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08年第8期
 
从哲学视角看现代篮球运动的攻守对抗

2008/8/27 9:52:22 浏览次数 5669  

黄 滨1  金生伟2   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摘  要:哲学是科学的概括和指导,攻守对抗是篮球运动的基本矛盾。透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运用矛盾规律和系统规律对现代篮球运动攻守对抗的本质、内涵及基本规律进行思考与探索。提出研究攻守对抗的本质既要从矛盾的视角去理解,又要透过系统规律看到蕴藏在攻守矛盾内部的多维因素;内涵是本质的具体化,系统规律揭示了攻守对抗正常进行的前提、基本手段和主要内容等丰富内涵;基本规律是对本质的深层认识,攻守矛盾的对立统一观、主次观及转化观等基本规律无不折射出矛盾规律的熠熠光辉。因此,提高我国篮球运动水平,必须加深对攻守对抗的深层理解,做到攻守兼备和攻守平衡。
关键词:篮球;攻守对抗;哲学;本质;内涵;基本规律

前言
    攻守对抗是篮球运动存在的基本形式,也是促进篮球运动永恒发展的根本动力,篮球运动的发展过程就是攻守对抗的演变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辩证法中的矛盾规律和系统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运用矛盾规律和系统规律对篮球运动的攻守对抗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增强对篮球运动演变规律的理解和更高层次的认识,推动我国篮球运动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1  攻守对抗的本质
    矛盾的普遍性告诉我们“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篮球运动攻守对抗亦逃脱不了矛盾的范畴。“攻”与“守”是攻守矛盾的两个对立面,“对抗”是一个哲学名词,表现为外部激烈冲突的矛盾斗争形式(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版)。郭和平说:“宇宙的根本规律是矛盾规律和系统规律。”
    矛盾规律主张“一分为二”的观察宇宙;系统规律主张“一分为多”的观察宇宙[1]。研究攻守对抗的本质既要从矛盾的视角去理解,又要透过系统规律看到蕴藏在攻守矛盾内部的环境、时间、空间等其他多维因素。因此,篮球运动攻守对抗的本质可以理解为:篮球运动员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以争夺球权为焦点,以投篮得分为目标,在比赛双方进攻与防守的矛盾运动中,策略性的运用起、跳、跑、停、传、运、突、抢、投等个人技术和多人协同配合的战术手段而展开的时间、空间、体能、技术、战术、心理与智能等全方位、多角度的对抗形式。
    在进攻上,进攻方为了达到得分的目的,总是想方设法的利用身体、速度等方面的优势,采用个人技术和整体战术配合的方式,最大限度的控制时间和空间;在防守上,防守方亦是充分利用个人行为和防守技战术,抢占和控制有利的时间和空间,制约进攻方的个人进攻和战术配合。因此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对球、时间和空间的掌控是攻守对抗的焦点,也是篮球运动攻守对抗的本质所在。
2  攻守对抗的内涵
    唯物辩证法的系统规律主张用整体与其内部诸多部分的关系来说明宇宙。所谓系统是指有许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或要素),按照一定的层次和结构所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2]。以系统规律为指导,攻守对抗的内涵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2.1 攻守对抗特定的环境条件
    攻守对抗特定的环境条件是攻守对抗得以进行的前提。研究任何事物必须将其置于特定的环境条件中加以研究,攻守对抗特定的环境条件是指篮球规则及篮球运动中的时间和空间。
