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张伟 (1.西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2.哈尔滨工业大学 体育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8)
摘要:结合体育教学现象、特点并对体育教学现象进行分类,分析体育教学现象的表现形式和意义,揭示体育教学的本质,体育教师不再是消极地扮演教学大纲和教材执行者的角色,而是一个与学生共同学习的学生,共同学习必须容入学生。 关键词:现象;教学现象;体育教学现象
1 现象与体育教学现象 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是现实事物和过程借以表现的可以通过感官去感觉的外部形式。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现象的概念。现象是事物表现出来的,能被人感觉到的一切存在,它较多关注意识现象,尤为关注各种事物的主观显现方式;是人能够看到、听到、闻到、触摸到的存在,是人们获得对某物的直观或体验的一种观点。而没有这个观点,这个某物便隐而不现,现象也无法得到显性的表现。 存在就是一种合理的现象,体育教学就是存在于体育中的现象。例如,体育教学活动、体育教学的主客体、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等这些体育教学各要素的表现过程就是一种存在的现象。当然,也会在过程中产生必然现象、偶然现象、歪曲的不能合理反映本质的现象和能够符合规律的能够反映本质的现象。这也可以认为体育教学现象就是体育教学中一切外在表现行为的呈现。他所呈现出具有多样性、自发性、易变形的特征,这与它本身的内外因是具有密切联系的,可能昙花一现,也可能恒久驻留。体育教学现象可区分为体育教学存在和体育教学意识两个基本方面。体育教学存在是指体育教学的物质方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学生、教师因素,但主要指硬件设施。体育教学意识是指体育教学的精神方面,包括体育教学思想、体育教学艺术、体育教学道德等。
2 体育教学现象的特点 2.1 体育教学现象的直观性特点 体育教学现象排斥中介的因素,把直接的把握或这个意义上的直观看作是一切知识的来源和检验一切知识的最终标准。强调本质直观,不仅将经常偶然任意的变为现实的事件的本质性,而且从自然本性上强调个别的、一次性事物的本质,并进行一种解释和分析。我们看到体育教师对其学生从传授课堂中体育知识技能到使学生品德形成再到人格完善地悉心教导,这一切都是一种可以看到的逐渐表现出来的现象,是体育教育传承发展的必然活动,是天然本性的直观。 2.2体育现象需要本质认识的升华 体育教学现象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要求通过直观来获取本质洞察的特点,即获得对本质因素以及在它们之间的本质关系的把握。我们看到,人们常常在谈论体育教育如何发展,但又把“到底发展了什么东西”这个问题给忽略了;我们看到,人们是如何认真地追求对事物环境的把握,以便不用再对事物的本质去进行分析;人们是如何相信弄清了事物的起源或影响,就以为是回答了关于事物的本质问题。直接地把握本质之所以如此困难、如此不习惯,甚至对于一些人来说,似乎是不可能的,就是因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看法:它更多地是去把握对象,处理对象,而不是去冷静地观察对象,深入到对象的自身的存在中去。
3 体育教学现象的分类 当前,从体育教学的上层理论体育课程的表现形式上看,是出现多序列、多层次的现象。多序列指体育实践课程内容和一系列的课外体育活动课程内容。多层次指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无论是从序列上还是层次上都在体育教学中呈现这些因素对体育教学的影响,从而使体育教学现象以不同形式和种类表现出来。笔者尝试划分为:产生应发挥出的必然现象、无法预料的偶然现象、超标准现象和低劣负面现象。 (1)首先,产生应发挥出的必然现象在多序列方面表现为体育课堂教学中传授内容过程所有的表现,是以传授教学内容为目的所能呈现的必然现象,没有教学内容自然就不存在这些现象。其次是课外体育活动课程的实施即体育教学中教师传授内容和学生从事内容所发挥的作用,它与课堂教学相比具有空间更广阔、组织方法更丰富的特性,是表现体育教学不同于其它教学的主要特性载体,在课程到教学每一个机制动态运行中必然得以表现的现象,是以一种外显的方式呈现出来后在课程设置时被预测、被计划。另外,体育教学现象表现在多层次为“体育教学大纲”和“体育教材”两个层次。由于课程的实施就是教学,其目的是通过评价进行反馈,使课程与教学整个体系更加完善,也就是说“体育教学大纲”规划课程实施,通过对课程实施即教学这一行为进行评价后反馈作用于教学大纲,从而使“体育教学大纲”到体育教学实施即教学这一过程不断优化循环是教学发挥最大教育性的自身完善现象,是体育教学得到发展的必然规律性。同时体育教材为教学的完善、学生知识的掌握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是教育发展至今的必然现象之一。 (2)实际从其现实意义上讲偶然现象多表现为无法预测的偶然现象。课程的发展受到社会、教育等多因素的影响,历史告诉了我们每一秒的出现都可能带来想不到的事情。由于体育的特点使体育教学具有鲜明的活跃性,而这种活跃性在产生较强随机性的同时必然带来偶然现象作用在体育教学过程之中,这在体育教学中鲜明的表象出来。