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09年第10期
 
建设莆田“妈祖体育圈”的可行性分析

2009/10/10 16:27:54 浏览次数 3823  

刘永祥 王清生   莆田学院体育系 福建 莆田351100

摘要:从莆田地理位置和经济、社会、体育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出发,阐述妈祖与妈祖文化的认识,探讨“妈祖体育圈”建设意义与可行性,对“妈祖体育圈”建设基本框架进行研究。提出共建体育行政部门支持“妈祖体育圈” 常设机构;共建体育竞赛与全民健身活动的联动市场;共建体育旅游休闲园区;共建体育科技攻关基地等发展思路。
关键词:体育管理;妈祖体育圈;体育文化;发展思路

    当前,福建省提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目标,这不仅是福建经济建设全面发展之大策,也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莆田是妈祖的故乡,弘扬妈祖朝圣与信仰文化,是莆田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为此,在认真研究、深入调查和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依托妈祖文化的品牌,突出莆田海洋资源优势,以滨海体育为主题,建设集海洋运动训练、体育健身旅游、休闲娱乐等综合设施于一体的“妈祖体育圈”的初步设想,力图为福建体育的整体发展和区域开发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

1 概念的界定与认识
1.1 妈祖与妈祖文化的认识
     妈祖,姓林名默,宋朝建隆元年(960 年) 农历三月廿三日出生,雍熙四年(987 年)九月初九逝世。林默在世时,为人治病,热心助人,拯救海难,指导航海,被民间亲切地称为妈祖。历经宋、元、明、清的朝廷的频频封,妈祖的历史地位不断提高、神化、进而成为闽粤沿海的民间神。由于在艰难的航海活动中,人们出于对海的恐惧和崇拜,便希望有一个海神来保佑他们,妈祖生前的故事正好符合他们的需要,于是将其神化,以其为精神寄托。经过千余年闽台及各地人民的充实和完善,妈祖信仰蕴含了丰富的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逐渐演变成独特的妈祖文化。妈祖文化是海上渔业、海洋交通贸易的产物,代表了人类向海洋、向未知地域进军的开拓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真、善、美”精神内核,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具体体现。在现有特定的环境下,妈祖文化成了促进民间文化交流、拉近大陆与台湾两岸距离,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着不可替代作用,也是解决两岸和平相处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研究和弘扬妈祖文化不仅具有宗教、文化、经济意义,还可增强海外游子对祖国的向心力,巩固台湾同胞的民族认同感。
1.2 “妈祖体育圈”的认识
    妈祖被当今世人誉为“世界和平女神”,莆田是妈祖的故乡,被誉为“东方麦加”,这里的妈祖庙被尊称为“天后宫妈祖总庙”,许多妈祖信徒将“湄洲朝圣”作为一生中最大的愿望。妈祖的祭祀活动、妈祖信仰圈内举行民俗活动无不包含着众多的体育元素,也需要从体育学的角度来诠释妈祖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妈祖文化的内涵。因此,建设“妈祖体育圈”,就是通过深入研究妈祖文化与体育文化内在关系,探讨妈祖体育文化特点和所具有的功能,进一步丰富和提高妈祖体育文化的内涵。从而创建一个跨地区、跨行业的具有妈祖体育文化特色的体育文化品牌;建立一个能吸引海内外旅游人群及普通市民广泛参与的、特色鲜明的较大规模的妈祖体育旅游产业,成为一个妈祖体育健身文化产业与全民健身活动相结合的公益性体育建设项目。因此,研究和弘扬妈祖体育文化精神,建设“妈祖体育圈”,将有利于进一步团结海内外炎黄子孙;有利于积极推进海峡两岸民间的交流和合作;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妈祖文化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海西”建设大背景下,莆田“妈祖体育圈”构想的提出,是市场经济对体育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体育改革的重要战略举措。莆田“妈祖体育圈”的建设,对福建体育整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特别是海峡西岸区域体育发展,提供一个先行的示范作用。2010年莆田将举办省运会这不仅为莆田新一轮发展提供了“助动力”,全面提升莆田体育的综合竞争力。而且也为“妈祖体育圈”构建与发展提供了一次千载难逢的新机遇,将有利于促进“妈祖体育圈”建设的联动发展、超前发展。莆田“妈祖体育圈”构想的提出,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形成的。因此,建设“妈祖体育圈”的指导思想是:适应海西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抓住海西大开发和承办省运会的契机,依托妈祖文化的品牌,突出莆田滨海体育的优势,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做到海西体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合作多赢,共商共谋“妈祖体育圈”联动发展大计,为福建体育事业发展和振兴海峡西岸体育做出新的贡献。

