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08年第11期
 
论藏族民俗与其民族传统体育

2008/11/11 10:15:54 浏览次数 4858  

刘旺才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    青海西宁 810008)


摘  要:本文从藏族民俗文化视角、自然和社会环境出发,考察藏族民俗中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历史,探索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揭示民俗中传统体育的社会、文化价值的作用,论述民族传统体育的社会发展的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藏族民俗;民族传统;体育 


    民俗是生活于某种中特定区域的民族或人们共同体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习俗惯列,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基本的物质生产活动,衣、食、住、行等物质民俗行为便与人类的活动相伴相生,民俗文化人类文化中最古老的和最具有生命力的。藏族民俗文化囊括和涵盖着人类民俗文化的一切领域和方面,同时又形成体系,内容极为丰富,具有浓郁的民族地域特色,以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著称于全国乃至世界,藏族自古以来均自称为“博”。这一称呼表明,在其经济、文化、语言、心理素质上具有稳定的统一性,是一个民族共同体。藏族民俗是一种发展中的传承文化,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大多是附在民族的民俗之中。从藏族民俗的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现象,可以窥视藏族的历史渊源、地理风貌、社会形态和文化发展的脉络与轨迹。藏族在其特定的地域环境、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中,产生了众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再现了博大精深的民族体育文化。

1 日常生活、劳动中的藏民族传统体育活动
    藏民族除居住于西藏自治区以外,还分布在我国的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地区,地域跨度大,人口数量达541万之多。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藏民族体育曾与各民族体育彼此渗透、相互交融,使传统的藏民族体育得以丰富和发展。藏族先民为了生存和繁衍,以适应野蛮时代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劳动的需求,所以当人们进行狩猎和采集食物时,奔跑、跳跃、攀登、投掷、游水等,就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技能,与生存和生活有关的射箭、摔跤、骑马、投石、刀术、投矛等活动已初步形成了简单的体育方式。这些传统体育项目无一不围绕日常生产活动而开展的民俗活动,其产生、开展和流传于人们日常生活、劳动的习俗是分不开的。
   异彩纷呈、多种多样的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也是多种多样的,对藏民族体育起源的研究,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为此,从目前收集到的资料看,藏民族体育的起源受生产力水平和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限制,出于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其研究角度或认为起源于生产劳动和生活节律需要、或认为起源于原始信仰宗教需要、或认为起源于军事训练需要、或认为种族繁衍的需要等,研究藏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还可从西藏史前人类生活的多元性以及传统体育与这种多元生活的多元联系来考虑。不难看出,藏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至少应该从三个方面考虑,即劳动、繁衍和宗教,传统的生产劳动习俗是民族传统体育的最重要的起源之一。而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歌舞旋律明快,节奏强烈、舞姿优美,动作豪放,在生产劳动、日常生活中最为广泛,真实地反映了藏族传统体育和日常生活、劳动的融合。

2 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
2.1民族性
    藏民族体育文化蕴含着藏族人民和本地区长期积淀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审美情趣和民风民俗。
2.2 地域性
    藏民族体育文化具有独特的地域特征,这种地域性是体育文化在空间上所显示出的特点,由于受特定地域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地缘关系所制约,其体育活动以赛马、射箭、投(抛)石、抱石等为主,并且落后的经济和严酷的自然环境使其产生了自然质朴原始、粗犷的民族体育文化。
2.3传承性
    藏民族体育文化是世代相传的一种体育文化,这种传承性对体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2.4 竞争性
    这是由于藏民族的生活环境多为草原牧区、山区及林区,这些环境的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均较为恶劣。藏民族在较为恶劣的环境中生存,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要保持强健的体魄和与自然环境的竞争意识,两种对藏民族尤为重要的是身体素质的培养和获得与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相关的经过操练的,世代相承的传习式体育运动完成的。
2.5 娱乐性
    综观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以强身健体为目的的表演性、娱乐性项目较多,这些活动一般都在业余时间进行。

