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07年第4期
 
略论新时期中国体育人文社科文论“偷天换日”景象

2007/10/19 11:33:48 浏览次数 4314  

体育书屋斑竹 huanglu0797


摘要:拟定三个批评层次,借“偷天换日”寓意,反思新时期中国期刊刊发的体育人文社科文论存在的问题,以此追溯产生的原因和连带的文化场域,推断可能产生的后果,提出应对建议。
关键词:体育人文科学;体育社会科学;问题;反思

1  问题提出与对象选择
    记得美国好莱坞生产过一部影片,中文片名就叫“偷天换日”。故事讲述的是一伙各有专长的窃贼通过精密部署、精细分工、精诚合作,成功偷盗了一大批黄金,但他们其中的一员却将这笔大家用智力和体力换来的“成果”据为己有,并力图将其同伙诛之,实现了一次瞒天过海、偷天换日的把戏。当然,故事还在继续着必要的精彩,暂且不赘述。窃贼实施的偷盗行为是我们所处的时代坚决不允许的社会活动,但却无法抹去窃贼们为达到目的而进行的现实努力。从这点来看,不论是代表“恶”的“窃贼”,还是代表“善”的“人民”,都存在着偷天换日现象,现象多了也便成为一种景象,代表着一定历史阶段、社会普遍存在的事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不仅表现在物质现代化建设方面,同时是对中国民众思维意识洗礼、重塑与提升的过程。体育作为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在新时期中国科学社会主义进程中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观念的不断更新,中国民众日益认识到人文社会科学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作用。中共中央于2004年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体育领域积极响应,制定下发了《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体育社会科学的意见》,这标志着新时期中国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人类区别于自然界其它物种特征之一即文字符号的产生与应用,毋庸讳言,新时期体育人文社会研究成果需要运用人类独一无二的文字符号予以表达,承载这些先进思想的文字符号在现实信息传递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审美特征。以文献的出版类型及著录特征识别为分类方式,一般分为十大类,即:图书、期刊、会议文献、科技报告、专利文献、标准文献、学位论文、产品技术资料、档案、政府出版物[1]。这十大类文献出版类型所涉及到的相关研究成果可以准确展示体育人文社科研究现状全貌,但它所表现出的出版类型多样化导致对成果综合审视的不可操作性,将此作为宏观审视中国体育人文社科文论的依据,在开展研究的可行性方面是不具备充分理由的。“由于受现代科学技术综合交叉、相互渗透的影响,各学科之间的文献相互交叉、重复发表的现象越来越多。同一篇文献可以用不同形式、不同文字、在不同的范围内多次发表,同一学科的论文也可以在不同学科的刊物上刊登。据调查,科技报告、会议论文不在杂志上发表的不到10%”[1],而对于课题、著作、学位论文这三大类文献的核心成果也大比例的包容于期刊出版内容中。期刊所刊发的体育人文社科文论能较全面反映中国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现状,同时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下面我们以期刊所发表的体育人文社科文论所显现出的普遍现象,对当前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进行一些必要的反思。

2   批评层次的拟定
    我们拟将创造科研论文的社会情势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低级阶段,这一阶段的文论表现为原封不动的文字抄袭,至多发展为一种拼凑式的文字抄袭游戏,作者们仅仅出于对实现美好生活的考虑;第二层为中级阶段,这一阶段的文论表现为被替换文字符号内容的观点抄袭,至多发展为一种拼凑式的观点抄袭游戏,在天花乱坠的观点引证之后并没有提出新观点,作者们对实现美好生活考虑的同时,表现出遵循科研范式的热情;第三层为高级阶段,这一阶段的文论表现为创新特征,在观点的引证与推导之后提出新观点,作者们出于对执着科学追求的考虑。(特殊性必须加以考虑,如综述性论文,本文仅以整体作为评价标准。)本文以愚蠢笨拙的“偷天换日”、技巧一般的“偷天换日”、天一无缝的“偷天换日”三个独立章节表达三个批评层次内容。