2 “妈祖体育圈”建设的意义
2.1 弘扬妈祖文化,为祖国统一大业服务
    妈祖文化是海峡两岸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精神纽带,从文化认同方面对地区的稳定和祖国和平统一具有深远意义[1]。因此,“妈祖体育圈”的建设应弘扬妈祖文化,坚持为祖国统一大业服务。莆田的优势、特色应该体现在对台经济合作、贸易往来和体育文化交流上,这个作用随历史前进就会越来越显示出来。莆田位于我国海峡西岸中部,最近处相距台湾仅135km[2]。对台区位有绝对优势。“三通”后, 台湾人首先选择的就是这块海西城市语言相通、习俗相同、血缘相近, 具有割不断亲情的故土。莆田是福建省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的主要祖籍地之一,台湾同胞中80%人的祖籍福建[3],每年都有大批台胞涌进大陆探亲、旅游、祭祖;近年来东南亚各国大批侨胞到福建探亲访友,观光游览。到祖国大陆看一看,寻找他们的“根”,那他们的首选往往是莆田。因此,建设好“妈祖体育圈”的事情,更加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侨胞台胞投资、访亲、旅游, 参加莆田的经济建设。
2.2 依托妈祖文化的优势,创滨海城市品牌
    莆田有妈祖这块金字招牌和莆田独特的海洋资源优势,通过举办沿海海洋水上体育运动,开展妈祖特色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将有利于树立莆田的滨海城市形象,创城市品牌,扩大海内外影响。因此,莆田“妈祖体育圈”构建与发展,应以妈祖文化为品牌,突出莆田海洋优势,以滨海体育旅游为主题做文章,创建莆田滨海城市品牌。利用这些活动可促进莆田城市旅游、交通、文化和城市建设的全面发展,更会带动莆田旅游业、餐饮业、休闲娱乐业、交通运输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使之成为集滨海体育健身、休闲旅游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体育园区,凸显莆田“滨海城市”的独特魅力。

