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08年第10期
 
毽球的人文价值探析

2008/10/9 9:37:31 浏览次数 6578  

达桂邕
(广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健系 广西柳州 550004)

摘 要:研究发现,毽球是一项对性别、年龄、场地、器材条件要求较低,技术难度较小,运动强度不大、运动量可随意调控,并且具有高度趣味性、机动性和广泛适应性的大众健身体育项目。在其发展历程中,表现出促进社会稳定、促进人的身心健康、促进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发展,对提高全民体质和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毽球;人文价值

    毽球是在我国民间踢毽活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是一项新颖的、具有民族特点的竞技运动[1]。这种活动具有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久远的历史性特征及现代特征,充分说明它是一种能满足大众群体多种需求,适应现代潮流,具有极强生命力的重要的文化体育活动方式。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至今仍缺乏对这种传统体育活动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推广,还没有广泛被学校体育纳入教材。本文旨在提高人们对这项传统体育的历史人文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认识。

1 毽球活动的特点
1.1 场地和器材特征
    毽球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外形美观漂亮,价格低廉,可根据需要自制成各式各样性能不同的品种。毽球运动对场地、器材、服装要求很低,对活动场地的质地、面积大小都没有严格要求,只要地面较为平整室内外均可进行。毽球活动在场地、器材要求上的这种“低门槛”特征,使得这项活动不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极易在经济水平较低、条件较差的地区推广和普及。
1.2 技术特征
    毽球运动以脚为主,全身各部位肌肉、关节协调配合,技术动作简单,花样多,可自创,其活动形式为:
    ⑴踢花毽:不受年龄、性别、水平及参与人数的限制,基本技术容易掌握、运动技巧难度可小可大、可自我控制运动强度和运动量,练习者能根据自身的年龄、身体状况、爱好及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踢法和花样。
    ⑵竞技毽球:在传统踢毽基础上融入了现代竞技体育的理念,采用了类似排球比赛的规则,顺应当前体育发展的方向和潮流,深受青少年的喜爱。
    在对其进行技术特征的研究中发现,在毽球活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形成的一些较为常见的动作及由这些动作所表现出独特的美学风格,同时,我们还看到踢花毽在方式和花样上的自主性和可创性,即在其历史形成的技术原则的指导下,可以再创编出新的动作花样和踢法,使其活动内容更为丰富,更多的美得到延伸。而竞技毽球的高度对抗及类似采用了人们熟悉的排球规则,使得这项活动易以被接受而得以不断发展。既适应了现代化转型,又很好地服务和满足了现实生活中的大众需求。其别具一格的技术性特征,突出表现了极大的可变性和再创造的空间,是众多现代体育项目所不能比拟的。
1.3 运动强度、运动量、趣味性及安全性特征
    毽球运动强度不大,是一种典型的“有氧运动”。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运动强度和大小。参与者既可随队伍一起自始至终参与活动,或可中途加入或视自己体力情况而退出。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鲜明的节奏感、身球合一的协调美、由活动本身逐步引起的良性身体感受、参与者之间的默契配合,使这项活动具有了高度的趣味性、欢娱性及安全性特征。毽球活动这种高自主的健身方式与强调身球协调的全身性运动结合起来,无疑提高了其健身健心效果。这种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而调控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又极具趣味性和与美学相结合的特征,不仅使得这项活动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和良好的健身、健心效果,成为男女老少皆可参与、又乐于从事的活动方式,具有广泛的适应性特征。实践证明,它是现代大众有效的健身方式。与追求更高更强更快的现代理念来比较,其更具人文关怀。
1.4 活动方式的主要文化特征。
    在踢花毽活动中,大多数情况都是多人一起,勿论年龄、性别、地位,按同一节奏而完成着各种花样动作。在活动过程中所有参与者之间的协调配合、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身心愉快和实现的情感表达,就是这种活动的全部目的。因而它的文化属性之一,是一种典型的无功利,至少是少功利的“群欢游戏”。在这种活动中,由于参与者之间对胜负功利争夺淡薄,因而也就没有了竞技体育中必然出现的激烈对抗与冲突,没有了为实现竞争目标而必然导致的身体的极度疲惫和情绪的高度紧张,而表现出一种集体的、轻松愉快的追求健身悦心的典型的大众性活动。毽球活动的这一特征,具有了中华文化强调和追求和谐的鲜明的文化个性,和现代竞技体育形成鲜明的对照。正是与现代竞技体育的这种文化差别,使其具有了不同于现代竞技体育的重要的社会文化价值;使其在体育领域中占有了不可缺少的一席之地;使其获得了与现代竞技体育平等对话的权利。这种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体育方式的存在,延续并丰富了人类体育文化的内容,从而也充分显示了其重要的文化价值——追求个体与群体的和谐和快乐、追求人际交往、追求民族认同和民族团结。

