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12年第4期
 
高校公共体育课开设气排球实证研究——基于嘉兴学院的调研

2012/7/10 11:11:19 浏览次数 4997  

刘金富
(嘉兴学院体育军训部 嘉兴 浙江 314001)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教学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对比法,从实证的角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气排球在部分高校公共体育课中开展并未普及,男、女生在选择气排球原因、目的等方面存在差异;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气排球在高校开展影响因素评价体系,结果显示:准则层中首要指标是气排球项目本身,其次是学生本身,最后是教师及外部环境。
关键词:高校;公共体育;气排球;层次分析法;

    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是当前高校体育面临的重大课题,气排球在高校的推广普及,已经成为许多高校体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气排球,既保留了传统排球运动的特性,又恰当地降低了参加该项运动的难度,使之大众化。气排球以其独特的物质特性,可以提高学生对排球的兴趣、自信心,延续排球运动的发展;同时,气排球的引入为构建新型课程体系,拓宽学生选课范围,推进“T型课程结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前期调研,发现气排球在高校的开展并未普及,具有区域性的特点,如广西、福建等南方高校开展较好,山东、安徽等北方高校并未开展。基于此,文章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对不同排球种类的喜爱程度;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气排球在高校开展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为气排球步入高校公共体育课堂,使高校的体育教学更加灵活多样,提供一定的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高校公共体育课开设气排球实证研究及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本研究通过查阅相关管理学、社会学、高校体育教学等一系列的文献资料,同时利用网络检索的方法,对我国普通高校气排球开展现状、影响因素进行整理分析。
1.2.2 教学实验法:随机抽取两个实验班、两个对照班(均为女生),每班30人,共120人,实验时间为16周,每班每周为2学时,共128学时,分别进行气排球、软式排球教学,学期末分别进行垫球、发球,同时根据平常上课情况客观评价学生对两种排球的喜爱程度。实验中的两个班级教学内容、进度、时数以及考核标准、任课教师均相同。
1.2.3 问卷调查法:采用专家评判法对问卷的效度进行检验(n=8)内容效度为 0.89 ,结构效度为0.90。问卷信度采用克龙巴赫分半信度检验问卷的信度检验为 0.85。2011年11月对排球班学生关于喜欢排球课开设类型、选择气排球的目的、原因等做问题调查,发放问卷186份,回收186份,有效问卷172份,有效率为92.47℅。
2.4 数理统计法:运用 SPSS17.0对问卷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5 层次分析法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由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 T.L.Saaty在 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的。它是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多个组因素,并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进一步分解,按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排列起来,形成一个多目标、多层次的模型,形成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层次中诸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然后综合评估主体的判断确定诸因素相对重要性总顺序。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就是将组成复杂问题的多个元素权重的整体判断转变为对这些元素进行 “两两比较”,然后再转为对这些元素的整体进行排序判断,最后确立各元素的权重[7]。

2. 结果与分析
2.1实验班与对照班各指标分析  
    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发球上,达标均值分别为8.35、6.27,呈显著性差异(P<0.05),但技术评定无显著性差异。相同的击球动作和力量,气排球的过网率均明显高于软式排球,相同的技术水平,气排球发球的质量稳定性较难保证。当然,不能排除气排球场地距离短,容易过网的可能性。


    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垫球上,达标均值分别为6.87、6.38,无显著差异(P>0.05),技术评定也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果与笔者预想有较大差距,通过分析认为,相同的击球动作和力量,对于气排球更难掌握,单一的垫球动作,也是造成达标成绩不理想的原因,例如没有充分利用规则的变化,合理使用单臂垫球、捞球、捧球等技术。


2.2 不同性别选择排球类型分析
    通过对排球班的186名同学调查显示,不同性别选择排球种类存在差异。男同学选择硬排球的较多,占25.58℅,气排球只占5.81℅;女同学选择软式排球较多,占31.40℅,气排球占20.35℅。对于气排球而言,虽然已经存在近三十年,但列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尤其被学生接受,需要一个过程。实验结果同样证明了这一点。男女学生对于气排球均有一定的认可度,但真正走进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课堂,形成浓厚的气排球氛围,需要的不仅是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高校对于体育教学改革的再定位,教师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上。


