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07年第2期
 
弘扬南少林文化促进闽台民间交流的现状及对策

2007/7/12 10:40:01 浏览次数 4910  

王清生
莆田学院 体育系,福建 莆田 351100

摘  要:简述南少林文化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近年来海峡两岸南少林文化民间交流现状,从交流形式、文化内涵、政治等方面总结了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整合福建南少林武术文化资源、完善南少林武术文化体系、结合莆田、泉州、福清三地地缘文化特色等对策促进闽台民间交流。
关键词:南少林文化;闽台民间交流;现状;对策;

1前言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少林武功”是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驰名于天下,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宗教文化沃土之中 ,依托佛教圣地 ,吸收古代武术百家之长 ,具有独特的技击艺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形成了内容丰富,独具特色的少林文化体系。“南少林文化”是少林文化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个分支,它的形成自然也离不开“南少林寺”这个基础和载体,根据近年来的一些历史和考古专家发掘研究,确认福建共有三座南少林寺,它们分别为:莆田、泉州、福清南少林寺院,其中,创寺最早的莆田南少林寺,据《兴化府志》记载:莆田南少林寺原名“林泉院”,建于南朝陈永定元年(公元557年),比莆田置县早11年,较嵩山少林寺晚建61年。其次为泉州少林寺,据《晋江县志》与《泉州府记》记载:泉州少林寺建于唐乾符(公元874—879年)中年,原名”镇国东禅少林寺”,今名“东禅寺”。至于清南少林寺,在一些史书如《八闽通志》、《三山志》以及清乾隆皇帝钦定的《四库全书》中虽有记载”福清少林”字样,却无详细的文字记载其创建时间,根据在福清南少林寺遗址所挖掘的文物来评估,福清南少林约创建于宋代,至今最少有一千余年的历史。福建南少林已经初步形成一个包涵有寺庙、武功、佛教、人物故事等四个方面内容的文化体系,在福建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其中南少林武术文化是当之无愧的核心,是福建历史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具有高度的社会历史研究价值。少林除自隋唐之际创立福建分院之外,元代福裕禅师在外蒙和林(今蒙古国前杭爱省哈拉和林),天津蓟县盘山、长安、太原、洛阳分别创立五座少林寺,再加上山东九顶莲花山、台湾八番社、四川峨眉山,一共是十座少林寺,把少林功夫传到全国。福建南少林拳法继承了嵩山少林寺拳法的正宗精髓,又综合吸取了我国民间和古代行伍中流传的各家拳法,仿效飞禽猛兽的飞翔、蹿跃等动作,创造了龙、虎、豹、蛇、鹤的五形拳,以及牛、鼠、兔、犬、鸭、马、猴、鸡、龟、虾、猫等十二形拳。一些前辈高僧更在研修锻炼过程中,总结自己之心得体验,又借鉴医家之经络学说和气功之导  引理论,独创出一种气力合一、内外俱练的技击拳术。
    台湾武术源自福建,明末清初,随着郑成功收复台湾,闽南漳泉一带的武勇少年多随军赴台,把福建的南拳传到台湾,南拳是台湾颇为盛行的武术流派,南少林又是南拳之祖,两岸南少林武文化同根同源。作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少林武术文化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近年来,福建多次举办以南少林武术文化为主旨的大型交流活动,莆田、泉州南少林武僧、武术表演团先后赴台湾表演,以精湛的武功在岛内外引起巨大反响,在岛内掀起了南少林武术文化热,对台湾出生的中青年阶层的文化观产生了良好影响,极大地增进了台湾民众的武术文化认同感和民族文化自豪感。除了采取赴台表演、宣传措施以外,福建各地还采取请进来的方式进行交流,2001年2月18 日上午,福建莆田举行南少林武文化旅游节,海峡彼岸的台湾同胞也组队前来参加武林盛会。他们分别表演了南拳、双刀进枪、自选拳等,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2006年4月19日,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联络部、致公党福建省委员会、福建省武术协会在福建厦门主办“海峡两岸中华武术论坛”,来自台湾武术文化研究协会、台湾新竹锦园八卦掌研究协会、台湾国立体育学院、文化界、新闻界的专家学者和相关人士一百多人出席本次论坛,台湾武艺文化研究协会秘书长郭应哲博士到会并作《台湾武术源自福建的思考》主题发言,会后参观泉州南少林,并进行相关交流活动。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等方式进行的南少林武文化交流活动,在交流过程中避开了敏感的政治问题,多以民主党派、民间团体或组织的名义举办,交流主题为两岸人民都共同秉承的中华武术文化,容易为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接受,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台湾当局的刻意阻挠,使交流渠道不会因为政治原因而中断,在密切两岸关系,粉碎台湾当局去“中国化”企图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  近年来海峡两岸南少林武术文化交流中的问题
2.1以南少林武术文化为载体的闽台交流过程中交流形式单一,文化内涵不突出,目前闽台南少林武术文化交流多以武术表演为主,交流过程中重武术技能而轻武术文化传播,文化、学术交流不足。
2.2未能整合三地南少林武术文化资源,以及结合莆田、泉州、福清地方文化特色,如莆田妈祖信仰文化、泉州闽南文化、福清侨乡文化,以南少林武术文化为载体的闽台文化交流长效机制尚未建立。
2.3以南少林武术文化为载体的闽台交流过程中交流不对等,由于台湾当局刻意阻挠两岸交往,人为设置障碍,闽台南少林武术文化交流呈现出来的多、去的少的特点。

