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08年第6期
 
探讨预防体操训练中的运动损伤

2008/6/10 15:44:25 浏览次数 4879  

梁 超  衡阳师范学院体育系    湖南  衡阳  421008


    随着高考形势的改革,体操专项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越来越多的教练员把体操作为专项来冲击高考。在体操寻来年中运动损伤 发生的原因、发病规律、预防措施、治疗效果和康复时间的研究,有利于改善运动条件,改进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方法,提高运动成绩。使体育锻炼更好地起到促进身心健康的目的。调查和分析运动损伤的原因,便于积极采取各种预防措施,保证教学训练的顺利进行。

1   动损伤产生的原因
    在运动训练过程中,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可分为直接原因(基本原因)和诱因两大方面。
1.1直接原因
    1)思想上不够重视,动作粗野或违反规则。
    运动损伤的发生,带有教练员和体育锻炼者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意识认识不足或麻痹大意有关。他们多存在着某些片面认识,平时不重视安全教育,在运动训练中和比赛中没有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在训练中相互逗闹,动作随意、懈怠,这也是造成体操训练中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2)缺乏合理的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使人体从相对的静止状态过渡到紧张的活动状态。据国内有关调查资料分析,缺乏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合理,是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
    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在神经系统和其他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没有充分的调动起来的情况下,就投入紧张的正式运动。由于肌肉的力量、弹性和伸展性较差,身体缺乏必要的协调性。如:前软翻容易造成踝关节扭伤、腰部扭伤等。准备活动的内容与正式运动内容结合得不好或缺乏专项准备活动,运动中负担较重部位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改善,因休息而消退的条件反射性联系尚未恢复,也会造成运动损伤。准备活动的量过大,强度安排不当,身体已经出现疲劳。参加正式运动时,身体的功能水平不是处于最佳状态而是有所下降,此时参加剧烈活动就容易受伤;两者是开始做准备活动时,用力过猛速度过快,违反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和功能活动的规律,容易引起肌肉拉伤和关节扭伤。准备活动距正式运动的时间过长,准备活动所产生的生理作用已经减弱或消逝,可能造成损伤。
    3)技术上的错误
    技术动作的错误,违反了人体结构功能的特点及运动时的力学原理而造成损伤,这是初参加运动训练的人或学习新动作时发生损伤的主要原因。例如,做鱼跃前滚翻时,可能造成损伤。
    4)运动负荷(尤其是局部负担量)过大
    安排运动负荷时,没有充分考虑到锻炼者的生理特点,运动负荷超过了锻炼者可以承受的生理负担量,尤其是局部负担过大,引起微细损伤的积累而发生劳损,这是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
    5)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不良
    在睡眠或休息不好,患病受伤或伤病初愈阶段,以及疲劳时肌肉力量,动作的准确性和身体的协调性显著下降,警惕性和注意力减退,反应较迟钝,此时参加剧烈运动或联系较难的动作,就可能发生损伤。锻炼者的心理状态与运动损伤的发生有着一定的关系。如心情不好情绪低落或急躁、缺乏锻炼的积极性或急于求成,胆怯由于等,在体操训练中都可成为损伤的发生原因。
    6)组织方法不当,场地设备的特点
    在教学训练中,不遵守循序渐进、系统性和个别对待的原则;在组织方法方面,如果学生过多,教师又缺乏正确的示范和耐心细致的教导,缺乏保护和自我保护都可能成为受伤的原因。训练器械维护不良或年久失修,器械安装不牢固或放置位置不妥当;缺乏必要的防护用具(如护腕、护踝、护腰)运动时服装和鞋袜不负合运动卫生要求等,都可造成损伤。
1.2 诱因
    诱因即诱发因素,它必须在局部负担量过大,技术错误等直接原因的同时作用下,才可能成为致伤因素。
    1)各项运动的技术特点
    各项运动都有它自己的技术动作特点,使身体各部位所承受的负担量不同,若训练方法不当,容易引起负担较大部位的受伤,如体操中的靠墙倒立,由于拇指和腕部活动过多,容易引起腱鞘炎,重者出现腱鞘囊肿。
    2)局部解剖生理特点
    某些组织所处的特殊解剖位置,在运动时可与周围组织发生积压和摩擦。如肩袖肌腱,局部组织较弱,在一定外力作用下容易造成损伤。

