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10年第3期
 
啦啦队运动项目特征及中美开展现状对比分析

2010/4/8 16:02:44 浏览次数 5589  

  李敬勇1 龚明俊2  史 涛3
(1、3邯郸学院体育学院,河北 邯郸056002; 2天津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天津300381)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等对啦啦队的项目特征以及中美啦啦队的运动现状进行分析,得出我国啦啦队应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培养优秀教练员、完善训练体制、增加科研投入等,为我国更好的开展啦啦队运动提供依据。
关键词:项目特征; 中美;啦啦队运动;对比分析

1 啦啦队运动背景分析
    啦啦队运动在欧美国家开展较早,发展较为成熟,英文译自cheerleading,是指在音乐的衬托下,通过运动员完成高超的啦啦队特殊运动技巧并结合各种舞蹈动作,集中体现青春活力,健康向上的团队精神, 并追求团队荣誉的一项体育运动。啦啦队运动始创于1880年美国校园,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最早形式是在美国的校园体育比赛中观众为本队加油呐喊。1988年美国举办了首届全美啦啦队大赛,标志着啦啦队运动进入了竞技比赛行列。目前,在欧美、大洋洲等发达国家及亚洲的日本、韩国、新加坡和中国的台湾开展较好。啦啦队自2001年传入我国以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由于开展的时间较短,在我国发展也不平衡。下面就对啦啦队的项目特征及中美开展的现状分别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距与不足,以此来推动啦啦队运动在我国健康快速的发展。

2 啦啦队运动的项目特征
2.1 啦啦队运动是一项参与人数多、技术水平要求不同的项目
    啦啦队竞赛规则规定的参赛人数在6—30人。徐中秋,刘松霞根据啦啦队运动项目的特点把参赛队员分成底层队员、保护队员和上层队员三种,处于不同位置上的运动员对技术、力量、心理等具有不同的要求。底层队员是托举难度动作的出发点,没有底层队员, 顶端队员就不能被托举起更没有精彩的空中展示动作。所以这要求底层队员有很好的托举、抛接力量,身体的控制力、保护意识及稳定的心理素质;保护队员是直接与表演者有关的人,其任务是协助或保护完成被托举动作的队员能安全着地,保护队员一般是不参与基本架构表演,主要是支援或者关照危险状态的安全。这要求保护队员当遇到支援或困难时有快速的反应能力和救助意识;上层队员是托举动作的上层队员,是被举起和抛入空中的队员。上层队员在被举起时,可以做各种静力造型展示,抛起时,可以做各种翻腾的高难度动作,这就要求他们具有很好的身体平衡、柔韧与协调能力,很好的空中翻腾的位觉感知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正因为啦啦队对人数限度的范围较大,所在位置的不同对技术水平的要求也不同,这样一来,每个啦啦队爱好者可以根据自身素质和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在啦啦队运动中所扮演的角色。
2.2 啦啦队是一项培养团队精神、追求集体荣誉感的项目
    啦啦队作为一项团队运动最重要特征就是追求“最高团队荣誉感”。在啦啦队运动中,团体凝聚力具有尤为突出的作用,特别强调整体效果,注重团队之间的合作,它要求队员之间密切配合,动作和眼神有交流,更有一些技术技巧动作需要双人、多人配合才能完成,如“金字塔”造型、叠罗汉、托举、抛接等;此外,啦啦队竞赛规则也明确要求啦啦队必须“充分体现团队的一致性,配合默契”;团体凝聚力是啦啦队团队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完成套路的基本条件,也是该项目规则特有的要求。
2.3 啦啦队口号互动性特征
    『Cheer』照字面上的解释有鼓舞、喝彩的意义,但是用于竞赛中的话是加油打气的意思(国内是加油的口号)。啦啦队口号必须是积极向上的,可以配合一定的啦啦队基本手位、站位及手型动作(基本手位可以代表团结、力量、胜利等)。场上欢呼和场外呼应是啦啦队运动的一个独特特征。
3.4 啦啦队道具的多样性
    别具心裁,富有创意的道具是啦啦队的一个独特性。啦啦队的道具有绒球、棒、旗、扇、大嘴公等等,其中最常用的道具就是绒球(pompon)。每支啦啦队可以根据表演主题和本队技术风格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道具。道具可以装饰动作,也可以延伸肢体、具有增加动作幅度、使动作更加舒展、大方的作用,同时,它还能遮挡动作的缺点,有利于动作的整齐划一。运用道具能增强整体表演效果,同时烘托出热烈的气氛。
2.5 啦啦队的动作特征 
    啦啦队动作构成元素有拉丁舞、爵士舞、街舞、体操、技巧、POM、PARA 等。不但有各种跑、跳、走、脚的踏、点击的基本动作,而且还有基本体操与健美操的律动、现代舞与体育舞蹈的腰胯动作、各种翻腾与空中人体的抛接以及站立、托举的空中造型和多层面的群体叠罗汉等,体现了融健美操的韵律、技巧的难险、舞蹈的柔美于一体的丰富多彩动作画面。

