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07年第6期
 
我国高尔夫职业化改革研究

2007/12/18 10:19:58 浏览次数 5262  

傅亮  厦门大学体育教学部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厦门大学体育教学部,361005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问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的高尔夫职业化改革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文章阐述了我国高尔夫职业化发展的基本历程,分析了我国高尔夫职业化改革许多方面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分析研究了我国高尔夫职业化改革的诸多影响因素,探讨并提出了改革的对策和建议,从理论上为我国高尔夫运动改革和发展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高尔夫;职业化;问题;发展对策


    高尔夫运动是由一种“游戏”而逐渐演变和发展起来的,以体现参与者竞技能力的表现性和准确性为目的的竞技体育运动。自15世纪的苏格兰问世以来,经过近500多年的发展演变,已经成为一项全球性的体育运动,与足球、网球运动并称为“世界三大运动”。当今职业高尔夫作为高尔夫运动自身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顺理成章的产物,在国际上已经开展的十分广泛、系统和规范。伴随我国体育体育体制改革,为推动我国高尔夫运动的发展,我国自1993年开始也走上了高尔夫职业化发展之路。
1  高尔夫职业化概念的界定
    综合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高尔夫职业化的概念可概括为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和体育文化市场不断扩大的条件下,以把高尔夫作为谋生手段并获取高额报酬的球员为主体,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利用高水平高尔夫竞技赛事的商品价值和文化价值,参与商业活动和社会文化活动,并在获得经济收入的同时,满足人们精神享受所需要的一种高尔夫运动的运作模式。职业高尔夫的本质是高尔夫球竞技活动潜在的商品价值与文化价值在实行商业服务与高尔夫文化服务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价值的交换和转移。职业高尔夫协会,通过组织高水平的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职业比赛,推向市场,球迷和观众要现场观看比赛需要购买门票,企业要冠名赛事、借助赛事做宣传需要支付赞助费,传媒要转播赛事需要支付电视转播费等等的市场经济活动,而职业球员自身的价值完全通过经济形式体现出来,他(她)获取收入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他(她)在体育消费者所展示的球技的高低。

2  我国高尔夫职业化改革的发展状况
2.1 我国高尔夫职业化改革回顾
    1993年3月16日,中高协出台了《中国高尔夫球运动实行职业化制度的具体方案(草案)》。并于当年10月12日-15日在北京国际高尔夫俱乐部举行了我国第一次职业高尔夫选手的资格选拔赛,对在我国实施高尔夫职业化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和探索。
    此后,“Volvo中国巡回赛”和 BAT中国职业高尔夫球联盟杯,使中国的职业化又上了一个新台阶,给中国的职业球员提供了一个锻炼、学习、提高的舞台,并诞生了我国早期的一批高尔夫职业球员。
    2005年10月,由世界体育集团赞助的中国高尔夫巡回赛闪亮登场,为职业球员和中国高尔夫职业赛事的发展又增添了一块平台。此外,在中国大陆相继举办了欧巡赛、亚巡赛等职业巡回赛的赛事, 2006年在中国大陆举办的欧巡赛赛事更是创纪录的达到了6场,数量比高尔夫的发源地苏格兰和英格兰的总和还要多,水平也是越来越高,影响力越来越大。
2.2 我国高尔夫球职业化发展状况
    我国职业高尔夫球的管理归属中国高尔夫球协会,即CGA(英文全称为Chinese Golf Association)。同时,高尔夫协会又隶属于国家小球运动管理中心,接受小球运动管理中心的管理和指导。中国小球管理中心是国家体育总局的直属事业单位,从国家体委的管理机构编制出来的,其主要职能是接受国家体育行政机关授权对所管小球运动行事管理权。2005年,小球中心再次进行了调整将手曲棒垒球项目的管理权划出,组建手曲棒垒球运动管理中心,其他8个小球项目仍由小球运动管理中心管理,小球运动管理中心分为一室三部,拥有各自的权、责、利,而高尔夫运动项目作为一独立的运动项目归属小球中心运动三部管理。
    我国实行职业化,为尽快与国际接轨,所采用的竞赛体制是巡回赛制。巡回赛,顾名思义,指的是职业球员在一个赛季中要辗转多处球场打一系列的职业比赛。职业巡回赛是国际高尔夫职业化组织的最为主要的竞赛体制。自1993年推出高尔夫职业化改革以来,我国总共举办了四次高尔夫职业巡回赛,他们分别是“Volvo中国巡回赛”、 “BAT中国职业高尔夫球联盟杯”、“爱立信中国职业高尔夫球挑战赛”和“中国巡回赛”。但由于前期的巡回赛的规模较小,无论从巡回赛的赛事数量上,还是巡回赛的比赛天数、比赛所要完成的赛场数上来看,与国际上的职业巡回赛竞赛体制还有很大的差距。
    截止到2006年,我国职业球员的数量总共有132名,其中包括100名男子职业高尔夫球员和32名女子职业高尔夫球员。再加上2006年参加多哈亚运会而自动转为职业球员的7名球员,我国现阶段职业球员的数量是139名,其中男子球员占大多数。
    目前,高尔夫巡回赛的运作形式主要是向赞助企业出让冠名权。我国共举办的四次高尔夫职业巡回赛,其中“Volvo中国巡回赛”、“BAT中国职业高尔夫球联盟杯”、“爱立信中国职业高尔夫球挑战赛”均是出让的巡回赛冠名权,获得了沃尔沃、BAT烟草公司和爱立信公司等企业的赛事冠名赞助,而“中国巡回赛”的赞助商是世界体育集团,但是中高协这一次巡回赛的推出,推出当年并没有把巡回赛冠名权出让,在中国巡回赛的第二年,知名品牌欧米茄冠名“中国巡回赛”,美津浓成为“中国巡回赛”的器材供应商。冠名的赞助为我国巡回赛的举办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但就职业巡回赛的赞助稳定性来说,每次职业巡回赛的赞助时间都很短,甚至“爱立信中国职业高尔夫球挑战赛”只赞助了一年的职业巡回赛就在第二年撤销了对巡回赛的赞助,赞助的时间很短。

