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07年第2期
 
福建省体育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2007/7/12 11:05:35 浏览次数 6335  

曹秀玲
莆田学院体育系,福建 莆田351100


摘要:本文从发展福建省体育旅游业的优势、劣势、发展机遇和威胁因素几方面进行了分析,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福建省体育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福建省;体育旅游;优势;劣势;发展机遇;威胁因素;对策

    21世纪是旅游经济大发展的世纪,旅游将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以体育健身、娱乐、观赏各类竞赛和尝试体育刺激与挑战等为目的的体育旅游活动在各地蓬勃开展,成为旅游产业的新亮点。体育旅游成为国家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建省是旅游大省,旅游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其体育旅游业的开发还处于初期阶段。因此,本文从发展福建省体育旅游业的优势、劣势、发展机遇和威胁因素几方面分析,以期把握旅游市场的脉搏,带动福建省体育旅游业的发展。

1 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在进行区域旅游规划和制定区域旅游发展战略时,了解区域旅游发展各项影响因素的一种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法,即对区域旅游发展的优势条件(Strengths)、劣势(Weakness)、发展机遇(0pportunity)和威胁因素(Threat)进行分析。
1.1福建体育旅游发展的优势(S)分析
1.1.1区位优势
    福建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与浙江、江西、广东交界,毗邻港粤,靠近东南亚,与台湾省隔海相望,海陆兼备,是我国距东南亚、西亚、东非和大洋洲最近的地区之一,具有较好的旅游发展空间和发展环境。同时,福建省是连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华中地区及台湾旅游网络的纽带,在开展闽-台-港-粤、闽-粤、闽-江-浙-赣旅游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1.1.2自然资源优势
(1)众多的山地、茂密的森林。福建省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90%,素有“东南山国”之美称。森林覆盖率为62.9%,居全国第一。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开展登山、攀岩、狩猎、漂流、滑草等体育旅游活动提供了基础,也为开展生态探险体育旅游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交错的河流,辽阔的海域。福建省河流密布,共有29个水系,大小河流663条,总长12850公里,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大于0.1公里。众多河流、湖泊为漂流、船钓及各种水上休闲体育旅游活动提供了保障。海域辽阔,比全省陆地面积还大12%,海岸线绵延曲折,岛屿众多,共有1400多个礁岛,适合开辟为海滨浴场的沙滩长约300公里。利用这些优势可进行开展海滨游泳、潜水、帆板(船)、滑水、摩托艇、牵引跳伞、沙滩排球、野外(海岛)生存探险等众多的滨海体育旅游项目。
1.1.3人文资源优势
福建省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拥有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1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4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蕴含着体育文化、养生文化和健身文化,具有历史性和文化科学性,如南少林寺就是南少林武术的发祥地。此外,漳州是中国女排训练基地;厦门是中国羽毛球队的训练基地;福州的马尾是中国举重队的训练基地;福州市体育中心已申报中国蹦床队训练基地;福州市已成功举办了六届全国极限运动会,获得了“全国极限运动之都”的美誉。人文荟萃,具有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
1.1.4基础设施优势
福建经济发展迅速,科技文化实力雄厚,海陆空交通方便,旅游基础设施较好,体育休闲、康乐旅游正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在全省各地建有大量体育旅游设施,如水上中心、保龄球馆、棋牌室、射击馆、射箭馆等,以及一些旅游景区的康体游乐设施。同时,福建滨海地区经济发达,被誉为福建省的“黄金海岸”地带,这为滨海体育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1.5客源市场优势
福建省是我国主要侨乡之一,有700万华侨和外籍华人散居世界各地。厦门经济特区、福州沿海经济开放城市、福州马尾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闽南三角经济开放区是国际游客出入境的重要通道,也是国际旅游者首先抵达、观光游览之地。近年来,入境旅游稳定增长,接待入境旅游人次和旅游外汇收入两项指标均在全国各省市名列前位。同时国内旅游迅速发展也为福建省体育旅游提供较多的客源,使其客源市场基本稳定。
1.2福建体育旅游发展的劣势(W)分析
1.2.1体育旅游市场主体不成熟
