担过重。
2.2、前脚掌用于蹬地动作
    这个动作主要在转身、跨步时作为中枢足才出现。蹬地时,用前脚掌做中枢轴的好处是摩擦面小、加快转速,随时衔接好其他技术动作。以它为中枢轴,转动时屈膝,重心较低容易维持身体平衡,有利于移动发力。
2.3、前脚掌用于起跳时的蹬地
    无论是单腿还是双脚起跳,最后用力部位都是前脚掌,运动员根据场上的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蹬地方向和角度,运用前脚掌的不同部位完成向上、向后、向两侧的蹬地动作。

三、身体重心对移动技术的影响
    对篮球队员来说,移动技术运用的好坏,关键在随时掌握好身体重心的平衡和变化,只有身体重心变化自如,才能及时、快速、突然、准确地改变身体的方向、位置和移动速度。
    人体解剖学的知识告诉我们:人体肌肉分布有一个特点,大肌群较多的集中在人体的中部表尺、尤其是腰胯及其上下部位;越接近四肢的末端,肌肉群越小。肌肉收缩能力的大小和他本身的横断面积及初成正比,横断面大,初长度长,收缩能力就 强,发力相对就大,相反,发力就相对小,因此腰胯部位的大肌肉群对于控制和转移身体重心,就相当重要。人体活动时,大肌群和小肌群往往是相互协调配合完成运动动作的,有时大肌群起主导作用,小肌群配合,有时则是小肌群起主导作用。在完成篮球运动的移动技术之前,有意识地先拉长大肌群,发挥大肌群的主导作用,一方面有利于控制身体重心,使身体保持稳定平衡的状态;另一方面为转移身体重心做准备,使身体处于快速起动的工作状态;这时小肌群收缩作蹬伸动作时,腰胯的肌群也及时收缩,配合下肢转移身体重心,达到快速起动的目的。所以,移动时,有意识地运用强有力的腰腹力量,是控制和转移身体重心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身体达到较高运动速度或相对静止状态的重要保证。因此移动之前,上体要稍前倾、收腹屈膝;而在急停前,上体要稍后仰,伸腿制动。这样做的目的都是为了拉长大肌群,使它在控制和转移身体重心起到应有的作用。
    腰胯的灵活性是运动员的腰屈伸和胯转动的范围几其反应与活动的能力。腰胯灵活性好,活动范围大、直接影响着身体重心的稳定和变化,保证移动动作及其它技术动作的协调完成。腰胯灵活与腰胯部位的大肌群活动幅度和收缩反应速度有关。所以一方面要加强这一部位的肌群的柔韧训练;提高大肌群的收缩能力和腰胯的活动幅度;另一方面要进行灵活性训练,增强肌群的反应能力。
通过对移动技术动作的分析,我们知道了篮球运动员在静止时运动员要保持一个稳定而又易动的身体重心,以这一基本站立姿势增加身体的稳定程度,并将把身体重心向移动方向随时靠近,以减小移动方向的稳定角,达到缩短瞬间启动的时间。在移动中完成跑、跳、转身、急停、滑步等各种移动技术动作,是运用脚底不同部位并结合腰腹力量和腰胯灵活性做蹬地、碾地和制动对身体重心进行移动和控制。这些基本的技术动作对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在教学训练中应注意加强移动中控制和转移身体重心的能力以及脚步动作的练习,增加运动员的腰腹力量和腰胯灵活性的练习,提高运动员的身体协调能力、反应能力,达到有效教学训练目标。
总之,移动技术是篮球运动员最重要的基本技术之一,在教学和训练中我们必须重视这一技术,通过不断的加强移动脚步练习,提高运动员快速、灵活的移动能力,从而为发挥技战术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闭窗口

你是第 28958606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