2 毽球活动的人文价值评估
2.1 健身价值
    踢毽球融生理学、解剖学、人体造型学、体育美学等多学科理论于一体。它是以腿为主带动全身肌肉参与活动的特有运动,是一种典型的有氧运动,。实践表明,踢毽球可以有效刺激内脏器官,加速血液循环,提高有氧代谢能力;增强体内各种酶的活性,调节内分泌水平;提高供血能力和新陈代谢能力;改善神经系统的灵敏性、均衡性,从而提高记忆力和判断能力;促进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的灵活性、肌肉的弹性及柔韧性。因此,踢毽球既促进人体内脏器官、呼吸、循环、内分泌、神经系统机能的提高,又全面发展了人体柔韧、力量、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进而改善提高机体抗病免疫能力。是强身健体的有效手段和可靠方法之一。
2.2 大众化健身价值
    现代竞技体育追求更高、更强、更快,其运动项目极其功利,一方面忽视了人的生理极限和承受能力,另一方面过多强调对抗竞争,忽视身体健康,以至于人们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残害身体。因此,我们在追寻健康目标时,应该把握好体育与健身,树立正确科学的健身理念,发掘和推广安全、有效、易被大众所接受的运动项目。研究发现,毽球是一项大众健身价值极高的运动项目,具体表现在:功利性极其淡薄,因其动作丰富多彩,练习形式多种多样,运动量可大可小、容易控制,对场地器材要求也不高,适合各种人群参加,没有性别、年龄的限制,客观上增加了人与人之间接触的机会,淡化了人与人之间等级地位、职业性格、世俗偏见等鸿沟,架起了人与人之间互相沟通的桥梁,拓宽了人与人之间感情交流的渠道和团队合作意识。参与者在体力、心理和精神上不再有抵触和反感情绪,融入的是一种练习者所渴求的、积极的、富有活力的精神境界,使人处于一种主动、轻松、快乐、舒畅的享受生活的状态之中,成为人们调节身心健康、调节工作和学习压力、丰富业余生活的重要内容。
    在推进全民健身的潮流中,我们还应该积极关注和支持社会弱势群体的健身问题。目前,在我国存在大量的弱势群体,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弱势群体健身意识相当薄弱。要真正实现全民健身,关爱社会弱势群体,维护弱势群体健身的正当权利,唤醒弱势群体健身的内在需求,摆脱目前弱势群体参与全民健身的现实困境,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健身,这已成为全民健身必须面对的社会问题。如何开发适合弱势群体活动的项目、场地、器材、设施已成为影响社会弱势群体健身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关注和支持社会弱势群体的健身问题,提高弱势群体的健身意识,加大弱势群体健身的投资,既是我国进一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重要体现,又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与要求。而毽球低门槛,易学、易练、易创及易获得成就感的特点很受弱势群体的欢迎,在弱势群体中有极高的推广和实用价值。
2.3 美学价值
    “健美”是人类始终对自己身体状况追求的目标,人类对美不断追求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毽球是一项艺术性、娱乐性很强的民族体育运动项目,具有丰富的美学内容。首先,踢毽通过肢体动作及对毽球飞行的控制向人们来展示“人球合一”的和谐美,在重复对美的内在体验中,能大大增强感受性,使内在美与外在美结合起来,从中获得美感,并成为他人的审美客体。人们在毽球优美动作的影响下,不断地进行着提高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审美活动,丰富和加深了人们对美的体验与观赏。其次,练习者还可以自己制作毽球、自创自编动作和踢法,充分发挥人的个性想象力,使美的新颖性无限伸展,人体的自然美得到充分的发展,并激发人的感情,使人们在精神上得到极大的愉悦与满足,增强了自信心和成就感,进而提高了人们自觉参与的兴趣。
2.4 竞赛文化和休闲娱乐价值
