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08年第12期
 
奥林匹克运动与和谐思辩

2008/12/9 17:31:04 浏览次数 3533  

郭克建  孙志华  范丽君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师范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摘  要:奥林匹克主义是一种人生哲学,它主张体育运动处处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促动人类和平社会的建立。将体育运动和谐地与教育、文化融为一体,树立优秀榜样的教育价值,尊崇普遍的伦理道理,在奋斗体验到乐趣,创建一种和谐的生活方式。和谐是奥林匹克运动思想和精神的核心内容,对维系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和谐纽带加以哲学认知和理论研究,具有十分重要地现实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奥林匹克;奥林匹克运动;体育运动;和谐

1 奥林匹克主义哲学的试解
    需求决定意识,认知促进发展。追本溯源,人是具有生物和社会双重属性复杂生物有机体其生物属性迫使人类依赖自然,适应自然,按照自然法则运作。而人类的社会属性则使人独立于自然,按照社会规律操作。人类自身双重性产生不平衡形成了精神与肉体的冲突,这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由于工业革命的勃兴,人口繁衍数量的大幅增加,智力素质的提高,对社会生产方式变革的认知与利用,人类生存条件的不断改善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物质资料生产由以农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转化工业为主导的经济生产,以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标志,随着工业化、社会化进程的突飞猛进,由于生产力(the productive forces)的大发展,成为体育运动兴起的直接驱动力。体育属于非劳动性动作,渐进成为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有规则的身体运动练习和多种运动形式。对于体育直接作用于精神和肉体,使两者在运动中都得了渲泄,遇足了人类的本能要求,使精神和肉体在体育运动中得到了和谐地统一。
    对于体育而言,不会,也不可能独立于生产力制衡之外,只是在社会发展的特殊阶段,显现出自身发展速度快慢和功能性拓延幅度问题。体育作为生产力的非独立要素,我们应该认识到体育与生产力的渊源关系。尤其是体育本体对“生产领域的贡献与深刻的影响。
1.1 人类自身生产方面
    人类自身的生产,即人类自身的繁衍,属于人类物种延续的生产,体育可以帮助人们实现优生优育的愿望,已成为一致的共识,体育的介入提高了全人类的身体健康水平,减少和避免各种疾病的发生率和患病率。延长了人类的平均寿命,提高了生命的质量特别是对妇女不仅使他们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和生殖系统,都得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而且,提升了男、女的生殖健康水平和能力,直接影响到下一代,乃至几代人的体质、健康、遗传的问题。
1.2 物质生产方面
    在进入工业革命时代,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资本带动了工业化,科技成果、高新技术产业所取得辉煌成就,人在其中是决定性的因素,在科技促进经济高速发展进程中,体育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体育与经济共存共发展,带动了社会体育的开展。普遍提升各国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劳动力的体质健康保障和支援。
1.3 精神生产方面
    精神生产是指人类的文化、文明、意识活动。就体育社会实践活动而言,可以使人的意识在体育运动中觉醒,体育哲学理论和生活方式的建立,使得人们认识到体育的社会作用和价值,体育文化、体育哲学、体育艺术、体育文学、体育道德、体育科学、体育社会学都是人类的精神产品。社会生产力与体育有着密切双向驱动关系。正是由于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解放了劳动力,体育才得以迅猛超常规的发展,另一方面体育又通过自己特殊的“生产”方式,无论在自身、物质和精神三方面都作了巨大的贡献。这就是奥林匹克运动选择体育的动因和必然结果。
    奥林匹克选择体育运动作为实践的载体不是偶然和巧合,而是经过慎重的深思熟虑,正是奥林匹克运动取得成功的关键解决了肉体与精神,理性与感性的冲突问题。奥林匹克运动通过最直接的体育运动途径,增强了民族体质,矫正躯体与精神的畸形,使人得到身心和谐的发展。揭开历史之页,我们会看到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哲学基础与古奥林匹克在哲学上,是一脉相承,古奥林匹克是人类体育文化宝库一颗明珠,它的哲学光芒仍在历史的长河间闪烁。它的活动内容、形式、传统与精神体系,极大地影响现代奥林匹克开拓者们的视点形成了一种思想价值体系——“奥林匹克精神”,为人们所尊崇和借鉴,对继承古奥林匹克的历史遗产,起到了承上起下的作用,也为后来人们的探寻人类精神与肉体的解放,奠定了哲学思考之路。在近代人们经过反思,发现正是社会发展危及人类自身的东西越来越多,一个对精神智慧的重视,一个对肉体衰弱的轻视,久而久之,人们深感问题的严重性。造成直接原因是二者发展的极大不和谐所致,为人提供健康的精神、强健的体魄,只有体育运动才能最好补救历史和社会发展带来的病症。对于体育的价值取向的认识不断的深化,需要催生出与之相适应的哲学观,“奥林匹克主义是一种人生哲学”,“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使体育运动处处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的哲学理念,在这样历史背景和环境状态下形成。由于这种哲学观念的找到,开创了一种以奥林匹克运动完善自我和人类健康的道路。对于奥林匹克的历史,可以说是人类克服自身的认识障碍,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的发展史。没有奥林匹克哲学体系的发展,单一的实践发展是不可能的。

