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09年第3期
 
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发展的竞争力研究

2009/3/9 16:51:40 浏览次数 4398  

内蒙古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高大光   028043


摘 要:提高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竞争力,是继承和发展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有力保障。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运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当前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进行了研究,指出:目前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竞争力十分薄弱,要提高其竞争力,应从合理定位培养目标,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培养学科带头人,适应社会需求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竞争力;学科建设

1 问题的提出
    伴随高等教育参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西方文化的逐渐渗透,我国部分体育项目的发展也不可避免的走向了模仿西方之路。篮球、街舞、跆拳道等体育项目冲斥着我国的体育市场,使我国传统体育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在这文化交融的时代,我国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一味的效仿,我们将丢失传统,全盘的吸收西方文化,将使我们的传统体育在未来发展的路途中迷失方向。经过反思,为适应社会发展这一潮流,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在高校应运而生。这是我们反思的结果,也是我们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必经之路。
    但是,当我们回首中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由于学科建设时间短,经验不足,直接导致众多问题的出现:课程设置不够合理,人才不能尽显其能,特别是随大量的专科院校升为本科,对原有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发展构成极大的冲击,学科建设不够健全,毕业生就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众多的问题已成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发展的重大障碍。因此文章就如何完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促进其合理有效的发展,提高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与其它专业的竞争力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本文以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哈尔滨体育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吉林体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等10所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文章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运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全国14所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进行分析研究。并向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四年级学生发放问卷230份,回收222份,有效问卷共216份,有效率达93.9%;同时向民族传统体育专业领导发放问卷14份,回收13份,有效问卷共13份,有效率达92.9%。问卷经过有关专家效度检验,确认问卷结构及内容的合理性;并通过重复测验法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两次检验的相关系数(R为0.9以上,P<0.01),证明调查结果的可信性具有显著意义。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定位培养目标是提高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竞争力的首要条件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起重要导向作用,其内容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能从事何种工作,如体育教学、管理、研究、训练等;二是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层次规格的人,是为运动队、高等院校还是初中等学校培养民族传统体育专门人才;三是将受教育者培养成具有什么素质的人,即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具体要求,它是专业方向培养目标中的最核心的最本质的东西。” 我国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原国家教委在一级学科体育学下设4个二级学科之一。该专业的确立,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和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大量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源源不断的输送到体育界的各个领域,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新鲜血液,增强了活力 。根据 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民族传统体育的培养目标是“本专业培养具备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训练、科研基本知识与技能的,能从事武术、传统体育养生及民族民间体育工作的专门人才”;另外,文件中还把“掌握武术、传统体育养生、民族民间体育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作为该专业毕业生应获得的首要知识与能力。教育部的文件精神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但是,“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告诉我们,任何时代的人才培养目标都取决于该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具体要求。” 一个专业要想使培养的人才在社会中具有竞争力,就应该根据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培养方案,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发展至今,由于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以及培养途径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够系统,使高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有了很大的反差,直接导致学生就业困难。影响了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竞争力。


    据对将毕业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图1),我国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培养的学生有68.6%希望毕业后的理想职业是教师,18.2%的学生做社会指导员。分析原因主要是几乎所有的学校把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从事武术教学、训练、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上。其中,有5所院校提出“培养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员(健身指导或俱乐部教练员)的专门人才”;有3所院校提出“培养从事安全保卫工作的专门人才”。由于大部分学校都把“能从事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训练”作为主要的培养目标,直接导致学生就业定位的错误导向,加上近几年师范院校不断扩招,使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竞争力不断减弱。因此,提高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竞争力,就应该对其适当定位,不仅要培养出能从事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的合格人才,而且要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另外,根据学校的综合实力,不同的学校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才。合理定位,可以在培养本科学历人才的基础上,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深造,着重培养具有一定研究与创新能力的研究人员或高层次专业人才,提高本专业的竞争力。
3.2突出学科特色是提高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由于不同的历史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据《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志》记载:目前发掘、发现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676项,汉族有301项,共计977 项” 。众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带着浓郁的民族传统文化气息,流淌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凝结着中华民族不同的思想情绪和审美习惯乃至价值观点。普通高校设置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有利于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但是,“民族传统体育学作为一门学科迄今为止仍然缺乏科学、系统、完整的理论和框架,” 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武术成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主要内容,而忽视了其它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这就导致我国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失去了地方特色,从而也失去了其应有的学科竞争力。因此,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发展,一方面要利用地域资源的优势,突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传统项目,提高其专业的竞争力。如河南是武术大省,是少林、太极两大拳种的发源地,河南的高校就可以依托有利的武术资源,着重以少林、太极两大项目作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特色,塑造武术品牌,提高其竞争力。其他具有地方优势的高校也可以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项目,如舞龙舞狮、龙舟等。另一方面,在突出地方特色的前提下,应该牢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积淀,在重视技术层面教育的基础上,提高其文化素质的教育,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突出技术特色的同时,也应该突出文化特色。
3.3 增强师资力量是提高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竞争力的有力保障
3.3.1师资队伍的合理配置是提高竞争力的前提