    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内容研究发现,其大多数是消遣性的民俗游戏,很少有与古希腊大规模的竞技相同和类似的成分[1]。大众体育的核心是健身,但其方式又与竞赛紧密相关,“健身竞赛”是指人们自愿参加的,以强身健体、休闲娱乐和社交为主要目的,以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身体活动为主要内容,根据要求而进行的个人或集体的体力、技艺、智力和心理品质的相互比赛[2]。毽球正是一种典型的“健身竞赛”,同时又是一项大众化休闲娱乐活动。它把竞赛与取胜作为一个过程,而把强身健体、休闲娱乐和社交为主要目的作为主要目的。参加比赛的人群可以自由组合,并且不受参赛项目数量和个体性别、年龄的限制;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比踢毽个数、时间、动作质量水平、花样新颖程度、集体配合水平及竟技水平。踢毽注重人人参与性和比赛过程的娱乐性、健身性,比赛结果的多重性,不对技术作过高要求要求,它所表现出的竞争性建立在公平的基础上,有相对宽松的规则和评判标难,以督促每一个参赛者不断去学会创新和承受,学会相互尊重和了解,唤醒和激起人们的团队协作意识,使人的主体精神通过体育竞赛的强化,在进行中得到自娱自乐,以满足空闲暇时身心娱乐要求。毽球运动的特征正是突出休闲娱乐性质,把体育活动融入到每个人的生活中去,是体育文化属性的回归[3]。
2.5 机动健身价值
    毽球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对活动场地的质地、面积大小都没有严格要求,加上其活动方式多种多样,人们可以在空余的时间,即使是很短的时间,很小的空间也能参与毽球活动,而活动方式没有人数、年龄、性别的限制,更没有对技术的高要求,这就决定了毽球活动有很大的机动性。我们可以看到,在毽球普及较好的城市,许多学校把毽球作为课间操,机关单位、工厂、公司也有许多把其作为调节工作紧张,放松身心的即兴运动内容。在一些私人小店,由于踢毽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常常能看到店里没有生意或在闲淡时段,老板或店员三两成群在踢毽,短短的几分钟也能给他们带来愉悦的运动。由此可见,毽球运动相对其他运动项目,具有极高的机动健身价值。在城市学校,由于受场地限制很大,许多学校课间很难开展广播操或其他运动操,我们为什么不把机动性强、锻炼价值高且安全,“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展活动的毽球活动作为课间操呢?“阳光体育”非常需要机动性特强的毽球运动。
2.6“人文精神”与“和谐文化”价值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人们体育思想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思想,使运动价值从政治需要转向人类自身的根本需要;从社会的强制性功利需求逐步转向个体健康幸福生活的主动需求。“以人为本”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生存、幸福和发展,这种伦理价值取向是构建和谐社会体育伦理价值的基石[4]。这种主流文化价值正是和谐社会建设中所积极倡导的,其核心问题就是要解决人体自身的和谐,包括躯体、心理、智力与道德之间的和谐。毽球运动恰恰蕴藏了“人文和谐”的哲学内涵。它的内涵是精神的健美,使练习者懂得用自己爱好的方式及踢法来超越法则的束缚,娱乐身心、缓解压力,在心理境界提升的过程中,能正确审视自己的优缺点,扬长避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保持与促进生命和谐发展的积极意识与健康行为,并在健身健心的同时也提高了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识水平,增进了人际情感交流。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理念与“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体育思想,在指导人的发展过程中,有殊途同归之功效。这种多元价值观逐步形成和谐社会建设中所倡导的和谐文化,指引人们的运动意识、运动动机及审美情趣熔铸到和谐社会建设中来,通过各种表现形式和传播渠道使人的思想和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反馈到生活、工作中去,能动地推动整个社会向前发展。因此,毽球运动不仅仅是一种大众健身运动,更是一种和谐文化,在其民族文化和个体需求的融合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和谐体育文化特色,促进社会人文和谐发展。

