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守功 马爱华 江苏省如东县洋口镇光荣初级中学226407
为了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江苏省教育厅、财政厅于2006~2007年对农村学校实施“四项配套”工程,其中之一是体育器材配套。此项工程确实起了较大作用,但仅仅依靠下发的器材来上体育课是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求的,还需要多挖掘、多开发、多利用各种体育资源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其实课程资源有时就在我们身边,若抓住之,课堂会因“意外”而精彩。 [案例]:一个雨天,体育室外课被迫改为室内理论学习。室外实践课因此成为室内技术原理的讲授。我正在前面边示范边讲解,学生们心不在焉的听着。忽然一只“纸飞机”从教室后面快速地飞来落在讲台边,我感到很恼火。就在一瞬间功夫,脑海中灵光一闪,何不利用来上课。于是宣布每人带上较硬的纸去大饭堂“纸飞机”比赛“掷远”,教室一片沸腾。 大饭堂里,大家开始行动了,热火朝天。“飞机”在饭堂里横冲直撞,人在饭堂里川流不息。 师:大家刚才都做了实践,有“飞机”飞得既稳又远,也有“飞机”开始或中途就变方向而落地的。这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其中原因。 于是同学们自然分成六个小组忙开了。经过四、五分钟忙碌,小组代表开始发言了。 生:“飞机”制作时,机翅和机头不正,影响飞行。 生:“飞机”的材料太软影响飞行。 生:风向影响飞行。 生:用力不够也影响飞行。 …… 师:大家说得都不错,有道理。我提供给你们六个小组同等质量的材料制作飞机,且进行比赛,但要大家在比赛过程中留心观察,同等条件下,怎样才能飞得更远。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紧张地改进、筛选、调试。随着老师口令,在全体学生的注视下每组代表进行了试投。我针对飞行距离或空中飞行姿态速度,让学生动脑想想在材料制作相同条件下,为什么会出现不同距离的悬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最后归纳为要手臂、腿、腰都用力,才能投得远。我知道差不多了,提醒大家是不是跟投掷差不多,也就是上下肢协调用力。学生们都睁大眼睛露出惊奇,我微笑地点点头。 同学们懂了,带着喜悦,带着满足,玩着、练着…… 本来是一堂较为枯燥投掷理论课,而我却巧妙运用学生常喜欢玩的“纸飞机”去激发学生兴趣,利用学生兴趣,实施于教学之中。使学生学得起劲,学得愉快,学得主动,很好地利用我们身边熟悉的而又不被重视东西成功地完成了投掷课。 最近20年间,中国青少年体质在持续下降,学校体育责无旁贷地担起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任务。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主阵地,通过体育课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兴趣,学习运动技术、技能,培养学生的各种情感、意志及精神等等,需要选择新的教学方法和不同的教学内容达成这些目标。因此,必须加强课程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弥补对体育课程资源投入的不足。下面就体育资源的开发谈谈一些个人的见解和做法。 一、现有器材,一物多用 现有的体育器材若只停留在表面使用是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的,会造成“现在的学生喜欢体育,不喜欢体育课”,“提高学生体质”将成为一句空话。如果充分发挥其作用,开发出常见器材的多种功能,那又是另外一种景象。例如:跳绳可单跳,还可跳双飞、三飞;也可以用来斗智拉绳;结成一根根长绳可以多人跳,跳法自定;打成结来代替投掷物投掷;更可以多人绑在腿上进行合作跑。 二、改造场地,激发兴趣 由于受传统竞技体育教学思想的影响,许多学校的体育场地都是按竞技运动的规格和要求建造,这种成人化的场地使小学和初中的学生望而生畏,好多喜欢的项目玩不转,最后只能是望之兴叹。久之,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场地器材实施改造,来适合学生运动。例如:较多学生喜欢打篮球,热衷于投篮,投进篮圈后心理有种成就感。然而,相对小学、初中低年级的学生尤其是女生而言,篮圈又较高,场地又有限,怎么办?我们可以在标准篮球场的两篮架之间拉两根相距一定距离的平行线,线上安若干个呼啦圈,在场地上划若干条线,开辟出若干个小型篮球场地供学生运动和比赛。这样既增加了练习密度又重新换回学生运动的兴趣。 三、自创器材,培养能力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或独立自作简易器材,既缓解了体育器材的不足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上面的案例就是学生在不经意间创作出来的,一样取得锻炼的效果 四、结合实际,选择运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外的新兴项目不断传入我国,越来越受青少年喜欢。几十年来传统体育教材的统治地位被打破,这些“新颖”、“流行”、“时尚”的新兴体育教材,带给体育教学无限魅力。从2007年湖北省教育厅主办的“湖北省第七届体育教学评优活动”来看,“恰恰舞”、“街舞”、“跆拳道”、“搏击操”等教学结果反馈,新兴体育教材确实可行、可用,给体育教学带来无限生机。然而,各地的教学条件、师资力量、文化背景参差不齐,实施前要有选择地开展。 当然课程资源开发不仅仅局限以上所述,各个地方有丰富的乡土教材,各个社区有火热的群体活动,资源的开发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这不光是我们体育教师的事,同时也是班主任、有体育特长的教师、有体育特长的学生、社会体育指导员、家长共同关心的事情。开发过程中应挖掘他们的潜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鼓励他们关心和参与体育课程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更多地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培养“终身体育”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 [2]钟启泉,季浏,胡增荦.体育教育展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