3 弘扬南少林文化促进闽台民间交流的对策
     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地缘相近,血缘相亲,两地渊源关系深厚,在全国对台经济、文化交流中,区位独特,优势明显,,地位突出,在完成祖国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南少林文化交流能够在联系两岸亲情,密切两岸交流方面发挥独特作用。然而,目前的闽台南少林文化交流仍然面临很多问题,其中最大障碍来自台湾当局,但是我们也应该深刻反省包括完善南少林文化体系、丰富南少林文化内涵、扩大南少林文化交流形式在内的种种不足,最大限度地发挥南少林文化这一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为实现中华民族统一大业作出南少林文化应有的贡献。
3.1站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历史文化的角度,整合福建南少林文化,摆脱遗址之争,着重发挥莆田、泉州、福清三地南少林文化具特色,增加三地交流,在与台湾进行南少林文化交流过程中以“中国福建南少林”的面貌出现,避免由于合法身份之争而影响台湾人民的文化认同感。
3.2梳理闽台交流过程中的南少林文化脉络,积极地进行开发整理,不断充实、完善南少林文化体系,建立专门的研究、推广机构,集福建该领域研究专家,建立类似“福建南少林文化推广中心”的专门机构,负责收集福建福建南少林文化资料档案,包括福建、台湾南少林文化发展史,人物志、拳种特点,古籍、古兵器和各年代的研究文章,图片、录像等,筹集专项经费进行研究,增加南少林文化核心凝聚力。
3.3在进行两岸南少林文化交流的过程中结合莆田、泉州、福清三地地缘文化特色,利用福州、泉州对台直航,莆田湄洲对台码头在联系台湾民众方面的交通便利条件,充分发挥莆田妈祖文化在台湾人民中的巨大影响力和凝聚力,以及泉州、福清的侨缘、亲情纽带作用,赋予闽台南少林文化交流新内涵。
3.4作好闽台南少林文化交流宣传、培训、推广工作,总结现阶段闽台南少林文化交流成功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制定出以南少林文化为纽带的闽台交流长效机制,更多的组织福建南少林武术专业人士、相关研究人士赴台表演、交流,并邀请台湾武术界人士来福建表演、交流,构建海峡两岸专家学者和相关人士共同参与的研究、交流平台,建立“闽台南少林文化交流论坛”,定期进行双向交流、研讨,在南少林文化交流过程中加深相互了解,增强台湾人民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文化自豪感。

参考文献:
[1] 赵海.对少林武术文化内涵的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5(19):32--34
[2] 贾建欣.福建南少林文化研究现状与发展之我见[J].津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7) :70--72
[3] 陈如桦,陈 融等.闽台体育交流合作回顾与现状分析 [J].中国体育科技,2000 (3):46--48
[4]林建华,高楚兰.福建南拳的现状及改革发展的思路 [J].体育科学研究, 1999(4):20—24
[5]江百龙等.中国武术史略[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关闭窗口

你是第 29327671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