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09年第8期
 
大理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体育旅游资源现状及开发对策研究

2009/7/24 16:53:14 浏览次数 6654  

陈艳松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云南德宏 678400

摘  要:大理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良好的区位优势,秀丽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古朴的民族风情,奇山秀水闻名国内外,是一个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皆备的多功能大容量保护区(风景区)。本文就大理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体育旅游资源状况进行调查了解,针对资源及开发现状提出了符合大理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展体育旅游的思路与途径,以促进大理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大理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资源  体育旅游   开发   对策


前 言
    社会的高速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物质与精神文明,但也给人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富贵 病”,于是“花钱买健康”的观念不断深入人心。人们越来越热衷于参加各种以体育为载体的旅游活动。体育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体育旅游是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所从事的各种体育娱乐、健身、竞技、康复、探险和观赏体育比赛等活动与旅游地、旅游企业及社会之间关系的总和。
    大理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苍洱自然保护区)是白族人民世代生息繁衍的摇篮,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善良的白族儿女,并且孕育了独特而又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
大理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良好的区位优势,秀丽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古朴的民族风情,奇山秀水闻名中外。

1 苍洱自然保护区自然概况
    苍洱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大理市,1994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以苍山洱海为主体,地跨大理、漾濞、洱源三个行政区域,总面积为797km2 ,主要保护对象为高原淡水湖泊及水生动植物、南北动植物过渡带自然景观、冰山遗迹及大理历史文化名胜。[1]
    苍山南起下关,北至洱源邓川镇,呈南北走向,全长45km,东西宽约为10km,由19座山峰组成,最高峰马龙峰,海拔为4122米,平均海拔为3500米,山顶几乎终年积雪,山腰白云缭绕。苍山山体高大,气候垂直分布明显,从山麓到山顶具有亚热带、暖温带及寒带三个垂直气候带,植物呈明显的垂直带状分布,保存着许多从南亚热带过渡到高山冰漠带的各种植被类型。
    洱海位于苍山东麓,是云南省第二大高原淡水湖泊。洱海流域地处澜沧江、金沙江和元江三大水系的分水岭地带,其北端为洱源县,南端为大理市,南北长42.5 km,平均湖宽6.3 km,最深处为22米,平均湖深10.2米。湖周长117 km,面积为250 km2 ,总容量为25.3亿立方米,汇水面积为2565 km2。 
    苍洱自然保护区地处中亚热带西南季风气候带,年平均气温为15.50C,全年无四季之分而有干湿季之别。全年最高气温为22.20C,全年平均最低气温为10.20C,以2000米高度为起点,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50C,全年日照时数2500小时。雨量充沛,全年降雨量为1000-1100毫米。
    苍洱自然保护区这一特殊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为体育旅游提供了极佳的场地和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再加上现有大理各种旅游景点及大理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在环苍洱自然保护区的大理市开展体育旅游将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2 苍洱自然保护区体育旅游资源状况分析
    体育旅游资源是指以体育内涵为内容的旅游活动,为旅游业所利用,能够产生可持续发展的体育旅游综合效益的客体。体育旅游资源是体育旅游业的基础。
    苍洱自然保护区所在的大理市集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于一身,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秀丽多姿的自然风光,体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2.1 体育旅游资源类型众多
2.1.1体育旅游自然资源状况分析
    苍洱自然保护区拥有平均海拔在3500米的19座山峰、峡谷(如苍山大峡谷)、盆地(当地叫坝子,如大理坝子)、悬崖峭壁、冰川遗迹、冰渍地貌、板块碰撞地质地貌、丹霞地貌、河流、湖泊、溪潭、泉源、瀑布、野生动植物、森林、草甸、古树名木、彩霞奇云等众多的体育旅游自然资源。
    在苍洱自然保护区内,苍山上可以开展蹦极、蹬山、森林高山探险、攀岩、滑翔、 野外生存、定向越野、滑草、滑雪等体育旅游项目;在洱海可以开展各种水上游乐活动,如漂流、龙舟竞渡、垂钓、划船、潜水、游泳、赛艇等体育旅游项目。在大理坝子,可以开展徒步越野、骑马、骑自行车、赛车、高尔夫等;在凤凰温泉和洱源温泉还可以开展各种保健活动。
2.1.2体育旅游人文资源分析
    苍洱自然保护区拥有众多的人文景观,拥有各类旅游景区(点)30多处,其中历史文化名城大理,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即崇圣寺三塔、太和城遗址(含德化碑),有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群、圣源寺、周保中故居、羊苴咪城遗址、元世祖平云南碑、苍山神祠、弘圣寺塔、杜文秀墓、佛图寺塔、法藏寺、董氏宗祠(含董氏墓群)等1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6处。这些人文体育旅游资源凝聚了大理各族先民的智慧与汗水,它们可以满足参与者求知、求新、求奇、求异、求乐的旅游心态。
2.2 民族风情浓郁
    大理是白族的主要聚居地,早在3000多年前,白、彝各族先民就创造了灿烂的洱海文化。大理是白族的主要聚居地,现有白族人口100多万,他们在大理这片神奇富饶的土地上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点的语言、服饰、歌舞、民居、民俗和传统的手工艺,如白语、大理白族民居(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霸王鞭、八角鼓舞、哭嫁、银饰加工等。这些极大地丰富了体育旅游的内容,对海内外的游客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2.3 现有观光型旅游景区知名度高,环境容量大
    目前,苍洱自然保护区拥有的各类旅游景区30多处,其中苍山、洱海、崇圣寺三塔(AAAA级景区)、蝴蝶泉(AAA级景区)、大理古城、南诏风情岛(AAAA级景区)等。大理的四大名景“风、花、雪、月”,五朵金花的故乡,增添了游客对大理的向往,众多游客云集于苍山洱海之上,共同领略神奇美丽的苍洱风光。电视剧《天龙八部》的上映,更增添了人们对大理的神往,都想亲自到大理来目睹一下点苍派的神奇、六脉神剑的威力、段王府的辉煌。
2.4 历史文化悠久
    大理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历史要追溯到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那时在苍山脚下洱海之滨就有人类居住了。近年来对苍山马龙、白云、佛顶遗址,洱海沿岸海岛等的考古证明大理地区的人类最早繁衍生息的地方之一。西汉武帝元封二千(公元前109),大理就有了郡、县设置,那时大理地区设益州郡,置叶榆、云南、比苏、邪龙4县,正式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唐初,由于境内经济繁荣,部众日盛,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崛起了由多名族共同联合建立的南诏地方政权,统一了大理,统一了云南,结束了当时云南部落豪酋纷争的割据局面,推进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促进了祖国西南边疆的发展和建设。宋代,继南诏政权之后出现了大理国,在南诏大理国统治的500多年中,大理是云南全境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成为整个云南同东南亚各国文化交流、通商贸易的主要门户。元代以后,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大理移至昆明,但大理同样是滇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设有路、府、厅政区机构。这悠久漫长的历史给大理留下了丰厚的历史遗迹,今境内遍存着新石器时代遗址和众多的古建筑。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迹在整个云南乃至全国的古迹文化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和分量,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和魅力,是大理旅游资源优势的重要支柱,是对外最具吸引力的重要旅游景点,可以提供旅游者进行考古、探古、古迹旅游等。

