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08年第12期
 
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创新探讨与分析

2008/12/9 16:59:01 浏览次数 3755  

黄晓东  浙江海洋学院体育与艺术教育部, 浙江 舟山 316004


摘要: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等对浙江省部分高校上体育舞蹈课程学生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结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文件精神和终身体育发展需要,研究认为:体育舞蹈的创新教育必须根据体育舞蹈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课堂教学、考评及课外活动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以娱乐体育教学为主。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舞蹈;创新教育;娱乐体育;


    体育舞蹈是一项集娱乐、健身和交际等功能于一体的体育运动,最早起源于娱乐活动。它是一项体育运动,同时又是一门艺术,每种舞都有不同的起源历史和独特的内涵。体育舞蹈被纳入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当中,总体较晚。从开设的情况来看,一方面给学校体育注入了活力,学生上体育课的选择范围更大,积极性也行到了提高,同时更加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另一方面因为起步较晚,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有待完善和改进的地方,有待于不断地探索和创新。特别是“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的思想提出后,面临着思想观念和教学观念的转变。本文从“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的思想出发,紧扣《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文件精神,结合体育舞蹈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提出了体育舞蹈应以娱乐功能教育为主,课内外结合,最终实现“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中国计量学院、浙江海洋学院、宁波大学体育课选修体育舞蹈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人数为332人,其中男生52人,占15.66%,女生280人,占84.34%。
1.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2)问卷调查法;3)数理统计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教育观念创新,发展娱乐体育
    目前的体育舞蹈教学仍以健身为中心,技能教学为主。从表1来看,有196人参加舞会的目的为娱乐,占调查人数的59.0%。学生的目的,间接体现了他们对学习体育舞蹈的价值,是真实思想的体现。两三年前,就有学者提出普通高校体育向娱乐体育方向发展的必然性,娱乐体育是我国社会体育的重要形式之一,是指人们在余暇时间内为满足生理及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一定的手段而进行的身心娱乐和体育锻炼。娱乐体育和终身体育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有时候是相辅相成的。人们在进行体育舞蹈活动时,既有一定的娱乐性,又有一定的锻炼身体功效。学生走上社会后,体育舞蹈的主要表现形式为舞会,舞会是一种高雅的活动,参与者一般穿着整齐,举止大方,在有音乐伴奏,轻松、和谐的环境进行的。我们在普通高校中的体育课是为了培养终身体育,面不是培养专业的运动员,不应一味地强调一节课达到多少运动量、负荷,来评价教学效果。体育舞蹈本身起源于娱乐,健身、娱乐和交际等多种功能并存,学生参加舞会目的说明,体育舞蹈课教学应转变观念,以娱乐体育为中心,健身等功能并存,最终达到“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目标。
2.2 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1)适当开展理论课教学,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体育舞蹈的起源,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过程,由于世界地域、民族风情、文化素养的不同,各舞种也起源于不同的同的国家。如早在12世纪初,在德国和奥地利的民间就产生了华尔兹,并逐渐发展为华尔兹和维也纳华尔兹。每种舞都有特定的内涵,像起源于非洲的伦巴代表爱情。表2的数据来看,只有2.4%的被调查学生对体育舞蹈的起源与发展及内涵有所了解,很了解的没有,说明这方面的教学几乎是一片空白。正确地学习和了解体育舞蹈的起源与发展、内涵,关系到体育舞蹈的普及和提高,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认知能力的提高。因此,适时的开展理论课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2)适时地组织或观看比赛。我们很多人可能有同样的感受,在看完NBA篮球比赛的时候,都有一种蠢蠢欲动的感受,看着里面一些精彩或完美的动作也想试一下,有的人还真能在球场出乎意料的表现出来,这种感觉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体育舞蹈的动作也是一样,毕竟教师的能力是有限的,有些动作可能教师也不能完成。同样的动作一位是教师在做,一位是明星或偶像在做,感觉也是不一样的。动作在媒体里看到和现场观看,气氛和效果对人的影响都是不一样的。适时地组织一些比赛,使学生的能力得到表现和锻炼,得到身体和心理的满足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参与热情。从表3来看,85.5%的被调查学生认为适时地组织或观看比赛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笔者还对此进行了班级对比实验研究,结果也说明适时地组织或观看比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3)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目前普通高校开展的体育舞蹈课教学内容多以大众体育舞蹈(简称社交舞)为主,它对身体要求不高,动作结构简单,随意性较强,自由度大,简单易学。