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08年第3期
 
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实施俱乐部模式的设想

2008/3/17 18:08:24 浏览次数 5058  

刘润珍  赵连成  闫磊磊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体育部,河北张家口  075024

摘要: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和健康第一的思想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落实学校体育任务和《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手段之一。教育部部长周济曾在书面发言中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教育部下达的文件中也多次强调要加强课外体育锻炼。怎样才能更好的发挥课外体育活动的作用,本文通过调查和与学生座谈等方法提出对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实施俱乐部模式的设想,并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实施和推广该模式提供了可资参考的理论依据。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在学校内外参加的体育课以外的有组织的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教学由于时数有限,所以必须与课外体育活动互相配合,形成学校体育的完整体系,这样才能完成学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同时课外体育活动的空间广阔,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方法灵活,能多方面地满足学生对参加体育运动的需要,有效地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增强身体素质。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施方法有很多,实施俱乐部模式就是一个很好的设想。

1.调查课外活动小结:
1.1.经调查发现,男、女大学生热衷于参加的课外体育活动项目有较大差异,男生相对更趋于对抗性较强的项目,而女生则相对热衷于对抗性不强、运动难度不大的项目。另外一个显著现象就是学生热爱的体育项目较以往更多样化,除了传统的足、篮、排、之外,交谊舞、拉丁舞、拳击、瑜伽、网球、棒球等都成了学生比较青睐的项目,反映他们健身、娱乐、满足自我需要的心理意识更强了,这与当前国家倡导的全民健身有关,同时与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生活内容的变化有关,对学生走向社会后的终身体育也十分有益。如何合理地开展课外活动,以学生对参加体育运动的需要,培养学生热爱运动的态度和自觉参加运动的能力,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则是我们体育工作者值得研讨的一个问题,课外体育活动实施俱乐部的模式一定意义上可以改变传统课外体育活动的不足。
1.2.当前,大多数学校开展的课外体育活动主要以早操、课间操和四节课后的课外活动为主。早操和课间操的开展由于所需器械少,集中统一较为容易,普及面广,基本上是以跑步和做课间操为主,已经习惯成自然。经调查,下午的课外活动不是很好,多数高校对学生持放任自流的态度,并且经常占用课外活动的时间来上一些文化课,使课外活动形同虚设。
1.3.另外,当前开展的课外活动主要以班级为单位统一安排,学生无法选择活动内容,而且由于班级人数多,场地器材需求量大,教师管理具有一定的难度,往往是一个班级分到几只篮球或是围着一张乒乓台子进行活动,大多数学生只能以旁观者的身份参加活动,这既满足不了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欲望,又因为学生缺乏参与热情而达不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与课外活动本身的目的相违背。
1.4.体育俱乐部是采用一种更为灵活,更为多样化的方式开展教与学活动,学生除了参加由老师主持的知识传授,专题讲座,技术辅导,考核测验之外,还参加由俱乐部组织的自学、自练、训练比赛、观摩交流、录相欣赏等,有利于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所以说,课外活动实施俱乐部模式是一个行之有效的设想。

2.具体实施方法:
2.1.俱乐部模式指导思想:
    俱乐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条件开设出丰富多彩的内容,以供学生进行项目选择,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在俱乐部教学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与实施过程中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课外活动以俱乐部形式开展是目前部分高校所采用的新的活动模式,俱乐部以自由式选择为原则,通过初期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情况,开设相应体育项目的俱乐部。教师由原来的主授者变为组织者、辅导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为实现自我的发展而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学习和锻炼。课外活动中,俱乐部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重视学生的合理要求,让学生学会自己选择,自主练习和自我评价,从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满足,使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由“依赖型”向“自主型”学习发展。
2.2.俱乐部宗旨及活动规则:
    俱乐部由院体育部和各系学生会体育部负责管理,俱乐部本着学生参与,服务学生的宗旨,以“团结、自由、充实、提高”为口号,以“创新、活跃、和谐”为俱乐部精神,有序地开展丰富活动。俱乐部实行选项学分制,学生自愿报名,自愿选择项目,俱乐部成员每学期参加15次体育俱乐部集体活动并由教师辅导(每次90分钟),其他活动则由各俱乐部部长组织学生自愿参加活动,每学期末要求体育俱乐部成员参加相应等级的理论与技术考核,只要合格均能获得体育选修学分,学生还可选择不同的俱乐部进行学习。
2.3.俱乐部组织规则:
    体育部教师按俱乐部所开设项目分别负责一至两个项目,俱乐部下设主席和俱乐部部长。主席:由各系体育部部长担任,主要检查各个俱乐部的开展情况,定期召开俱乐部部长会议,一月一次,对于上阶段情况进行总结,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并向主管体育教师汇报;俱乐部部长:由各系学生会体育部干事担任,主要负责本俱乐部会员活动时间,活动内容的设定以及竞赛组织编排和人员分配,指定会员领取器材和负责考勤,同时检查活动情况,考勤表每周统计一次,每月上交主席,以备存档;会员: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个运动项目,在规定教师辅导的时间里进行活动,不得无故缺席,有特殊情况必须向俱乐部部长请假(其他时间活动自愿参加)。

3.俱乐部活动安排:
    部每周在规定活动时间内集体活动一次,由主管体育教师负责指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发现并先培养一部分体育骨干,让这些学生负责在其他活动时间内指导本俱乐部会员掌握活动的技术技能,同时经常组织不同级别的分组赛、对抗赛等小型比赛,为自己的成员提供切磋技艺、施展才能、发挥个性的机会,激发学生的竞赛欲望。这样可以把原本限制的活动无限制地扩大,大大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4.开设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的意义:
4.1.体育俱乐部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自己的力量组织起来的,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由学生自主确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选择参,在满足其兴趣爱好的条件下,无论是知识技能还是技术、战术,他们均能主动地参加学习,即使兴趣转移,也可以改变项目,因此为发展学生的个性提供舞台。
4.2.以往课外活动的组织以教学班为单位,这种按年龄和文化课水平为根据的班级划分并不是体育学习的最优组织形式。而俱乐部是以学生爱好的专项为根据而形成团体的,共同的爱好有利于他们互相接近,互相交流,有利于提高凝聚力。
4.3.在体育俱乐部中,一部分学生承担组织者的任务,在角色的转移中增加了自我锻炼的机会,这对提高学生的才干有很大作用。学生根据兴趣选择不同的俱乐部,不仅满足自己的爱好,掌握技术技能,还有利于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并把这种习惯延伸到工作以后,实现学校体育向终身体育过渡。

5.结论:
    高校体育不仅要重视课内,而且要更重视课外体育教育活动,课外体育教育活动深入持久的开展,不仅加强了学校体育工作者多方面的业务水平,同时可促进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且也丰富了校园文化,增进了校园体育文化的交流。课外体育活动实施俱乐部模式能培养学生的组织和管理能力,调动高校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在俱乐部教学的专长,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提高体育专项运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主观能动性,树立终身体育思想,养成运动习惯,为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骆红斌  高校课外体育活动调查分析 四川体育科学 [M] 2004.6
[2] 吴秋林 华东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体育学刊 [J] 2001.8
[3] 刘志敏 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新论[M]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6


关闭窗口

你是第 37941027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