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09年第3期
 
云南特有民族独龙族传统习俗与体育文化的研究

2009/3/9 16:58:40 浏览次数 6049  

石曼曼 1 陈宝平1 杨娟2 黄丹2  马秀娟2
( 云南师范大学 昆明  650222; 玉溪师范学院 玉溪  653100 ; 653100云南师范大学 昆明  650222;云南师范大学 昆明  650222;)


摘  要:本文从民族学视角对独龙族从原始雏形到现代发展过程中的生存方式、民族风俗、体育文化等方面进行研究,其目的是充分发掘整理即将消失的传统体育项目,保存其固有的文化特征,促使大家共同开发、传承、发展中国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且为今后保存弘扬以及推动和发展独龙族或其它少数民族的体育运动提供借鉴的经验。
关键字:  云南  ; 独龙族 ; 传统习俗  ; 体育文化

1 引言
    目前,云南有25个少数民族,其中15个为云南特有的民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佤族、纳西族、拉祜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独龙族。)因各民族的生存地域、生活方式、文化习俗的不同,呈现不同的民族特征蕴涵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质和行为模式,也展现出不同的民族精神。
    我国对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础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对云南特有民族独龙族传统习俗与体育文化方面在国内外尚无完整系统的研究。据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显示,大部分研究主要是从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村寨建筑等方面研究成果较多,查阅相关资料国外对独龙族的研究甚少。为弘扬我国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并为其发展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特对云南特有民族独龙族传统习俗与体育文化进行研究,以填补前人没有研究过的空白,提供开创性的意义和价值。
    独龙族是跨境民族且是我国西南边疆、特少、“直过”民族之一,生产方式属农耕经济文化中的山林刀耕火种型,是一个勤劳、勇敢、纯朴、善良、和富有创造性的民族。因此,探寻独龙族传统习俗与体育文化,不仅可以清晰地描述独龙族从原始雏形到现代发展的印辙,而且,从中还可以觅寻人类早期体育发展曾经历的共同途径,为人们正确地认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宏观的借鉴材料。

2 独龙族的基本情况
    独龙族现有人口7426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北部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贡山独龙族自治县西部的独龙江峡谷两岸和北部的怒江两岸,以及相邻的维西傈僳族自治县齐乐乡和西藏自治区察隅县察瓦洛等地。在与中国独龙族居住地相连的缅甸克钦邦等地也有独龙族分布,共约5000人。此外,缅甸境内也有不少独龙人居住,他们经常来往中国并自称是从“太阳升起的地方”即中国迁出去的,其语言、民间传说、原始信仰、生活方式与中国境内的独龙族完全一样。独龙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无文字。过去多靠刻木结绳记事、传递信息。独龙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与贡山怒语基本相通。
    在历史上独龙族曾被称为“撬”、“俅”、“俅子”、“曲”、“曲人”。独龙族内部分为50多个父系氏族,每个父系氏族中又划分成若干个兄弟民族。傈僳族人称其为“俅帕”,藏族人称其为“洛”、“曲洛”等。居住在独龙江流域的独龙族自称“独龙”,居住于迪马河流域的独龙族自称“迪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因其自称和主要居住地在独龙河谷,而称其为独龙族。