3 美国啦啦队运动现状
    啦啦队在美国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萌芽、发展到成熟的过程,如今,如同NBA球赛一样,啦啦队家喻户晓,无人不知,成为美国最受欢迎的运动项目之一。全美各州大、中、小学校都拥有自己的啦啦队,每年全国有大小50多场赛事,拥有成熟的训练和竞赛体制以及完善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培训制度。
    在美国,每一个高级学校都从第一的学校选取技术较好的啦啦队队员,学校给这些学生一定的优惠政策,所以很多啦啦队队员为上一个心目中大学从小就开始刻苦训练啦啦队,无论是基本功还是运动技术都非常扎实,所以美国的中小学为美国培养了大批优秀啦啦队队员苗子,这些啦啦队队员进入大学以后继续训练,学校给队员提供奖学金,成立了学校啦啦队协会,他们经常参加各种赛事的表演和比赛,为学校赢得不少的经费,可以说大学的啦啦队队员无论从技术还是表演和比赛经验等上都达到了如火纯清的地步,在世界啦啦队赛事上一直保持遥遥领先的地位,引领世界啦啦队潮流的发展。
    每年的全美啦啦队大赛电视转播都会取得不错的收视率,啦啦队运动已经成为美国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体育运动,美国如今有400多万名啦啦队队员为各种赛事加油。国际全明星啦啦队联盟是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组织,总部设在美国,授权举办一年一届的世界全明星啦啦队竞标赛,国际全明星啦啦队锦标赛是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比赛,2004年开始允许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参加。

4 我国啦啦队运动现状
    在我国,啦啦队是一项比较新颖的体育运动。2000年美国啦啦队协会主席到广州讲学,并与2001年4月在广州体育学院举办了首次啦啦队教练员及评判员培训,与此同时,也得到了中国学生健美操艺术体操协会的大力支持,经过短暂的几年时间,我国的啦啦操运动取得了一定成效,并在世界大赛上暂露头脚,受到青少年和大学生们的喜爱。
    2001年9月得到了统一集团赞助支持,由中国大学生健美操艺术体操协会主办在广州暨南大学成功举行了首届中国大学生啦啦队大赛,开创了中国啦啦队运动的里程碑。2002年又举行了第二届全国性啦啦队比赛,并分为普通高校组和体校组进行,这一次的规模以及艺术性、观赏性都远远超过第一届。2004年12月,在广州举行的“首届中国学生健康活力大赛”上也进行了啦啦队比赛。到2004年,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中国学生健美操艺术体操协会正式将啦啦队列为体育竞赛的教学内容,同时推出中国学生啦啦队专业评判员等级资格制度。 
    2006年以来,由CSARA中国大学生啦啦队委员会组织了我国优秀的啦啦队在国际全明星啦啦队联盟举办的世界啦啦队锦标赛上多次取得优异成绩,美国新闻周刊对我国啦啦队代表团也进行了多次报道,在美国引起很好的反响,更加推动了中国啦啦队运动的开展。
    此外,从2004年开始,国家体育总局蹦床技巧协会积极提倡和发展技巧啦啦队,并在2005年6月江西万年举行的全国技巧锦标赛上,将啦啦队列为表演项目,在2005年11月香港举办的技巧全国冠军赛上,将其正式列为比赛项目。2008年1月23日,由第29届奥运会组委会和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主办的奥运会啦啦队选拔赛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的70支参赛队将一展青春风采,通过复赛、入围赛晋级的方法,角逐16个奥运会啦啦队参加名额;国家体育总局社会指导中心为了提高中国体育观众的文明素质也在全国各地进行中国体育观众奥运会助威团啦啦队的选拔赛。社会上的各种篮球宝贝、形象大使、表演秀等的社会活动的举行,以及各大传媒公司的炒作等也把啦啦队运动的影响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促进了我国啦啦队运动的发展,使其成为社会、学校瞩目的一项体育运动。

