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稿件查询使用说明

 
 
 
 
 

  请将我们网站的LOGO链接放置在贵网站的适当位置。

>> 本站LOGO及代码

体育学刊

 

 

: : 运动训练科学 : :
体育“举国体制”能让谁羡慕
2006/7/13 17:27:31   浏览次数: 4239 次 

据报道,由于第十届全运会上出现假摔、下跪、服用兴奋剂等一系列耐人寻味的事件,有人认为我国的体育“举国体制”已不再适合竞技体育的发展。对此,国家体育总局宣传司司长张海峰坦言:“就现阶段而言,中国体育的举国体制绝对不能丢!”他还告诉记者,现在很多西方发达国家,都十分羡慕我们的“举国体制”。    现在要搞清的是,到底是谁在羡慕,是国民还是运动员、体育官员?首先肯定不是国民,因为一旦改为举国体制,就需要将大量纳税人的钱投入体育事业中,这对于已习惯了不以税款养活运动员的国民及政府而言,当然是不赞成的。但对运动员来说,他们会羡慕举国体制之下以国家之力对其一包到底的做法;对于体育官员来说,他们也会羡慕举国体制所赋予他们的巨大的经济及话语权。    其实,我们能让西方发达国家“羡慕”的东西太多了。中国一位市长曾表示他将支付一位美国市长访华的一切费用,这就让对方非常“羡慕”。可羡慕归羡慕,未必表示赞成,未必表示合理,也未必表示人家有意将这种体制“拿去”为他所用。    何以如此?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将体育竞技与国家强大等同起来,将竞技体育与全民体育等同起来,举国体制在他们国家缺乏合理化根基。在我国,经历了20多年的改革开放并初步建立市场经济后,为什么除了足球外,整个体育体制基本上仍是铁板一块?当举国体制已导致假摔、下跪、服用兴奋剂等一系列乱象,当舆论对于举国体制进行一轮又一轮批评时,为什么一再有人为举国体制辩护?    在中国的体育界,围绕着体育资源的占有和分配,形成了一个体育官员、获奖运动员、教练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组成的利益链条,他们打着国家利益的旗号,阻碍了中国体育从金牌体育到群众体育的转变,也最终使得举国体制成为官僚体制,让“金牌工程”沦为面子工程,更使公共财政遭到浪费。

关闭窗口
你是第 29418258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