3 独特的生存方式对独龙族体育形态的铸塑作用。
3.1生产方式对独龙族体育技能形成的“ 铸型”
    说起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须追溯到人类的最原始时期,我国各族劳动人民生产劳动的方式、内容千差万别,促使各民族经济类型的不同、民族体育活动形态也呈现出千姿百态的状况。但大部分民间的体育项目是人们对劳动过程某一行为的模仿、再现、改造、移植,提升而形成的,有的项目甚至是原汁原味的劳动场景的延伸形态。如:独龙族的劳动舞就有许多生产劳动中的动作;狩猎舞有许多狩猎的动作组合等等。但凡起源、发展都与生活、生产劳动、宗教信仰、风俗等有密切的关系。
    解放前夕,尚处在父系家族公社解体时期的独龙族,由于生活条件恶劣、交通闭塞,社会发展较为迟缓,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方式极其原始和简单,加上云南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该民族体育既体现山地文化的特征又体现区域文化的特征,在自然经济中必须用原始的生产方式和某些体育活动方式来获取生产资料以及愉悦身心。其中包括刀耕火种、狩猎、捕鱼、采集等生产活动来维系自己的生存和繁衍。同时还要求每个人都要怀有数种获取物质的生存绝技,而这些生存绝技不是作为展现自己魅力或威力的手段,而是在获取食物生存中自然具备以及必须掌握的。在这种生存技巧的运用过程中,就逐渐产生了最初的本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意识,像射弩、掷标枪等,就是从古老的狩猎生产活动演变成为现今的一种体育竞赛等等。这些为了生存和劳动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体育运动,即使生产劳动的技能同时又是体育运动的技能。在漫长的发展演变中就逐渐从生产过程中脱离出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劳动之余的一种特殊的体育项目。
3.2原始习俗的剽牛活动对独龙族民间体育的“ 衍传”
    自古崇拜自然神的独龙族,刀的分量和意义非同一般,凡有喜庆活动或民族盛会,都能看到这一传统的,融文、体为一体的“独龙刀”。过节时,这样最隆重的就是“剽牛祭天”活动。
    所谓“剽牛”,类似西班牙的“斗牛”,但更为简练,每当剽牛时,人们倾寨而出,在牛和剽牛人之外围成数圈,敲起铓锣、挥刀弄矛、舞蹈、跳跃,舞步刷刷、刀光闪闪、女子洒脱、男子狂悍,形成一幅典雅古朴的原始画卷。把“祭天”仪式搞成了民间联欢,联欢的高潮时分,剽牛人用一根铁尖、木把的剽枪刺进牛的心脏,而且必须一击致命,否则便不能再刺。“天”是独龙族原始信仰的核心之一,所以“剽牛祭天” 仪式就成了独龙族最为隆重的节日,也是是独龙族最庄严最热闹的庆典,通过“祭天”仪式祈求上天的保佑,让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独龙族人们吉祥如意、人兽平安、五谷丰登。
    独龙族这些传统习俗源于人类与自然界以及鬼魂的搏斗,活动中所表现的 “体育”项目,如:挥刀弄矛、跳跃,如今已演变为武术器械的刀术、枪术、跳高等。这些在本民族特有的体育活动虽然是人们借助虚幻的超自然力量,来实现现实生活中无法达到的愿望,但却是独龙族传统体育由自然状态转向规范体育的重要标志。从上述独龙族“体育”发展的轮廓勾画中可以看出,一个民族的体育,在它的衍生和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形式或内容,都与该民族的意识信仰、生产和生活方式、社会习俗有着密切的联系。
3.3独溜索是独龙族传统生活方式在该族体育活动中的折射
    独龙族居住的地区,坡陡水急,交通闭塞,有“岩羊无路走,猴子也发愁”的俗语。因此,独龙人就独出心裁地创造了三种奇特的交通工具:天梯、独木吊桥和独溜索。属于独龙族文化遗产,蕴含着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这充分体现了独龙族先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不凡聪明智慧,以及坚强的意志和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
    独溜索是独龙族地区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过溜索成为独龙族的一种战胜江河险阻的绝技,后来人们逐渐把它当成一种娱乐活动,进行溜索比赛,虽然这种活动十分危险,稍有不慎便会有掉江身亡的可能,但却富有挑战性、刺激性,虽有生命危险但人人都喜欢参加。过溜索这项活动来源于人与自然的抗争,出自于人类求生自卫的需要,体现了人类体育与自然即相互依存又相互抗衡的关系。这项活动既磨练了族人的意志又有效促进和改善了人的身心健康,提高了人对自然的适应能力,并为自己的生存、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过溜索活动折射了独龙族人们传承生活中体育文化的一种方式,反映出了该民族的“十里不通风,百里不通水”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同时也反映出了少数民族传统习俗的差异性。因此,通过探寻不同民族的传统习俗这一文化现象,不仅可以清晰地描述独龙族体育文化从原始雏形到现代蓬勃发展的印辙,为今后推动和发展独龙族或其他民族体育运动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而且,从中还可以觅寻人类早期体育发展曾经历的共同途径,为人们正确地认识少数民族的发展提供宏观的借鉴材料。

