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09年第2期
 
山东省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影响因素的研究

2009/2/13 16:49:28 浏览次数 5076  

王瑞静1,张彤1
(1. 济南大学体育学院,山东济南  250022)


摘要:【目的】探讨山东省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状况及主要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学龄前儿童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WHO推荐的身高标准体重法:>120%作为判断标准,随机抽取山东省17地市3~6岁幼儿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山东省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检出率为7.5%。男幼儿的检出率高于女幼儿,城市幼儿高于农村幼儿,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同时在统计中发现,幼儿肥胖发生率有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结论】高出生体重、遗传、缺少运动等是引起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主要原因,预防儿童肥胖重点要放在3~6岁的幼儿期。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影响因素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富裕而产生的膳食模式的变化,近年来儿童营养过剩,单纯性肥胖症已成为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受瞩目的营养性疾病之一。为探讨山东省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预防和控制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发生和发展的有效方法和对策,进行该项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山东省17地市3~ 6岁城乡男女幼儿,共调查了3~ 6岁幼儿13599人,有效卡片共计10897人,其中城市幼儿5689人、农村幼儿5208人;男幼儿5453人、女幼儿5444人。将检出的单纯性肥胖幼儿按照1:1的配对调查原则,在同性别,同年龄组中进行随机抽样配对,每一名单纯性肥胖幼儿与一名正常健康儿童组成一个配对组。
1.2 研究方法
1.2.1检测法   按照国家体育总局《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手册》要求进行检测,统一使用体质测试中心指定器材,测试项目为中国幼儿体质测试标准规定项目,测试工作人员均经过岗位系统培训。调查数据经整理、核实后建立数据库,用SPSS11.5软件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及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1.2.2  问卷调查法   调查表的回收数量达到发放数量的90%以上,问卷内容涉及幼儿的家庭收入,父母的身高、体重和教育背景,幼儿出生体重、出生后的喂养情况,幼儿在家及幼儿园的饮食习惯和活动等项目。
1.2.3 肥胖诊断标准   采用WHO推荐的身高标准体重,进行超重和肥胖的确定和分度。凡超过标准体重110%~119%为超重,超过120%为肥胖(其中120~129%为轻度肥胖,130~149%为中度肥胖,≥150%为重度肥胖)。

2. 结果
2.1  山东省单纯性肥胖幼儿总体检出情况
    此次共调查了3~6岁幼儿13599人,得到完整有效的数据卡片10897人,检出超重幼儿1514人,检出率为13.9%;检出单纯性肥胖幼儿819例,检出率为7.5%,其中轻度、中度和重度肥胖的检出率分别是4.2%、2.7%、0.6%。


    从表1可以看出,各年龄组超重幼儿检出率相接近,波动于12.7%~14.7%之间,肥胖幼儿检出率表现出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的趋势,递增形态为5.6%~9.8%。在4各年龄组中,5岁和6岁组幼儿中度和重度肥胖率为最高,分析估计与年长幼儿肥胖未经医学干预或家长重视程度不够有关,此年龄段应建立个案进行重点干预。
2.1.1  肥胖发生率男、女比较
    在测试的5453名男幼儿中,检出超重幼儿747例,检出率为13.7%,检出单纯性肥胖幼儿472例,检出率为8.7%;在测试的5444名女幼儿中,检出超重幼儿767例,检出率为14.1%,检出单纯性肥胖幼儿347例,检出率为6.4%。男幼儿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女幼儿,经统计分析,P<0.05,说明男女幼儿肥胖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


2.1.2  肥胖发生率城、乡比较
    在测试的5689名城市幼儿中,检出超重幼儿813例,检出率为14.3%,检出单纯性肥胖幼儿543例,检出率为9.5%;在检出的5208名农村幼儿中,检出超重幼儿737例,检出率为14.5%;检出单纯性肥胖幼儿276例,检出率为5.4%。城市幼儿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农村幼儿,经统计分析,P<0.05,说明城乡幼儿肥胖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


    从表3还可以看出,城市幼儿中各个年龄组肥胖、轻度、中度肥胖的比率都随年龄的增长呈递增趋势,且都是城市幼儿高于农村。但4岁年龄组重度肥胖幼儿的比率在各年龄组中是最高的,提示要关注4岁肥胖幼儿的饮食状况,防止其进一步发展为过度肥胖。与城市幼儿略有不同的是,农村幼儿各年龄组肥胖幼儿的比率没有表现出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但也一直保持在4.9%~5.9%之间。提示,幼儿肥胖症的防治重点不仅仅是城市,也应包括农村地区。
2.2 肥胖组与对照组幼儿问卷调查统计比较