3 苍洱自然保护区体育旅游现状分析
3.1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处于初级阶段
    由于受竞技体育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把体育误认为就一定要分出胜负,就意味着大运动量,体育旅游就是探险甚至是冒险运动,是非技术和体能出众的人所能玩的。导致大众对体育旅游的片面认识,甚至望而却步。因此,一方面,由于消费市场的隐蔽性严重地影响了对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另一方面,由于体育旅游具有投资大、见效慢、管理难度大等特点,使得政府和旅游企业不愿大量投资进行宣传与开发。当前已经开发的体育旅游项目很少,仅限与温泉保健、高尔夫运动(仅有1块)、三月街时的部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霸王鞭在游船上的表演。而对于利用苍山、洱海所进行的蹬山、攀岩、探险、漂流、潜水、游泳等各种项目都处于自发状态,没有进行统一的规划与管理,这种处于初级阶段的自发状态必然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资源的浪费。
3.2 观光型体育旅游资源发展较缓慢
    观光型体育旅游资源是旅游旅客以观赏体育赛事、体育建筑、雕塑、摄影、绘画等为目的,满足其自身的情感和美的需要一种资源。大理观光型体育旅游资源发展相对缓慢,很难运作大型的体育赛事。
3.3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够
    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是指地方民族或少数民族具有的独特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特色的体育活动项目,吸引人们前去观光了解,甚至参与的资源。民族体育活动常常在节日聚会时进行载歌载舞、以情游戏、娱乐性很强,音乐、舞蹈、杂技和体育竞技相交融,与各民族文化、风土人情、服饰、工艺特产等共同构成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旅游资源。大理从古到今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现大理境内居住着汉、白、彝、回、傈僳、苗、纳西、阿昌、傣、壮、藏、布朗、拉祜等13个世居民族和哈尼、佤、景颇、瑶、怒、普米、满、蒙古、独龙9个民族,他们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众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白族的绕三灵、霸王鞭、陀螺、跳火把、耍海、老虎跳、赛马、赛龙舟等十多项传统体育项目,再加上其他民族(如:彝、回、傈僳、苗、纳西、阿昌、傣、壮、藏、布朗、拉祜等)创造的传统体育项目,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有着较高的科研价值。但众多的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在大理还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只有部分在节日时才进行表演,如每年一度三月街的赛马、赛龙舟、霸王鞭等,即使在景区或其它地方有部分传统体育项目的表演,但参与性太差,不能满足游客的体验需求。
3.4 体育旅游专门人才匮乏
    体育旅游专门人才是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前提和支柱,如今大理地区乃至全国的体育旅游高级专门人才都还十分匮乏,这就严重阻碍了苍洱自然保护区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

