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08年第12期
 
体育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与运动技能形成关系的研究

2008/12/9 17:24:29 浏览次数 4961  

景会锋1 王小梅2    胡炜3
(延安大学体育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摘   要: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概括的反映过程。在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离不开思维,离不开脑对运动技能的分析和综合,在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上,动作表象才能转化为动作概念,学生才能掌握动作要领和规则。在教学中,通过“设疑、解疑”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能发展培养学生各方面思维品质,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又能促进体育教学走向更深层次的“理性王国”,这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因素,同时也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关键词:思维能力;运动技能;形成;教学质量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概括的反映过程,它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和关系。在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离不开思维,离不开脑对运动技能的分析和综合,在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上,动作表象才能转化为动作概念,学生才能掌握动作要领和规则。因此,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和培养学生积极思维,能使学生从大量的体育教学表象,认识到体育教学的内涵,加深对教学任务的理解,促进体育知识、技能的掌握与形成,进而形成对体育教学理性认识的高级阶段。本文从运动心理学角度,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与学生思维的规律,对体育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运用科学理论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行初步探讨,为加快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的形成提供理论参考。
1 体育教学中思维的基本过程
1.1 分析与综合
    分析是在头脑中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或者把整体的个别特性、个别方面分解出来。例如,在教学中把跳高技术分解为个别的动作,把短距离跑分解为个别阶段,分别地加以考察、研究。综合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部分联合起来,或者把事物的个别特性、个别方面结合起来。例如,在教学中把跳高技术的各个动作联系起来,把短跑的各个阶段结合起来加以考虑,这样,对“跳高”和“短跑”便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分析与综合是彼此对应又相互联系的过程,任何一个比较复杂的思维过程往往既需要分析,也需要综合。例如,学生做完了背越式跳高动作之后,我们不仅要分析这个动作的助跑起跳、跑速、踏跳的距离和高度、过竿或落地的动作是否适当,也要综合分析运动技能的全过程。
1.2  比较
    比较是头脑中把对象或现象加以对比,确定它们之间的共同点、相异点和相互关系。通过比较,使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会越来越完善、正确。没有比较就不会有鉴别,没有比较就不会构成关于某一方面的思想,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只有通过比较,才能使认识水平逐步提高。例如,跳高和跳远都有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的亚动作,跳高仅比跳远多了一个过竿环节,但其本质特征并不是过竿,而是起跳速度和垂直向上的距离。比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面进行,也可以从同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进行。
1.3 抽象和概括
    抽象是在头脑中分出事物的一般特性,舍弃个别特性的思维过程。概括是在头脑中把同类事物的一般特性综合起来,归为一类的思维过程。抽象主要是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进行的,而概括则主要是在抽象、综合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 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有密切的关系。例如,在比赛失利的情况下,通过分析、综合、比较,从各个方面找出失败的因素,然后把那些不太重要的、非本质的因素舍弃,而抽出最本质的决定性的因素──比如麻痹轻敌、骄傲自满,这就是抽象。当我们把每一场比赛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结合起来或联系起来,从而使我们找到一个必然规律,“轻敌自满,必然失败”。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都是思维的过程。通过思维过程人们能够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深入事物的本质,揭露事物的意义,掌握事物的规律。这样,就能使人们从感性认识阶段跃进到理性认识阶段,从而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概念。

2  体育教学中学生思维的特点
    体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从体育教学知识结构上分析,它涉及面广泛,是多学科知识的综合。 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与其它学科具有相同之处,即: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与运用知识阶段。从教学上分析,知识、理论与技能的紧密结合, 是体育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它既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 同时也是发展学生体力、增强体质, 促进青少年优良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在各种身体练习直接参与思维活动的情况下,以理论知识为先导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思维与身体练习密切结合,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体育教学中,思维的过程是外界信息在人脑中经过不断分析、综合、比较和抽象等加工改造,并转而指导行动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遵循认识规律──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思维,再到实践,循环往复,逐渐提高;必须遵循人体机能变化规律,动作技能形成规律与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体育教学的特点决定了生动的直观形象思维与抽象的逻辑思维相结合,这是教学中学生思维的突出特点。

