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08年第7期
 
观众现场观赛加油方式的探讨及应注意的问题

2008/7/14 10:18:45 浏览次数 6608  

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军事体育运动大队科研所    何凯  100072

目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肯定会有亿万的中国观众到现场观看比赛,为我国的选手或为自己喜欢的选手加油助威。本文对观众现场观看比赛时加油助威的方式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讨论与分析。  方法:通过查阅资料、专家访谈等方式,研究观众现场观看比赛加油的方式及应注意的问题。  结果:观众现场观看比赛,应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不同的运动员个体、比赛的不同时机,选择不同的加油方式;观众在加油助威时,应注意加油要得体、要有组织性与纪律性、要适度、要专业化、并且加油不能损害对方的利益。  结论:观众现场加油应该是一门艺术与学问,而不是盲目的喊叫。北京奥运会是展示中华民族良好形象的大好机会,观众要和场上的选手一样,共同为国争光。

   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使全世界人民在奥运会期间把焦点对准北京、对准中国。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作为爱好体育运动的中国人民,在奥运会期间,一定会有亿万的观众亲临赛场为我国的体育健儿加油助威。中国观众将和场上的选手一道,向全世界人民展示我们的风采。
    加油包括为何加油、为谁加油、怎样加油三方面的问题。加油不是瞎喊,而应该是一门学问。加油是为了鼓舞自己,震慑对手。加油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声音,声音可分为四种:歌声、掌声、呐喊声、道具发出的响声。这四种声音对场上的气氛、对观众的发挥都很重要。歌声,尤其是国歌,可以振奋队员的士气;掌声,送给自己喜欢的选手、场上的英雄;呐喊声,激励落后者的斗志,唤其奋起;道具发出的响声,使整个场馆激情荡漾,活力四射。观众在场边为运动员加油助威、摇旗呐喊,对运动员的心情、对运动员的发挥、对运动员的成绩,都会有很大的影响。试想,如果观众死气沉沉,选手的水平就很难发挥,比赛的观赏性也就差。而有了观众的加油,就有利于场上选手的发挥,也会使整场比赛精彩激烈,观赏性强。加油恰倒好处,会增强我方的信心,打击对手的斗志,甚至会出现反败为胜的局面;而加油时机不佳,则会影响选手的发挥,甚至影响整场比赛的进程。
     看来,观众亲临赛场如何为我国的选手或为自己喜欢的选手加油助威,需要深入的探讨与研究。什么时候应该加油,什么时候不应该加油;加油是应该摇旗呐喊,还是应该默默祈祷;加油是否能对我方有利;加油是否违反竞赛规则等等,都是应该研究的问题。