4 苍洱自然保护区开发体育旅游的思路与途径
4.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迎合不同需求,进行分层开发
    众多研究结果表明:女性多选择一些观赏性、 娱乐性或富有美感的活动项目;而男性多选择一些参与性、竞技性或刺激的活动项目;青少年多参加竞技性项目;而中老年人对娱乐性、放松性、保健性的项目感兴趣。工薪阶层和学生在大理体育旅游市场中占主导地位,两口或三口之家参加体育旅游的人数最多,高中及大学以上学历和人均月收入在900-2000元的体育旅游者消费比例最高。
    所以,开发苍洱自然保护区的体育旅游资源,要以市场为导向,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不同收入水平,迎合消费者的不同需求,进行分层开发。
4.2 树立宣传和广告意识,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客源市场
    消费市场可以决定资源开发,但同时也可以根据消费市场来开发资源。加强宣传力度,更新大众观念,刺激体育需求与旅游的欲望,提高居民的体育兴趣与旅游消费。人们对体育旅游的了解最重要的途径有两条:一种是学校体育教育,它有一定的影响深度,受教育的时间也较长,该学龄段也容易接受新的生活理念和生活休闲方式。二是传媒影响,如电视、报刊杂志等,它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诱惑力,图文并茂,效果相当好,具调查了解,目前已接受体育旅游方式的游客多数来自传媒的影响。
4.3 开展体育旅游与保护自然文化遗产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体育旅游是人类最高层次的愿望,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象征。同时体育旅游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能促进经济社会文化和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也能加剧对环境的耗损和使体育运动异化,最终使体育旅游走向死角,造成短期效益。所以在开发体育旅游资源时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注意平衡体育旅游的两面性。相关部门和企业在制定苍洱自然保护区远景规划和开发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苍山、洱海生态环境的承受力,保护和研究南诏、大理国等的遗迹、文物,挖掘、保护和传承白族传统文化。其开发要符合大理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适时、合理地开发利用。
4.4 提高安全保障、不断完善服务质量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服务质量的好坏将对旅游企业的经济效益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开发苍洱自然保护区体育旅游资源时就应充分考虑要为游客提供完备周到的一流服务。
    体育旅游是一项集体育运动和旅游活动为一体的外出游憩方式,大部分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加之体育旅游有诸多因素不确定性,难免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程度的创伤。作为开发商和旅游企业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排除一切安全隐患,提高安全保障。此外,游客在进行体育旅游过程中要加强投保的意识,它是旅游企业与游客之间的一种必不可少的责任关系,旅游企业不能因为体育旅游意外保险金额高等问题,从而忽视游客的安全。
4.5 加强对体育旅游专门人才的培养
    体育旅游的快速发展,要想具有一流的体育旅游服务,必须具有一流的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高素质的体育旅游人才是体育旅游业发展的前提和支柱。而如今我国的体育旅游高级专门人才还非常匮乏。国内体育旅游市场的飞速发展与高级体育旅游专门人才匮乏的现状要求高校培养出具有适合大理旅游现状的高级体育旅游专门人才。因此,建议云南部分条件较好的高校增设体育旅游专业,培养跨世纪的、具有一流水平的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产业,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结束语
    体育旅游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个正在快速发展中的社会文化活动与经济产业。苍洱自然保护区具有优越的地理优势和民族优势,再加上现有观光型旅游在国内外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对于搞活大理体育旅游具有重要作用。苍洱自然保护区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要立足于现有旅游市场,结合大理的经济状况和地域特色,去除一切保守态度,开辟全方位思维观点,只有这样苍洱自然保护区的体育旅游业才会得以健康、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杰,曹洋.论我国西部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J].安徽体育科技,2002,(2):36-38.
[2]王进.我国体育旅游业发展前景的思考[J].福建体育科技,2001,(6):4-7.
[3]饶远,张云刚.体育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以云南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为例.思想战线[J].2003,(1):33-36.
[4]王自新,明庆忠 . 云南民族体育旅游产业化浅议[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05):44-48
[5]唐国梁 . 云南体育旅游产业初探[J].曲靖师专学报,2000年,(6):51-53
[6]李香华,钟兴永.  体育旅游与健身[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7]王丽珠.定位优势发展旅游经济[J].大理师专学报,1999年,(2-3):89-93
[8]王丽珠.旅游资源与大理旅游经济[J].云南社会科学,1995(5):50-54
[9]杨聪.对大理旅游业发展的思考[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9(3):67-69
[10]杨莉.旅游业对大理州经济增长的影响[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2):93-95
[11]赵立雄.大理旅游产业的第二次创业与跨越式发展[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3):51-55
[12]沈兵.旅游开发对苍洱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及对策[J].云南环境科学,1996(2):24-28


关闭窗口

你是第 29434994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