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07年第4期
 
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几点看法

2007/10/9 15:56:52 浏览次数 5281  

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   陈  涛     邮编:214125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后简称为新标准)是新课程标准的产物,是保证新课程得以顺利实施推广的重要利器。新标准也是教师考核评价学生体育成绩的重要依据之一。随着新标准在国内的全面推广,一线工作的体育教师越来越关注该新标准,笔者有幸也是其中的一员。这几年我校在体育科目上开始执行实施新标准,在经过了几年的实践接触之后,笔者对新标准有几点看法,对此发表个人意见,以期起到抛砖引玉之效果。
    与在此之前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中小学体育锻炼标准》相比较,我们发现新标准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测试内容增多,强调健康。
    出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最大的变化就是由过去的"看体育成绩变为关心学生的健康状况"。以前的测试项目都是纯粹的运动项目如长跑、短跑、立定跳远、铅球等。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纯粹的体育项目测试减少了,而且每一项都可以选择。另外还增加了身高、体重、肺活量等测试,由过去单一的身体素质测试转变为身体素质、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的综合测试,以此来反映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
    同时,过去的体育课强调掌握各项运动的技巧,以竞技体育为主。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则更强调学生的参与,关键在于让学生通过上体育课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体育课的内容也将由过去的以竞技体育运动为主,变为以健康、快乐、趣味的体育活动为主。

2  "一标"取代"两标" ,避免重复工作。
    过去的"体育达标"包含了两个标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中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中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除包括了体育课成绩、课外体育活动出勤情况以外,又把《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列入其中。这样就造成了体育课重复考试、重复记分的现象屡有发生。另一方面,《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中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中是以500分计,而在单独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中却是以250分计,这给体育老师统计带来很多麻烦。
    而新标准化繁为简,省去了一些重复,没有必要的环节。

3  "一票否定"改为综合评估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学生评分是"综合评分",而不是"一票否定"。以前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中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每一项必须合格,只要一项不合格体育成绩就不合格。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每一项都根据各自的测试结果有不同的分值,然后每一项测试项目的得分之和才是《标准》的最后得分,根据最后得分评定等级:86分以上为优秀,76分-85分为良好,60分-75分为及格,5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这样的测评方式对学生而言更加的科学合理。
    以上是新标准的优点,但是新标准并不是完美无缺,从思辩和实践的两个角度来看,新标准存在一些问题,引起我们的思考和讨论。
     (1)思辩的角度
     新标准的名称有失偏颇
    新标准的全名是“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那么究竟什么是体质呢?资料表明,目前我们对体质概念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在1984年的《体育词典》是这样定义的:“在遗传变异和后天获得性的基础上,人体所表现出来的机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特征。”这表明,体质完全是人的生理状况。这是狭义的体质,具有操作性。而广义的概念往往溶入了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不具有可操作性。新标准是可操作的,因此这里的体质是属于狭义的范畴,从所列的测试项目也证明了这一点。对这个问题本来应该没有什么疑问的,也没有必要讨论。但问题出在新课程标准上,在新课标的五项指标中有心理指标一项,而新课程标准和新标准休戚相关的,新标准是新课标意图的反应。新课标突现健康,从过去单一的身体(生理)关注发展到生理关注与心理关注并重,在这种情况下,体育工作者广泛宣传广义的体质概念,因此人们对体质概念变成广义的了。所以有必要对广义体质和狭义体质进行区分,以避免混淆。但是体育理论界和新课表的制订者没有这样做。,给这些测试内容一个明确的名词。我们可以参考借鉴日本的做法,他们把身体机能测试称为体力测定。
    有人会对此满不在乎,不可否认的是,从表面上看,澄清体质的概念似乎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但是从长久的眼光来看,新标准要想得到众人的认可,必须要克服自己的弱点,否则迟早会被众人质疑,甚至会被彻底否定。
    (2)公平和项目设置问题。新标准中保留了身体素质,增加了身体机能和身体形态的测试。这些变动是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而变化的。有人攻击旧的体育锻炼标准过于绝对化,采取一刀切的评价方式,没有考虑学生的先天差异而失去公允。有些人经常提及先天肥胖学生无论怎么锻炼也不会在原有的锻炼标准中及格的例子来批评旧指标。那么新标准就可以做到公平了吗?在查阅各项具体指标之后,我们发现新标准除了比原有的锻炼指标有所降低之外,在公平上似乎没有什么创造性的举措。这样一来新标准同样没有解决公平问题。而且在新标准中加入身体机能和身体形态,并赋予它们不同的权重,权重的依据是什么呢,其分数的含义又是什么,新标准并没有详细说明原因。相比之下,体育锻炼标准就清晰明了,测试的是人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4   实践操作角度
    (1) 台阶实验指标选择的问题:
    体质测量的指标有很多,指标选择的原则是简便易行而且有效。在新标准中第一次加进了台阶实验的测试项目。台阶实验反映的是人体的心肺功能强弱程度。由于它是一种间接的测试方法,自然其有效性受到关注。台阶实验在我国还算是比较新鲜的测试方法,而在西方国家已经实施操作了许多年,针对其效度问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研究。在研究中发现,大部分专家对其效度持否定态度。在日本,台阶实验已被弃用。但我是们却不适时机地引入了这项测试。同样在在国内亦有人做过实验,发现在反映心肺功能的若干测验指标中,20米往返跑和12分钟跑的效度要高于台阶实验,研究者认为,20米往返跑有望成为评价人体心肺功能最有效的方法。
    再者台阶实验操作并不简单易行。电子和电脑技术解决了台阶实验以前测量脉搏不准和计算缓慢的缺点,但是在一般学校,往往只拥有一台台阶测试仪,而且台阶实验的时间持续较长,因此不可能在便捷地完成大样本的测试工作。因此笔者认为选择台阶实验作为测试指标有待商榷。
    (2) 在教学中看待新标准的地位: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新标准中运动能力指标的下降除了让学生感到略微轻松之外,并没有出现预期的良好效果:学生热爱体育活动并积极投身于其中。相反他们更加懈怠,不重视体育课,不积极参加课外活动。我们往往会把此类现象归因为外部原因,比如学校大环境不重视体育这一科目,体育课没有上好,所以学生才不喜欢体育课等等,而很少考虑内部原因,即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素质教育提倡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没有错误的,但是尊重个性并不等于纵容。因此在塑造学生个性品格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约束,对其行为进行必要限制和疏导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再者指标偏低也会产生较低的效果。从心理学和社会学角度来看,在能力许可的范围内,设置目标高要比设置目标低获得的操作效果要好。由此我们认为旧的锻炼标准并不是毫无可取之处,在营养摄入越来越好的情况下,学生的身体素质应该越来越好,因此指标标准应该提升而不是下降。即使因为各种营养过剩引起学生体质下降,我们也应该保持较高的指标标准,只要我们不松口,为了通过测试,学生客观上会努力的。我们不要小看了学生的能力和潜力。 
    总而言之,新标准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是各种内外因素造成的,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其自身的缺陷不足。提出此文,笔者的意图不是给原有的锻炼标准翻案,而是给新标准挑毛病,完善改进新标准,更好的贯彻素质教育的需要,贯彻“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工作思想。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洪潭:《体育基本理论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
[2] 《学生健康标准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
[3] 于可红:《中小学体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演变与发展趋势》,中国学校体育,2001年1期


关闭窗口

你是第 29415026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