很多学校采取的教学方式是学生机械地遵命学习,这样以教代学,严重束缚了学生“手脚”,难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给学生留有发挥和创新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练习时动作错误,就尽可能采取启发式教学,有些错误动作可以稍加创编,对学生来说可能就是一个新的动作,这样既教会了学习的动作,又能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4)教师要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从表4可以看出,85.5%的被调查学生认为教师个人魅力对学习兴趣有影响。教师个人魅力是指个人性格、气质、修养、知识、能力、素质等多个因素综合作用而透射出的、外在的表现,它是一种个性化倾向。体育课堂是学生和教师接触最为广泛的,体育教师的仪表、熟练的体育运动技能、高尚的道德品质、强健的体魄,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从我们走访调查学生情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选修体育舞蹈课就是因为教师个人魅力。可见教师个人魅力对学生的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教师应该积极提高自身素质,把个人魅力转化成学生学习体育舞蹈兴趣和积极性的动力。
2.3 正确引导学生参加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课堂传授知识、技能和技巧的实践应用,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有效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从表5-6调查结果来看,61.4%的被调查学生的课外活动形式为参加舞会,42.2%的学生认为不能参加舞会会影响学习的积极性。目前,有些高校虽然开设了体育舞蹈课教学,但却没有平时练习场所,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笔者认为,有条件的学校应该尽可能地开展一些类似舞会的课外活动,满足学生的需要,为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创造良好的环境。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促进创造力提高的舞台,能够达到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创造能力。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尽可能地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完成作业任务,从而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
2.4 改革考评办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考试作为一种检测学生学习的方法,它永远都会起作用”。目前课程评价的主要问题是以运动技术、技能的教学为中心,以体育考核的结果为中心,从学年计划到学期计划、单元计划,都是围绕如何教好运动技术来安排的;其考核也是以运动技术的抬起头来与达标为主,基本上脱离了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应该全面地反映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目的和目标不尽相同,因为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在身体素质、文化素质、性别、兴趣爱好、个性发展、个人基本功等方面有差异。有的学生掌握动作积极性很慢,但自己却同样认为,通过体育舞蹈课学习也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学习价值得到了体现,笔者认为该学生也完成了教学任务,不应该因个体差异而忽视了他们的进步和个人价值体现。从评定的调查情况来看,有75.9%的认为“教师+学生”评定的方式比较合理,对于技能考试多数学生更看重实际运用能力。笔者还对部分教学班级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通过增加学生评定后,实验班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有明显提高,特别是文化课成绩较好,身体素质一般的学生,在学习时更加认真刻苦,尤为突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办法: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等方式进行,评价中应淡化甄别、选拔功能,强化激励、发展功能,把学生的进步幅度纳入评价内容。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体育舞蹈自身特点和社会体育的发展决定了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课教学娱乐体育的发展方向,娱乐体育和快乐体育早在两三年前就有学者提出,但到现在却基本没有实施,关键在于观念的转变,这需要广大体育教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教学和考评应结合终身体育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以及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为与社会体育衔接打好基础。
3.2 建 议
    1)加强和培养体育舞蹈教师素质,创新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的观念创新;
    2)加强对体育舞蹈的宣传力度和文化背景教育,拓宽学生的视野;
    3)有组织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让学生体验体育舞蹈的快乐和魅力,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
    4)制定符合娱乐体育教学的教学大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 2002,8.
[2]钱杰,姜同仁.中国高等体育教育发展模式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3]卢大学等.体育教学中创新教育方法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23(2):110-112.
[4]黄晓东.普通高校学生选修体育舞蹈调查与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20(3):76-77.
[5]孙会山等.浅析娱乐体育与终身体育[J].山东体育科技,2003,25(1):69-70.


关闭窗口

你是第 29447282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