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立启, 栗霞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 湛江 524037
摘要:辨证分析“三段式”体育教学结构,确认“三段式”体育教学结构由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组成动态的体系,且遵循学生身心变化的规律,不应冠以“传统落后”的名分而遭遗弃。建议通过明确教学目标、更新教学内容、机动组织教学、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畅通教学反馈途径、引入教学反思等方式,促进“三段式”体育教学结构科学、合理的存在与发展。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学结构;“三段式”
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教学中最常见、最基本、最微观的要素,课堂教学结构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结构的科学合理存在,直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曾使用广泛并盛极一时、所谓传统的“三段式”教学结构,符合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生理规律,不应盲目批判与摒弃,而应该合理的继承、科学的发展。
1. “三段式”体育教学结构的释义
体育课的结构是指组成一节课的几个部分,以及各个部分教材内容和组织工作的安排顺序与时间的分配等。[1]在确立课的结构时,必然要根据学生身心变化规律和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规划体育课的组成部分、课的目标、教材内容、教学组织方式、教学时间分配等因素。
“三段式”体育教学结构是将单位时间内的体育教学活动细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个连续且不平衡的时间段,并在不同时间段内针对教学对象设计不同活动内容、安排不同运动负荷的教学组织形式。“三段式”体育教学结构是体育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一般以一节课为一个基本单位时间开展教学,并将一节课分成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个时间阶段,且配以相应的教学内容,故而得名“三段式”。
在理解“三段式”体育教学结构时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三段式”体育教学结构不是“舶来品”。
“三段式”体育课堂教学结构产生并实践于我国学校体育课堂教学,是借鉴前苏联体育教学模式的产物。但是,这种教学结构仅仅是借鉴、参考、模仿苏联模式,并非完全照抄照搬。我国的课堂教学一向中规中矩,追求善始善终,“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成为体育课堂教学“三段式”结构,堪当正常的、符合我国本土教学实际的教学模式,不足为奇。因此,没有必要把“三段式”教学结构看作不适合我国本土教学实际的“舶来品”而完全遗弃。
(2)“三段式”体育教学结构不应看作单一、呆板的教学模式。
模式是一种可操作性的参考框架,是不同行为之间出现的逻辑链接,它是起一种参照作用的。[2]“三段式”教学结构组成部分是否科学、合理,更重要的取决于教师教学指导角色的展现和教学能力的发挥。如果教师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时间分配机动,内容设置灵活,运动负荷符合学生身心变化规律,故而,此时的“三段式”教学结构就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教学组织形式。由于“三段式”教学结构首先考虑学生身心变化规律,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当然也要突出教学应变能力,灵活掌控教学时间、灵活设计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灵活使用课堂评价,使三部分有机衔接,密切配合,才能得到体育课应有的成效。因此,把“三段式”教学结构看作教条化、模式化、单一化的观点是值得再思考的。
(3)“三段式”体育教学结构不应冠以“传统落后”的名分而遭遗弃。
历史是割不断的,教育现实是撇不开的。教育改革必须继承教育传统,在既有的教育基地上并从这里出发,进行改造,调整,提高,进一步发展。试图与它们一刀两断或把它们撇到一边是不实际的。[3]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需要新鲜血液、创造性思维方式,但决不是对一切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的全盘否定、盲目批判。[4]“三段式”体育教学结构是曾经流行的教学方式,既然曾经存在,当然具有存在的合理性,必然也有正当的内容值得继承和发扬,而不应将它冠以“传统、落后”的名分,将其“一棒子”打死。“三段式”体育教学结构虽然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但不一定落后,不一定束缚了学校体育的发展,需要客观的看待“三段式”体育教学结构,需要对其有用的成分进行继承与发展,需要对其落后的成分加以有效地改造,以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
2.“三段式”体育教学结构的内容与生理机能工作特点
“三段式”体育教学结构就是按照课堂教学的组织时间,把一节课划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按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生理规律所表现出来的心血管、体力体能、学习注意力、兴奋度反应,可以划分为上升阶段、稳定阶段、下降阶段。每一部分(阶段)时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机体工作特点、教师的组织教法不尽相同。(表1)
从表1所列的内容可以揣摩出“三段式”体育教学结构的特点:
2.1“三段式”体育教学结构遵循学生身心变化的规律
体育教学必须考虑学生身心接受程度,要从适宜的准备活动开始,唤醒学生的机体和心理反应,使学生热情饱满的进行体验式学习。“三段式”教学结构首先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预热机体、预防运动损伤开始,做足准备活动,继而循序渐进的向学生传授体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运动技能,并最终有效过渡到结束部分,不难看出,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实施以及运动负荷的强度设计,无不考虑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机体反应。
2.2“三段式”体育教学结构实为动态的体系
在一节体育课中,学生的生理机能变化走出了“上升—稳定—下降”的轨迹,此轨迹根据学生的运动能力动态的体现出来,并且因人而异。根据学生机体活动的规律,根据教学实施时的气候状况,根据教学实际,又可把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在课的总时间范围内,进行动态的调整,以适应变化发展着的教学需要。
2.3教学目标能有效统领教学过程