3 “妈祖体育圈”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3.1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妈祖体育圈”的构建提供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莆田经济建设迅速发展,在福建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已经成为福建乃至全国发展潜力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竞争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莆田作为海西新型的港口城市,逐渐作为福建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城市的重要地位。作为福建海西建设的“新特区”,在政策支持上,发展机遇、引进外资、对外宣传和经济资助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这些为莆田“妈祖体育圈”的构建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2 丰富的资源成为构建“妈祖体育圈”的基础
    莆田的独特地理位置颇具优势,莆田与福州、泉州、厦门、地理位置相邻,交通便利,为“妈祖体育圈”发展与交流的建立提供了快速通道,莆田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沿海自然风光优美。湄洲岛有“湄屿潮音”、“海上妈祖镜”、“妈祖书库”、“海龟朝圣”等奇特景观。附近海域盛产对虾、海螺、石斑鱼等海产品。莆田具有得天独厚的海洋优势,海面上的风向比较稳定,水域面积广阔,水温、气象特别适合开展水上体育游乐;沿岸具有多处可开辟海滨浴场的沙滩,是兴建度假村和海滨浴场的理想地点;沿海岛礁群众多,是良好的渔场和海钓场。适于开展垂钓休闲旅游。莆田处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带,年均温19-21,四季均可旅游度假休养;莆田是历史文化名城,妈祖文化的故乡。拥有广大深厚人文基础的湄洲妈祖朝圣旅,莆仙戏(古老的地方音乐)、独特而又丰富的莆阳民俗风情、南拳发源地南少林武术文化等,无疑是莆田最响亮的旅游品牌[4]。这些古老的传统文化衬托着莆田的历史和典雅。这种浓厚的文化氛围强烈地吸引着国内外游客。正在沿海妈祖故里兴建的集商务文化、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妈祖城”,这些无疑为构建“妈祖体育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3 坚实的体育基础为构建“妈祖体育圈”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莆田历来在福建体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竞技体育的发展独树一帜,创造了许多辉煌的体育业绩。莆田是全国首批被命名“田径之乡”,又具有全国的“武术之乡”,“篮球城市”的称号。莆田沿海地区有着丰富的民间体育资源,如南少林武术、女子车鼓、手推磨、舞龙、舞狮等等民间体育活动广泛开展,这些极具地方特色的体育文化元素为莆田体育添彩,向海内外观众展示莆田妈祖故乡体育文化独具特色的魅力[4]。莆田高校展开了从本科的体育教育科学化发展道路,为“妈祖体育圈”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体育人才资源。莆田体育部门把全面实施全民体育的普及战略,推动开展全民喜爱的体育、全民参与的体育作为体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大力开展学校体育、社区体育、乡镇体育、老年人体育等群众体育活动,这些为构建”妈祖体育圈”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3.4 莆田市政府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为构建“妈祖体育圈”提供了重要保证
    福建省提出了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目标,莆田无疑是在这些国家战略和改革方向下进行试点的区域。莆田是福建中部正在崛起的新型港口城市,这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快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莆田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社会的殷切关注确保了“妈祖体育圈”建设的顺利进行,对加强海峡两岸体育合作交流,加大资源共享,建立互动机制,搭建莆田“妈祖体育圈”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4. “妈祖体育圈”建设基本框架分析与建议
4.1 共建体育行政部门支持“妈祖体育圈”常设机构
    莆田“妈祖体育圈”的构建既与体育发展本身有关,也涉及到经济与文化等层面。需要指出的是,在“妈祖体育圈”构建之初,如何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推动体育交流合作的互动机制,也许是问题的关键,因为只有建立这种互动机制,才有可能使这一区域的体育交流合作逐步走向日常化、规范化和组织化。因此,这个协会(或组织)应是莆田体育有关人员共同参与,并且作为一个常设机构负责策划、组织并推动莆田“妈祖体育圈”的各项体育的交流协作活动。这个常设机构可以建立体育大众共享的“妈祖体育圈”信息网络。这个网络可以是一个网站,一份报纸,一本通讯或者一本杂志。通过这些信息网络,及时地发布体育圈构建的有关资讯,促使莆田“妈祖体育圈”的建设从概念走向实体。