2  奥林匹克的哲学观与思想精髓
    奥林匹克运动是当代大规模的国际社会运动,而且超越体育和竞技运动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人类完善和社会发展的思想、理论和运动。作为社会运动而言,必然有指导运动的思想体系,奥林匹克思想是奥林匹克的理性认识,属于奥林匹克意识形态主要内容有奥林匹克主义、精神、宗旨、格言,强烈作用于奥林匹克的一切活动和社会实践。
    哲学是人类精神的最高境界,只有将奥林匹克运动用哲学高度审视,才能准确反映奥林匹克主义的本质。
2.1 奥林匹克主义的概念和内涵
    《奥林匹克宪章》(Olympic charter)是奥林匹克运动一切活动的根本大法,它是被广泛认可的法律性文件,也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基石,同是管理这一运动的基本依据。为奥林匹克运动一切活动的准绳,确立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方向。
    《奥林匹克宪章》对于奥林匹克主义概念是这样表述的:“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奥林匹克主义谋求把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合起来,创造一种在努力中求观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价值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的生活方式”。(奥林匹克宪章——基本原则中第二条)
    “奥林匹克主义的宗旨是使体育运动处处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遵严的和平的社会。”(奥林匹克宪章——基本原则第三条)
    在其奥林匹克宪章——基本原则第二、三条的定义下,奥林匹克主义的内涵是非常丰富,集中到以下几层含义:
    A 成为一种人生哲学、生活哲学。
    B 使人得到身心和精神和谐发展。
    C 主张体育运动为人类和谐发展服务。
    D 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和平的社会。
    通过人生哲学、生活哲学的修养、树立正确地世界观、价值观,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在和谐中求平衡和发展,最终达到人类的和平、友谊、团结、进步的总目标,和谐十分醒目安全占有重要位置。
2.2 奥林匹克主义的中心思想是和谐发展
    透过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影响,大机器的生产,精细的分工、紧张的工作节奏,复杂的社会关系,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压力,使人体能下降,身体部分功能失调,导致心理上的失衡。人的发展是一个古老的题目,此时此刻如何面对与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给奥林匹克运动提出了极大地挑战。参看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轨迹,清晰的看到唯有不懈的奋斗,以及它自身的平衡、秩序、协调、统一的运用能力。
    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主要阶段状况表

    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时间起止 1894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80年 1980年——主要概念 艰苦创业与探索阶段 基石与框架确立阶段 不断的危机与挑战阶段 成功的改革与可持续发展阶段
    代表人物
    (奥委会主席) 维凯拉斯
    顾拜旦 巴耶一拉图尔 埃德斯特隆、布伦戴奇、基拉宁 萨马兰奇
    罗    格
    控制点 奥运与奥运会的创始性 奥运体系与体制建设性 奥运在冲突求发展的持续性 奥运成功改革的创新性阶段本质 奥林匹克模式的探索 奥林匹克模式的初步形成 奥林匹克模式的发展与失衡 奥林匹克模式的改革世界的大环境与背景 世界性的政治与经济关系急剧变化的时期 国际局势动荡,利益冲突导致两次世界大战 飞速变化发展的国际社会,现代科学技术交通、电讯大发展 缓和的国际局势,正在向多极方向发展,为奥运提供发展空间和条件关注的核心问题 奥林匹克运动是否能经受时代的考验 完善奥林匹克规章与活动内容 奥运会规模出现大型化、综合成功化的趋势 重建奥林匹克系统内外关系、商业化、职业化的介入在奥运发展的全过程,和谐起到它与自身的思想体系建设,内、外部的关系平衡、协调和稳定的作用。言简意赅,奥林匹克主义的中心思想就是全方位的和谐发展,已被现有的理论和过去实践广泛的证明,构建奥林匹克运动的大发展,需要的是“和谐的哲学”。