当然,在课程设置中无法控制的偶然现象呈现在体育教学的实施层面时教师必须通过教学智慧的力量加以施控,搜集在体育教学评价的思考之中,制定在课程设置的计划之内,逐渐构建体育教学的强大体系并赋予更强的生命力。可以说,体育教学的偶然现象在不断推动体育教学成长的同时给予体育教学现象更丰富的表现。 (3)超标准现象,是一种超额完成预期设定目标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在体育教学的评价层面得到了回答,在体育教学实施层面得到了呈现,在体育课程设置层面得到了孕育,是明显超出了预计的教学效果的一种表现。可以说,波浪起伏的发展趋势表现出一切事物规律性的发展,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兴趣高,接受水平高,身体素质好,领悟能力强,知识积累丰富,通过学习后学生对基础知识、技能掌握超出预期设定的目标水平或形成更高的、专业化的水平。这种现象的出现赋予整个体育教学体系更高的价值。 (4)低劣现象,是指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低于预期设定目标的最低标准或是无法掌握任何知识技能。对于低劣现象的出现有课程设置的原因,有评价标准与手段的原因,也有教学主客体的原因。课程目标的制定要符合教学主体的水平,要与评价手段相适应,要全方位整体的考虑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作为教学的主体,学生和教师都要发挥各自角色的作用,教师要在不断提高自身水平的同时深入到学生中,了解学生特点,调整合适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要积极的迎合,投入到课堂中来,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降低低劣现象的发生;同时,一个好的课程评价标准与手段是教学成功实现的关键部分,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制定必须能够正确的检验出体育教学的合理性,它可以通过评价检测出体育教学中各部分及环节的问题所在。
4 体育教学现象的表现形式 4.1不同体育课程概念界定下的体育教学现象的表现形式 斯考特(Scotter,R.D.V)曾说课程是一个用得最普遍但却定义最差的教育术语。奥利佛(PeterF.Oliva)也认为,与教育的其它方面诸如管理、教学和督导等行动定向了的术语相比,课程确实具有一种神秘的味道。由于这些学者这样认为也使长期以来对体育教学一词的界定上表现出了多元的现象。从体育课程与教学关系的角度分析,承认教学包含课程的观点与承认课程包含教学的观点在教学现象的表现形式不同,前者的重心在教学,课程要服务于教学,课程的设置表现的更加具体化,教学过程中课程的一切现象得到重视,可以说在教学过程中的一切现象决定了课程的设置,决定了教学内容的选择;后者则不然,课程包含教学的观点在教学现象的表现上更加关心政治、经济、社会、教育发展状况的表现,而政治、经济、社会、教育表现的现象是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选择的重点,教学是课程的服从者。当前,课程与教学的关系可以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课程与教学在层次上进行了划分,课程是教学的上层关系,教学比课程更加具体,在具体中通过对现象的总结反馈给课程,二者成为一个循环系统,这一现象的演变使教学现象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和多元。 4.2体育项目多样性丰富了体育教学现象的表现形式 从体育教学的特点分析,体育本身具有多种项目,这决定了体育教学种类的多样性,在大的体育教学观下不同的项目表现出不同的体育教学内容,表现出不同的体育教学现象,不同现象的展现使体育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而对现象的观察和总结使不同内容的体育教学产生了彼此的联系,这使体育教学现象在不同空间中得到了反复的呈现,也使现象之间产生了局部或整体的相似或相同,知识的积累、技能的迁移不断的使现象更加外显和重现,人们开始学会了解和运用现象,学会掌握现象的规律,学会制造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使体育和体育教学双方建立了更紧密的联系。 4.3不同体育教学类型中体育教学现象的表现形式 体育教学的类型分为体育学科课程、体育活动课程和潜在课程。可以说体育教学的分类本身就是一种存在的明显现象,而在不同类型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的现象又有所不同。在体育学科课程中,由于体育学科课程是体育文化遗产和体育学科基础组织起来的较为传统的体育教学形态,其特点表现为对知识的组织和规划,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所以体育教学现象的表现自然也受限定,现象的呈现多数表现在体育教学中,在这种被规划被选择成形后的壁垒中体育教学现象好似变得规矩。在体育活动课程中体育教学现象表现将会十分活跃、彰显,由于体育活动课程的表现形式比较自由,与外界环境紧密接触,自发性、灵活性较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体育教学现象真的活跃起来,可以在多种空间中通过与多种事物相联系表现其现象,发挥出较大的自由、随意、开阔等特点。