1 加油的方式
    场边观众的心情同运动员一样,迫切希望我们的选手能够获胜,能够在奥运会上为我们的国家多赢得几枚金牌。观众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应该支持与鼓励的。但是,观众加油的方式,不能一概而论,而应该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不同的运动个体、不同的比赛时机来区别对待。
1.1 不同项目区别对待
    不同的运动项目需要不同的加油方式。如果观众加油的方式运用不正确,不但可能会影响运动员的发挥,还可能会对对手有利。观众应该根据比赛中不同项目的具体情况调整自己的兴奋度,选择合适的加油方式。
    对于以速度、力量、耐力为主导的体能类项目,需要观众的欢呼为运动员鼓劲。观众的加油声就是运动员前进的动力与冲锋的号角。在雅典奥运会的田径比赛中,观众的助威与加油声使田径场的气氛异常热烈,这让很多运动员很快就兴奋起来,运动员的潜力随着观众的激情尽情地释放。
    对于隔网对抗性、格斗对抗性、同场对抗性等项目,也需要观众的呐喊助威。观众为自己支持的团队或个人加油助威,就会激励我方的斗志,打击对方的士气,使优势向我方倾斜。观众的作用不可小视。雅典奥运会手球比赛中,匈牙利和乌克兰两队比赛时,两国“拉拉队”同台欢呼,既增强了队员的斗志,又活跃了比赛的气氛,比赛场完全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而对于静立类项目,如射击、射箭,需要的就是完全不同的加油方式。在这类项目的比赛中,需要观众屏住呼吸、凝神静气地观看比赛。即使这时观众的心跳得非常快,非常希望我们的选手能够获胜,但观众所要表现出来的,不是大声喊叫,而应该是默默地祈祷我们的选手能够赛出好成绩。而等到比赛结束,我们的选手拿了冠军,观众才能把内心的喜悦完全释放出来。
    对于一些技术难度较大的体育项目,比如竞走,观众在加油时,则要尽量按照选手的节奏进行。如果观众过于激动地为运动员加油助威,很可能打乱比赛的节奏,对选手比赛造成一定的影响。
1.2 不同个体区别对待
    对于不同的运动员,也需要不同的加油方式。如对于慢热型的选手,就需要观众为他打气,让他尽快进入状态;对于喜欢表现的选手,观众越多、场面越活跃,兴奋程度越高的选手,也需要观众的欢呼与呐喊;而对于喜欢安静的运动员,观众的呐喊对运动员来说很可能就是噪音,这时,观众加油的方式就是在场边静静地看、默默地祈祷。可见,不同性格的选手、不同喜好的运动员,观众的加油方式也应该不同。
    体操运动员肖钦,在他夺得第38届世界锦标赛冠军后对记者说,“只要观众为我加油,我就会兴奋。”而有些运动员是喜欢静的,过于火热的场面,反而束缚队员的手脚。尤其是即将在我们家门口举办的北京奥运会,届时可能会有几万名观众同时到一个赛场去看同一场比赛。面对家乡父老期待的眼光,再加上人声鼎沸的呐喊,一些队员,尤其是年轻的选手,难免会产生紧张的情绪。而如果观众此时加油的方式不正确,就会给队员背上思想包袱。所以,观众的情绪一定要控制住,要根据队员的喜好有区别地为他们加油,而不是盲目的喊叫。
1.3 不同时机区别对待
    不同的情况,不同的态势,需要不同的加油方式;即使同是加油,也要注意加油的时机,加油要加在点儿上。
    比如短跑,在起跑阶段,观众一定要安静,当裁判发出各就各位口令的前后几秒,观众就不应该再鼓掌呐喊,否则会影响运动员听发令枪的效果,使运动员由于场外因素而分神。而在比赛的过程中,观众不仅要为运动员鼓掌、欢呼、叫好,更要配合运动员的节奏,有规律地为运动员呐喊助威。
    再如跳跃性项目,运动员在未起跳时,观众应当保持安静,不要分散运动员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而运动员在助跑的时候,观众的掌声或手里拿的道具的声音要响起来,且声音要一致,要有节奏,要配合运动员的步点进行。
    又如乒乓球比赛,观众热爱我们的国球、喜欢球星,这无可厚非。但若场面过于热烈,热情的观众抖动彩旗,喇叭嘟嘟作响,锣鼓震耳欲聋,加油声此起彼伏,这不但起不到为运动员加油的效果,还可能影响运动员的心情,使运动员产生急躁的情绪,对比赛不利。这时应该做的,是从球员发球开始,到球来球往之际,观众都应该鸦雀无声。但当一球终了或一局结束,观众要自发、自觉地发出有节奏的掌声,或为双方精彩的攻防叫好,或为自己喜欢的球员助威。
还如中长跑项目,一些实力不济的运动员很可能被前面的选手远远地抛在后面甚至被套圈。这种情况下,观众应该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这些运动员,为他们加油打气。另外,比赛时如果有运动员摔倒了,观众的加油声也要响起来,鼓励他们爬起来继续比赛。加油不仅仅是给强者的兴奋剂,同样也是对弱者的安慰剂。

2 加油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2.1 观众的加油要得体。观众加油的语言、方式,均要得体。合格的观众,既能在观看比赛时释放自己的激情,又能尊重运动员,为他们的技术和风格叫好。奥运会是全球直播,场上几万名观众的举动会同时在世界各地播放。这是展示13亿中国人民形象的舞台,是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中华民族的绝好机会。所以观众现场加油应该得体,要让世界通过观众的举动了解中国人民的良好形象。
2.2 观众的加油要有组织性与纪律性。只有组织严密、纪律严明的团队,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观众在观看比赛时,要服从管理人员的安排,有组织、有秩序地为选手加油。上万名观众同一个声音、同一个口号,共同为我们的运动员呐喊助威,这才是组织性与纪律性的体现。
2.3 观众的加油要适度。观众的加油要适度,不能因为观众的呐喊影响教练的指导、裁判的裁决、赛场的秩序。在2005年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广东队与北京队之间进行的女子曲棍球比赛中,观众为广东队的加油呼喊声盖过了广东队张乃武教练的指导声,“场上队员根本听不清我喊话”,这是张教练对当时赛场的评价。
2.4 观众的加油要专业化。观众对体育项目了解得多,自然就会有合适的方式加油助威。而对于一些中国观众不太了解的项目,如棒球、垒球等,在比赛前,观众可以通过看宣传片、项目手册等方式,了解项目的内容、比赛的规则,从而掌握加油的方式与时机,了解加油助威时应注意的问题,这样,观众在场上不仅是在看热闹,更是看门道,懂得加油的时机与力度,才能保证加油不盲目、不偏激。
2.5 观众的加油不能损害对方的利益。观众在为自己喜欢的选手加油助威时,必须注意不能损害对方的利益,否则,不但有损观众的形象,还可能造成双方的矛盾与冲突。简单的例子就是足球比赛,个别观众把对我方的喜爱转变成了对对手的敌视,嘲笑、讥讽对方,这种损害对方利益的行为,是坚决禁止的。

3  结束语
    总之,观众到现场观看比赛,必须掌握加油的方式,不同项目、不同个体、不同时机要区别对待,并了解加油时应注意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起到加油的良好效果,更好地展示中国观众的良好形象,在2008年奥运会上树立起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关闭窗口

你是第 29315125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