3  愚蠢笨拙的“偷天换日”
    愚蠢笨拙“偷天换日”景象的特征表现为文字抄袭游戏。文字抄袭游戏呈阶段性特点,大致同步于职称评定、学位获得、课题结题等现实生活过程。当限定时间的临近,学术实质进展无影无踪时,我们看到他们匆忙的形象,在走完必须的人生“阶段”后,于学界蒸发。这一价值取向的实质反映出参与者为生活而学术,却又肆无忌惮的学术腐败过程。
    人生价值的选择成为该景象产生的导火索。“人们会为了自己的目标和事业而终生忙碌,无论是大目标小目标,大事业小事业。比如为了得到名声、财富、美丽的妻子等等。为了得到这些,人们各干各的,并且在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追求中渐渐变老。无论人们是否得到了自己向往的东西,一般来说,在得到自己追求的东西之前,人们已经养成了一个几乎难以改变的精神习惯,这就是各种不同的欲望本身。”[2]我们不能肯定身处其中的每一位体育工作者都具有崇高的职业素养,将职业要求奉为人生准则。面对丰富多彩的人生价值选择机会,将追求别墅、高档汽车、漂亮女人、名声等奉为人生信条,在对其迷恋的人生旅途中,处于边缘理想的学术创造活动必然成为无足轻重的人生坎坷,面对这种“坎坷”,他们往往不屑一顾但又必须从事,“光天化日”之下的“横征暴敛”顺其自然的成为了他们的选择,目标的锁定使他们果敢置身于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中“皓首穷经”,辅以主观臆断的“随机抽样”方式开始了原封不动的文字搬运工作,最终产出大批学术垃圾。这些学术垃圾的生产过程大致表现为:(1)拼凑式的文字抄袭游戏。拟就某一研究领域开始文字组装与拼凑,对题名、摘要、章节目录进行文字叙述风格与方式替换,对内容进行文字微调的改头换面工作。(2)跨学科的文字抄袭游戏。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风行使得科研工作者日益重视新学科、潜学科领域建设,何况体育科学具有极强的学科交叉性质,将母学科研究成果照搬照抄至体育领域,隐蔽程度高,难于被学人察觉。
    拼凑式文字抄袭游戏的圆满结束需要学术媒体的承载,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恰恰极少部分学术媒体在成果筛选环节有意识放纵,甚至它们也滑入该景象所营造的社会情势中不能自拔,为滋生垃圾学术供奉温床。显著特征即是“增刊”泛滥成灾,“专集”、“春夏秋冬集”变着花样的来,“版面费”一路看涨,论文质量低得吓人。与其说是人类智慧的符号化交流与传承,还不如极端认为是专为个别“问题先生”留的后路。各种期刊评价的稿源未将“增刊”一并列入,促使部分期刊视“增刊”为创收途径与人情场所,发行对象范围锁定为发文作者,单为“问题”作者开的专列。各级课题、职称、学位的归口管理和审批部门把关不严,间接助长了该景象的繁衍。行业自律在新时期中国,富于想象,流于形式,人民讨伐声浪隆隆,行业照例生气勃勃,迫不得已只能顺从民意,采取行政手段,树典型,搞批评。近日教育部通报批评部分期刊违规敛财,要求其遵守学术规范,抵制学术腐败[3]的行动大快人心,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问题的深化与泛化。

