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10年第4期
 
体育文化建设在高校和谐校园构建中的作用

2010/6/8 10:16:45 浏览次数 3987  

翟凤鸣,李 立,陈玉娟
(石家庄学院 体育系,河北 石家庄 050035)

摘 要:和谐校园文化是整个和谐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具有引导性的亚文化。校园体育文化是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院校的教学育人实践中起着重要作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首先要关注和学生息息相关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推进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乃至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校园体育文化;和谐校园;建设;构建

    校园体育文化是整个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校园中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具有高度校园特色和健康生活气息[1]。繁荣体育文化有利于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的形成,可以使学生在校园体育文化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真正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形成正确的体育健康意识,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全面提高体育素质。校园体育文化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内、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集竞技、健身、消遣、娱乐、审美、传播文化等多元功能于一体,成为师生闲暇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当前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如何借着奥运会在中国举办的大好机会,宣传体育文化,弘扬奥运精神,促进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使其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建设和谐校园乃至建设和谐社会起到应有的作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1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途径
    在科学飞速发展的新时期,体育文化已随社会的进步全面渗透到各个领域。在校园这块育人的圣地,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极为重要,对建立师生健康、健全的生活方式,意义更为深远。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是人类的财富,非常贴近生活,启迪人们追求“真、善、美”的和谐统一,更能培养学生个性,健全人格。在高校重视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营建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使师生切身了解和感悟到校园体育文化的深刻含义。
1.1 创建优越的教学氛围
    深化体育课程改革,突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创建体育教学的新模式应成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创建优越的教学氛围应做到:1)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现代的教学观念是,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活动为主线,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方法体系上看,教师应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去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教材选编新颖化、健康化。高质量的教材是积累知识、训练技能、启发智力和提高素质的重要工具,应用、编写教材要按照“与时俱进”的要求策划、设计完善素质教育,强化健康观念,更新专业知识的题材,注重教材的导向性和实用性。3)师资队伍建设高层次化。在体育课程体系改革中,首先要抓师资队伍的建设。目前,体育教师数量多而质量较差的问题很突出。我们可以通过拓宽师资补充渠道,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积极组织在职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学习、培训,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等方法来解决。培养一支层次高、素质好的复合型教师队伍,以适应当前的需要。
1.2 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校园体育文化与校园横向文化群存在着紧密联系,因而重视体育文化与人文科学的结合,体育与艺术的结合,体育与美育的结合,丰富其内涵,拓宽其外延,将对拓宽学生知识面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也应与社会保持紧密联系,主动走出去,大胆请进来,在深人社会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同时,主动引进实用的健身体育、民族传统体育、娱乐体育等内容。加强科研工作,使体育教师能把握本学科的最新学术动态和科研成果,把身心问题研究,体育与心脑功能的研究,未来技术手段与体育教学的研究,作为学校体育科研的重要方向。
1.3 构建多元的活动氛围
    课外体育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是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通过课外活动,能够使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这对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非常有利。大学生的文化层次较高,知识面较宽,自主活动能力较强,学校的体育行政部门可以大胆启用学生,通过组织各类俱乐部和体育机构,广泛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和管理工作,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在学校体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要大力宣扬体育文化,使大学校园形成良好的体育氛围,全国CUBA联赛的火爆,长沙、上海、北京等地首届“三人制”篮球赛的轰动效应,都是通过电视新闻、报纸、刊物等媒体宣传的结果,许多大学生走出课堂自觉地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内课外体育活动,使校园增多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1.4 创造新型的环境氛围
    体育物质文化环境建设是经过人对自然物质的组织改造与利用从而形成的文明现象,是开展体育活动的基础,高校中体育建筑、运动设施、场地器材等物质氛围的建设都必须经过设计,进行组织改造和利用,构成物质文化活动的新环境氛围。1)利用自然环境,开发体育资源。要将体育、休闲的功能融人校园内的景点建设,大力提倡体育设施与校园园林景点相融合。现代人的生活理念是回归自然,通过户外活动,经常沐浴阳光,接触自然,充分利用校园内现有的自然景观,江河湖海、山峦、沙漠、森林、绿地等一切自然资源。在开发它所具有的体育功能的同时,提高组织化程度。2)加大投资力度,完备教学设施。校园体育文化中的物质文化是指经过人对自然物质的组织、改造与利用从而形成的文明现象。在校园文化环境的构建中,物质文化是基础、前提和保障。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都需要物质条件的支持,体育建筑、场地、设施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硬件物质设施。因此,在高校体育活动的场馆设施的建设上,应将学校体育器材纳人教学仪器供应计划,诸如体育馆(包括多用球类馆、综合健身馆、形体练习馆)、体操馆、电教室、田径场、游泳池、校园绿化雕塑、报栏、橱窗等物质环境,都可以经过设计,进行组织、改造和利用,从而构成物质文化环境。3)休闲健身一体,充实业余生活。现实生活中,体育文化为人们营造了文明、健康的文化氛围,为人们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体育突破了旧的教育学原理[2],成为人类积极、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校园的学生生活区域内添设固定的锻炼器材和设备,修建健身园地,活动长廊,创建各具特色的寝室体育文化环境,为学生锻炼提供便利、可行的条件。

