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09年第3期
 
对中学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

2009/3/9 11:30:57 浏览次数 3556  

赵明明   吕秋爽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1


摘要:心理健康是中学生全面发展、早日成才的重要基础,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正确认识健康的概念,树立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理念。本文通过对心理健康的概念及中学体育教学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进而提出了在体育教学中培养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以求充分利用学校体育教育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优势作用,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体育教学   心理健康   健康教育

引言 
    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当代的中学生肩负着历史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他们的心理健康与否,不仅直接影响自己的健康素质,而且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兴衰。目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导致素质教育不能很好落实的瓶颈。因此,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已是当务之急。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若干意见》文件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地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体育课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课程,不仅对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发挥主导作用,而且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体育教学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就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本文就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作以简要分析,以促进中学生的身心健康。

1  健康与心理健康的释义
    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上、智能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志为:身体、智力、情绪调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可见,心理健康并不仅仅是指没有心理疾病,更重要的是指一种积极的、适应良好的、能充分发展其身心潜能的丰富状态。所以健康应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只有身体与心理都健康,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健康。对中小学生来讲,心理健康与否主要看学生是否能适应环境,是否对生活和学习充满信心,能否很好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保持良好心态等。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对中学生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以心理健康、心理适应、心理素质的发展为目标,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心理健康教育除了借助课堂教育渠道向学生传授必要的心理常识外,更多地要结合课堂之外的活动辅导来实施。体育活动就是通过课外活动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培养的一种有效方式。人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相互制约、密切联系的两个方面,体育是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基础。因此学校的体育教学与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必然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两者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加强心理引导,能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效地调节学生的情绪,使学生表现出积极的心境状态,消除紧张情绪。同时,有效的体育教学使学生学会一些技能后便会表现出身心愉快,提高对学习生活的满意程度,自信心得到加强,表现出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心理状态,并且这种心理状态也会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

3  中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3.1 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1.缺乏意志品质。如今大多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优越,加上父母在教育方法上的缺陷,导致一些学生缺乏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2.社会适应能力较差。 对社会的了解很少,一旦进入社会就很难适应。3.怕苦、怕累、心理脆弱。在家父母很少安排家务劳动,在学校为追求升学率,很少组织义务劳动,因此学生很容易养成怕苦、怕脏、怕累的思想。4出现厌学、逃学、辍学、焦虑、孤独、自卑、自负。因此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务之急,也是提高民族素质的有力举措。
3.2 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因素主要有:1害怕心理2逆反心理3依赖心理4焦虑心理5孤独心理6冲动心理7反感心理等。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生理和心理、体质和学习成绩等方面的缺陷。这些不良的心理行为不但影响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困扰。所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
3.3 体育教育课堂正是学生放松心情、自我调节、满足兴趣、增强自信心、克服某些心理障碍的场所。所以结合体育课教学特点,适时、适地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教学中是很有必要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重视心理健康的维护,防治心理疾病;这样就可以使学生达到身心愉悦的目的,从而使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逐步提高和完善。
3.4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心理是处在动态之中的。体育教学的实践性、竞争性、公开性和集体性等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学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着特殊的作用,师生心理是复杂多变的,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应明察秋毫,审时度势,利用教学艺术,因材施教,满足中学生的生理心理需求,促进他们运动能力的提高,陶冶他们的情操,磨练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的合作、竞争的精神,完善他们的个性,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4  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4.1 改善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促进心理健康教育
    搞好师生关系是上好体育课的基础。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控制者、组织者,而且是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判者,教师拥有绝对的权威,师生之间不能平等地进行交流,这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首先要建立人格上的平等,使师生的思想和行为得到同样的尊重,学生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并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其次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使师生在心理上产生共振,情感上产生共鸣,认知上相近,情感上相溶,创造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良好的人际关系背景下,师生之间的积极关系所带来的积极情感,将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能使学生创造性地应对环境的变化,增强心理素质。虽然现在已有部分中学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模式,但是效果还很不明显,应该加强改善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4.2 注意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由于中学生具有争强好胜与荣誉的心理特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有措施地加强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例如多采用群体竞争的方式,同伴间的互相激励和合作能培养他们的群体意识和集体精神,能增强他们的意志品质。另外,在一些有难度的技术教学中,学生可能会有退却的心理,此时体育教师应能及时地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鼓励,激发其克服困难的勇气,坚定去坚持、去奋斗、去拼搏的信心,从而使其意志得到磨练。利用一些项目本身的特点,去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像球类比赛、接力赛等项目,这些比赛都是有规则限制的,只有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才可以进行,否则将受到惩罚。通过不断的磨练,使中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从而增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4.4 注重培养中学生的情商思维
    新世纪的人才指的是德才兼备、高智商高情商的人才,不是高分低能的人才。中学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所以应注重中学生情商思维的培养。情商思维培养包括对现实、乐观和意向法的思考。体育教学的过程,就是对困难提出挑战的教育过程。面对学习任务,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才能更好地完成所学知识技能,不断提高学习成绩。注重情商思维的培养,乐观、愉快的心情有助于克服困难和身心健康,反之则不利健康。通过体育教学中情商思维的培养,我们要使学生对学习和生活抱有积极乐观的态度,能够主动去学习,去参与。所以,各中学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度重视中学体育工作,在注重智商培养的同时也要注重情商的培养,使广大青少年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4.5 坚持进行课后小结
    体育教学同其他学科一样,一定要进行课后小结。教师要利用心理学原理,让学生对课堂上自己的表现进行回忆,自己评价教师就课中某一环节,特别是学生的看法和评价不一样时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热烈讨论,找出正确的答案。特别是对于有一定难度的技术教学,更应该做个总结和归纳,让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所学内容。其次,体育教学中有许多竞争性比赛或游戏,肯定会产生失败方。那么这些学生就有可能会产生精神和心理上的压抑,体育教师应注意消除他们的心理疲劳和心理障碍。教师可用简短、幽默的语言或小故事去启发他们,用真诚的目光去鼓励他们,使他们相信自己是有能力去获得成功的。
4.6 优化体育教学环境
    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置身于一个优良的环境中,能够使人精神愉快、心情舒畅。目前,学校规模在扩大,学生人数也大幅度增加。因此,学校要加强体育场馆设施建设,购置充足的体育器材,改善体育教学和锻炼环境。我们可以设想,当学生走进宽敞明亮的健身房、体育馆、游泳馆时,必然会产生激动、愉快、跃跃欲试的感觉,从而乐于接受体育,对防止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倾向起到了积极作用。所以要优化体育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总之,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一个值得广泛重视的问题。通过体育教学,增进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从而以强健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来保证学业的完成。但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而要靠体育教师长期的不懈努力。体育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及时寻找教材中进行教育的切入点,有的放矢地将心理健康与体育教学的组织与实施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大海.体育与健康理论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2] 毛振明,赖天德.体育教学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关系[J].中国学校体育,2005(3)
[3] 陈猛.浅析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8(1)
[4] 王丽波.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4)
[5] 林爱.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山西体育科技,2006,26(2)
[6] 孙军.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2)
[7].陈梅.谈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功能与体育教学的融合[J].安徽体育科技,2008,29(2)


关闭窗口

你是第 29321318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