3  奥林匹克运动和谐的命题
    在近、现代社会思潮风起云涌,引发了无数大大小小各种流派的社会运动,不乏其中有些风行一时,随之就烟消云散,不见踪影。而奥林匹克运动在痛苦与无奈中诞生,然后始终沿着奥林匹克宪章指引的轨迹前进。对于奥林匹克运动而言,不是政治运动,也不是宗教运动,经历百年愈加蓬勃兴旺,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能够在发展中与时俱进,渐进形成了以奥林匹克主义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充分认识到体育运动是实现人的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奥林匹克主义的中心思想是人的和谐发展,由于奥林匹克运动扣住时代和谐的主题,把握住了和谐发展的脉博,才使奥林匹克主义的思想体系能够贯彻执行,各种活动能够付诸实施。
    纵观奥林匹克一切内容和活动或显或隐都触及到和谐这个命题。和谐在奥林匹克运动、主义、精神、宗旨、格言中基本显示如下:
    ①使体育运动处处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
    ②通过体育与教育和文化和谐发展;
    ③所有成员取得共识的基础与建立和谐的相互关系;
    ④在变化与持续之间取得一种和谐的平衡;
    ⑤奥林匹克主义的中心思想是人的和谐发展;
    ⑥体育运动是实践人的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正是基于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的永恒追求,引导人们用和谐 的思想认识奥林匹克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作为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多价值取向的奥林匹克运动,我们必须要对它反映出的和谐现象,和谐本质以及和谐规律的总体进行思考和认识,以指导奥林匹克运动的伟大实践。
    和谐是一个相对的、发展中的概念,它以事物的矛盾和差异为前提,有差异,有不同,才有和谐的存在。和谐是运动中的平衡,差异中的协调、原则中的有序,多样性中的统一。
    在奥林匹克运动中,和谐它的含义更加宽泛,它是奥林匹克意识形态的原点,约束着奥林匹克运动和人们的行为规范。和谐是一种重要的人文理念,正是由于和谐意识和和谐功能所起的作用,奥林匹克运动才能发展到今天这样的规模,其意义远超出它的概念限定的范畴,推动了奥林匹克自身的成长和壮大,通过奥林匹克的实践,更加丰富了和谐自己本身的内涵。在奥林匹克运动中和谐共有以下几层含义。
3.1 和谐是一种最高尚的道德,蕴含着最深刻的哲理,身心兼养,中正人和。包含修养诸多文化元素,它客观对待矛盾和差异,是我们深刻认知奥林匹克运动“大发展大繁荣”的中心点,目的是实现奥林匹克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3.2 和谐是人类社会思想宝库中的精品,必须上升到和谐文化的层次去认知它、理解它和把握它。也就是以奥林匹克意识形态为核心,以奥林匹克主义核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思想文化。
3.3 奥林匹克运动中和谐是一种超越体育运动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人类自我完善,促动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理论和运动的核心。
3.4 和谐表达是对人类社会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这对人与人和平共处、人与社会和谐共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视角出发,揭示了奥林匹克运动、主义、精神的内涵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3.5 对奥林匹克内外事物要采取积极建设性态度,通过对话、沟通、谅解,加强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交往。反对极端,坚持适度,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以和谐文化、和谐发展推进奥林匹克的全面发展。
    奥林匹克运动中的“和谐的哲学”就是要各种积极的力量各尽所能,各得其所、互动互补、同心协力,为振兴共同的事业而奋斗。同时,也推崇奋斗、竞争,坚持正义性,强调与不良因素与现象作斗争,其目的是克服不和谐因素,达到高层次和谐文化的境界。

4  结 语
    我们对和谐的认识必然会渐进到自觉意识,认真探索它的真谛,进而使我们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之路。奥林匹克运动源于体育运动,又超越了体育运动,奥林匹克主义的宗旨是使体育运动处处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从哲学角度认识和谐发展,是对奥林匹克运动本质的、内在的、核心的理念与实践精华的揭示。由于奥林匹克运动能够与时俱进,在和谐发展的主题作用下,成功的解决了政治干预,保持了奥林匹克运动的独立性。在内部调解了三大之柱之间的矛盾,确定了权力与义务和经济利益合理分配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了商业化使奥林匹克运动摆脱了经济危机,加强了经济实力。突破了业余原则的禁区,引进了职业运动员的加盟,提高了竞赛水平,满足了体育运动竞技发展和观赏的需求。针对不和谐的滥用兴奋剂的挑战,是有悖于和谐发展的宗旨,旗帜鲜明持坚决反对态度。面对奥运会超大规模的压力,全面限制运动员入会人数,提高新项目进入奥运会标准,削减比赛项目,控制规模继续膨胀,是和谐的理性与反思的结果。奥运会一切活动必须均衡、协调、有序和统一的发展。否则有失控的危险。
    在奥林匹克运动中和谐强调的是各个方面之间的共同联系、共同利益、求同存异的整体考虑和布局,以和谐求生存、求成功、求完善、求统一、求发展之路。和谐不仅是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真谛,也是我们人类自身和社会大发展的真谛。发展,是我们时代的主题,也是奥林匹克的主题。和谐是改革、发展、稳定相适应的哲学,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而使人们共享发展成果的哲学。

参考文献:
[1]体育学院通用教材.奥林匹克运动[M].京人发体育出版社,1993:116.
[2]射亚龙.奥林匹克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4:180-186.
[3]高等学校教材.奥林匹克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5 ,43-56.
[4]郭宇光.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8-10 ,35.


关闭窗口

你是第 29297782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