3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生理机制
    在体育教学中,掌握知识技能不仅要通过感觉、知觉、表象和记忆,还要通过积极思维。要唤起学生思维的灵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在实践中应用理论的欲望,为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思维品质创造条件,最根本的问题在于教师在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中,使启发式教学体现在每一教学段落与环节。
    运动生理学告诉我们,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实质上是大脑皮层建立巩固与恢复活动──条件反射形成过程, 大脑处于适宜的兴奋状态,也是条件反射建立的最好时机,而不适宜的兴奋是无法建立起条件反射的,甚至会影响条件反射的建立。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分为泛化──分化──巩固──自动化阶段,在每一教学阶段学生对动作技能的认识,理解与形成都有密切的联系,教学方法的设计与运用都应遵循其生理机制,而开启学生思维之锁的教学手段的设计与运用也必须符合和依据其生理机制。

4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
4.1创设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全面掌握知识的能力
    疑问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和思维过程是紧密联系的。问题的发现需要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 更离不开思维,思维能力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问题是思维的动力,问题推动着思维不断深入发展。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注意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教学中的设疑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来制定,切忌千篇一律, 并要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深入。
    1)泛化阶段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中的讲解示范是建立条件反射的开始,这时学生的神经联系处于泛化阶段,此阶段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建立正确动作表象,明确动作结构、要领、规格与方法。并注意把学生所遇到的各种运动事实纳入到已知的概念之中,引导和启发学生理解、掌握动作概念。例如, 技巧教材中的鱼跃前滚翻教学,在讲解示范前可设问:鱼跃前滚翻的技术由哪几部分组成?它与前滚翻有什么联系?快速跑的终点冲刺跑教学可设问: 终点冲刺跑的动作要领是什么?从而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设问也可在教师示范后进行,在教学中教师应灵活运用。在此阶段一定要提醒学生注意教师讲解并细致观察示范动作。注意讲解,细致观察是感知动作形象,了解动作程序、结构、方法的关键。因为,观察是思维的知觉,观察过程本身包括积极的思维。在体育教学中的观察是有计划、有目的、比较持久的思维知觉。观察阶段学生思维特点是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这就要求教师的示范动作要正确、规范,轻松自然,优美大方,讲解动作要领时语言表达要精炼、准确,通俗易懂,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和联想。
    2)分化阶段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分解本体感觉运动表象为主的分化阶段, 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技能和经验积极思维,理解新概念。本阶段设疑内容应在粗略掌握动作基础上,揭示动作内在规律,加深动作各部分内在联系的理解,消除错误动作,建立正确动作定型。例如,在排球的垫球技术教学中,在学生学习垫球技术后,教师提出设问:垫球时为什么要做到一插、二夹、三抬起?垫球技术中“插”、“夹”、“抬”三个动作要点是什么?这样学生不仅能模仿着做动作,而且会自觉地思考动作的本质特征和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并能深刻理解动作概念。使学生在排球的垫球技术教学实践中认识到垫球技术的“插”就是在垫球时双手必须迅速地插到球的后下方;“夹”就是在双手接触球时,肘关节和腕关节一定要夹紧,绷直;“抬”就是在双手接触球之后,全身(从下肢到腰、躯干、上肢)同时协调往上抬起。另外在纠正错误动作时用正确与错误动作的对比,使学生明确正确的垫球技术,并在练习中加深对技术动作的理解和掌握。此阶段直观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有助于学生理解教材难点、要点和掌握知识、技能。
    3)巩固阶段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概括的本体感觉运动表象为主,概念固定,形象鲜明,动作正确为特征的巩固阶段,主要教学任务是复习、巩固、提高技术动作,因此,要依据教材深浅、学生接受能力的强弱、 技术水平状况和对教材的理解程度,注重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例如,在背越式跳高复习课时,在学生做完了全程助跑背越式跳高的完整动作之后,教师不仅要分析运动技能的全过程,而且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此时可向学生提问:①如何克服起跳后向前力量大而向上不够的错误动作?②怎样掌握弧形助跑起跳技术?③怎样纠正空中做不出“桥”坐竿的错误动作?然后找不同程度的学生示范,使学生通过判断分析、比较综合的思维形式找出动作内在联系,加深对动作理性认识,再通过反复练习,使其较准确、熟练的掌握动作要领。