“三段式”体育教学结构中,各部分都设置有不同的教学目标,更能体现出教学目标对教与学内容的有效选择性。目标的预先设定,体现出体育课堂的教学引导功能,在目标的指引下,教师更能有效的调控课堂,使学生真正学到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学生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不同层次目标的指引下,主动、积极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2.4教学过程的调控相当灵活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保障知识正常传输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乐教、善教、会教的老师就能培养出乐学、善学、会学的学生。在预先设定教学目标的前提下,体育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自由选择教学内容,而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变化规律,适当的调整教学内容,并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运动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因此,科学、合理、灵活的“三段式”教学结构取决于体育教师更新的教学观念,更明显的取决于体育教师扎实的学科知识、丰沛的教学热情、灵活的教学技能以及超强的教学能力。
2.5注重整体进步与因材施教,节约教学资源
“三段式”体育教学结构中没有否定学生个体学习的差异性。确定各项教材内容练习的次数和时间、合理安排课的密度和运动负荷、合理进行教学分组都建立在深入把握学生个体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基础上的。集体教学追求的是学生认知能力的整体提高,与针对个体或者少部分学生的因材施教方式并行于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三段式”结构的两端,集中全体学生无差异性的开展准备部分和结束部分的活动,这样既能节约教学时间、空间、资源,又能在集体空间内收到整体提高的效果。
3.“三段式”体育教学结构运用过程中的几项注意
3.1明确教学目标
体育课堂教学要在教学任务的统筹下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并且以教学目标统领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在“三段式”教学结构中,各个阶段都应该具有阶段特征的目标和任务。准备部分是一节课的开始,同时也是为基本部分做准备。在这一阶段,通过课堂导入、教学目标与任务的宣布,使学生明白这节课要做什么、该做什么,从而做足心理准备;通过一定负荷的肢体活动预热身体,调动身体各部位的活动能力,预防运动损伤,为基本部分教学做准备。基本部分的教学目标与课的教学目标大抵相同,基本是在执行课的教学目标,通常以“做的怎么样”这一标准来衡量该阶段的教学目标。结束部分的教学目标具有总结性,概括、评价一节课的活动状况。
当然,各个阶段的教学目标也都应该具有鲜明的层次性,以课的难易程度、学生的实际活动情况、学生个体差异而合理布局,高、中、低不同层次的目标或许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2不断更新活动内容
体育课堂教学不是训练课,课堂活动内容不是一味的重复,而要注重变化、更新。搜阅网络上“三段式”结构体育课教案,发现有一些教案竟然千篇一律的使用“慢跑400米”作为准备活动,不妨设问“难道只有慢跑400米可以作为准备活动么?”或者再问,“慢跑400米就可以达到准备活动的要求么?”或许,一曲轻松的体育舞蹈、一套富含节奏的广播体操、一段非常规的“倒着跑”都可以作为准备活动,况且学生更乐于接受,效果也很明显。
3.3机动组织教学
“三段式”体育教学结构其实就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三个阶段各具特色,任务各异,并且结合紧密,层层递进,但是,各个阶段所占时间比例和运动负荷安排并不是完全固定的。教师要考虑气候(天气的寒、热程度)、课的类型(是复习课还是新授课)、学生的运动水平,在课前周密地安排运动负荷,并且在上课的过程中,观察和分析学生的接受程度,合理改变部分练习内容、节奏、顺序组合等,由此引发各个阶段所占时间比例的变化。因而,机动组织教学才能达到以变制变,科学调控教学进度。
3.4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三段式”教学结构的时间、空间有限,那种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学生练,学生只能机械的模仿和练习。单纯的传授式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学效果甚差,造成巨大的教学资源浪费。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应该根据教学实际,有选择的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性教学,鼓励学生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5畅通教学反馈途径
教学反馈途径的畅通是保证“三段式”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为了保证体育课堂教学反馈顺利进行,教师与学生之间需要建立平等的交往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三段式”课堂教学中的每一阶段,学生都可能存在很多问题,如负荷安排过重、练习密度过于集中、教学内容过难,教师要细致观察学生在学习中的接受程度,倾听学生的意见,随时调整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
3.6引入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突显了教师教学主导角色的责任。“三段式”教学结构中的结束部分,预示着一节体育课即将进入尾声,恰恰也给体育教师提供了教学反思的机会。体育教师根据课的任务、目标、学习态度、技能掌握以及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效果的成败进行深层次的总评,更好的把握“教了什么、学了什么、教的怎样、学的怎样”,吸取一节课的教学经验和教训,更清晰“以后怎么教、学生该怎么学”等问题。
4.结论
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是在批判、继承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传统的“三段式”体育教学结构具有存在的合理性,不应该“一棒子”置于死地,应该理性的分析利弊,吸取有益成分,改革不当之处,使体育课堂教学目标清晰、任务明确、效果突出,使体育课程改革焕发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李祥主编.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19.
[2]郑金洲著.教育碎思[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49.
[3]王策三,孙喜亭,刘硕著.基础教育改革论[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12.
[4]陈慧. 浅谈遭非议的“三段式”教学[J].体育教学,2006,6:52.
[5]李祥主编.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