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09年第9期
 
福建南少林武术文化推广与发展研究

2009/9/8 15:10:53 浏览次数 5689  

 刘永祥 林桂池
莆田学院体育系 福建 莆田351100

摘  要:南少林武术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本文通过阐述福建南少林概念的认识,南少林武术文化推广与发展的优势。分析认为福建南少林武术文化的推广与发展要积极开展闽台南少林武术文化交流,要积极促进南少林武术运动进入学校体育课堂,在全民健身活动中要积极融入南少林武术运动。并提出加快福建“南少林”武术文化发展社会化进程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南少林;武术;体育文化;对策


    近年来,福建南少林武术在国内外影响很大,南少林学术研讨会的举行以及各种国际南少林武术交流,如南少林五祖拳成为国际性比赛,对外交流日趋频繁,为进一步开展国际武术文化交流活动及增进友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前, 福建省提出了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目标,这不仅是福建全面发展之大策,也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福建武术文化应该承担起丰富福建文化体系、提升福建文化层次、增强文化竞争力的历史使命。福建南少林武术文化作为福建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福建南少林武术文化,探讨少林武术的文化内涵,进一步加快推广福建南少林武术运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才能更好地弘扬南少林武术文化,为建设海峡西岸和谐文化作出贡献。

1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福建莆田、泉州、福清三地南少林。
1.2 研究方法
1.2.1文献法:收集体育期刊、武术专著和相关文献进行阅读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调查法:对福建三地(莆田、泉州、福清)南少林武术推广与发展现状进行实地调查。
1.2.3访谈法:对福建三地(莆田、泉州、福清)武术专家和武术爱好者进行访谈,了解对南少林武术文化推广与发展的相关问题。

2 福建“南少林”武术概念的认识
    所谓的南少林武术文化,事实上是武术文化与会党文化长期滋养的一个文化概念,而这个语境中的南少林不是一个具有确切地址的实际概念,而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一定的阶级环境下,由于天地会的集会,习武活动的发展而不断发展[1]。它不是具体的、有形的一座寺庙。据此说法:“福建南少林”之说由“天地会”演化而来。不论此种说法最终能否成立,但却能为“南少林文化”的研究开辟出一条新的思路[2]。北方有许多名符其实的少林寺,如:河南嵩山少林寺、西安少林寺、和仁少林寺等,其中仅有河南嵩山少林寺被人们称为“北少林”,而其它数座少林寺则无此美誉。究其原因,那是因为河南嵩山少林寺具有深厚的武文化。“天下武术出少林”,其中少林就是指南嵩山少林寺,它以雄峻千古的姿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与其相比,北方其他少林寺则暗淡无光。河南嵩山少林寺不但名气大,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文化魅力丰厚,而且规模大、人才辈出。所以才成为北方诸座少林寺的代表者,享誉“北少林”之美称。同理,“南少林”的概念应是南方少林寺的唯一代表者,同样具有“北少林”深厚的非同凡响的武文化,才能称为“南少林”。“南少林”一词的概念内涵,准确应解释成“南方少林寺代表者”,而非“南方少林寺”。其具体内涵本是指堪与“北少林”媲美的武文化[3]。

3 福建“南少林”武术文化现状与推广优势分析
3.1 文化底蕴深厚
    少林武术驰名天下,是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林武术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宗教文化,依托佛教圣地,吸收古代武术百家之长,因而具有了独特的技击艺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南少林武术文化是少林武术文化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分支, 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优秀成果,在福建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具有高度的社会历史研究价值。
3.2 载体多样
    寺庙:目前,福建已修建南少林寺的城市有泉州、莆田和福清。1992年,泉州投资1000 多万在东门外原镇国东禅寺的基础上扩建了少林寺; 1998年,莆田投资1000多万元修建了一条11 公里长的盘山公路,并在林泉院遗址上重建了一座南少林寺; 1996年,福清在东张镇少林村的少林院遗址边上修建了南少林寺,原遗址仍保留,现已修缮五次,颇具规模。
     武术学校:较大规模的武术学校有: 泉州南少林文武学校、泉州剑影文武学校、泉州自然门文武学校、莆田南少林文武学校、福清美佛儿学校(原福清石竹山文武学校) 、福建西山教育集团(原福清西山文武学校) 、福建龙翔中英文学校(原福清龙翔文武学校) 和福建五虎山文武学校。
民间武馆:民间武馆主要集中在闽南一带,以泉州、晋江、石狮、漳州为主,如泉州有5 个区(市) 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武术之乡”,武术馆校遍布全市。近年在泉州市武术协会的引导下,每年举行常规性的武术交流会,极大地促进了闽南武术的交流和传承。
    文化载体:学术机构有: 莆田南少林武术研究会、福清南少林研究会、泉州南少林武术研究会、泉州俞大猷研究会和国际南少林五祖拳联谊总会等。学术专著有《少林五祖拳术》、《俞大猷研究》、《福建少林拳》、《福清少林院》、《南少林研究》、《福建文博———莆田南少林》、《南少林在泉州》和《泉南文化•南少林研究专辑》等。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有: 电视剧《南少林三十六房》(32 集) 、《南少林》(32 集) , 电影《南少林》和《南少林和北少林》。
3.3  群众基础广泛
    南少林武术文化源于少林武术文化,在明清两代特定的闽自然经济环境、多元文化、民族斗争和封建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下形成了一种以宗教为本质、以武术为特质的区域性文化[4] 。在多灾多难的环境下,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伦理文化的感召下,一批批仁人志士习练武术,为救亡图存前仆后继,也使得南少林武术具有了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建国后,在武侠小说和影视作品的大力宣传推广下,福建南少林武术日渐家喻户晓。