    规则与运动是紧密联系的统一体。没有规则就没有运动的规格,没有规则就无法进行竞技比赛。规则和运动是矛盾的统一体[4]。从篮球运动诞生之日起,篮球规则平均不到4年便修改一次,条款由最初的13条比赛规则演变成现在的10章61条,规则的每一次修改和增订都是围绕攻守矛盾展开,其基本原则就是推动攻守对抗的健康发展,提高篮球运动的观赏性和艺术性。如1980年篮球规则增加5秒违例规则,将10次犯规罚则改为8次,1984年又把8次改为7次,同年规定远投区,确立3分球的规则等。这些改动一方面使个人突破能力和远投能力等得到很大提高,使进攻战术普遍朝着大范围的频繁移动和远投配合发展;另一方面又间接促进了防守技术的提高,使各种防守战术的变化更趋灵活多样。
    篮球运动中的时间和空间主要表现在篮球规则下的时空限制和攻守技战术运用下的时空表现等。如篮球运动的时间范畴有3s、5s、24s等时间规则和队员的各种速度特征及合理运用技战术所产生的时间差等;空间范畴有球场、球场上的线、圈、区的限定和队员身高、弹跳及完成动作的时间优势所形成的空间差等。篮球运动的魅力之一也就在于在特殊的地面区域和空间位置进行短兵相接的近身攻防,攻防成败取决于在空间和地面的制约中能否始终智慧的占有地面与空间优势和能否善于将优势转化为实际的效果[5]。在现代篮球比赛中,进攻的时间愈来愈短,如NBA由守转攻时,通常3-5秒便将球带进前场,至前场后通过7-8秒的策略性传球捕捉到机会后即刻投篮,一次进攻时间总计约15秒左右,有时一次快攻2-5秒即可完成。对空间的利用愈来愈大,目前世界优秀男篮队员平均身高在2米以上,跳起摸高达3.7-3.8米,高大队员的补扣和空接扣篮成为赛场上主要的得分手段之一,充分显示了空间对抗的力度和实力。因此,提高我国篮球攻守对抗水平必须加强对篮球运动时空观的认识。
2.2  攻守技战术的对立  
    攻守技战术的对立是攻守对抗的基本手段。攻守对抗是一切技术和战术的出发点和归宿。进攻为了得分产生运、传、突、投等技术手段和传切、掩护、突分、策应、快攻等战术形式;防守为了得球而产生了封、堵、拦、截、抢、断、盖等技术手法和紧逼、夹击、挤过、穿过、换人等战术配合,并逐渐发展成为科学系统的攻守技战术体系。
    攻守对抗主要体现在攻守技战术的对立,日趋激烈的攻守对抗促进了攻守技战术的发展,而发展了的技战术又反过来进一步增强了对抗的激烈程度。如近年来发展的以人为中心的追击性紧逼型防守,一改过去有距离防守的做法,紧贴对手,主动出击,合理运用手臂、腰、肩、背等身体动作迫使对手难以施展技术特长。这种攻击性防守技术类似古代战争的近身格斗,具有极强的杀伤力和破坏力。为适应这种攻击性防守,现代进攻技战术也相应采取各种更具拼斗性的强行突破和贴身强攻等来抗衡防守技战术的发展,从而促进进攻方强调准确的外线投篮和内线高大队员的强攻,攻守技战术的这种对立使比赛中攻守对抗日趋凶悍。
    攻守技术的对立,体现攻守双方的个体对抗性;攻守战术的对立,体现攻守双方的整体对抗性。我国球员与世界优秀球员相比明显存在“技不如人”的状况,在攻守战术上亦存在打法单一,进攻乏力,防守无序的缺点,根本改变这种窘境必须加强对篮球攻守技战术更深层次的理解,不断提高我国篮球的技战术水平。
2.3  全方位、立体的综合对抗
    全方位、立体的综合对抗是攻守对抗的主要内容。事物的内容不是指构成该事物诸要素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各方面有机结合的整体,每一个方面都是这个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6]。在攻守对抗这个整体系统中,身体和生理机能是基础,攻守技战术的选择运用是核心,心理智能是保障。三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在篮球比赛发展的不同时期各有侧重。如50-60年代,攻守对抗侧重身体和生理技能的对抗,70-80年代侧重攻守技战术的对抗,90年代至今,攻守对抗日益朝着智、谋、技、体、心及时间和空间的全方位、立体对抗发展。
    身体和生理机能是基础,要求运动员必须具有超强的体能素质。攻守技战术的选择运用是核心,攻守技术是解决攻守矛盾的首要条件,攻守战术则是解决攻守矛盾的基本策略,合理的选择运用攻守技战术是在攻守对抗中取胜的重要法宝。心理智能是保障,现代篮球比赛强队之间的差距日益缩小,比赛中队员和教练员的心理智能水平是战胜实力相当对手的关键因素,也是未来攻守对抗的重要方面。攻守对抗以其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充分显示着篮球运动的丰富内涵和无穷魅力。
