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08年第1期
 
学校体育功能多元化的社会动因

2008/1/15 9:35:08 浏览次数 4307  

广西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摘  要: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生活观念,发展需求等方面分析了学校体育功能多元化的社会动因,指出学校体育必须把握时代脉搏,立足于人类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积极促进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适应社会和人类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学校体育;体育功能;多元化;动因;启示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体育功能也趋向多元化。了解学校体育功能发展变化的社会动因,及时转变教育思想,对学校体育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1  学校体育功能的多元化
    学校体育功能是指学校体育对任何社会所发挥的有利作用或效能[1]。学校体育功能取决于学校体育本身的特点和社会的需要。学校体育功能是学校体育本质的反映,它映射出学校体育对人的生命机体和精神思维以及社会物质和社会精神的作用。[5]学校体育功能的演变发展始终受到内外两方面的压力:一是人自身发展的影响,它要求学校体育不断满足人,尤其是青少年一代在成长过程中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发面发展的需要;二是社会的影响,它要求学校体育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变迁。
    社会的发展必然带来人们生活观念、生活方式和生活行为的改变,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学校体育的功能也得到拓宽,由单一的生物功能向多元功能,即生物的、社会的、教育的多功能转化[1],增强体质,愉悦身心,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着眼于未来,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构成了学校体育的功能目标。探悉这一发展变化的社会动因,必将对学校体育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2  外部原因 —— 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2.1 现代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而知识是丰富的、可以交换可以共享的,所以对知识的投资可以出现收益递增。[2]知识经济的到来使人类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1)知识经济投入的主要是各种新知识、大量信息、高智力、先进的科学技术等,并且无形资产投入的比例越来越大,而智力资源是人类的共同的财富,这就必然导致世界经济一体化[2];由于知识可以迅速更新,不断积累,又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使知识的更新、传递、交换日新月异。信息匮乏就意味着落后,贫穷。要想在新世纪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重视科技和教育,而且这种教育将是终生的。
    (2)科学技术向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广泛渗透,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在我国,科学技术推动了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第二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逐渐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为主转化。表现为高新技术产业的产生发展,设备和工艺的不断更新和产品的推陈出新。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随着信息技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比重将大大增加。[4]人们对物质的需求将转变为对精神的需求,为体育这种高尚健康的消遣娱乐手段提供了发展的舞台。
    (3)随着机械化、电气化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现代交通工具的普及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从事体力劳动的机会和时间大大减少。同时,膳食结构、居住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的破坏等使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等城市“文明病”四处蔓延,这就需要求助于体育运动来进行心理生理上的调节。
    (4)广播、电影、电视、信息高速公路等各种媒体引发的信息爆炸,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形成了社会多元文化格局;现代奥林匹克广泛而深入的影响等,使体育教育不能再与世隔绝。必须更加注重其知识性、技能性、娱乐性和竞技性。[3]
    (5)我国社会结构的分化和重新整合使教育体育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事业体育事业面临着社会化产业化浪潮的强烈冲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颁布实施预示着对新的体育道路的抉择和认定,反映了国民对体育的需求和体育价值观念的转变,从而把我国的体育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伴随素质教育思想的出现,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必将冲破传统体育教育思想的束缚,为新世纪中国培养出一代全面协调完善发展的个性将是学校体育的重要任务。
2.2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中国的现代化,以及加速发展的工业化、都市化、信息化、知识化的进程,要求每一个建设者和接班人都必须以新的生命观、健康观、审美观、社团观适应社会的变革和需要。[3]具体表现为:
    (1)健康的身体。这里的健康包括身体、心理、社会三个层面。他要求现代人不仅要有健壮的体魄,还要精力充沛,奋发向上,思维敏捷,态度积极,兴趣广泛,情绪良好,而且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2)高超的技能。知识经济是一种以创造性智力劳动为主的知识性生产过程[4],对人的智能要求除了扎实的基本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求有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观测能力、动手能力。在新世纪的小康社会和后小康社会,参加体育运动娱乐的知识与技能、合理的体育实践的知识与能力,获取身心健康的知识与方法,必将成为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3]。
    (3)良好的公民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对人与人之间的协作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一个社会人,人生态度、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协作精神是最基本的要求[2]。敬业乐群将成为现代人必须的品质要求。此外,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有经得起失败和挫折的心理承受力。
2.3 素质教育在学校体育中的反映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他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的长远发展。素质教育弘扬人的主体性,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和信息加工能力。表现在学校体育中就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和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3  内部原因 —— 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
    哲学把社会发展看作是人性的自我实现,是人类在自我意识的导引下,为满足自身不断提升的种种需要而不断取得实践过程。随着人类物质需求的不断满足,人类必定开始注重对精神的满足,体育运动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人们的青睐。
    (1)健身健美的需要。
    生产的职能化,交通工具的现代化,家用设备的电气化等,使体力劳动大大减少,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神经高度紧张;摄取食物中越来越多的热量;日益恶化的环境;这一切都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体育活动不但能够强身健体,改善体型,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而且能够调节人的心理,使人朝气蓬勃,思维敏捷。这就使体育锻炼终身化成为必需。
    此外,由于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趋势渐趋明显,越来越多的老人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健康和延年益寿的重要作用,不断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
    (2)消遣娱乐的需要。
    现代化的发展使社会提供了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娱乐需求日益成为生活方式构成的重要基础。体育运动以其技术的高难性,造型的艺术性,配合的默契性,内容的多彩性深深地吸引着人类,为众人所喜爱的消遣、爱好、游戏、运动和娱乐项目日新月异。体育运动不仅扩展了生活空间,充实了生活内容,还给人类提供了各种征服自然,满足自己的机会。
    (3)交流交往的需要。
    城市化速度的加快,流动人口的增多,快节奏的生活,单调的生产,现代生活方式下逐渐缩小的家庭,这一切都是人的感情变得空漠,交流渠道越来越少,情感渐渐疏远。体育运动是一种极富感情色彩的高尚活动,在与同伴的默契配合中,在与对手的斗智拼搏中,不但获得心理的满足感、征服感,而且积极的交流了感情,促进了合作和友谊。