3  我国高尔夫职业化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3.1 我国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
    改革开放20年,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和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整体上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的消费水平比较低,消费结构中仍然是以实物型消费为主导地位,娱乐消费仍占次要地位。目前高尔夫职业化开展较好的美巡赛、欧巡赛、日巡赛等等也是在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举行的,因而其市场化程度较高,发展较好。现阶段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刚刚确立,完备的市场体系还没有形成,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和充分发展,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这必将对高尔夫的职业化发展和市场开发,职业高尔夫体系的形成及市场机制的运行,会带来很大的困难和问题。
3.2  尚未建立起真正的职业高尔夫巡回赛体系
    我国的高尔夫职业巡回赛虽然在竞赛体制是参照与国际接轨的职业巡回赛的形式进行运作,但现阶段与欧美等职业巡回赛还有很大的差距。首先巡回赛的赛事没有可持续发展性、不连贯、不系统。十多年的职业化发展,断断续续出现了四次职业巡回赛体系,此外每年也会有几站职业赛事在举办,但却游离于巡回赛之外,处于散乱的状态,并没有纳入在一个统一的赛事体系中,这样对球员的竞技水平的好坏也就没有统一的划分标准,无法公正的评定职业球员的竞技水平的高低;其次巡回赛赛事数量少,规模小,每年屈指可数的巡回赛分站赛与欧美巡回赛四五十站的数量相比,中国的巡回赛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巡回赛,只是小规模的系列赛而已。从比赛规模上来讲,我国每站赛事的参赛球员的构成通常是由几十名职业球员、几十名准职业球员(职业教练、球场高尔夫教练和成绩较好的业余球员)以及中高协和赞助商特别邀请的球员来组成,一站比赛要东拼西凑才足以组成参赛阵容,比赛的竞争性、激烈性和精彩性明显不足,规模与影响力很小,这势必对高尔夫职业巡回赛的发展和品牌塑造产生很大的影响。
3.3  整体竞技水平低
    职业化必须具备的一个最根本的条件就是要有较高竞技水平,同时要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娱乐性。目前我国高尔夫球员整体实力显著不足,世界排名低、不具备高水平巡回赛的参赛资格。取得六大巡回赛参赛资格的也只有梁文冲的日巡赛资格和张连伟的亚巡赛资格,除了两位球员稍微有点成绩外,大多数的职业球员只能局限在国内的赛事,鲜有参与国际赛事的机会。不能与世界高手切磋、没有参与高水平职业赛事的经验,就很难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竞技水平不高,就没有资格参与高水平的职业赛事,也就又不能获得世界积分,如此反复,只能是形成恶性循环。
3.4 缺乏宣传力度
    要想把赛事成功的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关注高尔夫赛事,媒体宣传是非常关键的。但是目前媒体对高尔夫宣传的力度还不够,赛事与媒体之间缺少充分的沟通。首先,许多新闻工作者对高尔夫的观念仍然是停留在一项贵族化的娱乐活动上,甚至在好多的报道中根本没有把高尔夫当作是一项体育运动,对它的竞技性和国际化程度缺乏足够的了解。其二是高尔夫的媒体宣传面较窄。高尔夫传媒,如我国的几份专业的高尔夫杂志和周刊大多数的封面都是外国高尔夫球手;翻译是目前高尔夫媒体最主要的形式;三是大众性的媒体并没有充分的参与到高尔夫这项运动的报道宣传中来。没有大量的宣传,就没有观众,也就没有市场,高尔夫的职业化发展就会面临着诸多宣传和推广的问题。
3.5  市场开发力度不够,赛事赞助冷淡
    尽管我国高尔夫球运动市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但现状却不容乐观,国内大部分高尔夫赛事,观众除了官员、组织人员和新闻媒体外,真正意义上的观众寥寥无几。目前我国缺乏高尔夫方面的专业赛事运作公司,大多数职业赛事的推广乏力,包装粗糙、运作范围狭小,造势影响小,造成赛事的影响力大大受到限制,从而也就造成了赛事没有观众缘。在赛事的市场开发上,眼光过多地局限于业内本身,如球具、球场等,而真正有实力的公司都是在高尔夫行业外面,如奔驰、别克、宝马、汇丰、BOSS等。美巡赛、欧巡赛等的许多知名赛事大多是由这些行业外的企业进行赞助的,这些有实力的大企业的赞助能够保证赛事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3.6 高尔夫运动项目自身的因素
    作为世界上非常普及的一项体育运动而言,高尔夫运动以其独特的魅力,但不可否认的是,高尔夫运动同时具有慢节奏、竞争性和激烈程度不强的弱点,这给激发观众的观赏热情,形成良好的球市产生很大的影响。高尔夫的对抗性差,球员在比赛过程中完全是“独立作战”,没有任何直接的身体接触;另外,高尔夫的比赛场面相对十分的温和,比赛节奏十分的缓慢,场面相对沉闷;此外,高尔夫技术动作精巧但单一,表演性较差,自然降低了高尔夫运动项目的观赏价值,无法吸引广大观众的眼球,从而也就不能成为媒体的宠儿。
    除此之外,在我国高尔夫属于非奥项目,受到政府和人民群众重视的程度很低。与奥运项目相比,在享有国家资金投入、新闻媒体宣传、比赛奖励额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这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尔夫这项非奥运项目的发展,不利于其真正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
4  对策与建议
4.1深化高尔夫管理体制改革,加快高尔夫协会实体化