    一个专业是否具有竞争力,其专业人士的素质起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所具有的竞争力,也同样与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息息相关。因此,加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师资力量是提高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竞争力的有力保障。根据对开展民族传统体育10所院校教师专项特长的调查结果显示(图2):武术套路的占62.9%,散打的占29.2%,说明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的师资主要以套路和散打为主,这就影响了其它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限制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科的多元化发展,而且单调统一的武术教学,不利于突出地方特色。因此,应加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促进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多元化,增强学科的竞争力。另外,在对教师学历的调查中显示,教师学历基本上以本科为主(图3),占调查总数的65.7%,硕士占24.3%,博士占总数的10%。这与国家要求21世纪高校教师硕士学历应达30%的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从而看出目前我国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师学历偏低。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我们不能搞“唯学历论”,特别是对民族传统体育这个特殊专业来说,更要唯才是举,不拘一格选师资。目前,在民间散落着众多国宝级大师传人,但他们受历史的局限,没有现代所要求的学历,然而,他们大多经过名家的口传身授、精心点拨,加之他们自身勤奋好学、悟性极高,经历数十年的研习,积累了丰富的专业文化底蕴,和高超的功力,若能聘用这部分民间大师为高校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师,将会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全面继承和发展、增大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有相当大的推动作用。
3.3.2培养学科带头人、优化学科梯队是提高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竞争力的关键
    学科带头人是指“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严谨正派的学风,学术造诣深厚,学术思想活跃,在某一学科形成学科前沿领域,有突出特色的学科研究方向和教学建设基础,取得了创造性的、具有突出学术水平的教学和科研成果,并善于组织和带领学科梯队成员促进本学科建设的专业技术人员。” 一流的学科必须有一流的师资队伍,而学科带头人是这支队伍中的核心人物。因此培养学科带头人,优化学科梯队,成为提高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竞争力的关键。当今社会,是一个人才竞争的社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应有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有一流的科研与教学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
    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应走内培养外引进相结合的道路。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应该挑选教学、科研两方面都优秀的人才,重点培养,带动学科建设的发展。另外,要制定优惠政策,抓住机遇引进学科带头人,吸引国内外专家及高学历人员,提高本专业的师资力量,从而增强其竞争力。
3.4 适应社会需求是提高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竞争力的最终目标
    高校培养人才,最终是为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培养的人才,要在众多行业中脱颖而出,独具竞争力,首先应满足社会市场的需要,根据社会市场人才需求,合理调整教学内容,使学校与市场结合,不断造就有用人才的良性循环。另外,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体育文化的需求已远远超出对其技术的需求,体育的文化魅力正在受到世界人们的关注。正如“2000年第一届劳伦斯世界体育奖颁奖典礼上,南非前总统曼德拉说过的这样一句话:“体育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那么这种足以改变世界的体育是什么呢?就是一种文化力量。” 因此,提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竞争力亦成为提高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方式。“文化的竞争力,是指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在文化市场中占有的份额。一种文化产品竞争力的高低,取决于该种产品在文化市场中占有份额的的大小。”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竞争力,最终体现在所培养的人才身上。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应该是不仅具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而且还应具备广博的科技、文化知识,把专业素质与文化知识有效的结合起来。让学生成为道德高尚、知识丰富、基础扎实、技能过硬、富于创新的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专业人才。
    在北京举办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向世人展示了“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的独特风采,也增强了世界各国朋友对中国体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我们有理由相信,伴随中国文化热的兴起,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将会倍受世人青睐。因此,我们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应立足中国、放眼全球,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人才,以适应世界各国人民学习和演练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需要,这一点乒乓球和跳水人才的输出已给我们做出了最有力的诠释。“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再也不是理论家的品头禅,而会成为世界文化溶合的可靠现实和发展趋势。
    另外,随着社会就业面的扩大,民族传统体育本身功能的拓展,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素质的需求,已从单一的技术要求,逐渐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因此,学校培养的学生,就应随社会市场的变化,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自己的培养目标,不仅培养出适合学校教育、社会体育指导员等人才,还要培养出能从事民族地区体育事业发展及企业单位相关工作岗位的多元型人才。

4 结论
    由于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确立时间较短,学科建设不够完善,课程开设多以武术为主,比较单一,培养的学生主要以体育教学为主,所以大多数学生希望毕业后的合适职业是教师,这就限制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就业方向,就业压力逐渐加大;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要提高其人才的竞争力,首先应接受市场的检验,使培养的人才不但符合市场需求,还应根据学校的综合实力,不同的地域文化环境等因素,合理定位,培养出具有多层次结构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1] 刘树军等.民族传统体育(本科)专业方向的设置及其目标体系的理论建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3.
[2] 桑全喜等.民族传统体育培养目标的历史沿革与现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7,1.
[3] 王岗等.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审视[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1,50.
[4] 倪依克等.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建设的理论基础[J].体育科学,2005,(1).56-60..
[5] 李铁君.大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论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93.
[6] 卢元镇.中国体育文化纵横谈[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2.
[7] 中共中央党校第十九期中青班文化问题课题组.全球背景下中国文化竞争力研究[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138.


关闭窗口

你是第 29385441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