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08年第11期
 
关于重庆市大渡口区实验小学实施阳光体育的基本对策

2008/11/7 10:52:05 浏览次数 4259  

曾举,沈茂,冯士博,汤仲林
大渡口区实验小学,400084


    近段时间,区实验小学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深入贯彻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健康素质,促进学生了的全面发展。

1 阳光体育运动在我校的地位和作用
    由于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把体育摆到同德育、智育一样重要的地位。突出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地位,掀起了体育健身的热潮,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体验和享受到体育运动的快乐。学生体育锻炼热情持久,身体素质不断提高,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同。通过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磨练坚强的意志,养成良好的品德,彰显了学校体育工作的特色。此项活动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健康素质,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推动学校素质教育不断发展。

2 我校“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基本对策
2.1 树立阳光体育的运动理念
    通过各种舆论形式的积极宣传,广泛传播“阳光体育运动”的健康理念,使“健康第一”、“达标争先、强健体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口号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并结合我校的办学理念“开启官能,培育慧心”,使全体教师明白只有确保”阳光体育运动“持久地开展下去,才能有效地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形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风气,才能有效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2.2构建阳光体育的运动常规
    学校选择把“阳光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外聪内慧的优秀孩童。具体规定如下:
    (1)早上8:00—8:40以及课间30分钟为阳光体育活动时间;
    (2)设立11月份为阳光体育节;
    (3)规定1-2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3-6年级每周三节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课时。
    (4)制定了具体的达标数据,使72%的学生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以上等级;
对师生的要求如下:
    (1)体育教师要切实加强体育教学,创新体育活动形式,开展集体竞赛项目;
    (2)班主任认真组织引导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使同学们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形成人人参与,生气勃勃的校园文化氛围;
    (3)全体同学在课间走出教师,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中,呼吸新鲜空气,沐浴和煦的阳光,踊跃参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4)全体师生要在活动中进一步强化团结协作精神,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坚持依法治教,规范办学行为,将青少年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育计划,形成制度。这样以来,从思想上到行动上深入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彻底消除“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的官僚作风,为形成青少年体育生活方式做好行政和制度上的保障。
2.3 开展武术特色项目,使阳光体育“校本化”
    阳光体育的“校本化”搞的好不好,有没有适用性,直接关系阳光体育在我校的生命力。
自从我校与区体校合并以后,我校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传统优势和资源特色,有重点地加以整合和内化,形成校本化的具体操作方案。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体育项目,成了我校的一大特色,具有独特的健身优势,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渗透到我们的校园,在学校开展武术不仅可以起到众所周知的增强学生体质的作用,还可以起到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珍视和继承民族文化遗产的特殊教育作用。课间操上普及武术锻炼,各个学生精神抖擞,展现了武术的精、气、神。丰富了阳光体育的内容。
2.4 将德育融入阳光体育运动中
    在学校德育教育中,运用体育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在阳光体育运动中,有意识的融入德育教育,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锻炼身体的习惯和体育道德风尚,使学生拥有健康向上的心态。
2.5 阳光体育与体育课、阳光体育节紧密相连
    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加强体育课程建设,结合体育教材的内容,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开设青少年同学们喜欢的易普及的体育项目,为青少年学生参与体育生活方式配置优化“软件”。
阳光体育节的举办,广泛开展学生体育集体项目的竞赛。为青少年学生参与体育生活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丰富了学校体育文化的内涵。我校书记在阳光体育节上讲道:“阳光体育”改变着学生的身体素质,精神面貌,也将“阳光”效应辐射到了教师身上。另外,我校鼓励让“阳光体育”走出校门,走向社区、家庭。要求家长抽出时间陪子女进行体育锻炼。阳光体育节上有的家庭还出现亲自同场竞技的场面。
    我校之所以有“阳光体育”开展的良好局面,正是得益于我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以及在我校学校教育中构建“阳光体育”的的运动常规,并将课外文化活动纳入生活化、制度化轨道的努力。但是,要把“阳光体育”的“阳光”效应延续下去,仅仅实现全员性和全面性显然是不够的,还要实现“阳光体育”的校本化、辐射性,进而构建区域长效机制。


关闭窗口

你是第 29425744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