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08年第2期
 
吴蕴瑞体育教育思想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

2008/3/7 16:50:59 浏览次数 4055  

舒云久  成都理工大学体育部,四川 成都 610059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吴蕴瑞体育教育思想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关联和影响,高校体育发扬吴蕴瑞体育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吴蕴瑞体育教育思想符合现代健康的概念,内容具体,目标明确,发扬吴蕴瑞体育教育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极富有操作性。
关键词:高校体育,体育教育思想,吴蕴瑞,社会适应能力,服务社会

    社会适应能力是人适应社会环境的调节能力,是当今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对于走上社会,谋求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将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列为课程目标之一。
吴蕴瑞体育教育思想指明了教育学生的终极目标是服务社会。而要服务好社会必须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本文主要探讨吴蕴瑞体育教育思想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究竟有多大的关联和影响,研究吴蕴瑞体育教育思想对现代高校体育教育有多大的意义,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等问题,以供教学改革参考。

1  吴蕴瑞体育教育思想指明了教育学生的理念,教育培养的人才最终目标是服务社会。
    吴蕴瑞体育教育思想是“身心一统、德技相长、文理兼修、服务社会”[1],非常符合现代健康的概念,内容具体,目标明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1  吴蕴瑞体育教育思想与现代健康的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所谓健康,就是在身体上、精神上、道德上、社会适应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也就是说,健康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生理健康;第二、心理健康;第三、道德健康;第四、社会适应健康。这四个方面构成了健康的整体概念。吴蕴瑞体育教育思想从身体、心理、道德、专业技术、人文素质和服务社会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非常符合现代健康的概念,并且要求更高。吴蕴瑞体育教育思想不仅要求能够适应社会,还要求对社会有责任感,能够创新性地为社会做贡献;还指出了怎样进行培养社会健康的人,很便于工作中操作和实施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也是能够适应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2006年12月联合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的精神。
1.2  吴蕴瑞体育教育思想最终目标是服务社会。
    服务社会是学生应尽的义务。要对社会服务,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必须使学生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只有具备了社会适应能力才能适应当今快速发展变化的社会,能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服务于社会。
1.3 为了服务社会应使学生具备的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学校的教育使学生具备服务社会的素质,这些素质主要表现在培养学生具有的社会适应能力上,只要具备了社会适应能力的基本能力,就能很快的融入社会,为社会服务。使学生具备的社会适应能力有:
1.3.1 生活自理能力,主要体现在独立生活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等;
1.3.2 社会交往能力,主要体现在思想素质、道德修养、沟通能力、临场的应变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
1.3.3 应用技术的能力,主要体现在职业素质、熟练运用专业技术的能力等,主要是为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1.3.4 拓展思维的能力,主要体现在人文素质、理论水平及其知识面、及时地合理运用知识的能力等,主要是为了富有创新性工作;
1.3.5 适应社会能力,主要体现在身体适应(如体力支持可影响敏捷的思维能力)、心理调节(如环境适应、承受压力)等。

2  吴蕴瑞体育教育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1 身心一统是社会适应能力的基础。
    “身心一统”指的是在提高身体素质、熟悉身体技能的同时,必须注重心理素质或者是人文素养的提高,“以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为本位”。 [2]体育教育最基本的是熟悉健身的技能,提高身体素质,使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来适应快节奏发展的社会,承受竞争的压力;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发展心理素质,使学生具有稳定的心理调节来适应千变万化的社会,使身心协调,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2  德技相长是社会适应能力的保障。
    “德技相长”指的是在体育技术和体育能力提高的同时也必须注重道德品质的提高,培养具有鲜明体育特色,德技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2]体育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还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才能对社会充满信心,具有对社会的奉献精神,因为要得到社会的回报,必须需要我们的奉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通过我们健康的体魄来承受社会的压力,具有熟练的技能,才能具有积极的态度,为社会做贡献,使学生在社会中能够健康发展。
2.3  文理兼修是社会适应能力前进的动力。
    为了使培养的学生在社会竞争中服务社会处于优势地位的长期性,适应千变万化的社会,必须增加学生多方位、多学科的知识,开拓学生思维。“文理兼修”中的“文”就是指政治、哲学、历史等各类能够提高人的人文素养的社会科学知识;“理”指的是各类生理、医学、物理等各类与体育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通过体育来提升人的文化素养和科学素养;[2]使学生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服务社会时勇于进取,开拓创新。
2.4服务社会是社会适应能力展现的舞台。
    “服务社会”指的是体育培养人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培养能够在社会中有所作为并且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才,实现教育的社会价值。[2]学生服务于社会是高校教育的一个环节,往往被许多高校所忽视。一方面对已毕业的学生作指导,有利于相互保持联系,加深了解;另一方面对学校教育的反馈,这是相当重要的,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适合为社会服务的人才。