    将检出的819例单纯性肥胖幼儿按照1:1的配对调查原则,对问卷调查内容分别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入标准0.05,剔除标准0.10),共有9个因素差异具有统计意义。表4是对肥胖组幼儿和正常体重幼儿组(对照组)进行高出生体重、是否母乳喂养、户外运动时间、户内看电视时间、睡觉时间、父母文化程度、职业和父母肥胖等调查,统计显示肥胖组和对照组的各项统计除睡眠时间和户外运动时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他9项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3.  讨论
3.1  幼儿肥胖率
    在调查的10897名3~6岁幼儿中,超重幼儿检出率为13.9%,单纯性肥胖幼儿检出率为7.5%,肥胖幼儿检出率表现出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的趋势。男幼儿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女幼儿,城市幼儿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农村幼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2 幼儿肥胖与出生体重 
    出生体重不仅反映着胎儿在宫内的生长和营养状况,也是决定生后生长发育水平和速度及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之一。统计结果表明,在肥胖幼儿组中,出生体重超过4KG幼儿的比率为21.9%,远高于对照组的12.4%,且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说明高出生体重是幼儿期肥胖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 因此提倡孕期适宜营养,控制巨大儿出生率是避免幼儿肥胖的重要措施之一。  
3.3 幼儿肥胖与遗传因素
    根据BMI(体重/身高2)是否大于28判断父母是否肥胖,分析遗传与肥胖的关系,结果显示,在肥胖幼儿组中父亲肥胖的比率为20.5%,母亲肥胖的比率为4.0%,远高于对照组的9.3%和1.8%,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肥胖幼儿组与对照幼儿组比较,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尤其是父系遗传,其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显示,幼儿肥胖与家族遗传密切相关,在预防幼儿肥胖中不能忽视此类家庭的生活环境因素。
3.4 幼儿肥胖与喂养情况、活动与睡眠时间
    Davies[1]发现学龄前儿童的体力活动与肥胖存在明显的负相关。表明低体力活动与体脂的增加有关。有关报道指出,看电视时间过长增加了幼儿发生肥胖的比率。此次调查显示肥胖组幼儿中看电视超过2小时幼儿的比率远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而户外运动时间超出2小时幼儿的比率远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另外在调查中还发现,在肥胖组幼儿中,母乳喂养的幼儿比率为69.7%,低于对照组的74.4%,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说明母乳喂养的幼儿期肥胖发生的比率要低于人工或混合喂养的幼儿。为此,婴儿时期进行母乳喂养,减少幼儿看电视时间而增加锻炼时间,是控制幼儿过度肥胖的有效途径。
3.5  幼儿肥胖与父母文化和职业
    父母的文化程度和职业是影响幼儿肥胖的另一因素,此次调查显示,在肥胖幼儿组中父母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职业是企事业单位或技术人员的比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表明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家庭条件越优其孩子发生肥胖的比率可能会越高。提示在能满足孩子生长发育和保持标准体重的基础上,父母要做到合理搭配小儿膳食,尤其要防止过度饮食,控制小儿过度肥胖是促进幼儿健康发育的长期有效措施。

4. 建议
4.1 加强孕期营养保健和健康教育,防止孕期营养过剩而导致出生体重过大。利用媒体广泛宣传合理营养、平衡饮食的科学知识,以及肥胖症对儿童健康的危害,让家长了解肥胖症的预防知识。
4.2 端正家长和幼儿教师对健康、肥胖的认识,劝导和改变幼儿不良的饮食习惯,控制进食量,限制零食、夜食、饮料,调整家长和儿童的饮食结构,少食“糖多油大”的食品,多食蔬菜和水果。
4.3 家长和幼儿教师要多引导孩子坚持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减少看电视时间。加强幼儿健身方法的研究,向幼儿、家长、老师提供更多的适合幼儿身体锻炼的方法、手段,使幼儿通过锻炼,增强体质,增高健康水平。
4.4 各级卫生部门应提高对防止幼儿肥胖的急迫性的认识,真正将其作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来对待,幼儿肥胖预防应建立在全社会基础上,从个人、社会、地方政府到国家政策的制定者都要积极参与,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Davies P,Gregory J,White A,Physical activity and body fatness in preschool children[J].Int J Obes,1995,19(1):6~10.
[2]季成叶,孙军玲.中国学生超重、肥胖流行现状与15年流行趋势.北京大学学报[J]医学版,2004,36(2):194-197
[3]于洋,李辉. 父母肥胖对儿童期肥胖的影响.中国公共卫生[J],2002,18(12):1463-1464
[4]姜伯乐.温州市城乡国民体质现状调查分析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11
[5]孙淑全.我国城乡社区体育发展有关问题的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1.
[6] 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手册研究[M].2005


关闭窗口

你是第 28967820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