    4)自动化阶段思维能力的培养。在综合本体感觉运动表象为主, 动作自动化已形成正确动力定型的自动化阶段,启发式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已发展的动力定型,改进动作细节,使之在各种条件下都能熟练自如运用。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与综合,使知识技能前后连贯纵横沟通。因为,分析与综合是彼此对应又相互联系的过程,任何一个较复杂的思维过程往往既需要分析,也需要综合。例如,学生在学习跳高跳远教材的基础上,教师提出设问:跳跃教材共同技术难点是什么?让学生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得出跳跃教材的技术难点是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论点,然后用这一论点指导教学实践,就能较快地掌握跳跃技术和有效地提高跳跃成绩。在支撑跳跃教学中,在学生学习横箱分腿腾越技术后,再学习纵箱分腿腾越技术时,可向学生设问:纵箱分腿腾越的技术要点是什么?让学生发散思维,使前后教学触类旁通、紧密联系。此阶段在教学上要采用多变的教学形式与练习组合,使学生多方位思考问题,认清各项运动之间的本质联系与区别。并引导学生把已经掌握的动作概念纳入到概念系统之中,使概念系统化,以便掌握练习的规律性知识。这样,才能在各种情况下运用相应的运动技术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与全面掌握知识的能力。游戏教材与球类教材的技战术练习,更能体现以上思维特征。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善思与提问,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是教师教学法是否客观、全面、艺术的具体体现,其实质在于“发现事物内部联系与起因,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
    体育教学的直观性特点为学生主动学习知识技能提供了良好框架,教师教学法的画龙点睛之处在于如何创设问题、情景以及恰到好处的提示,使体育表象给学生以生动直观的心理刺激,并根据青少年时期第一讯号系统远比第二讯号系统发达的特点,使他们直观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抽象概念思维有机结合起来,然后在实践中获得创造性的成功。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只有积极地开展思维活动,才能够很好地掌握体育运动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才能增进身心健康,并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更深刻、更丰富的发展。
4.2 开拓教材本身知识性、逻辑性,使大量身体练习与积极思维紧密联系
    体育教材本身知识内涵很丰富,在教学中教师用知识的力量启迪学生思维,启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例如,侧向滑步推铅球教材,要使学生提高侧向滑步推铅球成绩,仅仅教会学生掌握侧向滑步推铅球的技术是不够的,必须使学生认识到推铅球成绩的三个因素(投掷角度、铅球出手的初速度和出手的高度)的不同作用和相互关系,进而使学生理解当用力距离(不能离开投掷圈)和投掷角度受到限制(38°--42°)时,要把铅球推得更远的途径便是增强爆发力,提高出手时铅球的初速。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做不同速度的推铅球示范,让学生去比较,给学生以启示,此时学生思维活跃,他们通过分析、比较,从而认识到出手速度对推铅球成绩的影响,学生对推铅球的这种认识、理解到最后得出结论并运用于实践,就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快速跑教材中的步频与步长概念的建立与掌握的教学,若采用发展速度的一般练习,则显得单调与枯燥,不易引起学生的练习兴趣。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以不同速度跑不同间距(踏标志跑)的练习方法,就能使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在自我调整步频与步长时获得不同的本体感觉,通过分析和归纳,获得跑的基础知识。教学中,将单调枯燥的教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练习兴趣,能激起学生思维联想,使知识学习,身体锻炼寓教学练习之中,这不但能加速运动技能的掌握与形成,提高教学效果,还能使学生终身受益。
4.3 培养学生借助内部语言积极思维,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得到良好发展
    概括性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是依靠言语来进行的,所以,又可称为言语思维。但是,实践证明,语言并不是思维的唯一要素,一些没有语言或丧失言语能力的人同样具有思维。但人们掌握了语言之后,思维主要是借助语言来进行的。思维通过语言来表现,就像内容通过形式来表现一样。语言是思维的直接表现。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在于使学生运动知觉本体感觉转化为体育知识技能的概念,并以言语的形式加以表达,使抽象的各科知识上升为具体的体育知识。在教师讲解示范后,让学生把观察到的反映动作在一定时间、空间和力量方面的特点(如运动轨迹、幅度、方向、速度等技术要素)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有条理表述,其作用是使学生加强运动练习质量,强化对动作要领的理解与记忆,使教师及时得到学生反馈信息和调整教学法。这不仅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而且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非常有利的。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由于思维品质的关系不可能一开始就达到教师要求。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强调语言表达要点,特别是语言与思维必然的内在联系,使学生理解语言是思维的直接表达,他们就能在不断的语言表达练习中逐步达到一定水准。在体育教学中,如果学生能经常把思维的内部语言变为外部语言并能使语言表达结构严谨,前后连贯,符合逻辑,那么学生的知识、能力都会得到良好发展。

