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09年第6期
 
构建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探索研究

2009/6/2 16:13:42 浏览次数 4827  

宋洪明
(河南漯河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 漯河 462000)

摘  要: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一些地方出现被淡化的趋势,表现出阳光体育运动缺乏长效机制。构建运动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落实;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是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举措。具体措施有: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全员参与;设置组织机构,加强教师培训;完善学校体育的规章制度;加大经费投入和科学设计等。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落实第3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学校体育工作做好、做实,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健康发展,教体艺[2006]5号和6号分别下发《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和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1]于2007年4月29日10时至11时,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发起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启动(以下简称阳光体育运动)。标志着党和政府对青少年的健康问题的重视。

1 主要概念及问题提出
    所谓机制,是使制度能够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配套制度。它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比较规范、稳定、配套的制度体系;二是要有推动制度正常运行的“动力源”,即要有出于自身利益而积极推动和监督制度运行的组织和个体。长效机制,即能长期保证制度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2]长效机制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它必须随着时间、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自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以来,各级各类学校以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掀起体育锻炼的热潮,营造浓厚体育氛围。让“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地方一些学校阳光体育运动有被淡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学生体育活动时间未能真正得到保障;课外体育活动缺少有效的监控,把以前经常开展的活动全部冠以“阳光体育运动”;对体育法规制度的贯彻和监督不力;人均体育经费投入不足, 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短缺;对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等。[3] [4]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阳光体育运动缺乏长效机制的缘故。

2 构建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重要意义
2.1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落实
    从科学发展观看,青少年学生是国家未来的主人,他们的健康体质是国家的财富,是社会进步、国家昌盛的希望。构建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是新时期加强我国各类人才建设的战略措施,也是富国强民之本。从人性化的角度看,长期坚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就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工程之一。
    长期以来,尽管我国对学校体育的重视程度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由于体育课程不属于高考的科目,不能演变成进入高等学校门槛的分数,学校体育的地位也就很难达到它本身应有的地位,其理论地位与实际地位之间形成极大的反差。一些学校的负责人、一些学生家长,甚至包括学生本人也会由于对学习成绩和分数的过分关注,而导致对体育活动的不重视、不参与,缺少热情,使本该用以满足儿童好动的天性的体育活动却成为学生多余的负担。这种局面所造成的直接结果是,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直接降低。比如,2006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学生肺活量水平、体能素质持续下降,体能素质中的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连续 10 年下降,而耐力素质则连续 20 年下降,超重和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5]而这种情况的愈演愈烈,确实令人担忧,长此以往,后果将不堪设想。阳光体育运动正是在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又反作用于人们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提升的迫切追求。其实,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与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的关系极大。青年毛泽东就在《体育之研究》的著名论文中,对当时中国“国力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的现象深感忧虑,提出体育不仅可以“养身”,而且可以“卫国”。号召青少年学生通过体育去“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 [6]人的健康和全面发展,是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人本身只有全面发展,才能达到这个理想社会对人的要求。今天,我国正在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这是一种“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的社会,而要达到这一理想的社会要求,个人的全面发展也是十分必要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构建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既是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
2.2 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在我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振兴的出路所在,而要有效地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坚定不移地克服不重视学校体育的现象,把学校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从教育本身来看,构建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也是转变教育理念,全方位提升办学的内涵与层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素质教育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对于德、智、体之间的关系,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早有论断:“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才能达到“身心并完”的目的,“体者,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之寓者也,其载知识也如车,其寓道德也如舍”。 [6]毛泽东同志对德、智、体三育的辩证关系论述得比较透彻,指出了体育必须与德育、智育相配合,强调它们三者是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目前,我国教育制度正处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转轨阶段,“应试教育”的影响势力还很大。人们的很多观念还没有真正转变过来,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依然停留在“升学率”上,学校更是拼命追求“升学率”,来创“牌子”提高“知名度”。家长让孩子受教育的指导思想还是停留在“金榜题名、光宗耀祖”上,国家选拔人才仍然是“升学考试”。这样,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的无形压力,造成学生心理负担过重,迫使他们“重文化,轻体育”的观念形成。因此,建立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有利于我们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改变目前还残存的“应试教育”的观念,让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2.3 是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举措
    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学校体育是基础环节。学校体育对于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健康水平具有直接的意义。另一方面,学校体育对于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的积极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要通过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使各级各类学校形成浓郁的体育锻炼氛围和风气,使广大学生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养成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校体育的本质目的应在于健身、强身、养生、提高人体活动能力,适应能力和抵抗能力。我们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有许多是偏离或背弃这个根本目的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日益膨胀与异化的竞技运动,我国体育以竞技运动为业已有近百年历史,而以健身、养生为目的的体育之体系仍处于萌芽状态。政府过去关于学校体育的规定,不少是以“体育即运动”为概念而制订的,因而形成学校体育竞技化发展。用竞技运动的成绩来取代学生的身体健康,用前者的成功和荣耀来掩盖后者的失败与苍白。金牌挂帅、锦标主义思潮严重,学校体育成了少数人的专利,成了学校的“面子工程”。不少学校重视少数人的运动训练竞赛而忽视了全体学生的身体锻炼,比赛越来越多,奖牌越来越多,但学校群众体育活动相对忽视,学生体质一直没能得到很好的提高。这些已越来越不符合学校体育的本质要求,大大削弱了学校体育的价值与吸引力,构建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就是要使学校体育工作坚持以增强全体学生体质、增进全体学生健康为第一要务。