4  启示
    (1)体育作为一种社会存在的现象,其发展不可能超出社会发展水平和人类自身的认识水平。实际上就意味着体育难以摆脱社会和人类自身的客观限制。21世纪是一个不断变革与创新的时代,尤其是当前我国社会体制和制度正处于全面转型与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国体育体制与体育价值观念都面临着新的变迁和突破。在这种背景下,担负着传授知识智能的学校体育,必须以一种积极的、与社会关联度更高的姿态参与到社会经济形态的变革大潮中去。[3]
    (2)从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来看,学校体育功能的演进与拓展始终是围绕着育人和促进社会发展两条主线来进行的。学校体育育人功能的演进经历了由“强身健体”到“促进身心全面发展”,再到“促进身、心、社会适应多维发展”的过程。从“一维”到“多维”的变化,折射出人们对学校体育功能认识的升华与完善,也反映了学校体育“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的动态变化趋势。学校体育社会功能的演进则经历了由“为政治、军事服务”到“为经济、文化、全民体育服务”的变化。这种转变一方面与社会发展的现状息息相关,反映了社会在一定历史时期的需求,另一方面又体现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体育的工具功能(社会功能)向学校体育本质功能的回归动向。[1]现代体育教育和世界教育发展潮流是一致的。现代体育是青少年儿童,也是所有成年人“学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内容与手段。
    (3)从单纯的生物体育观发展到今天以终身体育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学校体育越来越重视受教育者作为人的主体价值。思想观念是行为的先导,作为教育者,必须积极转变陈腐观念,适应社会的变化发展。
    (4)在今天,对体育的参与已经不是一种手段,本身已经成了一种目的。为了健康,为了生命,为了生活质量,为了人性的张扬。体育不仅仅是一门知识、技能、技术,它包含了人们对生命的理解,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认识,对健康价值的大彻大悟。学校体育应尽快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促进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3]
    学校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教育思想必须顺应现代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不断满足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要求。现代学校体育在时间和空间上应该跨越封闭的学校界限,立足于未来,与社会体育、家庭体育形成相互辐射的有机整体。

参考文献:
[1] 李  祥: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曲宗湖,杨文轩: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8
[3] 卢元镇:世纪之交体育运动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体育科学,2000
[4] 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
[5] 胡飞燕:现代学校体育功能多元化拓展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6.3 


关闭窗口

你是第 29447134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