3 藏民族传统体育与其婚俗文化
    民族传统体育的相当一部分与民族历史上曾存在的婚姻习俗有密切的关系。根据历史记载,在远古时代,人们为了生存和为下一代的繁衍,由于居住的分散而又相对闭塞环境中都有男女集体交往和求爱的节日活动。
3.1媒介作用
    藏族人民能歌善舞。藏族歌舞种类、形式很多,各地区的名称也不相同。民间歌舞“谐”是一种以歌为主,歌舞结合的群体舞蹈,气势壮观,寓意深刻,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这种舞蹈性较强的传统体育项目在男女婚恋中起到媒介的作用。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集会和节日期间举行各种体育活动,为青年们找到了接触、交流与找对象的好机会,提供了借机以示爱恋的场合。
    传统体育的开展,让居住分散的社群成员集体交往,增加了社群成员的接触,提供了择偶的机会,同时对社群成员也有了限制,使他们的择偶是在不影响社会持续的前提下进行,这种方式既满足了社群的需求,也为传统体育的开展提供了方便。
3.2 娱乐作用
    中华大地上的许多民族都有在婚庆时进行传统娱乐体育活动的习惯,借以抒发民族在婚庆时的幸福、快乐喜悦之心情。
    藏族人在结婚时有名目繁多的仪式,其中歌舞占绝大多数时间。弦子舞是婚庆上年青人喜爱的舞种。舞时小伙子拉着马尾胡,边跳边拉边唱,男女相应,歌词包罗万象,极为精彩。这种传统的体育活动因为能够增加婚庆中的气氛,被很好的流传下来,成了藏族婚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4 藏族节日与其传统体育节
    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与民族的传统体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使民族节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涉及藏民族各个区域内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与藏民族的思想、道德、风尚、行为、习惯等血肉相连。认识、了解藏民族节日与体育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民族传统体育节日的恢复、继承和发展,也有利于体育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4.1 祭祀性质的活动节日
    这类节日形成的时间较早,那是自然科学上不发达,人们对自然现象还不能用科学的道理来解释,于是通过舞蹈、模仿自然界即用动作来表达图腾,以示对祖先的崇拜,对万物的敬仰,取悦神灵,祛除人世间的灾难,保佑人畜平安、五谷丰登。如每年六月四日的朝山节(又称“丹伊得钦”),人们穿着新衣,带着食品,赶往附近山上的各寺朝佛、念经,之后,到野外尽情餐饮、歌舞,直到日落才返回城里;后又增加了赛马射箭等竞技娱乐项目,还要进行三至四天的郊宴活动。后来,达玛节成为藏族地区群众一项重要的农牧产品及日常用品的交换、交易等活动的节日。这些节日当中,都含有体育活动的内容。
4.2 纪念性质的活动节日
    这些节日大多为纪念本民族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缅怀民族英雄人物而确立的,一般都有准确的日期。如萨噶达瓦节:每年的藏历四月十五日,是文成公主到达拉萨的日子。届时,全国各地的藏族群众都要进行转经朝佛活动。萨噶达瓦节早期宗教色彩很浓,后来逐渐演变成为群众性的游园活动和预祝农牧业丰收的盛大节日。这些节日的活动内容紧扣节日的主题,却伴有体育活动的内容。
4.3 庆祝性质的活动节日
    藏族节日中最有典型的“藏历年”,藏历正月初一,是藏族最盛大的节日,节日之前人们便开始准备过年,时至除夕晚上,就开始正式过年。每户的大门外都用石灰粉画上象征吉祥的八瑞相符号,在打扫干净的室内铺上新卡垫,正房的佛龛前叠放各式油炸果子和各种水果以及酥油、茶砖、干果等供物。节日期间,家家户户团聚,亲朋好友间相互拜年,用吉祥如意等美好语言相互祝福。节日期间的民俗活动、体育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异彩纷呈,构成了节日期间的喜庆氛围。
4.4 社交活动的节日
    因为藏族居住在偏远的山区、或大草原上,由于居住分散、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等因素的限制,使他们至今的交往相对甚少。所以,只有规定固定的时间和地点,给大家提供一个社交和经济、文化交流的机会很有必要,而交往中文体活动是不可缺少的主要内容。赛马会(射箭)节:赛马会是传统的民族节日,民族体育盛会,赛马射箭活动在藏区非常普遍。在七八月间,纷纷举办以赛马为主的各种民间文化体育活动,历时三五天。赛马节期间比赛项目有长途赛、短途的高速冲刺、跑马打靶、快马射箭、拣哈达等,最精采的是马上花样表演等各种文体活动、物资交流。牧民们也把赛马会看成是农牧产品物资交流会。

5  民俗中民族传统体育的体现价值
    1)藏族民族传统体育的活动的不少内容是以藏族民俗的形式来发展的,其中与生活习俗、民族婚俗、粘结等民俗内容结合的更加紧密。
    2)生命意识是中华民俗的文化精神,也是中华传统体育的精神。藏民族传统体育的产生、发展、变化、传承的过程那是与其民俗文化共同价值取向的交叉。
    3)藏民族传统体育是民俗中的良风习俗,是民俗中最有活力的成分,大力开展藏民族传统体育,树立民族形象,增强民族凝聚力都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5 结 语
    随着历史的变迁与发展,人们的民俗文化心态也随之改变,现代社会进步、科学发达、藏族民俗体育的形势和内容更加世俗化。为此,对民族传统体育,在思想观念上,要由封闭型思维的方式转向开放型的思维方式;在管理体制上,要由自发型向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方面发展;在方向上由表演娱乐型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和社会化;在形式上,要由单纯的体育活动向着体育与经济联姻的方向发展,使藏区的民族传统体育在改革中稳步发展的前提下得到提高,对现代社会自身文化的转型、对民俗的传承和发展都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芦平生.西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社会价值[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12:10-13.
[2]曲宗湖,杨文轩.课余体育新视野[M].175-180.
[3]林永革. [J].体育学刊.2004,2(11):33-35.
[4]曹 彧,董新光.中国区域体育可持续发展理论构想[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2(18):1-3.
[5]张选惠,文善恬.论民俗与中国民族传统体育[J].民族体育论文集.2003,175-182.
[6]宋 卫.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现状及其走向[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7(4)94-96.
[7]陆元兆.广西民族体育的SWOT分析与战略选择[J].体育学刊.2004,9(11):25-28.
[8]谢 英.西北五省老少边穷地区特色体育资源的经济开发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
[9]冯 萌.民族传统体育中民俗、民间体育的价值[J].中国体育科技,2006,5:34-37.
[10]阎 劲.试论藏族传统体育的形成及特点[J].青海民族研究,2006,7:130-132.
[11]马增强,谭华.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元典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5(3):1-5.
[12]梁柱平.民俗与民族传统体育[J].体育文史.1997.(6):31-32.
[13]倪依克.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J],体育科学,2004,24(11):55-62.


关闭窗口

你是第 29425864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