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08年第4期
 
对体育学业评价的探讨

2008/4/9 10:35:51 浏览次数 4172  

谢卓锋
广西桂林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桂林实验中学   541100


摘  要:本文利用文献资料法,阐述体育课程评价的弊端, 思考体育课程评价应彰显的特点,从分析体育学业评价的内容的基础上构建体育学业评价模式,进而制作体育学业评价表,最终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体育;学业评价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长一段时间对学生学业评价过于单一和标准量化,即“重结果性评价”,因此,造成了许多负面效应,使很多家长、学生以及教师看重“分数”,无疑这是人心功利的环境条件,教师和家长在教育过程中与素质教育有所偏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未能促使自我发展,达成自我教育的目的,也有背于素质教育的要求。

1  当前体育课程评价的若干弊端
    1)评价目的上追求对个体的发展进行预测和控制。它试图把外在规定的体育课程目标作为评价活动的元叙事,使被评价者被动地接受现代技术理性价值观的束缚。课程评价不再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而成为一种管理的方法。
    2)在评价标准上追求一元价值观,把不同的个体置于共同的标准之下,忽视了个体的差异性、丰富性。
    3)在评价方法上过分追求量化手段,忽视了不易被量化的因素(如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
    4)重视结果评价,忽视过程评价。过分重视可测量的行为外在目标,忽视内在情意目标和态度培养,简单地看重学生取得的成绩,看不到成绩后面不同的动机取向和努力程度,使学生成为追求绩效的奴隶。这种现代主义课程评价观实质上把评价仅仅作为一种工具和手段,它忽视了评价中人的存在,忽视了人的自由和尊严。后现代课程评价观反对这种现代工具性,提出把人从理性与知识的奴役中解放出来,从而获得个性的发展。因此,在体育课程评价中,也应体现出后现代课程思想。

2 体育课程评价应彰显多元与差异的特点
    1)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我国体育课程评价将改变以往一般采用的标准评价、终结性评价的现状,评价方法向多种方法结合的方向发展。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1]。
    2)评价标准的多元化。我国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往往把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作为课程评价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学生之间的的个体差异,不利于使所有学生通过评价得到激励。体育课程学习的评价标准可以分为绝对评价标准、相对评价标准和个体内差评价标准。
    3)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对学生学习体育课程评价的主体应强调多元性,评价的主体既包括教师,也包括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鼓励学生自我评价,这不仅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还可以发展学生认识自己评判自己的能力,利于学生主动改进,获得发展。应提倡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这样利于提高学生参与评价的意识和培养学生相互接纳对方意见的精神,同时弥补了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的不足。

3 体育学业评价的内容
    体育课程的目的要转向“全人”发展。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维度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课程功能,使之与学生的生活、成长密切联系。使体育课程走向生活,既能成为学生成长的手段,又能成为学生生活的本身[2]。由体育课程的目的认识到体育学业评价应该清晰反映学生在校体育学习的动态,对体育学习的态度和认识,掌握技术的情况,身体健康状况,体育参与程度和体育学习成果等方面。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表现性评语评价,学生自我认识性的评语评价,让家长充分了解学生在校学习的状况进一步形成评语评价,使学校、家长和学生三位一体,形成合力,最终促使学生健康发展。
    1)身体健康水平的评价。《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自2002年试行以来,各地认真组织推广试行,取得了很好的经验,2007年4月4日教育部在原来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修改,颁布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2007—2008年我国将全面实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的评价体系。其主要包括身高体重指数,肺活量体重指数,耐力类,柔韧、力量类和速度、灵巧类项目。为了学生的发展,评价要如实反映体质状况,让家长对孩子有真实的了解,学生自我认识。
    2)学习态度的评价。学习态度:学生对待学习与练习的态度,以及在学习和锻炼活动中的行为表现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情绪、自信心和意志表现,对他人的理解与尊重,交往与合作精神,评价中要根据学生年龄、学段的特点,结合每一位学生的认识及认识程度进行评定,如认为体育课程可以增强体质,磨练意志等。
     3)知识与技能的评价。知识与技能: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科学锻炼的方法,体育技战术知识与运用能力,有关健康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与不同学习水平相关的运动技能水平及运用情况。评价中要根据学生原有技术水平、教材特点、提高的幅度和运用的情况进行表现性评定,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可以给学生多次展示自己的机会,有利于改变练习方法,提高技术要领,达到以评促学的效果,最后使学生走向成功。在评价过程中注重收获与不足,如:站立式起跑的前倾角度和高度有所提高,但在冲刺前压动作需要改进等。
    4)体育参与的评价。运动参与是学生发展体能、获得运动技能、提高健康水平、形成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的重要途径。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培养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包括课堂参与程度,课外活动程度和体育比赛的参与的次数等
     5)体育学习成果的展示。有人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是注重过程方法的总结,也有人说“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在成功之时体验愉悦和成就,分享快乐。成就更能成为巨大的学习动力,催人奋进。在此项评价的时候教师要具体,尽量挖掘其闪光点。如第×届市中学生运动会××项目第×名,第×届校运动会××项目第×名,还有年级和班级的团体比赛等。
     6)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认识的内化过程,能促进自我觉醒,自我完善。对自己在学习态度、知识和技能掌握、自我参与度、学习的收获和不足等方面做自我的陈述。
    7)家长评价。以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互相评价为参考,在家庭中的表现习性为依据,对孩子一个总结性的评价,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存在不足,通过评价鼓励孩子发挥优点,改正不足,使其健康发展。通过家长的评价可以使孩子正视自己,帮助教师更好实施课堂教学。
    8)学生互相评价。学生互相评价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相互间对学习同伴的学习态度、技术和知识掌握和运用、体育参与度等方面的评价,有利于互相提高,互相促进,改善学习,提高竞争意识。

4评价模式构建。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和家长评价,通过多方面的评价,最后形成学生自我(主体)发展,四者并不矛盾,反而互相融合、发展和促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崔 伟,体育课程论[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5:277.
[2] 崔 伟,后现代课程语境下的体育课程改革思考[J].体育学刊.2007,14 (7) :77-78
[3] 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通知.教体艺〔2007〕8号
[4]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关闭窗口

你是第 28959927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