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09年第5期
 
我国普通高校跆拳道运动队教练员队伍现状调查与分析

2009/5/12 9:19:57 浏览次数 4568  

张岩,李 立,陈玉娟
(石家庄学院 体育系,河北 石家庄 050035)

摘 要: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全国62所大学的跆拳道教练员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根据我国国情,提出跆拳道教练员队伍的发展对策,促进我国高等院校跆拳道的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普通高校;跆拳道;教练员;现状;对策

    跆拳道是现代竞技体育新兴项目,自世界跆拳道联合会成立以来,在全世界推广与普及的速度是非常惊人。相关资料显示,目前世界上已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跆拳道运动,直接或间接参与这项运动的人数已达8000多万人[1]。我国跆拳道运动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展以来,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自2000年跆拳道成为悉尼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我国跆拳道女选手陈中在悉尼、雅典两届奥运会和罗微在雅典奥运会勇夺金牌后,其发展更加迅速。由于此项运动具有发声扬威、崇尚礼节、健身防身等特点,一些大中城市、学校出现了练习跆拳道的热潮,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率队参加2007年在华北电力大学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的全国62所大学的教练员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提出我国普通高校跆拳道教练员发展对策,促进我国高等院校跆拳道的健康、快速发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率队参加2007年在华北电力大学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的全国62所大学的教练员为调查对象。
2.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共发放问卷75份,实际收回71份,回收率94.67%,剔除废卷8份,有效问卷63份,有效回收率为88.73%。