4  技巧一般的“偷天换日”
    技巧一般“偷天换日”景象的特征表现为观点抄袭游戏。观点抄袭游戏依然同步于职称评定、学位获得、课题结题等现实生活过程。这一价值取向的实质反映出参与者为生活而学术,却又有所顾忌的学术堕落过程。此外,还有一层意义不可忽略,即制度制约与反作用力的影响,比起学术堕落,制度影响很有点无可奈何的意味。
    原封不动的文字拼凑令人憎恨,多元变换的观点抄袭则使人心存疑虑。它们大致表现为:(1)变换叙述方式的观点抄袭游戏。在百家争鸣的观点之林,他们往往寻获非主流观点加以文字叙述风格的改进,用自己的阐释风格重塑被参考文论观点,使同行读来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却又无法直接与“抄袭剽窃”相提并论。(2)变换叙述方式的观点组合抄袭游戏。他们往往以若干种观点作为建构基础,进行观点大融合之后,交替变换着娓娓道来,概念紊乱、论域不明导致结论模糊,拨开概念的多样态和多论域间随意切换的迷雾,粗制滥造的加工过程和言之无物的结论推理将呈现其中。(3)跨学科的方法论引进游戏。不无夸张的说,体育科学是所有学科门类的集大成者,母学科先进技术、方法、理念均能在体育科学领域得以价值重现。体育科学需要新鲜滋养,但不是方法论架构游戏。将母学科高深理论引入体育科学领域故作悬乎,典型实例即是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数学游戏。(4)“新瓶装旧酒”的思想翻新把戏。学科进展催生出大量新概念、新范式,这些新概念、新范式的建立有其时代背景、独特内涵与对话场域,他们往往存在于对其表面的理解,心存浮躁却又极力渲染时尚学术,相同内涵的议题披上“后现代”、“异化”、“时空”、“和谐”、“以人为本”等时尚外衣,产出各类款式的重复成果。(5)学科框架搭建竞赛。这种风行黑格尔时代的学术时尚在当下体育科学领域得到发展,各类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兴起为体育新学科的搭建提供了依据,加上“体育”二字,便摇身变为体育新科学,它毫无保留的继承母学科意识形态,忽略体育的特殊属性,更令人咋舌的是,新学科内容发展的贫乏与新学科体系建设形成鲜明对比,这些来自先验的、形而上的新学科框架,只能成为一些“生活家”追求“学科开拓者”美名的无现实意义的说辞。
    制度建立的哲学二律背反规律,使身处其中的“矛”“盾”双方形成各取所需、相互制约关系。学术期刊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前提,走出“扭亏为盈”之路,令学界欣喜不已,与此同时,负面效果也随之而来。高额的“版面费”使作者无奈于其中,体育类一般期刊发表一篇论文大约需要500元以上,体育类核心期刊更高达千元以上。这间接促成学术两极分化趋势,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将同时体现在学术领域(有诸多研究表明经济状况与成果数量有直接关联),这种状况的维持将促使学术两极分化趋势加快,同时,执着学术创作的作者(频繁发表学术作品作者)承担着经济重负,不得不占用生活开支,容易诱发学术异化。例如,一些思想崇高的作者将学术作品置换为财富储备,具体表现为替人做课题、学位论文,既能满足学术探索的心理需要,又能提升生活质量,而一些追求财富最大化的“生活家”又苦于没时间和精力进行学术创作,抛出丁点银两四处招兵买马,使得供需双方各取所需,达到双赢。与之紧密关联的是,催生出一批论文“运作家”,互联网上肆意买卖论文的行为成为最佳注脚。该景象的出现和泛滥将潜移默化的致使执着学术追求的作者被情势感化,陷入为生活而学术的境地不能自拔,而“生活家”则更为蔑视学术活动,促使为追求生活利益最大化而肆无忌惮的学术腐败行为出现。“权威”学者与初出茅庐的学者在“版面费”缴纳上体现为层级关系,这使得大部分期刊将创收重任赋予年轻学者,而年轻学者工资收益微薄,现实生活不稳定(成家立业),容易打消年轻学者投身科学事业的信心,不利于体育科研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容易导致年轻学者养成懒散、倦怠的习性,使得从事专业教学的教师为满足专业要求不得不在书斋文献中“皓首穷经”,不闻不问社会现实,而从事普体教学的教师不到评定职称的紧要关头不搞学术,形成一种“职称不是评出来的,是熬出来的”文化氛围。
    当下职称评定一般要求被评者在三方面有所建树,即学位、课题、论文,这是发展制度促进学术繁荣的表征。他们往往将一个议题内容以不同形式加以表现,达到制度所要求的底线。我们将看到这样的景象,为了获得学位而迫不得已在短时期内交出令专家满意的答卷(学位论文外审),毕业后将学位论文内容申报课题立项,出版专著,参加学术会议,甚至拆分若干篇论文予以期刊发表,形成学术生产“一条龙”,被评者往往仅需在某一议题上有所认识就可以晋升高级别职称,使得职称评定的含金量降低。还有一些表现为方法论的重复,一套方法架构于各类项目将产出若干成果形式,譬如同一方法论的“XX运动学分析”,将田径、竞技体操、艺术体操等项目动作作为对象选择,“近亲繁殖”出庞大的论文群,何况方法论的多元性和创新性将衍生出乘积式的论文群,使得制度更新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制度要求发表多少篇论文,他们亦能随即生产,以符合“规格”,间接带动了学术期刊扩版的风行,制度要求的不断提升,重复成果的批量生产,学术质量的迅猛下降。