4 福建“南少林”武术文化推广与发展的策略分析
4.1积极开展闽台南少林武术文化交流
     台湾武术源自福建,南拳是台湾颇为盛行的武术流派,南少林又是南拳之祖,两岸南少林武文化同根同源。近年来,福建多次举办以南少林武术文化为主旨的大型交流活动,莆田、泉州南少林武僧、武术表演团先后赴台湾表演,以精湛的武功在岛内外引起巨大反响,在岛内掀起了南少林武术文化热。对台湾出生的中青年阶层的文化观产生了良好影响,极大地增进了台湾民众的武术文化认同感和民族文化自豪感。2001年2月18 日,福建莆田举行南少林武文化旅游节,海峡彼岸的台湾同胞也组队前来参加武林盛会,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2006年4月19日,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联络部、致公党福建省委员会、福建省武术协会在厦门主办“海峡两岸中华武术论坛”。来自台湾武术文化研究协会、台湾新竹锦园八卦掌研究协会、台湾国立体育学院、文化界、新闻界的专家学者一百多人出席本次论坛。台湾武艺文化研究协会秘书长郭应哲博士到会并作《台湾武术源自福建的思考》主题发言,会后参观泉州南少林,并进行相关交流活动。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地缘相近,血缘相亲,两地渊源关系深厚。在全国对台经济、文化交流中,区位独特,优势明显,地位突出。南少林文化交流能够在联系两岸亲情,在促进闽台体育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最大限度地发挥南少林武术文化这一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我们认为:一是要着重发挥莆田、泉州、福清三地南少林文化特色,摆脱遗址之争。在与台湾进行南少林文化交流过程中,以“中国福建南少林”的面貌出现,增强与台湾人民的文化认同感。二是要梳理闽台交流过程中的南少林文化脉络,建立类似“福建南少林文化推广中心”的专门机构,负责收集福建南少林文化资料档案,增加南少林文化核心凝聚力。三是充分利用福州、泉州对台直航,莆田湄洲对台码头在联系台湾民众方面的交通便利条件,发挥莆田妈祖文化在台湾人民中的巨大影响力和凝聚力,以及泉州、福清的侨缘、亲情纽带作用,赋予闽台南少林文化交流新内涵。
4.2 积极促进南少林武术运动进入学校体育课堂
    福建南少林拳法继承了嵩山少林寺拳法的正宗精髓,又综合吸取了我国民间和古代行伍中流传的各家拳法,仿效飞禽猛兽的飞翔、蹿跃等动作。创造了龙、虎、豹、蛇、鹤的五形拳,以及牛、鼠、兔、犬、鸭、马、猴、鸡、龟、虾、猫等十二形拳,动作简单朴实,花法较少,动作难度不大,跳跃动作少,比较易于推广和普及。它适合不同年龄段及不同体质状况的人群练习,具有较高的健身价值和广泛的适应性。如能将南少林武术列入福建大、中、小学的体育课程中,成为选修或必修内容,逐步使大、中、小学传统武术教育系统化。不仅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培育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人文校园环境,培养广大学生优秀的心理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全的人格。而且更有利于南少林武术文化在青少年中得到传承和发扬。因此积极促进南少林武术运动进入学校体育课堂:首先要重视教学套路的创编,南少林武术研究会已创办《福清南少林武讯》刊, 并着手编写张本利《鸣鹤气功拳谱》、方世培《踪鹤拳谱》、研究南少林拳的源流、特色等书籍, 已挖掘80 多种南少林拳套路, 发现100 多位南少林老拳师。泉州市蔡金星、周锟民、徐清辉等老师曾浓缩和提炼五祖拳,自编成一套简化五祖拳。以期普及和推广,该拳步法独特,拳势激烈,具有勇猛刚健之形,更兼雄伟磅礴之势,讲究“吞、吐、浮、沉”, 节奏鲜明。其次应开展校园表演推广。有些中小学校(如福清美佛儿学校; 福建龙翔中英文学校; 福建西山高级中学; 福清西山职业中专; 女皇西山国际教育中心; )的课间操中有校武术队的南少林拳表演, 激发学生对南少林武术的兴趣。 三是建立南少林武术文化科研立项。泉州不仅在旅游推介会上推出南少林品牌,还让南少林科研项目进入学校。2006 年12月泉州市教育科研所设立《泉州南少林武术进校园地方课程研究》,此课题为泉州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力求在广大青少年中发挥健身和传承文化的双重作用。
4.3 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积极融入南少林武术运动