3 构建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措施
3.1 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全员参与,扎实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思想统一是正确理解和认识建立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前提和基础。统一思想不仅是上一级主管部门层首先要做到的,学校领导、体育教师、教职员工、家长、学生也应该归结到这一共同目标上来。只有思想统一,才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上下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全员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高涨,扎实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才有保障,这样才能使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得以良性发展,达到最终目的。
3.2 设置组织机构,加强教师培训,保证阳光体育运动常抓不懈
    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建立必须具备两个前提,一是成立组织工作机构,其中包括:(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共青团中央共同成立全国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制订实施细则,领导和组织全国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2)各级教育、体育行政部门和共青团组织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3)各学校要成立以校长牵头的领导小组。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组织机构的职能是规划和组织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二是建立一支较为敬业的、专业化的指导教师队伍,主要成员是体育教师,也可以吸纳班主任、体育爱好者参加。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保障阳光体育运动正常有序进行的必要条件,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需要教师队伍长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将是阳光体育运动长期开展的一个重点。对这支队伍要充分重视,赋予一定的权力,给予一定的报酬,并将教师辅导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情况作为教师的一项考核指标。同时对这支队伍要经常进行业务培训,加强理论、专业知识的指导,提升指导教师的教育理念和专业技能,建立起规范的指导教师队伍补充机制。从而保证阳光体育工作顺利进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要加大体育教师培训的力度。
3.3  完善学校体育的规章制度,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当前全国正在大力开展和推广的“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切实让亿万学生走到阳光下、走向操场上、走进大自然中,但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达到增强学生体质,捍卫国家和民族未来希望的战略目的如何真正实现?目前的主要工作是如何建立一套有效的监控管理机制,要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加强学校体育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阳光体育运动以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并形成惯例的新制度,即:建立达到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等级的学生,将获得“阳光体育证章”制度;建立达到优秀等级的学生,将获得“阳光体育奖章”制度;建立获得“阳光体育证章”和获得“阳光体育奖章”与升学、奖励挂钩的制度;增加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荣誉感、激发自觉性。落实学校体育的各项政策法规,从开齐开足体育课程,保证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入手,建立健全学校体育的工作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开展对学校体育的专项督导制度,增加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在各项督导、评估体系中的权重,全方位地保证学校体育课教学和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其次要广泛开展群众性青少年体育活动和竞赛,全面加强学校体育各项工作的管理和监督,用科学的管理制度保证学生得到充足的锻炼,增强体育健身的技能。
3.4 加大经费投入,统筹各种体育资源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学校要把体育专项经费纳入年度学校教学经费预算,予以保障,并且做到随着教育经费的增长而增加。要进一步加强学校场地和体育设施建设,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因学校场地器材有限而受到一定的制约,当他们体育意识处于自觉活跃状态时,自己就会利用场地器材来满足自己的体育需要,但如果缺乏相应的体育场地器材,他们的参与体育行为的自觉性将逐渐消退,因此学校应根据广大学生的要求和兴趣爱好,有步骤,有计划地加大对体育场地器材的建设,合理布局、使用和改造学校场地器材,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场地器材,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锻炼,同时也要利用现有条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改善活动设施, 要充分利用社会的场地资源来满足学生活动要求。为学生参加有关体育运动创造条件。尤其要重视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学生摆脱了学习压力和心理负担,将个人倾向、目的融会在与之相关的活动环境中,在活动中挖掘、升华,在活动中去体会、发展,发挥内在的潜能,促使体育情感得到爆发。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成立各种体育兴趣小组,发挥校学生会、校团委、俱乐部的组织能力,积极发现和利用有体育特长的教师、卫生保健教师和校医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让全体学生都参加,促进学生运用体育能力的提高,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树立体育意识,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加强家庭和社区的青少年体育活动,利用好社会体育资源,形成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合力。家庭教育对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起关键作用。要在广大学生家长中倡导“健康第一”的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成才观,注重从小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饮食卫生习惯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家长和孩子共同参加体育锻炼。学校、社区要和家庭加强沟通与合作,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家庭、社会形成科学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式。