4.2 共建体育竞赛与全民健身活动的联动市场
    莆田体育传统文化底蕴较厚,体育竞赛资源丰富。我们要根据这些特点,充分利用妈祖文化品牌优势,形成具有妈祖文化特色的体育竞赛与全民健身的联动市场。主要设想:一是形成大型传统体育与妈祖文化特点相适应的体育活动,这种体育活动可以是竞技体育赛事,可以是群体的健身活动,特别是海峡两岸妈祖体育文化交流中的体育邀请赛、闽台南少林武术表演比赛等。二是大力发展以妈祖与南少林名称的国际商业性比赛。通过国际体育经纪机构,吸引国外著名选手参赛,提高出场赛、奖金,力求与国际体坛接轨。三是开展体育爱好者共同参与“妈祖体育圈”的体育活动。如妈祖全民健身挑战赛、妈祖民间体育比赛,通过这类经常共同性的活动参与,提高相互的认知以及连带感,从而进一步开拓“妈祖体育圈”交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同时,还可以把组织经营型的妈祖特色旅游与开展公益型健身活动结合起来,以俱乐部会员制为依托,提高人们参与体育旅游的组织程度,引导人们进行体育旅游消费[6]。让更多的群众共同参与构建“妈祖体育圈”,得益于“妈祖体育圈”。
4.3 共建体育旅游休闲园区
    众所周之,在未来旅游发展中,那种标准型、统一化的开发模式制造的产品,将可能被看成是没有创造力和吸引力的产品[5]。相反,那些具有民族性、地方性、独创性的滨海旅游地区将在竞争中取得主动权。越是民族的东西越是世界的,越是个性的东西越有生命力。妈祖是海上和平女神,以弘扬妈祖朝圣与信仰文化,是莆田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近年来专程到湄州岛妈祖祖庙祭拜的信徒已达百万,每年在10万人以上。正是有这么多的妈祖信徒,是推动莆田滨海体育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充裕稳定的客源市场。妈祖保佑平安,尤其是海上平安,所以在这里进行滨海体育旅游活动,那是最佳的选择。因此,莆田要综合利用沿海沙滩、海岛的自然风景,结合国家度假区的建设,强化海上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发,体现滨海体育旅游的体验性和刺激性。目前莆田完善滨海大型现代体育游乐设施尤其必要,如购置水上摩托艇、快艇、水上直升机, 修建水中酒吧、水下公园等。以便推出丰富多彩的滨海体育旅游项目;同时还要以莆田的“海、山、林、妈祖风情”区域一体化为动力,走区域联合和合作的体育旅游发展道路。加强莆田区域内各景区、各体育旅游企业的合作发展综合性体育休闲旅游,提高游客的参与程度,则可优化妈祖文化旅游产品结构,由单一的朝圣旅游向多样化的体验式旅游方式转变,在感受湄洲妈祖神韵的氛围中获得愉悦的旅游经历。莆田不仅是一座滨海城市,还是一座地地道道的山城,城市四周的凤凰山、石寺岩、永兴岩、壶公山等风景区,山高林密,峰连林绵,特别是山中莆田特色的枇杷、龙眼、荔枝果木众多,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游客参与如登山、攀岩、远足、采摘等山林体育旅游活动。从而可增加游客多方面的体育旅游的经历,形成莆田体育旅游的整体优势,提高莆田体育旅游的整体吸引力。
4.4 共建体育科技攻关基地
    科技兴国、科技兴体,是建设“妈祖体育圈”的重要保障。莆田应通过建立专项人才流动、重点课题攻关、仪器设备共享等途径,充分利用海西城市群有较多体育科技人才以及现代化科研器材设备的优势,相互引进人才,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通过几年努力,使莆田“妈祖体育圈”成为福建运动训练“训科医一体化”的展示圈、现代高科技体育的先行圈。

5 结束语
    莆田“妈祖体育圈”的建设应应发挥海洋资源优势,依托妈祖文化品牌, 以滨海为主题拓展体育产业,以实现“妈祖体育圈”功能的转型。我们相信,莆田“妈祖体育圈”的建设,必将极大地加快莆田市城市化的进程,为建设文明莆田、构筑和谐社会注入新的活力,从而打造中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品牌,把莆田城市建设成生态城市、海湾城市、人类最适宜居住的城市。

参考文献;
[1] 李露露,妈祖神韵{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108.
[2] 黄秀琳,等. 福建滨海旅游发展中的文化问题[J]. 福建地理,2005,20(3):41-43
[3] 黄秀琳. 莆田旅游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J]. 莆田学院学报,2005,12(1):88-90
[4] 刘永祥,等. 莆田体育休闲旅游开发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2(3):41-43
[5]  陈菁.   福建省滨海旅游业可持续发展[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9,(1):61-63
[6] 李建国. 都市生活体育圈建设[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1):25-27


关闭窗口

你是第 31727866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