2.3 不同性别选择气排球目的分析
    通过对学生选择气排球的目的调查分析,男女学生均将取得学分排在首位,分别占12.77℅、38.30℅。将气排球作为健身手段的女生多于男生,分析原因主要为气排球球体软、重量轻、球速慢、难度低、伤害小、运动强度中等等特性,更适合女生选择,恰恰相反,男生更喜欢选择对抗性强,难度、强度稍大的项目作为健身手段。
    总体评价,学生选择气排球目的仅仅停留在取得学分上,体育价值观的理解比较肤浅,对于高校公共体育课开设的最终目标比较模糊。
2.4 不同性别选择气排球原因分析
    男生:原因选项中排在首位的是“比赛难度小”,占6.93℅,“技术易掌握”、“考核易通过”、“运动强度中等”分别排在其次。值得注意的是,男生在“受同学影响”一栏中占0℅,说明男生在选择气排球上不存在从众心理,表现出在“选择气排球”上存在主观能动性。
    从教学实践中得知,男学生的比赛积极性远远高于女生,但问题在于大部分学生没有排球基础或者排球基础较差,而硬排球技术要求较高,比赛难度大,所以学生很少参与硬排球的比赛。气排球的发明解决了这一难题,使得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参与比赛,从中寻求排球运动带来的乐趣。
    女生:原因选项中排在首位的是“考核易通过”,占27.72℅,其次是“运动强度中等”、“技术易掌握”分别为16.83℅、13.86℅。这一调查结果与选择气排球的目的结果基本相符。因为女生喜欢运动强度中等、技术易掌握、易取得学分等因素作为选择所学体育项目的标准。
    “比赛难度小”选项,在女生中所占比例并不高,证实了教学实践中男生比赛积极性高于女生的结论。“受同学影响”选项,所占比例虽不高,但显示出女生的从众心理高于男生,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3  气排球在高校开展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
    在本次调查中,对于每个指标 ,要求调查者给出感知的重要程度,即为每个问题赋值。每个指标的重要程度设置是从 1-9共9个感知等级,1表示一般,9表示绝对重要(见表4)。本次问卷调查的数量共32份,其中教授4份,副教授8份,讲师10份,学生10份。
3.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本文目标层 、准则层 、指标层的具体涵义如下 :
    (1) 目标层是体现影响气排球在高校开展的因素综合指标。
    (2) 准则层表示实现总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实现总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必须考虑的准则等。即项目本身、学生本身、教师及外部环境三个系统要素的综合质量,体现其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
    (3) 指标层采用可测、可比指标因子,表示要选用的解决问题的各种措施、政策、方案等,即具体影响指标指标,本体系共有11个三级指标。
3.2构造成对比较矩阵
    相对于气排球在高校开展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这个总目标 (A),选择准则层(B)中的因素两两相对比较得出对于总目标的相对重要性比较的数值判断,构造该级别数值判断矩阵A—B。同样,相对于B1,B2,B3三个方面的准则层 ,选择各相对应的指标层(C)中的因素两两相对比较,分别构造出数值判断矩阵B1一C1,B1一C2,B1一C3, B1一C4,B1-C5。例如气排球在高校开展影响因素综合指标A的下一层 Bl-B3,构成的判断矩阵如表3所示:Bij是判断矩阵的元素,表示指标 Bi与指标Bj相比的相对重要性值,这里采用 A.L.Saaty提出1~9级相对标度法(如表4所示)衡量指标间的相对重要性程度。根据建立的递阶层次模型。利用层次结构确定的上下层指标之间的隶属关系。从最高层到最低层,对指标间相对重要性判断结果进行量化。在每一层次上通过指标间的两两比较判断。构造不同层次的两两判断矩阵。判断矩阵元素的值反映了人们对各因素相对重要性的认识[7]。
3.3 求解最大特征根和特征向量
    在建立比较判断矩阵的基础上 ,采用 AHP的方根法,利用 Excel软件的计算功能求解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导出指标体系中各层指标相对于上一层次中某指标的相对重要性的权重值 (单排序)。利用Excel软件计算出各级权重和合成权重,继而导出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相对于评价总目标的重要性排序权重值 (总排序)。 [8]