    单项运动协会化是体育单项运动管理体制的理想模式,与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相适应,是体育单项运动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中国高尔夫协会应该明确这个方向和目标,进一步发挥单项协会的作用,并采取有效措施实施规划,改革竞赛制度,利用竞赛杠杆,宏观地、间接地调控我国高尔夫职业化的发展。
4.2  增加和整合国内高尔夫赛事,统一赛事体制,逐步与国际接轨
    现在,每年在我国举办的大大小小的高尔夫赛事,琳琅满目,但是很大的问题就是混乱,不成体系。职业赛事、业余赛事方面、青少年赛事这自上而下的三线均没有统一的规划,整个高尔夫赛事状况就是一盘散沙。这种各自为战的的赛事体系必然会造成赛事的标准不统一,评价不科学,不利于职业化的进行。因此要从全局的角度出发,整合我国举办的各类赛事,尤其是职业赛事,依据赛事奖金、参赛球员、影响力等等划分出不同的标准,设定不同的积分制度,使其秩序化,从零开始,建立完善的阶梯巡回赛,使每个层次的赛事为上一层次的赛事辅以充分的过渡,构建“青少年队伍、业余队伍和职业队伍”三线梯队,逐步构建一套完善的赛事体系。
4.3  抓好球员培养工作,拓宽培养渠道,形成梯队建设
    优秀人才的培养是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问题,是高尔夫职业化可持续发展的希望。首先是加强一线球员的培养,也就是职业球员的培养,发展职业球员的数量。高尔夫运动是一项运动寿命较长的运动项目,现阶段,我国职业球员的年龄一般都在20几岁,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其次就是抓好后备球员尤其是青少年选手的培养,形成可观的人才资源。后备人才培养发挥着兵工厂的作用,只有做好了生产工作,才能实现竞技运动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三是要拓宽培养渠道,优化培养手段。由于高尔夫场地、器材等等方面的因素,高尔夫选手的培养费用是很高的,仅仅依靠个人或家庭承担,有很大的压力。高尔夫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积极发挥社会及相关部门的作用,多形式、多渠道的培养高尔夫人才。
4.4 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大高尔夫科研方面的研究力度
    一名优秀教练员能带出一批高水平的运动员,一批优秀教练员能使整个项目得到提高和发展。教练员是否有高度的事业心、思想作风是否过硬、业务水平是否精湛,是提高训练水平的关键和根本保证。因此,一定要抓好教练员队伍建设,加大对教练员培养、选拔和教育的力度,这是提高我国高尔夫球竞技水平的关键之策。
    职业体育赛事组织工作国际化、社会化、多元化的趋势十分明显,一场高尔夫的职业竞赛已经不单单是一百多名球员在球场上竞争冠军那么简单,竞赛组织工作已经是一种全新的概念和模式。中国的赛事运作和承办水准难以与世界接轨,中国的高球专业人才实在是不多,很多人并不熟悉高球赛事的运作流程,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办起具有世界水准的赛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迫切需要一批高素质的专业经营管理人才。这批人才要精通国际赛事运作程序、熟悉裁判业务、会英语、会计算机,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独立应变的决策能力,并要有充沛的体力作为保证。此外高尔夫职业赛事的竞赛组织工作还需要另外一种专门人才,即:懂经济、懂法律、懂竞赛业务,有较强公关能力的人才。
4.5 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发挥高尔夫与传媒的互动作用
    当前,职业体育与大众传媒之间建立起来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互动关系已经越来越密切,高尔夫同样是如此。高尔夫职业赛事是绝好的商业广告载体,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而目前中国的高尔夫竞赛市场是一块待开发的处女地,资源丰富、市场广阔、前景光明,只要政策对头,方法得当,很快能形成气候。不过前提条件是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这就需要媒体的广泛宣传。面对变动不居的新形势,高尔夫运动必须顺应潮流,主动和媒体建立互利、共盈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培育我国的职业高尔夫市场。
4.6  积极培育球市,吸引观众
    从世界职业体育运动发展史可以清楚的看到,球市是职业体育的根基,只有球市兴旺才能形成良性循环,职业体育才会发展壮大。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方针政策的深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民众对体育文化娱乐也有了更高的需求,昔日被视为贵族运动的高尔夫球,以其固有的价值和魅力得到越来越多体育爱好者的青睐,老虎伍兹参加汇丰冠军赛,能吸引数以万计的球迷前去观看比赛,说明高尔夫爱好者还是有现场观看比赛的兴趣,因此十分有必要培育高尔夫运动的球市,建立稳定的高尔夫球迷团体。提高职业赛事的竞技水平,提高赛事的技艺性和观赏性;注重对球星的培养,使球迷有自己崇拜的偶象,充分发挥名人效应;制定合适的营销策略如与娱乐媒体合作,加强赛事的宣传包装,发挥宣传整合效应,扩大高尔夫运动的影响力;发展球迷队伍,由于我国开展和普及高尔夫运动的重点是在广大的青少年群体当中,尤其是大学生,这些群体是个年龄段群体中最喜欢接受新事物,尝试新运动的群体,因此理应成为高尔夫需要培育的主要目标人群;积极开发相关产品,实行激励措施,例如现场的球迷签名、有奖竞猜、表演赛、配对赛、义演赛等等,满足球迷方方面面的要求,从而吸引更多的观众,逐步繁荣高尔夫球市市场。
5  建议
    高尔夫的职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整合的资源和规范的系统十分广泛,在高尔夫职业化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争取国家政策的支持、争取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建立高尔夫基金会等等,辅以高尔夫职业化发展的需要,共同推进我国高尔夫运动职业化的前进步伐。