2 运动损伤的预防
    参加体育锻炼是为了增强体质,增强身心健康,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更好地为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祖国服务。如果在体育锻炼时,不重视运动损伤的预防工作,就可能发生各类伤害事故,轻者影响学习和开学,重者造成残疾甚至危机生命,因此积极预防运动损伤对广泛开展运动训练有重要的意义,从而对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迅速提高运动成绩都有积极的作用。
2.1加强思想教育
    平时要加强安全教育,在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中,克服麻痹大意思想,认真预防为主的方针,发扬良好的体育道德风貌。
2.2合理安排训练
    教练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运动技术水平,认真研究教材,估计哪些动作不易掌握和哪些技术动作容易发生损伤,做到心中有数,事先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加强全面训练和基本技术教学,在学校体育工作中,要运用各种形式的身体练习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加强教育,要求学生要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过早的追求动作成型化。合理安排负荷量,由于学生除了训练外还要学习,所以要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运动量。避免单一的训练方法。
    运动负荷要逐渐增强,在学习新动作时,教师要注意正确示范,做到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分解动作到完整动作的教学,在一节体育课中要把较难的费力的动作练习放在基本部分的前面或中间;练习的强度和重复练习的次数,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区别对待。
2.3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剧烈运动之前都要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的内容要根据教学训练和比赛的内容而定。既有一般性准备活动又有专项准备活动,使准备活动最后部分的内容与训练的基本内容相似。对运动中负担较大和易伤部位,要特别注意做好准备活动,适当地做一些力量性和伸展性练习。准备活动的量,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气象条件和教学训练或比赛的情况而定。一般认为,兴奋性较低锻炼基础或训练水平较高,运动持续时间较短或天气寒冷时,准备活动的强度可稍大些,时间可稍长些。相反,体育锻炼者的年龄小,锻炼基础较差,运动持续时间较长或天气炎热时,准备活动的强度宜小些,时间可短些。准备活动结束距运动之间不宜过长,以1——4分钟为宜,在运动中若间歇时间过长或训练专项时,都要补做准备活动或补做专项准备活动。
2.4加强易伤部位的训练
    循序渐进时加强易伤部位或相对较弱部位的训练,提高他们的功能,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一种积极手段。为了预防腰部损伤,除加强腰背肌力量训练外还要做有助于防止脊柱过伸而造成腰部损伤的准备活动。
2.5加强保护和自我保护
    进行保护与帮助是体操运动的特点之一,是竞技体操训练中经常采用一种有效手段,也是防止运动损伤发生的一种重要的安全措施。保护在器械体操练习中十分重要,体操一项复杂多变,空中动作较多的项目,很容易发生技术错误或失手造成损伤。所以,加强保护与帮助是非常必要的。每个参加锻炼的人,都应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如做跳马时,身体失去平衡,应立即向前或向后跨出一大步,以保护身体平衡,当人体快跌到时,要立即低头、屈肘、团身、以肩、背、着地顺势做滚翻动作,不可直臂撑地。
2.6加强保健指导
    教练员在训练前应对学生进行体格检查与询问,发现情况立即制止参加训练,再次认真检查场地,器械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具的管理,禁止穿着不合适的服装和鞋子参加运动。平时要加强体育保健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提高遵守体育卫生要求的自觉性。

3 运动损伤及处理
    运动损伤在体操训练中会经常发生,此处分两种情况进行介绍,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合开放性软组织损伤两种情况介绍。
3.1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方法
    1)冷、热疗法
     冷、热疗法是运用低或高于人体温度的物理因子刺激进行治疗的一种物理疗法。冷敷能降低局部组织温度,使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充血,抑制神经的感觉,且有止血、镇痛、防止或减轻肿胀的作用。在早期,伤后立即使用,冷敷后应加压包扎并抬高伤肢。热疗能扩张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环,提高组织的新陈代谢,解除肌肉痉挛,促进损伤的修复具有消肿、解痉、减少粘连和促进愈合的作用。其次,还有按摩疗法、拔罐疗法、针灸疗法等。
3.2开放性组织损伤的处理
    急性损伤早期是止血、制动、镇痛、防肿和减轻炎症,处理方法是伤后立即冷敷,加压包扎并抬高伤肢,局部休息24——48小时后,排除包扎固定,根据伤情再做进一步处理。中期是改善伤部的止血和淋巴循环,提高组织的新陈代谢,激素淤血和渗出液的吸收以及坏死组织的消除,促进再生修复,防止或减少粘连形成。处理方法有理疗、按摩、针灸、药物痛点注射,外则注血膏或外敷活血、生新的中草药都可选用。晚期是恢复和增强肌肉、关节功能;若有粘连瘢痕,应尽量设法分离或软化,处理应以按摩、理疗和功能锻炼为主,并配合中药熏洗和保护支持带的应用等。

4 结论
    作为一名高校的体操教师,懂得运动损伤的发生原因,预防措施、处理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高校的体操教师们应该在教学训练中,摸索经验,总结教训,尽量做到少受伤,不受伤,以便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体育高级人才。

参考文献
1. 董承良等。体操.北京:人们体育出版社,1995
2. 王得平等。肘关节损伤得预防和治疗.中国学校体育学,1995;5
3. 黄淑怀等。体育保健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7
4.体育保健学/姚鸿恩等主编—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ISBN7
—04—009448—7。
5.体育保健学/赵斌.方昌智.陈上越主编—3版.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0.7.ISBN7-5633—0842—5。
6.体育康复、运动处方、医务监督/荣湘江主编——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0.7.ISBN7-5633—2992—7。.
7.人体生理学/王步标等编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5.ISBN7—04—004725
—X

 


关闭窗口

你是第 29319650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