3.4 一致性检验
    为保证结论的科学、合理性 ,利用Excel 软件对构造的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检验结果所有CI值均小于0.1。


    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气排球在高校开展影响因素首要指标是项目本身,其次是学生本身,两者权重值差距并不明显,最后是教师及外部环境。综合各指标来看,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学习任务及体育活动时间和气排球运动氛围。其次是气排球本身特性、对气排球的兴趣、场地器材设施情况。上述结论与调查实验的情况基本符合。一个体育项目在高校发展如何,首先要看项目自身是否具有吸引力,再看学生是否感兴趣,最后看为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软硬件设施配套是否齐全。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通过实验及调查得知,气排球在部分高校公共体育课中普及程度不高。原因主要有:一、气排球宣传力度不够,引入时间较短,学生对其了解较少;二、固有的思维模式束缚;三、运动氛围不够浓厚。
4.1.2 不同性别学生在选择排球类型存在差异:男同学选择硬排球的较多,占25.58℅;女同学选择软式排球较多,占31.40℅。不同性别学生在选择气排球目的上不存在差异,均将取得学分排在首位。不同性别学生在选择气排球原因上存在差异,男生将“比赛难度小” 排在首位,女生则是“考核易通过”。
4.1.3 由于气排球在高校普及程度不高,为探析原因编制了“气排球在高校开展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 从结果看,准则层中首要指标是项目本身,其次是学生本身,最后是教师及外部环境。综合各指标层来看,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学习任务及体育活动时间和气排球运动氛围。
4.2 建议
4.2.1. 加大宣传力度,推广普及气排球
气排球是我国的一项独特发明,高校应借助有利的宣传阵地,通过增设气排球课程,扩大对气排球运动的宣传力度,发挥体育教师及体育协会的作用,推广气排球运动。
4.2.2 加大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增设气排球课程
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是当前高校体育面临的重大课题,气排球的引入为构建新型课程体系,拓宽学生选课范围,推进“T型课程结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4.2.3 加强专业师资力量培训
气排球因其自身特性,技术上有别于其它排球类型性,这就要求专任教师需具备较好的专业技能及相应的理论知识,学校在师资培训方面起着重要作

参考文献:
[1] 梁益军. 高等学校公共体育开设气排球的可行性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1): 368- 369 .
[2] 王革. 软式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28(2): 248- 250 .
[3] 姚鲆,连道明, 连瑞华. 气排球与室内排球竞赛规则的比较分析[J]. 体育科学研究, 2007,11 ( 1 ):37-39 .
[4] 蔡志源.气排球的基本技、战术研究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 , 28(2): 288- 289 .
[5] 柳振纲,彭杰. 高校学生软式排球与六人制排球教学及比赛效果的对比实验研究 [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7 , 19( 4): 62- 65 .
[6] 黄若涧.广西气排球运动兴盛的社会学分析[J]体育科技, 2010(2): 108.
[7] 郭春霞.高校图书馆用户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权重的测定[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21(08):21-25.
[8] 杨明波, 卢建立. Excel中矩阵的命名与特征值特征向量的计算[J].开发研究与设计,2007(4):1295-1296.
[9] 刘永祥.我国首创气排球运动项目的创新特色[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8,26(4):49-50.
[10]李 明.气排球运动的价值与推广普及策略的研究基于广西气排球运动的普及现状和成功经验 [D].广西师范大学,2008.


关闭窗口

你是第 29314783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