2  结果与分析
2.1我国普通高校跆拳道教练员队伍结构现状
2.1.1教练员年龄结构现状
    一般而言,一个完整的年龄群体结构,应由“老马识途”的老年、“中流砥柱”的中年,“奋发有为”的青年,构成一个具有合理比例的综合体[2]。我国普通高校跆拳道教练员年龄分布情况。参加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的带队教练员20—30岁的占58.73%,31—40岁占25.40%,40—50岁占11.11%,50—60岁占4.76%。统计数据显示,中青年教练员所占比例较大,占到教练员总数的84.13%。形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和跆拳道在我国发展较晚有关。中青年教练员具有较高的工作热情,具有锐意进取和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而且思想活跃、精力旺盛,善于汲取先进事物、先进知识,敢于推陈创新,这是中青年教练员的有利条件。但是,中青年教练员思想容易产生波动。刚参加工作时豪气十足,胸怀大志,想干一番事业,但是由于社会环境、工作条件等制约,可能受挫,加之世俗的偏见,有可能产生思想波动。
2.1.2 教练员学历结构现状
    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基础,而教练员队伍知识化的程度是实现运动训练科学化的关键[3]。我国普通高校跆拳道教练员学历以大学本科为主(占73.02%,而研究生学历偏少,占17.46%;由此可见,在教练员学历方面还需加强,不能一味的注重训练,应该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为教练员的训练工作打下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
2.1.3 教练员跆拳道最高运动经历
    运动经历是运动员运动实践经验的积累,属于一种感性认识。运动经历对于教练员获取知识能力,树立任教事业心和熟悉运动员生活都有重要意义。教练员自身的运动经历使他们能对训练和比赛中的负荷变化、技战术运用、心理压力有更深切的理解,从而有助于指导运动员进行训练、竞赛。我国优秀教练员大都曾经亲身经历过长年系统的专业训练,平均训练年限为10.2年[4]。对我国普通高校跆拳道教练员运动经历的调查表明,无专业队训练经历的36人,占调查人数的57.14%,我国普通高校跆拳道教练员大多没有专业运动员经历。因此,我国普通高校跆拳道教练员在专业运动技术水平方面存在先天不足,这也可能与我国跆拳道发展较晚有关。
2.2 教练员训练的科学化程度
    “训练科学化就是指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的教练员及其训练辅助人员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广泛运用科技成果,采用先进的技术与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对运动训练的全过程实施最佳的调控,有效地提高训练水平,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和运动成绩”[5]。
2.2.1训练计划制定情况
    “训练计划是对未来训练过程预先做出的理论设计,是运动员(或运动队)由现实状态向目标状态前进的“领航图”,是对运动训练过程实施有效控制的必要基础”[6]。它是保证运动训练过程顺利完成的重要条件之一。教练员中大多数人没有多年和年度训练计划,说明教练员的训练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不够;而作为具体的实施计划,阶段训练计划和课时训练计划教练员中多数都有。
2.2.2教练员制定训练计划依据的调查
    在制定训练计划时要有科学的依据。从理论上,一切完整的训练过程都是有计划地组织实施的。只不过有的详尽,有的简单,有的计划经过慎重考虑,制订时具有足够的科学依据,而有的计划则是教练员根据自己的经验所制订的。在训练中应提高制订训练计划的科学性,以求能更好地符合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因此通过对教练员制订训练计划依据的调查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训练的基本情况。大部分我国普通高校跆拳道教练员制定训练计划时主要依据训练队实际情况,这是比较科学合理的。
2.2.3教练员制定训练计划内容的调查
    “现代运动训练学认为,运动训练计划应包括运动员的现实状态、训练的内容、训练过程的阶段划分等十项基本内容”。[7] 80%以上的我国普通高校跆拳道教练员在制订训练计划时,把训练的方法和手段、训练的内容、各训练手段的负荷要求作为其训练内容的重要部分。这与现代运动训练学把恢复措施和训练过程中的检查评定作为训练计划重要内容的观点是不相符的。[8] [9]
2.2.4心理训练手段运用情况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运动员的心理因素,影响着身体、技术和战术的发挥程度。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是现代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通过训练运动员为完成专项运动所需要的心理因素得到稳定地加强和提高,并学会调节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以便在训练和比赛中促进身体和技能术水平得到正常或超长地发挥[10]。我国普通高校跆拳道教练员经常安排心理训练的有34.92%,41.27%偶尔安排心理训练。这表明我国普通高校跆拳道教练员己经意识到心理训练在跆拳道训练中的重要作用,但应用的经常性还有待加强。
2.3 我国普通高校跆拳道教练员队伍科研现状
2.3.1 发表文章的数量和质量
    教练员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是这一群体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所调查的63名教练员共发表文章292篇,平均4.6篇/人;其中11人没有文章发表,占总调查人数的17.46%。在292篇文章中,在体育类核心期刊发表的文章有34篇,仅占发表文章总量的11.64%。
    我国普通高校跆拳道教练员在体育类核心刊物、一级刊物、其他刊物发表的文章中,跆拳道方面研究的文章82篇,平均1.3篇/人,占发表论文总数的28.08%。我国普通高校跆拳道教练员在对跆拳道方面的研究文章发表的数量不多。
2.3.2 课题的数量和质量
    作为一名教练员参与课题研究,能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充分反映一个人的科研能力。从课题研究来看,26.09%的我国普通高校跆拳道教练员没参加过课题研究,74.24%的我国普通高校跆拳道教练员没参加过有关跆拳道方面研究的课题;参加校市级课题研究的为46.38%,参加校市级有关跆拳道方面研究的课题为18.18%;参加省部级以上课题研究的为27.54%,参加省部级以上有关跆拳道方面研究的课题仅为7.58%。所调查的我国普通高校跆拳道教练员没有一人参加国家级有关跆拳道方面研究的课题,显示出我国普通高校跆拳道教练员在参与跆拳道研究课题方面有待加强。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年龄结构以中青年为主;学历相对较低;大部分教练员缺乏专业运动经历。
3.1.2我国普通高校跆拳道教练员大部分能够针对本队的实际情况制定训练计划;但制定训练计划时  重视恢复措施和训练过程控制不足;多数教练员己经开始采用多种心理训练。
3.1.3我国普通高校跆拳道教练员发表有关跆拳道方面的文章不多;参与课题研究方面也比较弱,有待加强。
3.2建议
3.2.1强化学历培训,应采取自学考试、函授教育、定向委培等学习方式,促进我国普通高校跆拳道教练员学历的提升。
3.2.2完善岗位培训制度,通过岗位培训更新跆拳道教练员知识,提高训练的科学化。
3.2.3建议省教育厅和体育局达成协议,开发和利用有利的人才资源,利用高校的优势条件,把优秀的跆拳道退役运动员引进进来,成为高校高水平跆拳道运动队的专业教练,从而促进高校跆拳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智慧.竞技跆拳道[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2] 张艳霞,刘震宇.河北省业余体校武术套路教练员现状与对策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5):712-714.
[3] 白喜林.对我国男子职业篮球俱乐部现状的调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硕士论文,2005.
[4] 刘浩.我国足球教练员岗位培训教学目标及内容的初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硕士论文,1996.
[5] 王永盛.现代运动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4.
[6] 刘玉林.我国篮球教练员现状剖析[J].中国体育科技,1998,34(3):43-45.
[7] 过家兴.运动训练学[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1.
[8] 张志伟.河北省少年乒乓球教练员现状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22(3):94-98.
[9] 田华云.我国高校高水平篮球教练员现状的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
[10]张力为.运动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1]竭晓安,何俊,黄现思.我国体操二线教练员队伍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7):981-983.


关闭窗口

你是第 29377066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