5  结论与建议
    1)实践证明,体育教学为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启发学生思维能力手段的实施,能发展培养学生各方面思维品质,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又能促进体育教学走向更深层次的“理性王国”。
    2)实践证明,发展学生思维的生理机制必需符合依据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各环节中,恰到好处的设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身体练习的手段与教材知识性紧密联系是启发学生思维能力的根本所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述能力是学习知识技能、 发展思维品质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通过“设疑、 解疑”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因素,同时也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3)体育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其宗旨应在于使学生懂得锻炼身体基本原理和独立进行科学锻炼的方法。以适应终身锻炼和生活娱乐的需要。
    4)体育课对教学的要求是精讲多练。通过教学过程使学生按照运动技术本身规律建立本体感觉,使大量身体练习与积极思维紧密联系,在练习中使学生第一讯号与第二讯号系统都得到合理发展。教学中的设疑不能过多,过多则无重点,也不易引起学生注意。设疑不但要有的放矢,语言精炼、准确、生动、形象、有趣,给学生留有余地。而且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不同目的、不同难度的问题,要适当地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教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要根据情况给予总结评价。因为,总结评价本身就是对学生积极思维的肯定与支持。评价要多肯定优点, 指出不足,提示思考方法,做出正确的结论。使学生通过设问,把提问的思维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5)启发式教学是任何一种教法的指导思想,不是一种具体教法。体育教学中衡量教法是否有启发性,关键是看教师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思维主动性,而不是单一从形式来判断。教学中,启发学生思维能力的设计内容与方法不能超过学生知识水平与接受能力,否则将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收不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6)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手段、步骤、方法,要根据教学任务、教材特点及学生心理、生理特点,接受能力的实际,做合理的设计与安排。要做到心中有数,并要预见到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安排相应的补救措施,使启发式教学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吃透教材,把握教材难点重点、教材系统性以及教材之间互相联系是教师设计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基础。要不断总结经验,逐步使设疑做到规范、严谨、新颖、适时、精炼和巧妙,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体育院、系教材编审委员会.运动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3:43-58.
[2] 杨宗义.体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117.
[3] 卢家梅.学习心理与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4] 马启伟.体育运动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第1版).
[5] 伯杰.实用运动生理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
[6] Langley,D.J(1997).Exploring student skill learning.A case for investigating subjective experience.Quest,49,142-160.
[7] Christina,R.W(1997).Concerns and issues in studying and assessing motor learning.Measure
-ment i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Exercise Science,1,19-38.
[8] 白宏伟,董倩玲. 浅析动作技能形成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J]. 教育探索,2002,(9):77.


关闭窗口

你是第 29439705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