纵观历届国际大赛,我国队员明显存在身体对抗能力弱,心理素质差的缺点,这与当今篮球运动攻守对抗的发展趋势背道而驰。因此,实现我国篮球运动的崛起必须协调好队员的身体和生理机能、攻守技战术和心理智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做到多手抓,多手都要硬。
3 攻守对抗的基本规律
    攻守对抗作为篮球运动的根本矛盾,在其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处处折射出矛盾规律的熠熠光辉。
3.1 攻与守的对立统一观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同一及二者关系的基本哲学范畴,攻守矛盾同矛盾一样,亦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这两个基本属性。攻守矛盾的同一性作为篮球运动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指攻守双方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以对方的存在和发展作为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与条件;攻守双方相互渗透,任何一种技战术都包含进攻和防守两层属性,即攻中有守,守中有攻;攻守双方相互吸收,彼此吸收和利用对方的有利因素而促进自身的发展,如防守吸收进攻性,形成攻击性防守,使防守威力大大增强;突破强攻以体护球,亦是吸收防守性而使攻击技术更加完善。攻守矛盾的斗争性作为篮球运动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指攻守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但是这种排斥和分离,是建立在攻守双方同一性的基础之上,即攻守双方的排斥既受同一性的限制,又能超越这个限制,建立攻守双方新的同一。这种由同一到排斥再到同一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在一定渐进状态下进行不断的积累,发生量变到质变的转化。也正是这个变化过程使得攻守对抗更加扑朔迷离,变幻莫测。
    在篮球运动中,攻守双方既对立又统一。进攻水平的发展,必将促进防守水平的提高,防守水平的提高,又能反过来促进进攻水平的再发展。如在技术方面,投篮出手点由低向高发展,促进了封盖技术的不断完善,封盖技术的发展又反过来刺激投篮出手速度的提高和方法的创新;在战术方面,盯人防守水平的提高,迫使进攻时大量使用挡拆和掩护配合,挡拆和掩护配合的运用又促进了换人、挤过、穿过等防守配合的发展。攻守双方在这种周而复始的作用和反作用过程中,实现了篮球运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飞跃。
3.2  攻守地位主次观
    通观篮球运动发展的全体,以“攻为主导,守为基础”概括攻(主导)和守(基础)的地位是比较科学的[7]。首先,篮球比赛以得分多少定胜负,进攻得分,防守得球,得球是得分的基础,防守自然是进攻的基础。其次,同兵器中先有矛后有盾同理,“矛”作为进攻工具首先出现而后才相应产生了“盾”这一防守工具,进攻与防守亦是如此。因此在篮球运动发展过程中,进攻起着主导作用,是攻守矛盾的主要方面,防守是进攻的基础,是攻守矛盾的次要方面。强调进攻的主导地位,并不意味着可以低估或轻视防守的地位,守强攻弱难以赢球,攻强守弱亦无法取胜。攻与守还有其“强攻助守,强守助攻”的辩证关系,即进攻有效则有利于防守,防守顽强则有利于进攻,如攻成转守可以安然设防,守成转攻可以出奇制胜,而攻败转守则非常被动,守败转攻往往信心不足。
攻守对抗发展的不同时期时而进攻占优,时而防守占优。如50年代进攻发展较快,60年代防守发展较快,但也是相对的,篮球规则的修改使攻守趋于平衡,攻守兼备成为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2004年NBA总冠军决赛,活塞队以其密不透风的防守力压高手如云的湖人而一举夺冠便是这一趋势的最好诠释。我国篮球长期存在重攻轻守的弊端,如第28届奥运会上我国男篮在与对手的比赛中,场均失误18.1次,对手12次,抢断球3.0次,对手8.1次,盖帽1.1次,对手3.1次,明显暴露出我国整体防守和对抗能力的欠缺。因此,实现我国篮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我国篮球防守水平和对抗能力的提高。