体育旅游市场管理还不到位,尚未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市场规模较小,发展速度趋缓,许多体育旅游资源尚未变成现实的旅游吸引物。总体上来看,体育旅游业发展还处于初级开发阶段,体育旅游市场主体尚不成熟。
1.2.2对体育旅游服务缺乏认识
注重设计和开发体育旅游产品中吸引物、设施等硬件内容,忽视服务、人性化等软件内容。体育旅游产品是服务型产品,对服务是体育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缺乏认识。在吸引物、设施等硬件类似或既定的条件下,体育旅游者对体育旅游产品的认同度与其在体育旅游体验和经历中的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成正比。
1.2.3体育旅游发展后劲不足
体育旅游活动与其丰富的旅游资源相比,体育旅游业起步较晚,开发利用的程度还较低,主要依靠武夷山一泉州一厦门这条旅游线和湄州岛、武夷山这两个旅游区。滨海旅游城市厦门本身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但厦门周边地区的体育旅游业却未能做到借势而上,没有形成一批新的滨海体育旅游经济增长点,显示出体育旅游发展后劲不足。
1.2.4体育旅游尚未深入人心
许多体育旅游项目并不为人们所熟悉,许多人不了解体育旅游的作用和特点,参与的兴趣较小。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区相比,体育旅游项目的促销不够,宣传不到位,体育旅游往往成为传统观光旅游的附加产品。
1.2.5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匮乏
在发展体育旅游业的过程中,体育产业部门缺乏既懂体育又懂旅游的专业人员,缺乏高素质的体育旅游经营管理人才,造成经营方式陈旧,经营内容单一,营销理念落后,创新意识薄弱,因而,体育旅游项目策划单一,体育旅游产品少且项目的吸引力和生存力不强,档次不高。
1.3福建体育旅游的发展机遇(O)分析
1.3.1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体育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宏观的社会环境
省政府提出旅游业的发展要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相呼应、相衔接,明确了旅游业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省财政每年在预算内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旅游业发展。并制定和完善“五区两带”的旅游发展规划都为体育旅游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1.3.2滨海旅游为滨海体育旅游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滨海旅游由于它的多功能性可以满足多层次、多阶层旅游者的需求,成为世界旅游的潮流和趋势。我国的滨海旅游正在升温,旅游外汇收入和入境旅游者人数逐年稳步上升,滨海旅游呈正增长趋势。福建省海域辽阔,海岸线曲折,岛屿、海滩众多,得天独厚的优势为发展滨海体育旅游创造了条件。
1.3.3交通网络的完善为体育旅游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沿海高速公路已经贯通,沿海铁路正在筹建,省内公路、铁路网有很大改善,全省“四小时交通圈”很快会实现。航空方面拥有厦门高崎、福州长乐两个国际干线机场和泉州晋江、武夷山、连城三个支线机场,年旅客吞吐能力1848万人次,已开辟国内外航线200多条。旅游交通状况明显改善,为福建旅游业接受长三角旅游圈、珠三角旅游圈的辐射创造有利条件。
1.3.4大型运动赛事的举办为体育旅游提供了契机
各种类型的重大国际、国内体育比赛是开展体育旅游经营活动的良好机会。厦门的国际马拉松比赛和2008年10月将由福建省泉州市承办的第六届全国农运会,其中都蕴含着巨大的商机。因而在运动竞赛举办期间,一方面组织不同的观赏型体育旅游者来观看体育比赛盛况,另一方面开发与运动竞赛有关的其他旅游项目,来吸引这些观赏型体育旅游者。抓住第六届全国农运会这一历史契机,使福建省体育旅游业在规模和质量上将得到长足的发展。
1.4福建体育旅游发展的威胁因素(T)分析
1.4.1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随着体育旅游的不断发展,各省市、地区的竞争日趋激烈。相邻省市对福建体育旅游的“虹吸”作用显现,特别是周边地区如浙江、上海等地的体育旅游业发展迅速,竞争压力大, 对福建省体育旅游客源市场造成冲击。
1.4.2体育旅游产品开发不足
福建省体育旅游业核心竞争力薄弱,主要体现在体育旅游产品开发不足,产品缺乏竞争力。与同为旅游资源大省的四川省相比,四川省不但通过举办世界杯外围赛,足球甲A甲B联赛、网球联赛等一系列国际、国内重大比赛,培育了金牌球市,吸引了国内外大量游客,而且培养起以体育健身娱乐为主题的“健身游”市场,对四川省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起到了极大的促进和宣传作用。
1.4.3体育旅游需求日益多元化
体育旅游的发展更多地表现为体育旅游者满足精神的需要。体育旅游需求的多元化,要求体育旅游产品要随旅游者需求变化而不断创新,增加新项目,开发有特色的新项目,或者对老项目进行深层次开发,才能保持客源市场的稳定发展。
1.4.4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福建省体育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不周,破坏严重,如许多旅游区的环境质量不断恶化、河流污染、地热资源过度开采,旅游活动的范围和程度超过了自然环境的承载力等等。生态环境一旦受到破坏,其自身恢复就相当困难,这对体育旅游资源的发展是一种很大的制约。