4、独龙族的传统习俗对体育的影响
4.1祭祀活动
    独龙族人信奉万物有灵,举凡日、月、山、川、河、流、树木等等,都是人们的崇拜对象,并认为人的吉凶祸福都由诸神主宰,于是山有山灵,树有树鬼,水有水神,形成了万物有灵观。这源于在早期人们对自然的恐惧和无知,于是将自然的力量在思维中转化为对神灵的崇拜,借助虚构的超自然力量来实现生活中无法达到的愿望,其中通过身体运动来实现祭祀的方法,就成为人们对自然、神灵崇拜和礼葬的祭品,且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就成为体育形成的来源。柏拉图就曾经说过神是游戏的恋人,这把宗教与体育的关系比喻的淋漓尽致。如:独龙族举行的剽牛祭天;彝族的虎舞、摔跤是一种祈天的仪式;傈僳族每年2月刀杆节、要用公鸡血祭祀并要举行上刀杆活动等等。这些祭祀活动无不体现人们通过对神灵的崇拜,从而获得上苍的恩赐,使得百姓能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那时的体育活动没有体现对人的服务,而是体现对神灵的祭拜,是人们精神上的一种慰籍。
    独龙族人在宗教意识观念的支配下,长期保持着许多古老的祭祀礼仪。这些礼仪存在于日常生产和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反映出独龙族人在原始宗教上的信念。在过去原始宗教是少数民族的信仰的方式,人们定时举行集体性的祭祀活动是少数民族中最为普遍的现象,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知识结构的转变,有些原始宗教的祭祀活动发生了变化或消失,以体育相似的活动流传了下来,如:独龙族为祭奠山神而举行的弩弓竞射;彝族祭神的秋千;傈僳族纪念英雄王骥而举行的爬刀杆、下火海等等,仙界的活动就变为了人们的活动,且逐渐成为人们娱乐的一种手段,深受当地人们的喜爱。
4.2纹面图案在本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
    独龙族人纹面所蕴涵的文化上的意义较为简单,且文面的特点因地区不同其图案也各有差异。目前对独龙族妇女纹面之俗有多种解释,一种说法是解放前西藏察瓦洛地区藏族土司对独龙族进行长期的统制。另一种说法是文面即阶级压迫的产物-----独龙族妇女为防止西藏察瓦洛士司掳掠为奴而纹面。还有研究表明,独龙族文面之俗与该族早已消失的图腾崇拜物有某种关系。独龙族的妇女认为女人死后,灵魂会变成一种大而好看的蝴蝶巴奎依,这种对灵魂的意识折射到纹面上,即把整个脸刺成似张开双翅的蝴蝶。
    在世代刀耕火种的独龙族人心目中,把蝴蝶看作本民族的形象象征或者守护神,这或许是因为在被长期统治的过程中,他们把自由作为某种神性已深埋进族人的内心。尽管蝴蝶的外形不象人,但它生长繁殖、破茧而出、振翼飞翔、追求自由的过程却与族人的心境相似。独龙族人这种对灵魂崇拜意识和所折射的纹面,这些特殊的表达方式,孕育和包含了原始民族体育活动的萌芽。客观上实践着体育的行为,行使着原始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
4.3火文化在本民族祭祀活动、生产生活及体育活动中的重要意义
    独龙族极敬重火塘,对火塘有诸多禁忌。独龙族的神话中有九重天一说,其中第九层“当木卡”就是指人间各家的火塘,火塘被视为天的一部分。
    独龙族直到解放前仍然处于原始社会末期,一直以刀耕火种作为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在长期的刀耕火种生产活动中,围绕火的使用形成了其特有的火文化。体现民族传统体育独特价值和作为独龙族社会文化生活浓缩点火文化的火塘,是独龙人日常生活中活动的主要场所, 也是其文化传承的主要场所。它为原有的体育项目提供了固定的场所,直接或间接促进了民间体育的发生和发展。通过透视古老而丰富的独龙族火文化,以及它所折射出的民族发展轨迹,可探究该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变迁。使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探究中得到传承和发展,并与中国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5 独龙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表现形式
5.1节日是展示独龙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窗口
    我国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且各民族体育文化和节日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特别是作为展示民族民间文化艺术 “大观园”中的节日表演,人们载歌载舞、舞刀弄棒,来表达愉悦欢弈的心情,体现出传统的体育歌舞活动在独龙族民间的文化认同、社会整合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的效应。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发展提供了载体,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附属之一,具有很大的参与性和观赏性。如:独龙族的过溜索比赛、熊抱石游戏、走独木桥比赛、桥螺旋比赛、秋千、跷跷板等,都与民族风俗和节日风情紧紧相连,有显著的民族文化特色、是长期传承下来的文化瑰宝、是节日文化中展现民族魅力不可缺少的部分。
    节日活动往往是各民族体育文化和各民族生活方式高度的凝结和表现形式。传统的民族节日,既可视为一个民族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大展示,又是该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集中体现.。独龙族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卡雀哇”(有的又称作“德里哇”,意为年节),正是独龙族人民千百年来,继承古朴传统、展示神奇遗风、再现本民族勤劳勇敢和团结精神最生动的体现。
5.2独龙族传统体育文化与音乐、舞蹈等娱乐活动等其他艺术形式相互交融
    体育与音乐、舞蹈的结合是民族传统体育的一大特征,是人们欢娱生命的一种手段。如:劳动歌、祭祀歌、以及边跳边唱的歌等等,都源于人们思想的宣泄、需求的表达、生活的经历、心理情感的祈求等。多姿多彩的生活,丰富的情感造就了旋律多姿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人们载歌载舞、愉悦身心,既给人以美的享受又锻炼了身心,同时,对于参与者来说既可产生强烈的民族共鸣感和巨大的吸引力,又体现了各民族的乐观的意识。尽管独龙族的各种民间艺术形式交相辉映、异彩纷呈,种类和方式极其繁多,但大多数是简单易行的,其显著特点是娱乐活动还处在比较原始简易的阶段,与生活、生产劳动、自然环境和民族体育活动紧密相连,且娱乐活动还未从体育活动中分离出来形成 一家。许多娱乐性的活动往往兼有体育活动的性质和项目,正因为如此,独龙族的娱乐活动才独具特色。