3  毽球活动的现实意义
3.1促进社会大众体育事业的发展
    和发达国家相比较,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较低,我国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还相当欠缺,很大程度上严重制约了我国大众体育的发展。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都相对较高的城市中体育活动场地设施尚且馈缺,中国广大农村的不足情况就更为严重。而提高民众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水平的强烈要求,又不允许我们等到我国经济有了更大的发展,国家财政力量和居民消费水平都能较好地满足对体育场地和器材的需求后,才去全力推进社会体育的发展。于是,最为现实、也最为有效的解决方式,就是寻求那些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健身性、趣味性和机动都较强,易于推广而又有良好的促进参与者身心和精神健康的体育手段,借助这些体育手段在更大范围内的推广而促进我国城乡社会体育的发展。正如前所述毽球活动就具有这种明显的特征。因而,我们完全可以在对毽球活动进行有效的挖掘和整理,进一步丰富其活动形式和动作内容,强化其趣味性、健身性水平后,促进其在更大的范围内开展。借此不仅可以促进农村地区学校体育的有效开展,进一步促进农村社会体育的有效发展。同时,还应该把毽球更广泛地推向城市社区,使其成为城镇居民方便有效的体育活动方式,让古老的毽球文化,在推进我国现阶段大众体育的发展中充分显示其时代价值。
3.2 实现与学校体育的互动发展
    在我国农村,尤其是地处边远,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学校体育的场地、器材、设施及师资力量还十分欠缺。据笔者对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调查发现:由于以上条件的欠缺,大部分农村学校中,大部分高二、高三年级不开体育课,而其他年级体育课80%“放羊”,除校运动会外,很少组织学校课余体育活动,没有几所学校能实施主管部门颁布的体育教学大纲。而当前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给各级学校结合本校实际,在教材选择上以更大的自主权。在各级各类学校,我们完全可以在当地流行的现代体育基础上,开发利用符合本校人文、经济发展水平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以便在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上,不受或少受场地、器材和师资条件的制约,而确有实效地开展学校体育,推动学校体育的发展。毽球运动,正是这种便于在学校体育中广泛采用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在经历教材化处理后不仅可以解决广大农村学校场地、器材、设施及师资力量问题,而且可以成为城镇学校宝贵的体育课程资源,进一步切实有效推动学校体育全面的、可持续发展。民族体育发展的经验一再证明,绝大多数体育项目,都是在经历走进学校、成为学校体育资源的过程中逐步构建和丰富了自己的理论与方法,并通过学校体育方式而在整个社会更广泛地流传和辐射开来。所以,走进学校教育是大多数体育项目获得有效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方式和途径。当我们把毽球运动经过教材化处理而引入学校体育后,必然收到既促进学校体育的有效发展,又促进毽球文化发展的双重效果,从而实现两者的互动式发展。
3.3 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毽球文化之所以能从历史深处一路走来,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这种活动始终是人民大众男女老少都十分喜爱的、追求群欢的、大众参与的游戏活动,具有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明显特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民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在生活中有更多的余暇时间和精力去积极追求快乐的生活方式。但是,实际生活的事实告诉我们,在这种对快乐生活的追求中,方式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如果不加引导,则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便会占领这种业余生活的阵地,不利于构建文明而和谐的社会。如果大力提倡和组织群众进行毽球活动,不仅可以通过活动而充分发挥毽球文化的娱乐性价值,有效地丰富民众业余文化生活;通过充分发挥其健身价值而促进参与者健康水平的提高;还能通过充分发挥其促进交往、增进民族情感等文化价值而加强民族团结,从而倡导了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排挤了腐朽、落后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占领了余暇生活阵地,加强了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毽球活动以其独特的方式和效应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开展,必然能够通过这些先进思想的表达和健康精神的诉求而有效地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这不仅是有必要广泛开展毽球活动的基本理由之一,也是我们开展“毽球活动所要追求的方向之一。
    综上所述,流传于民间的毽球活动,是一种独具民族个性的、方便易行而又极具休闲娱乐功能和健身功能的传统体育文化。在其悠久的发展历程中,始终表现出了如下宝贵的历史文化价值:有效地促进了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促进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对社会稳定来说,极为有利地维护了社会的团结和统一,并在实际活动过程中延续和传承了独具个性的传统文化,还有效地促进了人们之间的友好的文化交流。在不断实现现代化转型的今天,这种独特的民族传统体育依然具有如下重要的现实价值:其广泛的适应性、机动性和有效性,使其可以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下,有效推动我国大众体育进一步开展的体育手段;可以作为课程资源引入学校教育,从而推动学校体育的有效开展;还可在广泛开展中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为构建文明而和谐的社会做出重要贡献。我们只有通过促进毽球文化在现实的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中进一步实现上述价值,才能使这一古老的传统体育文化在现代体育的发展中得到补充和延续。

参考文献:
[1] 胡小明.民族体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O05:159.
[2] 刘亚娟.和谐社区健身竞赛理念探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11):93—96.
[3] 胡小明.从工具到玩具-竞技运动文化属性的皈依[J].体育文化导刊,2002(4).
[4] 李平,熊飞.和谐社会视角下体育伦理价值构建的理论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5,26(5):41—44.


关闭窗口

你是第 29413620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