2建议与对策
2.1加大宣传力度,培育体育旅游市场
提高认识,确立体育旅游业在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开发中的重要地位,将体育旅游作为福建省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来抓。设立专门体育旅游服务机构,加大宣传促销力度,促进体育旅游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2.2发挥优势,发展特色旅游
福建省在开发体育旅游资源时应充分发挥优势,开展海滨游泳、潜水、帆板(船)、滑水、摩托艇、牵引跳伞、沙滩排球、生态探险、天然温泉浴等众多的体育旅游活动。在体育旅游产品的设计和营销方面,应集中各方面力量突出精品,如突出厦门体育旅游城市的形象和城市的品牌,提高南少林寺在国内国际上的知名度,发挥海峡女神妈祖和滨海体育旅游的优势。在海峡西岸旅游圈建设中,充分利用本土旅游资源,开发特色鲜明、品位较高的体育旅游产品,使体育旅游成为海峡西岸旅游圈的一大特色。
2.3构建多种融资方式,培养多元化的投资主体  
激励国内大企业直接投资体育旅游,采取政企联合、区域合作等投资及运作模式,走多元化投资经营道路。发挥对台优势,加强闽台合作,力争投资结构多元化。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外商直接投资,以吸引更多地国外资本介入福建省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中。
2.4重视安全保障,加强监督管理
体育旅游项目与其他旅游项目不同,需要专门体育旅游设施设备,如攀岩、蹦极、漂流、探险、速降等,在这些项目的经营上,经营者要加强对体育旅游的设备、条件进行不定期地安全检查,大力宣传以增强体育旅游者的安全意识。相关部门出台体育旅游安全性的有关申报和体育旅游者的安全保险制度,加强监督管理,使体育旅游行业管理步入规范化。
2.5培养具有复合型特点、高素质的体育经营管理人才
首先对现有的体育旅游从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管理部门要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体育旅游管理经验,建立一支既精通旅游业务又熟悉体育产业运作规律的专门管理人才队伍,这是福建省体育旅游发展的重要一环。同时结合福建省体育院校的优势,开设体育旅游课程,培养高层次的体育旅游管理人才,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中能运用各种体育资源先进手段的经营管理人才,为福建省体育旅游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
2.6保护体育旅游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要提倡和强调文明旅游、环保旅游,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时,爱护大自然;要加强旅游资源保护法规的制定和落实,防止建设性破坏,保持人文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形成动态的良性循环,为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和保障。特别是福建东部沿海地区,最容易受到台风和暴雨侵袭,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更应加强防范和治理。

参考文献:
[1] 林立,林庆. 福建省体育旅游开发的资源基础及对策[J]闽江学院学报,2005,(5):103—107.
[2] 兰润生等. 厦门市发展体育健身旅游的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35—37.
[3] 常华军.我国体育旅游现状及前景浅探[J].体育文化导刊,2003(1).
[4] 王兴斌.旅游产业规划指南[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


关闭窗口

你是第 35547432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