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07年第3期
 
中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心理需求的把握

2007/9/13 11:55:29 浏览次数 4580  

绍兴县鉴湖中学体育组  傅永祥   312000

    作为一名刚进学校不久的新教师,除了在大学里所学的一些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外,对教书育人这一神圣的职业可以说是“新手上路,多多关照”,既没有独当一面的教学能力,也缺少丰富的教学经验。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很多问题,而在思考并试图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也是我改进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实现自我提高的过程。在这几年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体会最深的就是在体育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
    在当前全国普遍实行“新课程标准”的形势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融入体育教学之中,是国家教育改革的新思维和新理念。作为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身心能够健康的发展。而在传统的体育课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教动作、教技术,至于为什么学,学了有什么用,则很少教给学生,结果是学生虽然学了技术,但并没有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原因是我们忽视了学生作为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要体验事物,感知动作,明白如何在生活和锻炼中应用。像这种只注重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人的发展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和身心全面发展。因此,“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从教向学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
    第一,尽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过程由传统的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学的机械性教学向互动性、综合性的教学方向转变。教师更加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和参与积极性,以加强学生自主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只有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成长,“教”与“学” 的活动才能发挥其作用。因此,我在备课过程中,先会设身处地为学生想一下,关于这节课、这个内容,该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学生才会有兴趣,才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且在学期初,我就试行这样的教学方式:关于某块教学内容,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建议与我交流,我听取他们的各个想法,如果觉得他们的方式比较科学合理,比我的更具可行性,那我就采用他们自己讨论的教学方法上课。
    比如说学期初的一轮跨栏课中,我事先备好的教学计划中是这样安排的:讲解示范——分组练习——集中总结——成果展示。但第一个班级上下来,我觉得学生的兴趣不大,他们无非是为了完成我的教学要求才进行一次次地机械性练习,而且全无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可言。后来甚至有个别学生说:“老师你的要求太严格了,如果我们都按照你的要求去做的话,那我们就可以去和刘翔比赛了。”听了他们的话我觉得也很有道理,毕竟我们不是在搞竞技体育,他们只需要体会到跨栏的技术动作就可以了,我要做的不是培养优秀的跨栏选手,而是让他们在45分钟里体会到跨栏的乐趣。于是在接写来的课时中我改变了上课方式,我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让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过栏,进行教学比赛。分出胜负后再集中讲解跨栏的技术动作,练习时用小垫子代替栏架以减少他们的心理恐惧感。最后再照原来的分组进行比赛,让学生体会正确的技术在跨栏过程中的作用。事后我觉得这种教学方法最大的优点是低难度的教学比赛具有竞争性,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为这种方法是学生自己想到的,当然也是他们真正所需要的。
    第二,善于利用学生的心理需求,以达到预期的课堂效果。
    随着年龄增长,生理上的发育,学生成人化的心理逐渐成熟,特别是在高中生群体中,教师的权威在他们心目中已经逐渐削弱、消失。所以体育教师必须改变过去那种以权威压制学生:我教你什么,你就必须学什么的强制性教学方法。这样只会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从而造成学生不愿上体育课的不良后果。而且还会导致学生产生对老师的抵触心理,扰乱课堂纪律。
    在学生心里,体育课就是活动课,他们平时都把自己关在教室里学习,承受着来自学校、家庭、升学、前途等各方面的压力。一到了上体育课的时候,抱着个篮球就往操场冲,就连上课集合了还要再投上几个篮才肯过来。但在我们老师心里,体育课毕竟不是活动课,和别的学科一样,体育课也有教学大纲,也有教学任务。所以当我宣布上课内容时,学生总是会因为没时间活动而产生抵触情绪,上课没兴趣,练习不认真等师生间不协调的现象都会出现。看到这些我会想到我当年读书时的情形,其实这种心理我也有过,所以我能理解他们。我知道作为学生上体育课时最想的是活动时间长点,做准备活动时不要老跑步。于是我尽量想些有意思的小游戏来代替跑步,碰到天气特别冷,做游戏达不到热身效果时,我会陪着学生一起跑,以起到一些鼓励作用。
    当我明白了学生上课时的心理需求后,我就开始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来规范课堂纪律。比如在一堂复习队列队形和广播操的体育课中,我知道他们都希望上课内容早点结束,多一些自由活动的时间,于是我就在上课时宣布,广播操只要做一遍,但必须做得认真、正确、到位,如果哪节做得不好哪节就得重做,一直做到标准了、合格了才继续做下一节。在做第一节时他们觉得我只是随便说说,也就随便做一下,于是一次次重做,直到他们意识到了我所说的话,才开始认真地去完成每一个动作,该伸直就伸直,该弯曲就弯曲。这样他们很快做完了整套广播操,而且又符合了我的课堂要求,我也就兑现了刚才所说过的承诺。从此他们的课堂纪律有了明显改善,我也多了一招管理学生课堂纪律的法宝。
    第三,善于观察学生心理需求的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
    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不断得到某些成功的体验,是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一直追求的目标。体育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有针对性地对他们提出力所能及的要求,为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学生经常在体育课堂上体验到成功,体验到自己能力的提高,就会既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又激发和维持了坚持参加体育活动的内部动机。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要让学生有快乐的体验,不要刻意追求成绩,给学生压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练习,并享受体育活动给其身心带来的快乐。
    在近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我观察、总结出学生上课时的一些心理差异。大致可归为以下几类:a素质好,且上课认真;b素质好,但上课不认真;c素质不好,但上课认真。d素质不好,且上课不认真;e素质好,爱表现;f素质好,不屑表现;g素质不好,但爱表现;h素质不好,怕出丑。
如果将以上那些不同性格的学生,按照同一的教学方法上课,势必会导致上课气氛的不和谐,导致体育成绩的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一般会采用两种以上的教学方法上课。比如上技巧课时,由于男女生之间的性别差异以及运动基础的不同,我采用男女生分开教学。先让女生自由活动或自主练习,男生则进行难度较大的内容的学习,等半节课后男生自由活动或自主复习,女生进行难度较小的内容的学习。当然还可以把男生或女生分成不同基础的两组进行不同难度的练习。这样既有具体的针对性,又能让学生多一些自主学习的机会。而且不同基础的学生又能在各自的难度领域完成自己能力所及的动作,体会到成功的快感。
    “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的特点,十分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重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因此,从课程设计到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在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情感和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主动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体育与健康问题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认为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认真学习和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精神,首先应该从了解学生的内心出发,从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着手,一丝不苟地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这样才能真正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才能真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绍兴县鉴湖中学体育组   
           傅永祥   312000
guxinlei317@163.com


关闭窗口

你是第 29324153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