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08年第4期
 
对跳远助跑准确性与稳定性的分析

2008/4/9 10:20:25 浏览次数 6475  

白瑞英
邢台市二中   054001


    一名优秀的跳远运动员,在比赛中必须出色地完成助跑与起跳,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因为现代跳远技术要求快速助跑起跳,正确合理地助跑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平速度并使之与快速踏跳技术相结合,以获得最大的腾空初速度,而正确合理地助跑体现在既能够发挥运动员的最大速度,又能够准确积极地踏跳。因此,如何使运动员毫无顾虑地发挥本人的最大速度,就涉及到助跑的稳定性与准确踏上踏板等问题。

1 问题提出
    在比赛中我们看到运动员跳得很远,而空中姿势优美,从生物力学角度我们知道,人体离工地面后不能改变身体重心轨迹。空中各种姿势的变化,主要作用是使人体在空中易于掌握平衡及协调动作。因此,成绩的好坏,是由人体离开地面瞬间的初速度,即完成起跳的效果所决定的。而人体离开地面的初速度是与助跑密切相关的,跳远助跑技术的好与坏的标准就是准确性与稳定性的统一。

2  分析与讨论
2.1 助跑距离
    专家们普遍认为,跳远助跑距离选择是否适当,不仅影响助跑速度,还会影响助跑步点准确性。跳远助跑目的是获得最大的水平速度,使起跳后有最大的初速度。因此,助跑距离应以达到这个最适速度为依据,再加上为准备起跳所需步数(一般6至8步)。前苏联著名教练员波波夫在1982年提出跳远助跑距离的选择,必须使它与运动员的速度能力相符,可以根据30米和100米跑的成绩对运动员的速度能力做出客观的评定。波波夫提出了速度指标与助跑步数相对应的关系的参考数据。
女子在相同的成绩下,助跑步数可相应增加2步。过短的距离既不利于起跳前达到最大速度,过长的距离也会使助跑步数过多,步长错乱的可能性增大。跳远是属于无氧代谢运动项目,而人体维持无氧代谢的能力不超过5秒。助跑距离过长,运动时间超过5秒,肌肉收缩力下降,就不能进行强有力的起跳。
2.2 助跑的起跑方式
    跳远助跑的起跑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原地起动,另一种预先助跑或助走几步后踏上标志线的起跑方法。采用原地起动,易集中注意力,稳定心理,前几步步长比较稳定,对提高全程助跑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有一定作用,但这种方式容易造成肌肉紧张。采用预先助跑或助走几步后踏上标志线的起跑方法,动作轻松自然,用于发挥助跑速度,但不宜集中注意力,易影响全程助跑技术节奏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总之,无论采用哪种起跑技术,必须固定并进行反复不断练习、改进、完善,以求熟练掌握、运用自如,只有这样才能扬长避短,保证起跑技术的准确性和好效果。
2.3 加速规律
    助跑的加速方式有积极加速、逐渐加速方式二种,跳远的助跑是一个不断加速的运动过程,只有通过加速过程,才能达到最高速度。处于高速运动状态,助跑的加速方式和节奏要根据运动员的习惯和特点。运动员的加速方式不一致,就会影响踏跳的准确性。
    助跑加速过程实质上获得更快的加速度,但由于跳远运动在助跑一定的距离后还要完成起跳动作。因此,不仅要在较短的距离内达到必要的速度,而且还要为改变人体运动方向作准备,因而在一些技术要求上与短跑又有所不同。助跑的速度不能象短跑那样发挥到最大速度,跳远助跑节奏是在“可控速度”下进行的,而不是短跑运动员那样百分之百的跑进。“可控速度”是指助跑速度的利用率,既在助跑过程中对自身最高速度的使用水平,“可控速度”大约是本人最高平均速度的95%。总之,跳远的助跑步幅要大,要快速流畅连贯协调准确而富有节奏性。美国著名田径教练温特曾推翻了那种“夺取胜利的最快途径是付出百分之百的速度”的观点。
    为此,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应开动脑筋,打破传统模式,建立适合自身状况的模式,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通过多年系统的专项训练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2.4 踏跳前助跑节奏
    助跑节奏主要是指跳远运动员发挥助跑水平速度到最高速度,并合理地与快速起跳相结合的能力与方式。起跳前几步助跑节奏的不合理,也是步点错乱的原因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资料表明,当今世界上最优秀的男女跳远运动员,几乎不例外地采用倒数第二步大于倒数第一步的传统跑节奏。另外,保持最后四步最高跑速和适当步长下加快步频是当今较先进的助跑最后几步的技术特征。这些是由于跳远运动决定的:1)跳远助跑不仅要快,而且要踏板准。即要有良好的助跑稳定性;2)放大步跑这种松散的步子结构。与快速起跳不相适应。起跳前高频率的跑法,可为快速起跳带来良好的刺激。具有世界水平的跳远运动员,助跑末段的技术更迫近于正常的短跑技术,但就每个运动员的个人特点而言,也应是有区别的。如果速度好,爆发力差的运动员,可以采取起前前2步步长稍大,适当降低身体重心,加大起跳工作距离,增加垂直速度的助跑踏跳节奏,而爆发力好,速度差的运动员,则应采取加快起跑前几步的步率,继续增加速度的助跑踏跳节奏。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不管起跳前几步采取哪一种助跑节奏,都要做到在起跳前不改变跑进时已形成的节奏规律和重心高度,这样才能避免造成踏跳犯规。
2.5 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对跳远准确性也有很大的影响,运动员的信心与步点的准确性是互相作用的,优秀跳远运动员必须具有敢跳的心理品质,对自己的助跑规律要充分了解、掌握准确步点要有坚定信心。一站上起跑点,注意力就要集中到完成助跑和踏跳动作上,不能带有丝毫杂念,不能再考虑能否踏准起跳板的问题。从而影响助跑速度与动作协调性,造成步点错乱或起跳犯规。害怕踏跳腾不起就会蹲着跑,对板有畏缩感,怕犯规,表现出步频下降,步子放不开。当然也有体力充沛,过分兴奋而造成助跑动作和助跑速度失去稳定性,跳远运动员必须认真进行心理训练,运用感知觉规律来提高助跑与踏板的准确性。如表现在跳远助跑踏跳过程中的视觉速度感、节奏感以及肌肉用力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空间知觉,通过心理训练,可以提高跳远运动员感觉助跑踏跳准确性起积极作用。心理训练方法除可采用自我放松训练法、自我控制训练法、表象重现训练法等方法外,还应结合步远助跑技术的特点和规律进行专门性练习。在比赛之前也要针对每个运动员各自的心理特点(包括情绪、意志、行为等),进行赛前心理准备活动,如视、听、谈幽默故事、听音乐、进行特定速率的呼吸练习,调节情绪“火候”,使兴奋的最高峰跟需要发挥最高技术水平的关键时刻尽可能“同步”。
2.6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对跳远助跑准确性的影响也不能忽视。跑道情况、天气状况和风向风速的不同,会引起助跑动作、速度、节奏发生变化。在跑道松软、顶风和运动员疲劳的情况下,助跑通常要缩短30—60厘米。当然,自我感觉良好,斗志旺盛、天气暖和,助跑路面硬时,助跑长度通常加长20—40厘米。

3 小 结
    1)跳远助跑距离必须使它与运动员的速度能力、加速能力相适应。
    2)无论采用哪种起跑技术,都应有稳定的方式,以免影响助跑节奏。
    3)保持最后四步最大“可控速度”和适当步长下加快步频是当今较先进的。
    4)在跳远过程中心理因素、外界环境因素不可忽视。


关闭窗口

你是第 29436207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