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09年第4期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体育人文观研究

2009/4/8 16:07:39 浏览次数 3300  

张玉超 
(1.中国矿业大学体育学院    江苏徐州  221116 )

摘  要:北京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可以说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巅峰,当我们为运动员喝彩的时候,还要考虑到我们的学生身体素质已连续多年下滑,日益增长的群众体育健身需求与全民健身设施不足的矛盾逐渐突出。体育的本质功能是什么?体育如何培养全民发展的人?北京奥运会后这些问题急需体育理论工作者回答。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体育;人文观;人的全面发展观

    北京奥运会我国奥运军团获得了51枚金牌,跃过美国位居金牌榜第一的位置,北京奥运会是我国竞技体育最为华丽的篇章,全国上下无不欢心鼓舞。然而在我们为我国竞技体育取得成绩庆贺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我们与世界体育强国存在很大差距。我国群众体育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人民身体素质和健身意识还有待提高,学校体育更令我们揪心,学生健康问题已引起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体育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国家办体育最基本的目的是什么?这在我国宪法第二十一条就明确规定,然而我们在竞技体育异军突起、一枝独秀的时候,我们国民健康素质却令人堪忧。如何认识体育的本质,发挥体育的作用,只有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从体育人文观视角,方能解决好体育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一、科学发展观倡导体育事业协调发展
    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是提高人民身心健康和身体素质的重要方式,是社会和谐进步的重要标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以科学的方式对待自然和社会,而提高身体素质、提高生命和生活质量,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涵义,对此,体育承载着不可推卸的使命和责任。在新的历史阶段和社会形势下进行体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首先要求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这就必然将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利益、将实现和保障公民的体育权利,作为体育工作根本着眼点、出发点和根本归宿。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的精彩表现彰显了中国竞技体育的巨大成就和“奥运争光计划”的圆满完成。然而竞技体育并不是体育的全部,当我们沉浸在北京奥运会的成功和金牌第一的喜悦中时,我们是否意识到我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已连续二十年下滑,国民日益高涨的健身需求与缺乏体育场地和健身指导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中国体育面临着发展极为不协调。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体育理应回归 “以人为本”价值取向,还原体育教育和文化的本质内涵,以人为本的体育应是全民的体育,而不仅仅是体育部门和专业运动员的体育,值得庆幸的是这已在中国成为共识。中国体育的发展,正在摆脱“重竞技轻群体”、“重金牌轻参与”的弊病,开始协调发展。体育的功能也由此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体育的功能和作用,决不仅仅是强身健体,它所倡导的积极向上、团结合作、崇尚规则、公平竞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神,与和谐社会的理念完全一致。伴随着《全民健身条例》的即将颁布和实施,势必影响着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有力推动人的综合素质的现代化,使“以人为本”更为深化,使全民健身在中国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促进中国人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二、人文观
    “人文”一词,最早出现于《易经》。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上,人文也。观乎天以察时度,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从一般的意义上讲,比如我国《辞海》中就这样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我们知道,文化是人类,或者一个民族、一个人群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符号是文化的基础,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而规范,包括习惯规范、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则是文化主要内容。各种文化现象,显然就包括了先进的和落后的,科学的和愚昧的,优秀的和次劣的,健康的和病态的。我们现在所说的人文,或人文精神,或人文思想,重视人文教育,这里的人文,显然是指人类文化中的先进的,科学的,优秀的,健康的部分。而且,其核心是指先进的价值观,其主要内容则是指先进的规范,对于社会而言,尤其是先进的法律和制度规范,对于社会成员而言尤其是先进的道德和习惯规范,对于青少年来说,首先体现在养成良好的习惯规范。从文艺复兴的历史看,人文应该是重视人的文化。人文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人类关怀、生命关怀。人是衡量一切的尺度,在人世间的各种权利,只有人权是天赋的,生来具有的,不可剥夺,也不可代替的。承认人的价值,尊重人的个人利益,包括物质的利益和精神的利益[1]。