5 中美啦啦队运动现状的对比分析 
    如果从竞技啦啦队诞生算起,美国第一届全国啦啦队锦标赛是在1980年,而我国第一届全国性啦啦队锦标赛是在2001年举行的,比美国晚了20年,在这20年的时间里,美国的竞技啦啦队已经发展成为一项体制、组织、安全规则、训练、后备人才、运动规模等都非常完善的运动项目。而我国还处在起步阶段,虽然经过几年的发展,啦啦队在我国已经初见成效,但是在各方面都存在不足,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
    开展的规模:自1980年开始,美国举国上下都举行青少年、高中乃至大学学院间的啦啦队比赛,并在假期举行各式各样的教练员运动员培训班,传播啦啦队知识普及啦啦队运动。目前,每年从国家到地方开展的啦啦队比赛有50多个,成为美国最受欢迎的运动项目之一,观看啦啦队比赛已经成为美国市民的习惯,每次全国比赛都会收到不错的电视转播权。我国2001年举办了第一届全国大学生锦标赛,以后每年举行一次全国性的啦啦队大赛,各地方的大学生运动会也增设了啦啦队项目,2006年的全国啦啦队锦标赛上设立的技巧组的比赛,且比赛规模和影响力一届比一届大,但与美国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训练体制方面:自20世纪90年代,美国出现了全明星队,队员从小就开始练习体操动作,训练的目的只是为了比赛。且美国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都有自己的啦啦队,每一级别又都有自己的比赛,他们每周的训练时间至少达15小时,大学里的队员们很多训练年限都达10年以上,有着较深的运动功底和比赛经验,无论从技术还是比赛经验都达到了如火纯清的地步,因此,美国的啦啦队运动早已形成了从小学到大学一条龙的训练体制。美国啦啦队在世界啦啦队赛事上一直保持遥遥领先的地位,引领世界啦啦队的发展。我国啦啦队阵营主要是在大学,学校成立啦啦队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比赛,一般是采用集训的方式,队员主要是从健美操、体操等项目挑选的,训练比赛的一切经费都是靠学校拨款,经费来源比较单一。我国中学生由于学习任务比较繁重,加上领导家长不够重视,所以训练时间场地得不到保障,不能使学生形成系统性的训练,导致队员们的基本功太弱,从而也制约了我国啦啦队技术水平的提高。
    规则及裁判方面:自1980年首次制定较完善的啦啦队规则以后,根据美国啦啦队开展的实践,每两到三年都要修订一次,新的合理的规定和技术不断融入,对不适合啦啦队发展的方面删除,啦啦队规则的不断完善保证了啦啦队运动正确快速的向前发展。我国2001年制定了第一本适合我国国情的啦啦队规则,2004年作了一次修订,到2006年我国邀请美国全明星专家前来讲学,并且引入国际全明星啦啦队规则,为我国啦啦队与世界啦啦队运动接轨提供了保障。
    教练员方面:教练员作为运动训练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对竞技水平的提高和发展起着核心作用,他们直接关系到科学训练水平和运动成绩的提高,没有高水平的教练员就不可能培养出高水平的运动员。美国对教练员的选拔和使用都有非常严格的程序,教练员必须经过培训合格,熟练掌握啦啦队竞赛规则和安全规则,一般是从小就从事啦啦队训练的运动员,对啦啦队运动认识较深,有非常高责任心和创新意识,而且要有3到4年的实践经验才能正式上岗。美国对教练员的使用实行聘任制,好的教练员各队争着高薪聘请,差的教练员进行淘汰,竞争非常激烈,这也促使教练员们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我国啦啦队教练员多是健美操和其他项目的老师担任,有的通过参加啦啦队培训有的通过自学、观看啦啦队比赛等方法来了解认识啦啦队运动,甚至在一些地方性比赛中部分带队教练还没见过什么是啦啦队,整套动作的编排完全是健美操的风格,因此,与国外啦啦队教练员相比我国啦啦队教练员无论是自身啦啦队知识还是带队经验都有很大差别。
    科研方面:现代体育的竞争融入了越来越多的科学知识、科学技术,无论是选才、育才,还是竞赛管理,都需要科学化。现代运动训练的实践已证明没有科学的理论做指导,就没有科学的训练。美国对啦啦队的研究早已深入到各个领域,包括啦啦队队员的饮食、身体素质、机能、科学训练等方面,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理论体系,为美国啦啦队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国对啦啦队的研究还处在比较表层的阶段,仅限于啦啦队的概念、分类、以及我国开展初期舞蹈啦啦队的情况其中有一些涉及到创编上,但是其内容和形式大多是根据传统的场边表演性的啦啦队来写的,与现在发展的竞技啦啦队有很大区别。而对近两年啦啦队的开展状况以及竞技啦啦队的编排、技术分析、竞赛组织等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在生理生化以及国外技术水平等方面的研究还处于空白阶段。我国啦啦队运动自开展以来发展迅速,在2006、2007年世界锦标赛上已初现光芒,正努力与世界接轨,加强啦啦队的理论研究已成为当务之急。