    福建地方传统武术不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又有群众基础、易于开展。福建历来有崇文尚武之风, 每逢喜庆佳节, 各地城乡舞龙舞狮、操拳弄棒等武术活动热闹非凡。随着全民健身战略目标的发展和深入, 各级政府部门应转变观念, 协同一致, 大力宣传南少林文化中的强体健身的作用, 将武术健身的作用和意义普及到大众健身中去。城市通过各种社会团体等组织,利用学校体育和民间武师,建立社区的传统武术推广中心,力争使南少林武术成为福建省全民健身的重要项目;乡村通过民间武术传习等形式,传授南少林武术。鼓励和支持全省的武、武校积极传授传统的南少林武术,具有福建的南少林武术特色。同时要加强南少林武术文化的理论研究,完善南少林完善文化的内涵。目前南少林完善文化的理论研究滞后于产业发展,因此建议我省体育院校、民间武馆武校雄厚的师资力量和科研优势,对南少林的起源、拳种的源流、内容和发展战略进行研究。在吸收福建优秀南拳的基层上,学习引进北派少林武功。融会贯通,形成内容更加丰富的南少林武术新体系。还应加强南少林竞技武术运动的对外交流。南少林武术在竞技推广方面已经做过一些尝试,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仍应从其他相关武术文化借鉴经验,南少林在台湾和东南亚有广泛的基础,可以经常派遣教练出国传授技术,传授南少林文化。也可以在国外办培训班,帮助他们举行南少林武术比赛,提高武术水平。
5  加快福建“南少林”武术文化发展社会化进程的几点建议
5.1找准定位, 实施品牌战略
     根据目前状况和今后发展的需要, 建议由省级以上的政府或体育、宗教、文史、考古、旅游等相关部门联合协作,或成立专门机构,以现存的历史资料为依据,暂且摆脱“遗址”问题的争讨。摒弃“各敲各的锣,各唱各的戏”的作法,提倡泛南少林文化的认同,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打造特色鲜明的南少林文化品牌。
5.2多方联手, 凸显文化底蕴
    南少林武术文化应充分发挥其作为少林文化的一个分支、集少林文化与闽区域性文化于一身的优势, 以南少林寺庙、武馆、学校、社会团体及爱好者组织等为载体,以宗教活动为纽带,通过重新整理和充实南少林武功、吸收优秀拳种、引进北派少林武功、融入民间武术拳种等途径,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形成内容丰富的南少林武术新体系。可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整合各地有利资源,凸显南少林文化底蕴,筑牢南少林文化品牌。
5.3 抓住机遇,积极开展南少林武术文化旅游业
    抓住福建海西建设的大好机遇,各地在政府的引导下,采用经济手段,通过市场机制运作促进南少林武术文化旅游业的开展。建议莆田可开发以湄洲岛妈祖朝圣和南少林文化为代表的莆田滨海山林旅游;泉州可开发以海丝文化和南少林文化为代表的泉州风景名胜旅游;还可联合开发福建南少林武术文化特色旅游线路。如福清少林寺-莆田少林寺-仙游九座寺-云宵长林寺-泉州少林寺,借以南少林的特定历史环境下的人文介绍,也不失为一条人文旅游线路,具有推广宣传福建南少林武术文化的功效。

6 结束语
    我们相信,弘扬福建南少林武术文化,与社会和谐融为一体,是南少林寺的愿望。福建南少林武术文化定会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闽台两岸体育文化交流中发扬光大,更好地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复兴与民族体质强盛服务。

参考文献:
[1]周伟良. 武术文化与会党文化语境中的福建南少林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报,2006, (6):76-78.
[2]贾建欣.福建南少林文化研究现状与发展之我见[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7):70-72.
[3]赵海军. 对少林武术文化内涵的思考[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5,(5):66 - 68.
[4]王清生. 弘扬南少林文化促进闽台民间交流的现状及对策[ J ].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7, (1) : 78 - 79.


关闭窗口

你是第 29179682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