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稿件查询使用说明

 
 
 
 
 

  请将我们网站的LOGO链接放置在贵网站的适当位置。

>> 本站LOGO及代码

体育学刊

 

 

: : 运动训练科学 : :
全运会改革何时能提上日程
2006/7/13 17:12:22   浏览次数: 4156 次 

全运会自1959年举办第一届以来,到今年已是第十届。其规模之大、水平之高,都堪称国际体坛一道独特的风景。应该说,全运会以其独有的功能和魅力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体现了当代中国的强盛国力。

  全运会对中国体育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全运会的相关制度设计已经是完美的。此次十运会上,一系列怪事的出现,如艺术体操的“金牌内定”,拳击和跆拳道大规模的弃权,柔道赛场孙福明“假摔”,乒乓球高手水平失常,及至扑朔迷离的邢慧娜肘击事件……再次说明全运会改革的必要性。

  一直以来,全运会幕后的金钱交易可谓五花八门、几乎无孔不入,圈内人士对此见怪不怪:有给管理人员行贿送礼的,有向裁判人员送钱送物的,有花大价钱收买对方教练员、运动员的。凡此种种,都是为了金牌、为了政绩、为了奖金。更有甚者,铤而走险使用兴奋剂,严重损害了中国体育的形象。

  这些幕后交易许多都与裁判员自由裁量权缺乏有效监督有关。为了得到裁判员的偏袒,有时甚至只是为了得到公正判决,一些人便不惜重金贿赂裁判员。由于甩出的支票上的数字往往令裁判员难以抗拒,违背体育精神、裁判道德的事情时有发生。裁判员的反常表现并不难发现,但违规的证据难找,加之处罚不够严厉,最重的处罚措施也就是永不使用,导致裁判员收受贿赂的现象日益严重。“送得多得利,送得少吃小亏,不送不请吃大亏。”体育界人士对此条“潜规则”可以说是心知肚明。

  “黑金交易”是伤害体育健康肌体的“毒瘤”,前几届全运会上,有关部门虽然高度重视赛风赛纪工作,但收效甚微。对此,今后必须采取严厉措施予以制止和打击。

  凡管理人员、裁判员涉及权钱交易,以及收买运动员、教练员的,买卖双方都要接受非常严肃的处罚。为此,要加大监察工作力度、人力、资金投入,强化审察监督机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建议成立多部门合作的体育监督机构,并组建体育仲裁法庭。

  全运会的弊端不仅是体现在“赛场黑幕”上,其他许多方面也亟待改革。

  例如,近年以来每届全运会的花费都十分巨大,耗费了大量纳税人的金钱。仅就场馆建设和举办经费而言,八运会投入60亿,九运会是43亿多;至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则达到数百亿元甚至更高。近几届全运会开幕式的耗费,也达到数千万元之多。各省市代表团参加全运会预、决赛期间,动用大量人力物力,代表团、运动队人员普遍超编,观摩团、后援团、拉拉队阵容庞大,挤占大量体育经费。

  各省市区为准备参加全运会,在四年周期内所花的经费不知其数,有的省市仅2005年一年,投入十运会备战的专项经费就以亿计,据专家不完全统计,得一枚全运金牌大约需要千万元之巨!如果把这笔巨资拿出部分投入群众体育,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将是相当可观的。

  十运会设置32个大项、357个小项,均超过雅典奥运会(28个大项、301个小项);决赛阶段参赛运动员近万名,接近奥运会的参赛规模。为了节省开支,国际奥委会一直在努力为奥运会“瘦身”。全运会似乎也应向奥运会学习,尝试缩减比赛项目,缩短比赛天数,降低经费开支。

  十运会将于今天闭幕,我们期望,全运会的改革大幕也能随之拉开,虽然全运会的改革将可能触及一些既得利益,遭遇重重阻力,但是我们别无选择,只有改革,才能回归全运会本来的功用;只有改革,才能重塑竞技体育的纯洁精神;只有改革,才能让全运会今后的路越走越宽。


关闭窗口
你是第 28953060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