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稿件查询使用说明

 
 
 
 
 

  请将我们网站的LOGO链接放置在贵网站的适当位置。

>> 本站LOGO及代码

体育学刊

 

 

: : 体育人文沙龙 : :
小明,你又到哪儿耍啦?(谢琼桓)
2014/8/1 9:10:47   浏览次数: 6291 次 

小明,你又到哪儿耍啦?

原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  谢琼桓

    虽说我们俩也属于“君子之交淡如水”,但小明一旦这样离开,我还是止不住泪水盈眶,百感交集,失去一位老朋友啊!这样一个在学术上视野开阔,敢想敢作,颇能“折腾”一番的人,就这样走啦?!不可思议,真的不可思议!
    南方来电说:小明走了!我立马回答:又到哪儿去耍了?对方语塞,我意识到坏消息来了。小明是四川人,常用“耍”这个字。当年,他从美国游学回来,我问:“很长时间不见,你去哪儿啦?”他说:“到美国印第安那耍了快一年。”后来,他从英国回来又在京遇见。我又问:“近年干些什么”他又说:“去英国耍了一趟。”其实,这两次“耍”都对他研究体育人类学起了关键性作用。选定了方向,更新了研究方法,出现了他的标志性成果。
    前几天在北京体育大学主持博士论文答辩,与杨桦校长共进午餐时,他还回忆起上世纪80年代的往事,那里我在国家体委政研室理论处工作,到成都体院出差,一批青年才俊,其中包括杨桦、闵建、小明、建和、谭华等,都兴高采烈相聚在一起,在教室课桌上吃点熟食,用碗喝点啤酒,议论风生,开诚相见,其乐融融。谈到学科发展,大家劲头十足,个个兴味盎然。当时我就在想,这个圈子的人,十年八年以后,会出一些弄潮儿,一些学科带头人。事实证明我的预想不差。
    20世纪90年代小明去了华南师大,由于在改革开放前沿,又得益于杨文轩书记在开明包容,周爱光院长的厚道低调,加上后来学养深厚、思维活跃的卢元镇教授的加盟,以及稍后锋头正劲、笔力颇佳的谭华教授的进入,华南师大马上集结起一个令人瞩目的学术团队。据我所知,这个团队的形成,小明的功劳是不可没的。没有一定的胸怀,没有足够的事业心和合作精神,团队的作用是很难发挥出来的,更不可能在学界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
    小明在体育学术界称得上是“通才”式的人物,他的笔涉及体育中学、体育伦理学、体育人类学、体育社会学、体育经济学、休闲体育学等等(仿佛在网上看到卢元镇教授对此有全面的概括)。他知识渊博、兴趣广泛,在许多新兴学科的建立上,他留下自己的足迹,有些属于开拓性的,有不少见解是见别人之所未见,因而是值得珍视,值得后人学习的。
    他爱耍,去国外耍,国内更耍。西藏、新疆、云南、贵州、海南、广西、内蒙,凡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他都耍过。搞史、搞民族传统体育、搞体育人类学,不耍怎么行?更不要说四川了,角角落落,他都走过看过。小明这点很突出,不单纯在书斋讨生活,还走出去,很注重实证研究。对那些极其生僻的传统体育项目,那些写不清读不准的运动器具,他如数家珍。那年他告诉我去美国讲学,我当面和他开玩笑,你英文只能问个路、点个菜,那么疙疙瘩瘩,中文都念不清楚的民族体育名词,你是怎么把美国人忽悠服帖的啊!他是一面得意一面苦笑。小明确实是比较勇敢的,哪儿都敢去闯一闯,耍一耍。
    说起与小明相识,还得从20世纪70年代末说起,那里我对体育的性质、体育的属性发表一个颠覆性意见,曾引起体育界的广泛关注和争论,小明也是参加争论的人士之一。由于他父亲胡晓风同时和我有过接触,所以很快也认识了小明,知道他自学成才,无师自通,人很聪明,也很勤奋,所以我们就这样保持着一种松散的联系,保持着一份不能忘却的友情。每次我去广州,几乎都会相聚一次。即使他生了病,也尽量赶来聊聊。记得去年冬爱光请客,小明也是先过来点菜。我看他面色很苍白,心里确实有一种不祥的感觉,但想到他这些年极其顽强地工作和生活,就希望是一时的表现,尽早又会好起来。我常称赞他心理素质好,总是不急不慢,若无其事,很少见到他心事重重满脸愁云。
    但这回真是天不假年,毅然决然地走,去到那个人人都得去却永远回不来的地方——天堂。
    小明,愿你在天堂快乐,好好耍啊!


关闭窗口
你是第 29403271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