参考文献

[1] 凌奕、袁运平,北京:高尔夫球运动手册,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版
[2] 樊渝杰,高尔夫之路,深圳:九洲图书出版社,1998年版
[3] 常建平,关于我国运动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新世纪体育改革发展之探讨,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4] 孙汉超、陈林祥,竞技体育职业化对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影响,福建体育科技,1994年第1期
[5] 鲍明晓,体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
[6] 钟秉枢,于立贤等,我国竞技体育职业化研究综述,中国体育科技,2000,(10)
[7] 钟秉枢、于立贤等,我国竞技体育职业化若干问题的研究——兼论深化我国运功项目管理体制改革,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第25卷,第2期
[8] 梁晓龙,当前我国体育职业化市场化改革必须明确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体育科研  2005年第26卷,第2期
[9] 宋跃然,对我国竞技体育职业化发展趋势的研究,体育科技,1999年第20卷,第3-4期  
[10] 戴临中、戴菁,我国高尔夫专业教育现状及对策,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06年第6卷,第3期
[11] 刘卫军,我国职业体育与大众传媒的互动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
[12] 梁建平. 对我国篮球职业化改革的思考.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1)
[13] 张忠秋、赵炳璞等,我国非奥运项目发展现状与对策的研究,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14] 张文健.职业体育组织的演进和创新,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年
[15] 钟秉枢,我国体育职业化理论与实践研究,新世纪体育科学学科展望,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6] 陈恩玉、王爱丰,对我国大陆高尔夫三大市场的分析,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20卷,第1期


关闭窗口

你是第 29327184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