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稿件查询使用说明

 
 
 
 
 

  请将我们网站的LOGO链接放置在贵网站的适当位置。

>> 本站LOGO及代码

体育学刊

 

 

: : 期刊导读 : :
加强科学管理 提高期刊质量 争创精品名牌
2006/10/1 10:50:47   浏览次数: 4864 次 

    ——《体育学刊》杂志社主任郑植友副编审访谈录  本报记者获悉,这次参加我校教学评估的教育部评估专家组成员、福建师范大学副校长黄汉升教授在考察体育学院时,专门谈到《体育学刊》在促进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作用,指出:“《体育学刊》近年来办刊质量和在全国的影响力迅速提高,其评估指标连续两年位居全国体育类期刊前列,《体育学刊》网站办的很有特色,你们的开拓进取和务实精神值得在同行交流学习。”最近我校体育科学学院也报道: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完成的《中国期刊引证研究报告》和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完成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分别提供的数据表明,《体育学刊》2003年和2004年所发表论文质量的文献计量评估指标有较大的提高,位居全国同类刊物的前列,影响力明显提升。为了总结办刊经验,认真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使我校主办的刊物更好地为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服务,近日我们特对《体育学刊》杂志社主任郑植友副编审进行了采访。
    本报记者(以下简称“记”):郑主任,据说《体育学刊》近年来的影响力有较大的提升,有关期刊评估指标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名列前茅,特此表示祝贺!《体育学刊》虽是我校主办的刊物,但许多人并不十分了解,请你将《体育学刊》的发展和取得的成绩概略介绍一下好吗?
    郑:好的,首先对你的祝贺表示感谢!《体育学刊》于1994年创刊,当时,我校林笑峰教授是主要创办人。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现在的《体育学刊》是由我校和华南理工大学共同主办、唯一一家由国家教育部主管的学术类体育刊物,编辑部改为杂志社,仍挂靠在我校体育学院。现主编为杨文轩教授,副主编有陈琦、谭华、杨效勇教授。
  《体育学刊》自1999年改组编辑部以后,在学校和学院领导的关怀、支持下,经编辑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办刊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全国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主要体现在:第一,被遴选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体育类核心期刊;第二,被国内外著名数据库或检索期刊收录,包括加拿大《国际体育文献数据库》、俄罗斯《文摘杂志》、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网站:体育索引》等;第三,《体育学刊》2003和2004年的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名列前茅;第四,发行量逐年递增,在全国学术类刊物中也是居于前列的,期发行量达到 2500份。     
    记:郑主任,听你这么一说,才明白《体育学刊》是一个很优秀的刊物。刚才你所谈的4点中其它三点都明白,就是第三点关于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不太明白,许多人也不太了解,你能否详细谈一谈?
    郑:好的。的确,你所提的“总被引频次”(Cites)和“影响因子”(Imp)是评估期刊论文质量的文献计量指标,因专业性比较强,许多人不很了解。这两个指标在评定期刊指标中,较能反映期刊影响或者说学术质量,因此,该指标自 1972 年由E.加菲尔德教授提出后,就被全世界同行所认同。在我国,有关文献数据库也都将此两个指标作为评价期刊的重要指标,较早使用该两项指标的有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中国期刊引证研究报告》和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那这两个指标是怎样计算呢?“总被引频次”是指该期刊自创办以来所登载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总被引频次越多,说明期刊的作用与影响力越大;而“影响因子”则是某期刊前2年发表的论文在评价当年的被引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2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影响因子的大小与期刊发表论文的多少无关,所以更有可比性,也更科学、合理。《体育学刊》2003年在《中国期刊引证研究报告》中的总被引频次为1010,列全国体育类期刊(共28种)第4位,影响因子为0.917,列全国体育类期刊第5位;2004年《体育学刊》的总被引频次为1401,列全国同类期刊第4位,而影响因子达到1.134,位居《体育科学》和《体育与科学》之后,列全国第3位。
    在2004年《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中,《体育学刊》的总被引频次为1090,影响因子为0.9558,列全国同类期刊(共36种)的第2、第3位。你看,不同的机构评估的结果基本是一致的,2004年《体育学刊》的影响因子在两个《引证报告》中都列全国同类期刊的第3位,结果互相得到印证。至于具体数据稍有出入,那是因为不同的评估机构评估的期刊数不同而引起的,《中国期刊引证研究报告》是5600种,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是5716种。
记:经你这么一介绍我就清楚了,《体育学刊》确确实实是全国体育类期刊中的姣姣者。但听说教育部主管,由南京大学主办的一个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也很有名,为什么《体育学刊》没有被其收录呢?
    郑:是的,这也是我们感到十分遗憾的地方。但这并不是因为《体育学刊》不够条件,该数据库遴选的条件《体育学刊》完全符合,只是因为“生不逢时”。该数据库1997年第一次遴选期刊时,体育学术类期刊共有10家入选,《体育学刊》正处于创办初期,羽翼未丰,根本不够条件,后来该数据库宣布暂停遴选新的刊源,只减未增,目前是保留了7家,《体育学刊》只好“望库兴叹”。其实我们一直都在与他们联系,争取尽快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继续努力,不断提高刊物的质量,最终,目的一定能够达到的。
    记:祝你们马到成功!郑主任,最后请你谈谈办好《体育学刊》的经验,好吗?
郑:谢谢!其实我们的成绩微不足道,也谈不上什么经验,就谈几点体会吧,不对之处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首先是要有以时俱进,开拓进取的精神,要有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刊物的生命就是刊物的质量,自始至终抓住提高刊物质量不放松。为此,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成立高水平的编辑委员会,编委会由知名专家、学者组成,宋尽贤、杨文轩、李元元教授任编委会主任;委员中有3位来自国外,英国、美国、芬兰各一位。
    第二,建立严格的审稿制度和编辑加工制度,规范编辑部管理。对于约稿和来稿,杂志社都认真按照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三审一定”的规定,认真审查,专业性很强的稿件还要请相应专家评审,最后由主编、副主编和杂志社主任等开会集体定稿。
    第三,提高刊物质量,稿件是基础,编辑是关键。杂志社现有工作人员7人,其中编审1人、副编审2人、体育专业副教授2人、财务1人、排版1人。实际上7人中专职的仅2人,。不论专职或兼职,工作能力都比较高,工作态度认真、负责,合作精神好,形成一个和谐的集体,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
    第四,以人为本,以服务作者、读者为宗旨,通过开通《体育学刊》网站,促进作者、编者、读者互动,提高刊物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杂志社每年收到来稿4000多篇,作者可以在网站上及时、迅速地通过网络查询到自己投稿的结果。网上还提供了许多为作者和读者服务的栏目,如“全国体育学术活动讯息查询”、“专家导读”、“有奖调查”等。所有这些既密切了杂志社与广大作者、读者的关系,又扩大了刊物的影响范围。
    第五,积极参与学术活动,加强与高校、科研单位和学术团体的联系,以此来拓展发展的空间,宣传期刊的质量,推销期刊的品牌,同时为建设一支数量大、水平高的作者队伍打下良好的基础。以2005年为例,杂志社先后发起、组织了在洛阳师院举行的“2005大学体育论坛”,协助人民体育出版社组织的“粤澳体育学术交流与考察”,还与“龙源期刊网”合作,向《体育学刊》订户免费赠送“龙源期刊网阅读卡”。达成合作多方的双赢。
记:郑主任:谢谢你抽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
郑:谢谢!借此机会,我们对评估专家、黄汉升教授对学刊工作的肯定和鼓励表示感谢。再见!

关闭窗口
你是第 29315634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