3.3 攻守矛盾转化观
    攻守矛盾转化观主要体现在攻守双方主次地位的转化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某种特定的条件和场合下可以相互转化,攻守矛盾亦是如此。如在进攻过程中,进攻是主要的,防守是次要的;而在防守过程中,防守是主要的,进攻是次要的。攻守转换是实现攻守双方主次地位转换的中间环节,篮球比赛中处处充满着攻守转换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如在攻守对抗中,进攻方合理的运用进攻技战术达到投篮得分的目的或防守方利用各种防守技术和整体配合抢断球成功,都会出现攻守转换的必然;若攻守双方技战术运用不合理,出现失误、违例和犯规,则会出现攻守转换的偶然。也就是说成功的防守和进攻导致必然的攻守转换,实现攻守双方主次地位的必然转化,失误的进攻和防守导致偶然的攻守转换,实现攻守双方主次地位的偶然转化。因此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争取合理的必然转化而减少失误的偶然转化是掌握比赛主动权的关键。
    攻守矛盾的转化观还体现在整个攻守对抗体系根据场上时空变化所产生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转化方面。如进攻方从底线发球,攻守双方运球或传球至前场的制约和反制约是攻守对抗的主要矛盾;球过中场后,攻守双方过渡性传球的限制与反限制变为主要矛盾;一次进攻后期,双方投篮的控制与反控制又变成攻守对抗的主要矛盾。因此,根据赛场上的时空变化及主次矛盾的相互转化情况,利用不同的队形,采用不同的方式,选择和运用不同的技战术,是众家所循之道。如当对手快攻频频得手时,防快攻成为另一方急需解决的主要矛盾,必须加强篮板球和攻守转换的速度,减少失误;当比赛进入制胜球阶段,限制对方主力投手的发挥,成为主要矛盾,必须加强对他们的防守强度。因此,现代篮球比赛唯有抓住攻守对抗的主要矛盾并集中力量重点解决,方能克敌制胜。
4  结语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规律和系统规律揭示了攻守对抗的本质、内涵及基本规律。篮球运动攻守对抗的发展是一个由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的不断循环和螺旋上升的过程,每一次循环都将实现篮球运动质的飞跃。攻守对抗是篮球运动发展的动力源泉,蕴藏了篮球运动无穷的奥秘。促进我国篮球运动向更高、更强的层次迈进,必须加深对攻守对抗的理解,提高我国篮球攻守对抗水平,做到攻守兼备,攻守平衡。


参考文献
[1]郭和平.新矛盾观论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0-26.
[2]龙天启,李献祥.体育哲学[M].北京体育学院,1987:24.
[3]翁培荣,许根平.从哲学角度探索篮球运动及其发展的规律[J].体育科研,1997,18(2):28-30.
[4]刘玉林.现代篮球运动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8-23.
[5]黄滨,鲍计国.从时空的视角谈篮球运动[J].体育学刊,2008,15(2):86-88.
[6]王守桓,张跃华等.篮球运动攻守对抗的理性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22(3):117-120.
[7]徐宏伟.篮球运动攻守对立的哲学思考[J].湖州师专学报,1991,6:83-86.
[8]谭振斌.篮球运动基本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53-61.
[9]郭永波.篮球运动教程[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1-14.
[10]张得保,王贺立.篮球运动的规律与哲学思想[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3):75-78.


关闭窗口

你是第 29289550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