三、体育的人文观
    体育人文观的核心就是要主动表现体育对人类生存意义及价值的终极关怀,回到以人为本的体育世界。体育人文观强调在对体育的认识中倾注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而传统的生物体育观,则把注意力集中在体育对人的生物性效果上。人文主义浪潮对近代体育诞生的全面推动作用,是极为突出的。人文主义者充分肯定“人”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肯定人生的价值,要求个性解放,发挥自由思想,使人在身心各个方面均衡地发展。体育是人类针对自身所创造出的一种身体运动文化,其成果最终要落实到身体上。任何对于体育的研究,如果不考虑对于人类体质和健康的终极效果,都难免陷入误区。但是,从浅层次看,很容易误认为体育只与生物学科有关。譬如,认为体育就是增强体质的观点,现在得到相当多的赞同,也能言之成理[1]。但是当我们用人文的眼光来综观体育的过去和未来,会发现如果用静态局部的眼光来看待动态扩展的体育,就难免陷入生物学的低层次。把体育堪称教学规则的汇集,或堪称一堆按疾索药的运动处方,这些都是体育的人文观难以接受的。人不能只关心自然、只关心社会,而忘记了人本身。港台等地在高等教育中规定,教学计划中要开设若干人文学科课程,欧美国家体育相关专业的知识领域就要更加广泛,这种做法说明人们正在弥补专业教育的缺陷。过去体育界不搞人文学科,培养的人才整体素质不高,急需应用人文科学知识来进行素质教育,把人文科学知识内在为人文精神[2]。
    杨文轩教授在体育原理撰文指出:人的构成有三个层面,既生物学层面、心理学层面和社会学层面。在现实中,常将人分解开来,从身、心的分裂到身体的分裂,所谓的发展只是一种分裂式发展。跑得快就一定健康吗?人应该是生物、心里和社会3个层面的统一体,这3个层面不能协调,健康就不能保障。从体育的现实来看,传统的体育是热了“物 ”(技术、技能、体能),冷了“人”,所以应强调体育对人生物、心里和社会适应的作用及机制,以便与健康相吻合[3]。我们认为,弄清楚人的本质,理性认识并处理好身心关系,才能体现出体育的人文关怀,准确的把握体育的本质。然而,现实中我们从生物层面去展开体育运动的情况仍然可见,有的人反对游戏、反对娱乐,只是看到了肌肉活动对生理方面的影响,而没有看到游戏的趣味性对人的作用[4]。
    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基本价值观念,起步于文艺复兴时代,与至今西方人的文化心理结构基本一致,一脉相承,其现代化不与传统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抵触,因此不存在人的观念冲突。中国现代化在西方的冲击下起步,人民的价值观念、心理素质、公众意识等都存在着难以适应的问题。如果仅仅是从器物层面来接受西方体育,至多再加上一点制度层面的东西而拒绝人文观念的进入,那仍然未能摆脱晚清洋务派的俗套,如鲁迅所说,可怜外国事务,一到中国,便如落在黑色染缸里似的,无不失了颜色。体育要是如此,中国体育的改革、现代化、与国际接轨等等都难以彻底完成。体育观念不调整,会拖体育改革的后腿[4]。
    东西方文明对“人文”的理解有差异,这在体育里表现得尤为明显。体育必须强调个体生命具体性,必须是具体的感知,而非抽象思考。体育承认个体的独立尊严,培养负责任心的社会成员。体育由自我关怀到联系他人,把同情感从家庭、学校、社团扩大到社会、国家、世界,才能理解天地万物协调一体的人文精神。这与中国传统的“君臣父子”的宗教观念相比,出发点迥异。西方人文趋向是为个人的发展,东方则是为集团利益。
    长久以来,“为国争光”是几代中国运动员从幼年时代开始就刻在心灵深处的无声誓言,更是中国人毫不动摇坚守着的关于体育的基本价值观和事业底线。新中国的体育事业,也正是头顶着这四个字的光荣,一步步实现着梦想。无数的运动员也在这种力量的感召下不断实现自我超越,这也就是为什么已经成为亿万富翁的姚明在左脚骨折后喊出“无论如何不能耽误奥运会”,并在只恢复了80%的身体情况下决然走上奥运赛场的原因。 今天,越来越开放的中国依旧重视并坚持为国争光的体育价值观,并为其注入了新的内涵:强调以人为本。 2008年8月18日,“鸟巢”里一位勇士被迫因伤洒泪而去,国人虽然遗憾,但却依旧用最大程度的宽容和理解给予他支持。这一刻的伤离别,令人感慨、感动。刘翔因伤退赛,是一面镜子,折射出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理念的生动,更凸显出一个民族对奥运精神的全面理解。20年前,中国体育代表团在首尔奥运会上仅仅获得了5块金牌,国内舆论群情激愤。20年后的北京,当程菲在体操单项决赛中两次重大失误丢掉了跳马和自由体操的金牌,没有人再痛骂和讽刺,现场数以千计的观众、场外无数的民众只是用并不逊色于给冠军的热烈掌声温暖地包容、鼓励着这位失败的勇士,人们越来越懂得:代表中国走上奥运赛场的每一个运动员,努力了、拼搏了,即使失败依旧是民族的骄傲。
    胡锦涛2008年9月29日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坚持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现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极大激发了亿万人民的体育热情,极大推动了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我们要坚持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现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
    体育的终极目的并不是奥运会得多少金牌,而是通过广泛的参与愉悦我们的生活,强壮我们的体魄。靠有限的世界冠军撑不起民族的脊梁,更不能“一俊遮百丑”。没有人均寿命的显著提高,金牌第一只能说明我们看重金牌的愿望世界第一,只是华而不实的装饰。只有身体强壮、人均寿命提高,实实在在造福人民群众,才是真正成熟和进步,才能赢得更广泛的尊重。
    无需置疑,我国现阶段的体育模式仍然是“金牌体育”,而不是“全民体育”。金牌体育对应的是金牌大国,全民体育对应的是体育强国。金牌大国从目的到行为皆以参与竞技并获得最多的金牌为指标,而体育强国从目的到行为皆以最多国民参与体育活动并从中收获快乐与健康为指标。事实上也存在这样的差距,我国获得一些金牌项目其实奥运边缘项目,群众普及率很低,普通老百姓并没有从获得金牌的项目收获健康。