6 制约独龙族传统体育继承及发展的因素。
6.1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及不便利的交通设施
    独龙族居住在云南省西北部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境内, 其中绝大部分居住在该县西部湍急的独龙江两岸陡峭的山地上东岸是积雪达半年之久的高耸的高黎贡山;西岸是同缅甸毗邻的绵延起伏的担打力卡山;北边是原始森林和雪山;南边也尽是群山众壑,交通异常险阻,形成了一个狭长的几近封闭的亚热带河谷。独龙江一带每年从12月到次年的5月期间,大雪封山达半年之久,此时,人迹稀至,若冒险过山,往往遭到不测,大雪封山后交通阻断,与外界无法联系。长期以来,独龙族与怒、藏、傈僳族等为邻,从事“刀 耕火种”的原始农业,辅以渔猎和采集为生。寒冷的天气、物资的缺乏使人们外出的活动量减少,娱乐活动、交往也相应的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的发展。
6.2人们主观意识、观念的滞后性
    人们主观意识、观念等滞后。尚未意识到开发民族体育的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市场观念较为薄弱在客观上,由于社会历史的原因、地域条件、经济文化的制约,限制了少数民族体育发展。
6.3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狭隘的民族文化观念
    独龙族没有传播信息的文字,加上地理封闭,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落后,民族大众的生活基本上属于封闭型,因而在这种情况下,就形成了共同的心理结构、共同的习俗、共同的宗族观念和狭隘的乡土意识。族人教育孩子的方式,仅靠老一辈人利用在他之前的几代人所积累的丰富知识来教导自己的下一代。这就使得民族体育活动具有自我性和特异性,不利于传统体育的发展。

7 结论
7.1独龙族传统体育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突出的娱乐性,强烈的感染性等,如果我们充分利用独龙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这些特点,在群众中开展活动势必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对提高民族素质,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很大的意义。
7.2独龙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活化石”的作用,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应积极组织和支持社会学、民族学、体育学等方面的专家和学者对它们进行研究和探讨。
7.3 独龙族体育具有神秘美、惊险美、谐趣美等。“剽牛”、 “溜索”、 “天梯”、 “独木吊桥”等使人惊心动魄的传统体育活动不仅具有很强的观赏价值,而且具有很强的“广告效应”。充分利用这种“效应”,去展现自己、宣传自己、让外界了解自己,可以创造各种商机,促进经济的发展。
7.4面对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独龙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之间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而要调适、解决这些矛盾问题。

8 建议
8.1加强文明建设,探究民族传统体育的项目、内容、形式的发展规律,完善体育文化的思想体系。
8.2从实际出发重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发挥资源优势,把民族体育项目应在保持民族风格的基础上 , 逐步向着现代人的文化娱乐观念、审美特征和价值取向等方向转化。
8.4 尊重民族习俗,正确看待民族传统体育,加强各民族间的交流,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充分利用民族文化传统的凝聚力,利用民族体育本身具有的健身、娱乐、教育、竞技功能,吸引广大群众参加开展。同时,坚持小型多样、业余自愿的办法 ,结合农业节令、民俗节日和乡村文化站的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族体育活动。

参考文献:
[1] 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编.独龙族文化大观[M].  云南民族出版社, 1999.6.8
[2] 郭净 段玉明 杨福泉 .云南少数民族概览[M].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9.7.1
[3] 谢蕴秋 李先绪.云南境内的少数民族[M] . 民族出版社,1999.4.1
[4] 方征 .浅谈傈僳族传统体育文化[M] . 体育文化导刊,2002.3
[5] 许建 . 原始宗教对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影响[M] .  体育科技,2005 年第26 第期
[6] 解鲁云.关于国内独龙族研究综述[J]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 年5 月第17卷第3期
[7] 饶远. 民俗中的体育与体育中的民俗[J] .体育文化导刊 , 2005.1
[8] 谢山. 论布依族传统文化对布依族传统体育的影响[J] . 贵州民族研究第27 卷总第118期 ,2007.6
[9] 朱国权. 彝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与传承发展[J]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第17卷第六期 ,2000.11
[10]《独龙族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侯远高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 第29卷


关闭窗口

你是第 29312580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