5  天一无缝的“偷天换日”
    天一无缝“偷天换日”景象的特征表现为探索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执着科学追求的社会活动。这一价值取向的实质反映出参与其中者为学术而生活,亦执着学术创作的人生过程。该景象不轻易尾随学术“国家化”倾向,不肆意选择学术时尚,不盲目追逐“一哄而上”学术潮流,而是植根于体育科学发展规律、本质、范式、实践之中,锐意进取、不断创新。此外,亦不可忽视作为自然人的现实存在问题。为学术而生活需要基本生活保障,没有生活基础和科研资源作为后盾的学术活动只能成为空想内容,而恰恰生活的现实体现为本末倒置。科学探索促进人类社会进步发展,课题立项成为“穷困潦倒”探索者的福音,当前出现的不和谐现象扰乱了“自然”秩序,制度要求的提高与课题立项的稀缺性对立严重,使得经济发达地区、省会研究机构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不惜采取非常规途径“进行权利寻租,想方设法获得更多的项目立项;将项目设定在没有多少创新难度、比较容易出成果的那些大而化之的宏大课题上”[4],经济落后区域、亟需资金资助的课题反而无从言说,科学发展规律容易脱离“自然”轨道发展,形成人为控制的权势场域,长此以往,将变异为全社会的学术倦怠,并繁衍出学术堕落和学术腐败景象。
    “美妙”风景不予赋词形容,日久凋谢,何等憾事,“偷天换日”恰如其分,亦不为过。“偷天换日”,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比喻暗中玩弄手法,改变重大事物的真相来欺骗别人”[5]。显然,文字和观点抄袭的各个操作层面内容,以及过程中显现出的种种外化形式,是一种人为掩盖事物本性和发展规律的行为,它只衷情于主观意志的拆拼臆造,不具有任何理论和实践价值,而这些学术垃圾的出现又疯狂侵吞祖国宝贵的学术出版资源,甚至撑着一些课题基金资助的门面招摇过市,创造“眼球”经济,到头虚空一场,浪费人民宝贵的时间,冠以“谋财害命”似乎过于偏激,“伤天害理”则“切中肯綮”。愚蠢笨拙的“偷天换日”是谋财害命的表现,技巧一般的“偷天换日”是伤天害理的行为、天一无缝的“偷天换日”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事物发展的普遍联系要求体育学积极吸收外来养分。“体育学领域存在的大量的相似性,为我们运用相似论原理揭示体育学的基本本质与规律提供了点石成金的手指”[6],母学科经典理论和创新理论的借鉴与移植成为拓宽体育学知识视界、丰富知识内涵、挖掘知识深度的有利法器,遵循体育发展规律,满足基础研究需要,根植现实实践要求,引入母学科专业人才服务于体育学建设,是体育学未来繁荣昌盛的路径选择。
    体育的实践性特征昭示着体育基层“自下而上”路径的滥觞。“选择“自下而上”的视角,具体地说,从教师、运动员、学生、家长、广大居民的经验与感受出发,采用质的研究方法,可以为体育本原性理论的构建开辟一条意义丰富的言说道路”[7],这要求体育基层工作者在即将步入或已然步入苦海探索的过程中,保持学术自由和学人心灵自由的底线注①,排除现实干扰,坚定追求真理的意志,严谨自律,自尊自爱,高举科学理性旗帜,为中国体育学发展贡献力量。在这一颠簸漫长的征程中,体育学术亦当追逐“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树立体育学术理念,就作:痛斥学术腐败,拒绝学术堕落,执着学术创作!