3  发扬吴蕴瑞体育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吴蕴瑞体育教育思想指明了教育学生的具体内容,极富有操作性。因此,在体育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在吴蕴瑞体育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客观条件、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积极有效的引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3.1 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姿体语言,可使学生顺利地融入社会。
    高校体育在增强学生的体质上的形态素质指标是一个基本内容,也是《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身体形态通过运动可以有效地形成优美的姿体语言而展现出来,给人以美好的享受。可以作好身心一统的根基,使学生进入社会后有更多机会更快的融入社会、适应社会。
3.2 从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教学是德技相长的关键途径。因为体育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体育能力,使之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而且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与此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高校体育教学应与社会更紧密的结合,充分发挥体育身传的优势,使高校体育教学能与学生实际进行适应社会的教育。
3.3课外体育活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课外体育活动是高校体育课程的延续和补充,是德技相长和文理兼修的重要途径,是服务社会的桥梁。课外体育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构成了高校特有的校园文化现象。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根据自己实际,重在参与,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3.4 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利于在大众化教育下的精英教育。
    组织学校课外活动,需要考虑方方面面的事情,越大型活动,参与的人越多,需要组织者考虑、准备的事情越多,更能锻炼临场处理问题的能力。一个环节出了问题,会影响全局的正常进行,因此,要求组织者知识全面,考虑问题要有预见性、细致,分析问题,临场处理问题能力强,假设临场出现的问题不及时解决,会影响参与者的情绪、活动进程、活动效果,以及可能组织活动失败,出现很多不安定的因素。这样也能够促进学生文理兼修,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所以经过一次全程的组织工作,对于学生组织者的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能够很大提高。
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使更多的人有机会进入高等学府,在进行高等教育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学生不满足在大众教育模式下的教育体制,总想要有展现自己的舞台,因此,学校应该有义务多方位多视角地来创造一个展示的平台,使一些有潜力的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让他们有自由发展的空间,有更多机会参与组织学校课外活动,特别是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对这部分学生进行精英教育,这样才有机会培养出杰出的大师级人才[3],使他们在服务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4  结论和建议
4.1 吴蕴瑞体育教育思想蕴涵深厚的哲理,非常符合现代健康的概念,目光远大,不仅对高等体育教育、也对高校体育教育发展奠定了意义深远的思想基础。
4.2吴蕴瑞体育教育思想内容具体,包含着对体育教育活动要义的理解与把握,目标明确,把体育活动的教育目标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目的和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全面发展健全的人才,更好地服务社会紧密地结合起来,极富有操作性,给体育教育工作者指明了道路,对于体育教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
4.3 我们需要吸取吴蕴瑞体育教育思想的精华,提升其现代教育价值内涵,完善吴蕴瑞体育教育思想,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以便于全方位地为学生服务,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市场需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和服务意识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4.4 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关键在于体育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引导和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体育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提高自身素质,转变观念,勇于进取,开拓创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还有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使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实践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从而更好的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 姚颂平,肖焕禹.身心一统 和谐发展—上海体育学院首任院长吴蕴瑞体育思想论释[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9)5:01-05
[2] 肖鸿波.人文与科学并重—吴蕴瑞体育教育思想的特色[EB].上海体育学院教育思想大讨论,http://www.lw.sus.edu.cn/Edu_Sus/discuss_view.asp?id=14 2006-05-25
[3] 新华网.温总理向大学校长求教 如何培养更多杰出人才[EB]. http://news3. xinhuanet. com/school/2006-11/28/content_5400168.htm,2006-11-28


关闭窗口

你是第 29326263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