对于潜在课程而言,体育教学现象的表现形式较为不易察觉,但这种现象确实存在。体育教学现象可以通过潜在课程的功能表现在体育教学之外,通过这一渠道,体育教学现象与非体育教学现象接触(如校园文化、人际关系、礼仪、信仰、个人习惯等表现出的现象),二者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甚至在体育教学中融合,重新表现出融合后得到变化的现象。再例如从礼仪方面讲,在用词称呼上更应贴近学生,在一些常用称呼词中我们稍微做改动把“你们”改为“大家”,“老师”改为“我”这样更贴近学生更有助于容入学生,拉近师生关系,把文化、社会等一些积极因素发挥到体育课堂中来。 4.4 体育教学现象与体育教学本质的动态、静态的表现形式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开展中为学生身心素质提高而制定的教育性计划,是预设的、是有目的的安排。在这种计划和安排中,体育教学的本质自然不是流动的体系,不是教育活动开展的本身,也不是学习者主观的见解和观念。从这个意义上讲,体育教学的本质是静态的,而体育教学现象是体育教学本质作用下的一种显示,一种实现,是教育性计划实施过程的一切表现。体育教学的本质在起决定作用,决定体育教学现象的意义、表现形式,通过体育教学的外显性表现本质的内涵,发挥本质对外显现象呈现的推动作用,以动态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体育教学的本质是动态的,同时,体育教学现象的背后有其内在的本质,无论是正面的体育教学现象还是负面的体育教学现象,在研究过程中只要通过现象看到本质、了解规律,对正面的继承发扬,对负面的加以改正,向正确方向引导就可以使体育教学不断的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5 体育教学现象的意义 体育教学现象解释体育教学本质,曾经的一系列现象让我们必须去进行反思,懂得对现象的反思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当前正在进行体育课程改革,要求体育教师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角色转换。在新课改中,体育教师不再是消极地扮演教学大纲和教材执行者的角色,而是要融入学生共同学习。在传统学校体育教育模式下把学生视为“百纸”、“容器”的说法将不在存在,他们是积极参与体育教学中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无穷的资源可以服务于体育教学,教师要更好的使这些资源表现出来,学生是完善教学的有机体。学生从此不在是成人社会的附属,不仅仅是教育过程中教师们塑造和完善的对象,在体育教学中,他们不再是被动地按照教师的安排进行练习以掌握某种运动技能,要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反之,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厌倦和反感。而现在打破以往惯例,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基础知识的掌握自主选择练习项目,使学生感受到成功。改变了以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能主导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自己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总之,体育教学现象的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类型划分的方式也很多,体育教学中的现象时时都在表现着,关键的价值是研究者认识到现象的存在,根据教学现象表现的程度与频率灵活地加以区别与研究,把普遍的现象作为体育教学研究者关注的重点,同时关注特殊现象存在的价值,因为一切存在都有它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李定仁. 教学论[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2]课程与教材研究所.课程改革整体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张学忠.学校体育教学论.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4]丛立新.课程论问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5]瞿保奎.课程与教材.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6]王策三. 教学论稿[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7]王策三. 教育科学的本质在于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科版),1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