四、当前体育事业的科学发展观
    做好体育工作,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刻认识体育工作规律,充分发挥多元效应,科学定位,统筹谋划,精心部署,全面推进。要把发展体育事业作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切实抓好。通过全面发展体育事业,增强人民群众的体育热情和健身意识,改善公共体育设施条件,推动体育活动更加普及和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形成,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 要把发展体育事业作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切实抓好。体育蕴涵着深刻的和谐理念,群众体育是健康、友谊和团结的载体,竞技体育是创造美、展示美、共享美的舞台。通过体育运动的开展和体育精神的弘扬,发挥体育在社会和谐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增强人民群众的自豪感和凝聚力,进一步提高文明素质。要把发展体育事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抓好。体育是健康的台阶、竞技的舞台,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通过兴建体育设施,可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同时,随着体育活动和体育赛事的广泛开展,赛事消费、服装消费、健身消费、体育文化消费等也可以实现产业升级,并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优化产业结构,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助推器。 

参考文献
[1] 卢元镇.体育人文社会学概论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23-43
[2] 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55-58
[3] 杨文轩.体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37-42
[4] 冯霞. 人学视野中的人文体育观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年
[5]翁中清. 从体育生物观到体育人文观的理性回归[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26(1):92-96


关闭窗口

你是第 29298403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