6  建议
6.1  深刻认识到中国体育人文社科文论“偷天换日”景象的形成是社会互动的结果。我们往往强调作者自爱,而忽视了行业责任;强调行业自律,而忽视了行政自持。“母不母,则子不子。他们之间的义务是相互的,如果一方没有很好地尽她的义务,则对方也将不好好地尽他的义务。”[8]作者受行业风气影响,亦反作用于行业风气,一味强调作者的责任和义务不存有任何实践意义,以行业名义呼唤其中个体道德意识的同时,应当同时着力肃清行业问题,行政更应保持廉正心境以作回应。作者、行业、行政均应站于全局立场,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内涵为标引,提出切合实际的问题。“在运用道德规范和行政手段解决学术腐败问题的同时,法律也不能缺位。只有用法律的强硬划下不容侵犯的“楚河汉界”,才能在全社会尊重他人劳动的良好学术氛围,也才能还学术界的纯洁。”[9]
6.2  制度创新、完善与发展。大力发展制度创新意义非凡,好的制度促进矛盾各方达成共识,提高行业运行效率,达到间接净化行业风气的作用。如学界普遍存在的“一稿多投”现象,作者向部分期刊社投去的稿件大都杳无音信(未入选稿件一般不予以答复),审稿周期一般较长(有的甚至长达6个月),如按正常途径投稿两次,将耗费大半年时间,成果的实效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必然大打折扣,作者出于对成果负责的角度考虑,无奈选择“一稿多投”方式。加强制度建设,譬如期刊信息化采编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将极大的缩短审稿周期,从根源上遏制受众“失范”行为的发生。
6.3  “权威”人士的表率作用。前辈们积极努力与夯实成就,将对青年学者的成长产生直接的促动作用,而良好的体育学术“空气”,将潜移默化地促使我们养成科学的品性。“权威”人士形象的树立大都历经创作成果的实践检验过程,被人们寄予厚望。“权威”形象不意味学术“特权”的获得,不意味文献引证的虚无,不意味采用居高临下的态势完成的话语震慑,它的维持需要科学范式支撑,传承“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的文化意蕴,并不体现为一种“位置”崇拜,官场向往,这赋予体育“权威”人士更深的想象空间和更高的现实要求。
6.4  开展体育学术批评。传统文化意蕴在学术批评方面往往表现为含蓄、隐晦、“点到即止”的批判格局,更何况落后于文学批评建设的体育学术批评。[10]直白点题、言语锋利、论据确凿的批评过程实质是对规范体育学学术行为的反省过程,是于“内在”阐发出对严谨自律学术态度的遵循。大力发展体育学术批评表征出社会对学术自由的呼唤和学界执着追求真理的热情,而与之呼应的现实景象却不容乐观。有学者对我国体育学学术批评现状研究表明:“3年来13种体育期刊共载学术批评类论文98篇,占总发文量的1.29%,没有期刊开设真正意义上的“学术批评”栏目……批评表现为散漫与朴素状态,没有形成体育学自身独特的批评体系,学术批评严重缺失而产生的学术萧条令人担忧。”[11]体育学术批评长期打入冷宫的背后影射出与之相助相长的文化特质,往往体现为一种“碍着面子不想说、看出门道不敢说、闲得发慌竟瞎说、迫不得已不得不说”的景象延展,这些均不是朴实无华的风格展现,更为严谨自律学术范式建立的危害。
6.5  呼唤学术宽容。人类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发展需要香火传承,传承过程的个体交替意味着青年学者由继承到发展的思想成长过程。体育学青年学者并非无可作为,亦能贡献力量,以大学为例:“大学集中了现代的和未来的国家精英,他们分别是大学教师和大学生。大学教师有丰富的学识和经验,但缺乏对新事物的敏感;年轻的学生(以及刚毕业的年青教师)具有发现新问题的敏锐思想,但缺乏解决新问题所必备的知识、方法和能力。只有这两种不同的心灵之间的碰撞,才能产生耀眼的思想火花。”[12]青年学者富于激情和想象,为权威学者提供新思路,政策应当鼓励其参与体育学建设过程,行业应当培育其参与议题讨论的热情且提供活跃氛围的平台,权威学者应当尊重其思考的过程。这一过程中,青年学者天真、幼稚的想法,知识广度和深度的缺失导致解决新问题的乏力,无意识的观点类同,引证推理过程的不严谨,甚至沉迷现实追求导致的“失范”现象,应当得到学界应有的宽容,视情节轻重分别予以悉心教育、批评、严厉批评注②。
6.6  形成合力,共同促进。体育学术“空气”的净化需要各方努力,形成强大合力,开创共同促进的局面。它讲求各方力量的互动,要求作者自尊、行业自爱、行政自持注③。一起努力,共同建设我们的美好家园。