3.5 科学设计,开展有特色的阳光体育运动
    组织学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学校教育的一项经常性、长期性的工作,要根据国家教育部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总体要求,结合实际,实事求是地制定实施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和完善,形成特色。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各地都有自己普及程度较高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因此,在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和形式上不应做统一的要求,各地充分利用好地域优势,发挥传统体育活动,特色体育活动。在外在条件尚不完备的前提下,学校要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体育活动。例如新疆一些农村学校存在着场地不足、设施缺乏、师资薄弱的客观现实,他们就在阳光体育活动中充分发扬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开展特色体育活动,比如跳方格、跳圈圈、解绷绷、打沙包、踢毽子、跳绳等项目,这些活动学生比较感兴趣,花费较小,很适合在边疆农村学校推广。[7]在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气温较低且时间较长,有着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冰雪运动历史和文化悠久,场地、场馆设施有一定基础,竞赛氛围浓郁等优势,适合开展各种类型的冰雪运动。[8]
    另外,小学、中学和大学生在生理、心理、技能、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有较大差异,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时应根据对象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和组织形式,调动参与主体的自觉意识,让他们在阳光体育运动中真正体会到体育的价值与功能,促使他们从现实需要出发,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体育活动,使他们的体育行为及思想长期化、固定化。
3.6 积极宣传,加强阳光体育文化建设
    对阳光体育运动,要加强宣传力度。在树立素质教育观念的前提下,加强阳光体育文化建设,创新校园体育文化内涵,并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多种方法使阳光体育文化深入人心,逐渐渗透到学生的思想、言行、运动、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并进而影响和改变学生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模式,使阳光体育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积极、丰富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不是与世俱来的,而是需要共同培养、营造和维护,才能形成独具特色,内涵丰富,吸引力强大的体育文化市场。实际上这种过程的营造就是校园体育精神的创造和培育。产生了精神凝聚,也就形成了市场,塑造出了体育文化的灵魂,增强了吸引力和凝聚力。文化热点越多,市场就越大,以点带面,丰富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就会有更多的学生投身到这种强烈的文化氛围之中,感受体育的魅力,接受着体育锻炼的熏陶和磨练,自觉或不自觉地培养和养成了体育锻炼的习惯,树立了终生体育的观念。在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时候应注意树立体育项目“品牌”意识,根据学校的体育传统,选择一到两项作为本校的拳头项目重点开展。
    “阳光体育运动”是有利于学生健康的一项全国举措,我们希望“阳光体育运动”不仅仅是“口号”或一阵风,也不希望是教育部门的“行为艺术”,不要喧嚣之后沉于寂静。“阳光体育”的发展不是靠职能部门的一纸文件或一声令下的全国响应就能够一蹴而就的,“阳光体育”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需要的是“大禹治水”般的策略, 疏通、扫除道路上的荆棘,大力积极营造学校、家庭、社会的健身氛围,引导学生养成锻炼的生活方式,“阳光体育”才会越走越好,广大青少年才能真正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在“阳光”的普照下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N].《中国教育报》,2006-12-25(1).
[2]张林.职业体育俱乐部运行机制[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12.
[3] 刘子强,卢春根.南昌市中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及对策[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29(6):60-62.
[4]俞世军,陈冀杭.杭州市中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状况的调查分析[J].浙江体育科学,2008,30(1):82-84.
[5]何志文,杨大宁.从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透析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意义[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6(1):77-78.
[6]杜国如.论《体育之研究》的体育教育内涵[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22(12):63-65.
[7] 施吉良,党云辉.浅析边疆农村学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4(3):123-125.
[8]宋毅,刘滨.“阳光体育运动” 背景下东北地区学校开展冰雪运动的理性思考[J].冰雪运动,2007,29(5):62-64.


关闭窗口

你是第 29328307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