6 结论与建议
   7.1 对啦啦队的组成结构、音乐、道具、动作特征进行了分析,使人们更好地对其认识。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啦啦队的宣传力度,尤其是媒体的力量,在目前的所谓“眼球经济”背景下,主办单位应力图增加啦啦队比赛的观赏性,与电视制作部门紧密合作,提高比赛的转播效果,扩大啦啦队比赛的影响范围,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解啦啦队并对它产生兴趣。
7.2我国啦啦队教练员缺乏,尤其是优秀的啦啦队教练员,相关领导部门应多开展全国范围内的教练员裁判员培训,传播啦啦队文化和知识,多进行教练员以及专家们的交流。有条件的体育院系应开设啦啦队专业,培养一批专业的啦啦队教练员深入到各级学校之中。
7.3我国啦啦队科研比较落后,建议增加科研投入,让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投入到啦啦队的研究中,只有科研先行,实践才不会盲目。教练员、科研人员、运动员应紧密结合,形成科技攻关小组,使教练员站在训练的第一线、科研的第一线、信息的第一线,及时了解当前竞技啦啦队的有关信息,不要与外界隔绝。
7.4与美国相比,我国啦啦队队员缺乏长远性的系统性训练,很多队员都是体操,健美操、武术等专业的转行,虽然同一项群中相似项目的运动功底可以转化为从事另一项目的有利基础,有体操功底的运动员改练啦啦队无疑具有非常大的优势。但仅凭在体操训练中获得的运动基础想轻易达到啦啦队的较高竞技水平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应从中小学就开始培养优秀的有啦啦队运动功底的运动员,保持训练的系统性,相关领导应考虑对有发展潜力的运动员实施一定的优惠政策,如中考、高中加分政策、给予一定的物资奖励等,让学生和家长对啦啦队产生好感,从而使啦啦队运动在我国形成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一条龙的训练体制。

参考文献:
[1]孙铁民,李惠娟. 我国啦啦操运动现状的调查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 ,(4) .
[2]候军、黄丽玫. 从首届中国学生健康活力大赛看我国健美操运动的发展〔J〕. 浙江体育科学,2005 , (5) .
[3] 邱建纲. 中国大学生啦啦队竞赛规则[M].北京:中国大学生体协印制,2002.
[4] 严爱平.日本啦啦操全国锦标赛观后[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4,(4)36
[5]黄楚姬.啦啦操的概述与编排[J].体育科技,2003,24(2):40-43
[6]张杰.谈健美操啦啦操的短期主则和训练[J].湖北体育科技,2000,(3):13—15
[7] http://www. cheerleading. net/
[8] http://cheerleading.about.com/
[9] http://www.zveza-znps.si/
[10] http://www.gymnastik.se/cheerleading/
[11] http://www.cheerleadercom.com/
[12] http://www.cheerleading. org. uk/


关闭窗口

你是第 29414463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