2  校园体育文化在和谐校园构建中的作用
2.1教育熏陶,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随着人类脑颅的增大、生产工具的延伸,那些在人类早期谋生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跑、跳、投、攀登、钻爬等本体机能的作用在逐步减少,人类的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手段逐步从体力型向脑力型过渡,而城市化带来的人口密度提高、活动空间减少等种种原因而引发出各种现代文明病。而通过跑、跳、投、攀登、钻爬等各种体育活动可以满足机能需求,从而保持人类的脑体平衡。学校是青年学生学习成长的场所,是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场所,尤其应让师生们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使参加体育活动成为师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校园体育文化是存在于学校这一特定环境中的体育文化形态。学校的体育教师,是拥有专门体育知识的人材,人类创造的体育文化以系统的知识形态经教师的传授,给学生们以滋养,使他们掌握体育的知识,认识体育的价值,得到全面发展。
2.2 超越自我,提升学生的德性和修养
    校园体育文化功能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体育人格是人格主体在体育运动中言语、行为、态度、仪表、爱好方面自然表现出来的常态,是人格主体的尊严、价值、思维、道德品质综合反映,表现的是个体道德形象。体育运动是人们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促进身体全面发展,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的一种社会活动。
2.3 增强凝聚,丰富校园精神文明
    团结是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校园的前提,是集中各方智慧、形成伟大力量的源泉。学校在团结中会更快地发展,个人在团结中会取得更大的进步。校园体育活动以其固有的娱乐性、竞争性吸引广大师生参与的同时,又把现代体育中关于公平、团结、协作和创新的精神在不知不觉中对参与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内化。使参与者能深切地感受到一种团结奋进的力量和一种明快宽松的氛围,使校园充满生机和活力,充满进步、和谐、美好的生活情趣,从而实现体育与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培养出形体美、心灵美、行为美的专业人才。校园体育活动一方面在渗透现代体育精神尤其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同时,又经过本学校长期的教育实践,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能够促进学生和学校甚至整个社会健康发展的文化。因此说,体育文化作为社会主义的先进的优秀文化,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文明支持。发展和培育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是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物质和精神保证。
2.4 协调各方面利益,促进学校稳定发展
    大学是一个小社会,各种人都在这个小社会扮演着自己的角色,这里面包括着各种关系,一般关系有:师生关系、师长关系、同学关系、朋友关系等;特殊关系有:买卖关系、利益关系等,体育有促进人与人和谐相处、融化矛盾的作用。体育是一种运动,运动中可以体现团队协作精神和锻炼意志品质,可以互相学习,体育运动项目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基础上,特别是一些大型的集体项目,更是如此。运动并不是个体的单纯运动,体育文化意义就在于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沟通与往来,是思想与意识的大交流。体育活动的主体一般都是两人以上,必须通过交流才能达到有益的效果,这就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协同与协作精神,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文化交流。所以可以从体育的功能中看出它有协调人与人关系的作用。
2.5 完善老师与学生的人格,锻炼意志品质。
    教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榜样主体,是体育文化的传播者,应当做到为人师表,有良好的师德。首先应当明确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性质,明确体育文化的内涵,从整体出发,着眼于大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到互相尊重,增强师生信息和情感的交流。学生要有勇于面对困难、公平竞争、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树立远大理想的良好心态,通过体育文化的学习克服掉独生子女的弊病。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学生的诱惑很多,一些不良影响时时侵蚀着他们,而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刻苦的身体锻炼完善人格,增强处理困难的坚强的意志品质,为日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2.6 发展体育运动,传播体育文化
    “2008年奥运会申办成功,中国女排重登最高领奖台,对于大学生的影响既是爱国主义教育,又是民族精神文化的传播”。校园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群存在着紧密联系,重视体育文化与人文科学的结合,体育与艺术的结合,体育与美育的结合,拓宽其外延,丰富其内涵,将对拓宽学生知识面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与社会保持紧密联系,主动“走出去”,大胆“请进来”,在深入社会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同时,主动引进实用的健身体育、民族传统体育、休闲娱乐体育等内容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有重要作用。

3  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几点建议
3.1观念更新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在现代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要更新教育观念,大力提倡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通力合作。校园文化作为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过程中起到隐蔽教育力量的重要作用应日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同时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活动既是校园日常文化活动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是师生现实的、基本的文化选择、文化需要和文化活动的形式。构建和谐校园应改变过去视体育为小三门的旧观念,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活动。
3.2 学校要有硬件条件的保证
    首先,教师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组织和实施者,教师的“师表”和“榜样”作用在极大地影响和不断内化着广大学生。这其中体育教师更是重中之重,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和组织者,必须重视体育教师及整体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和对校园体育文化价值的认识。其次,一定的精神文化的作用有赖于一定物质文化的保证,完善的设施和优美的环境是诱导和保证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开展的物质基础,应不断改善和完善体育设施及器材以保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运动条件。再次,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和营造氛围,有助于学校全体成员由被动到自觉、由少数到多数,主动积极地参与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从而形成稳固的行为习惯。
    总之,构建和谐校园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是一个需要随着学校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过程,需要上至校长,下至每一个学生的共同努力。要认真总结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深厚文化底蕴,开展校园文化的研究,丰富和发展校园体育文化,增强学校的凝聚力。让每一个置身校园或从校园走出去的成员都能终生受益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根本之道。

参考文献:
[1]黄欣加.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J].体育科学,2004,24(6):67-71.
[2]刘相林.校园体育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培养[J].体育文化导刊,2005,11:69-70.
[3]刘一平.试论校园体育文化及其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5,(4):131-133.
[4]伍晓军.校园体育文化与素质教育[J].高教探索,2001,(4):76-78.
[5]董林.体育文化在高校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7(4):87-89.
[6]李晓玲.体育文化与和谐校园[J].体育文化导刊,2008,(1):98-100.


关闭窗口

你是第 29372830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