注①: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李醒民认为“学术本身有生命,真正的学人视学术如生命,学术自由和学人心灵自由是学术有生命的前提条件。”(李醒民、《中国现代科学思潮》科学出版社2004年)
注②:在天一无缝“偷天换日”景象中出现的无意识“失范”现象应当予以悉心教育,在技巧一般“偷天换日”景象中出现的“失范”现象应当予以批评,在愚蠢笨拙“偷天换日”景象中出现的“失范”现象应当予以严厉批评,这三个批评层级(悉心教育、批评、严厉批评)应贯穿于政策法规、行业规范、学界契约的内容中,形成批评过程的互动,而不仅仅体现在文献批评范畴,具体表现为制度惩戒、行业规范、文献批评三个维度。
注③:作者应遵循与新世纪相匹配的道德要求,树立自尊的品格;行业应拒绝现实生活的诱惑,养成自爱的品性;行政应正确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利,执着于科学社会主义建设。用实际行动共同证明“搞体育的就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文化诘难是一种认识偏差。

参考文献:
[1]谭华.体育文献检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5-10,271.
[2]尚杰.网络技术与后现代哲学[J].哲学动态,2005,(5):12-14,48.
[3]施芳.高校期刊不得违规敛财 教育部要求:遵守学术规范,抵制学术腐败[N].人民日报,2005-11-02(11).
[4]许纪霖.学术研究需再度“去国家化”[J].中国教工,2005,(8):29.
[5]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M].第5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8:1372.
[6]杨黎明.相似论体育学断想[J].体育文化导刊,2004,(7):30-32.
[7]汤国杰.距离科学认识体育有多远——体育研究中几个问题的质性思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19(2):34-35,65.
[8][法]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尔——论教育(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6:22.
[9]王比学.学术腐败为何愈演愈烈[N].人民日报,2006-03-02(5).
[10]黄璐.李力研体育学术精神追忆[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21(4):
[11]杨黎明.我国体育学学术批评的现状[J].体育学刊,2004,11(6):10-13.
[12]赵敦华.中西大学传统和现代大学的理念[J].北京社会科学,2002,(2):102. 


关闭窗口

你是第 29385807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